在歷史長河中,宇文赟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都說唐中宗李顯是歷史最牛皇帝,爹是皇帝,弟弟是皇帝,侄子是皇帝,自己是皇帝,兒子是皇帝,更要命的是老媽也是皇帝,于是有了一個閃閃亮的綽號“六位帝皇完”!但是歷史上還有一個奇葩帝王,伯父和老爹是皇帝,自己是皇帝,更牛的是岳父也是皇帝!自己為了貪圖享樂,21歲將自己的皇位讓給自己還在穿開襠褲的兒子,當(dāng)太上皇專心享樂去了,22歲就死了!兩年后,自己親愛的岳父大人奪了外孫子的江山,自己當(dāng)了皇帝!
這位就是北周宇文赟,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宇文邕的寶貝兒子!宇文邕文韜武略,殺掉權(quán)臣宇文護,大刀闊斧的改革,滅掉北齊,打算南下滅陳統(tǒng)一全國時,北方突厥叛亂,周武帝北上平叛時病死途中,年僅35歲,留下千古遺憾!兒子宇文赟繼位,這位生前就恨透父親的兒子絲毫沒有父親的遺傳基因,貪圖享受,一口氣立了五個皇后,造成五個皇后并立的局面,為了專心享樂,
21歲的宇文赟將皇位讓給剛斷奶不久的兒子宇文闡,自己當(dāng)了太上皇,可惜一年后身子被掏空就死了!宇文闡繼位,外公楊堅掌握大權(quán)!兩年后,楊堅實在受不了了,著急了,就把外孫宇文闡廢掉,自己當(dāng)了老大!太后楊麗華是楊堅的女兒,一下子從前朝太后變成了新朝的公主,真是造化弄人啊!楊堅是宇文赟的岳父,奪了宇文家族的皇位,自己開創(chuàng)了大隋,也是歷史上第二次外公和外孫之間的斗爭!
唐玄宗是開元盛世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安史之亂發(fā)生的原因之一。這樣兩個不同的歷史形象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人的身上,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唐玄宗李隆基小的時候,只能生活在恐怖的政治高壓之下。武則天非常霸道,讓李隆基吃盡了苦難。
李隆基和父親生活得很謹慎,不敢有任何懈怠,這樣的生活很是痛苦。但是這個過程也鍛煉出來了李隆基的堅韌不拔的性格,也讓他的政治能力和管理能力遠遠高于其他人,李隆基當(dāng)上皇帝之后。也是非常有改革的決心,李隆基當(dāng)上皇帝之后,選擇賢能的人,把戰(zhàn)亂的地方平反掉。唐朝的局勢迅速的就被他扭轉(zhuǎn)過來了。
唐玄宗時期的文化政策非常開放,也非常包容,文化在當(dāng)時異常的繁榮,唐朝的國力也異常的鼎盛。鼎盛之后一般就是衰落,開元盛世也是唐朝的衰落點。后來唐玄宗有了成就之后,非常的驕傲,非常的自滿,他開始沉迷于酒和美女。
接著他把朝廷上非常能干的大臣罷免了,把一個非常不能干的大臣上任。接著,朝廷上的腐敗之風(fēng)橫行。安祿山的事業(yè)不斷膨大,唐玄宗也不管這件事兒,整天就待在后宮之中。接著安史之亂后,唐朝就滅亡了。762年李隆基死亡,終年78歲。?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這樣,自己一手建立起了大唐盛世,又自己一手毀了自己的大唐盛世,前半生是自己的美好生活,后半生就是滅亡生活。?
大家如果看過有關(guān)曉彤主演的電視劇《鳳求凰》,就會在里面看到一個極其昏庸殘暴的皇帝,名叫劉子業(yè),他是劉宋帝國的皇帝,他年僅17歲,但是性格卻極其的變態(tài),喪失人性。歷史上的劉宋皇帝劉子業(yè)也的確是一個昏君,可能是因為從小的成長環(huán)境導(dǎo)致他的性格成長的非?;?,無視倫理,無視道德。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劉子業(yè)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皇帝,他是南宋朝的某一個當(dāng)權(quán)者,魏晉南北朝應(yīng)該算是我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比較混亂的一個歷史時期,就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皇帝和君主性格都非常的暴虐。就例如這個南宋朝的皇帝劉子業(yè),劉子業(yè)是劉俊的兒子,但劉俊并不是太子,他的父親原本是藩王,劉俊是憑借著平反太子劉劭的弒父行為才登上皇位,劉俊因為疾病不久去世,并將皇位傳給了自己年齡最大的兒子劉子業(yè)。
二、劉子業(yè)的亂倫行為劉子業(yè)仗著自己作為一位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無視倫理,無視道德,親手摧毀了自己的親姑姑劉英媚的一生幸福。劉英媚還是皇室的尊貴的公主,劉英媚已經(jīng)和魏將軍的兒子何邁成過親了,但是劉子業(yè)在登上皇位之后覬覦自己姑姑的美色,將自己的姑姑收為了自己后宮的妃子,后來還將姑姑的丈夫何邁殺死。
三、劉子業(yè)的殘暴行為在劉子業(yè)的心目中,沒有親人,沒有長輩,他的心中只有美色,只有權(quán)力,他將自己作為一位皇帝的責(zé)任拋之腦后,運用自己的權(quán)力濫殺無辜。他曾經(jīng)用非常殘忍的手段去折磨自己的叔叔,那是自己至親的長輩,他還曾經(jīng)冷血的下令殺死自己的弟弟,那都是他的兄弟骨肉,如此殘暴的劉子業(yè),最后也沒有活過20歲。
兒皇帝:
五代時后晉的“兒皇帝”石敬瑭。石敬瑭為了求契丹出兵援助滅唐建晉,不惜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而且割讓幽云十六州給契丹。
漢獻帝:
漢獻帝,名劉協(xié),是東漢最后一位皇帝。董卓廢少帝劉辯后上臺,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連環(huán)計殺害董卓后,被李 劫走。建安元年被曹操迎到許都,成為曹操的傀儡。在位時天下大亂,戰(zhàn)火四起。
明武宗:
明武宗名朱厚照,年號正德,是明孝宗長子。好逸樂,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早年寵信劉瑾,因荒淫過度,死于1521年,時年31歲。
秦二世:
二世,名胡亥(公元前230至前207年)。秦始皇第26子。秦始皇死,靠趙高等偽造遺詔繼位。在位3年,又被趙高逼迫自刎而死,終年24歲。
司馬衷:
司馬衷晉惠帝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二個兒子。由于其兄早年夭折,他便成了晉武帝實際上的長子。晉惠帝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昏庸無能的皇帝。他天生愚鈍,呆傻而不明世理。
宋徽宗:
宋徽宗是歷史上有名的風(fēng)流天子和昏君。但宋徽宗是一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他所創(chuàng)的"銹金體"書法,和他的畫都是藝術(shù)的精品。
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好色昏君,非常殘暴。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唐高宗為人“正直中和”,不是個昏君??墒?有德無才的他,卻是導(dǎo)致唐王朝一度血腥遍野、李氏子孫幾乎被殺戮殆盡的根源。
朱由檢:
明思宗朱由檢,年號:崇禎,明代第十六位皇帝,歷史上對崇禎皇帝的評價褒貶不一,在位17年,李自成起義軍攻破北京后自縊。
朱厚照,就是武宗
最昏庸的莫過于他,沉迷女色不理政治事務(wù).可比得上任何一個皇帝,而且歷史上說他是行為最荒唐越軌著稱的皇帝
宋前廢帝(449-465)即劉子業(yè)。小字法師。孝武帝長子。劉子業(yè)因行為過于荒淫而被廢帝。但為了和后來的廢帝劉昱的區(qū)別,就把劉子業(yè)叫做“前廢帝”,劉昱叫做“后廢帝”。
漢廢帝劉賀(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漢朝第九任皇帝,也是漢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他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昌邑哀王劉髆的兒子。19歲即位,當(dāng)了27天皇帝,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廢,分封到了今天的山東省巨野縣昌邑鎮(zhèn)一帶,做昌邑王,后來被貶到江西省永修縣做?;韬?,史稱漢廢帝。
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小名阿斗,劉備之子。于劉備去世后繼位成為蜀國皇帝。劉禪初為皇帝時,對諸葛亮充分信任,軍國大事全權(quán)委任于諸葛亮,但后期越發(fā)聽信讒言,干涉諸葛亮的軍政方針,使得諸葛亮一次次北伐無功而返。諸葛亮、蔣琬等賢臣相繼去世后,劉禪自身無力把持國政,宦官黃皓開始專權(quán),迫使姜維外出屯田避亂,蜀國逐漸衰敗。后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舉家遷往洛陽,被封為安樂公。 劉禪
劉禪從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臺,稱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那種群雄割據(jù)、兵連禍結(jié)的戰(zhàn)亂年頭,能執(zhí)政這么久,沒有相當(dāng)?shù)牟胖鞘遣恍械?。有人把劉禪安穩(wěn)地做皇帝歸因于諸葛亮的輔佐。其實,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很難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的。
后梁太祖朱溫(852年-912年),曾被賜名朱全忠,稱帝后改名朱晃。宋州碭山午溝里(今安徽省碭山縣)人[1]。晚年大肆荒淫,強奸兒媳,后為三子朱友珪所殺。
陳后主(553—604),名陳叔寶,字元秀,南北朝時代南朝陳國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游宴,制作艷詞。隋軍南下時,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后在洛陽城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謚曰煬。
漢靈帝即位后,漢王朝政治已經(jīng)十分腐敗了,天下旱災(zāi)、水災(zāi)、蝗災(zāi)等災(zāi)禍泛濫,四處怨聲載道,百姓民不聊生,國勢進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與外戚奪權(quán),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竇氏并軟禁竇太后,奪得了大權(quán),又殺正義的太學(xué)生李膺、范謗等100余人,流放、關(guān)押800多人,多慘死于獄中,造成第2次黨錮之禍。而昏庸荒淫的靈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還一味寵幸宦官,尊張讓等人為“十常侍”,并常說“張常侍乃我父、趙常侍乃我母”,宦官杖著皇帝的寵幸,胡作非為,對百姓勒索錢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謂腐敗到極點。 在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腐敗下,人民終于無法忍受,聚眾起義。巨鹿(今河北涿州)人張角兄弟三人以“蒼天已死、黃天當(dāng)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名舉行起義,史稱“黃巾之亂”,這次起義所向披靡,給病入膏肓的東漢王朝以沉重打擊。雖然被鎮(zhèn)壓,但是影響極大。從此東漢政府名存實亡。 公元189年,昏庸的漢靈帝在人民的一片怨聲下結(jié)束了他的一生,終年34歲。
2世紀(jì)最初的25年,是宋徽宗統(tǒng)治的年代。宋徽宗是歷史上有名的風(fēng)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為宰相,同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楊戩、朱勔、李彥、高俅等人結(jié)成反動的統(tǒng)治集團,使北宋的政治進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時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發(fā)了宋江、方臘領(lǐng)導(dǎo)的兩次大的農(nóng)民起義。宋徽宗雖然鎮(zhèn)壓和瓦解了這兩次農(nóng)民起義,渡過農(nóng)民革命帶來的一場統(tǒng)治危機,但是東北地區(qū)女真族的興起,卻使北宋王朝面臨覆滅的命運。
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貫出使遼朝。了解遼朝的政治形勢,童貫在這次出使過程中,遇到了燕人馬植,向童貫獻策取燕(今北京),深受童貫賞識,被童貫改名為李良嗣,帶回開封。李良嗣向宋徽宗陳說遼天祚帝的荒淫和政治腐敗,女真對遼恨之入骨,如能從登萊過海,與女真族結(jié)好,相約攻遼,則燕地可取。宋徽宗對此非常高興,又賜姓趙,開始了謀取燕京的一系列活動。
當(dāng)遼朝在金兵的進攻下,處于岌岌可危之時,宋徽宗、蔡京等人以為聯(lián)合女真夾擊遼朝,進而收復(fù)燕云十六州的時機已成熟。于是,重和元年(1118 年)宋廷以買馬為名,遣使從登州(今山東蓬萊)渡海到遼東,同金朝商議共同伐遼的事宜。宣和二年(1120年)宋再遣趙良嗣等使金,遂與金訂立“海上之盟”。雙方約定:長城以南的燕云地區(qū)由宋軍負責(zé)攻取,長城以北的州縣由金軍負責(zé)攻??;待夾攻勝利之后,燕云之地歸于北宋,北宋則把前此每年送與遼朝的歲幣,照數(shù)送與金朝。宋廷原以為據(jù)此便可輕易奪取燕云十六州,可是沒料到遼軍抵不住金兵的進攻,卻不懼怕與腐朽不堪的宋軍作戰(zhàn),結(jié)果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兩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遼的燕京守兵打得大敗。到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關(guān)進軍,攻克燕京。這樣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云諸州交給北宋了。經(jīng)過雙方討價還價,宋朝方面一再退讓,最后金朝只答應(yīng)把燕京及其所屬的六州二十四縣交給宋朝,卻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給遼朝的40萬歲幣交給金朝外,還要把這六州二十四縣的賦稅如數(shù)交給金朝。宋朝答應(yīng)每年另交100貫作為燕京六州的“代稅錢”,金朝才答應(yīng)從燕京撤軍,而在撤軍時,金兵卻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紳富戶席卷而去,只把幾座空城交給宋朝。
遼朝滅亡后,金朝最高統(tǒng)治集團從北宋對遼作戰(zhàn)的表現(xiàn),以及交涉交割燕云的過程中,已經(jīng)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軍事的無能,遂即乘勝侵犯北宋。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分兵兩路南下,西路由完顏宗翰率領(lǐng)從云中府(今山西大同)進攻太原府。東路軍由完顏宗望率領(lǐng),由平州(今河北盧龍)進取燕山府。兩路約定攻下太原、燕山府后,西路軍進出潼關(guān)北上洛陽與南渡黃河直向東京的東路軍會師于開封城下。西路軍在太原城遭到王稟領(lǐng)導(dǎo)的宋朝軍民的頑強阻御,長期未能攻下,東路軍到達燕山府,宋守將郭藥師投降,金兵遂長驅(qū)直入,渡過黃河向東京進軍。
宋徽宗聽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后,不敢親自擔(dān)當(dāng)領(lǐng)導(dǎo)抵抗敵人的責(zé)任,急忙傳位給太子趙桓,企圖南逃避難。趙桓即位,是為宋欽宗,改明年(1126 年),為靖康元年。這時朝野官民紛紛揭露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等“六賊”的罪惡,要求把他們處死,宋欽宗被迫陸續(xù)將蔡京等人貶官流放或處斬。
靖康元年正月,宋欽宗迫于形勢起用主戰(zhàn)派李綱為親征行營使,部署京城的防御。李綱剛把京城守備設(shè)施布置就緒,完顏宗望所率金軍就已兵臨城下,向開封的宣澤門發(fā)起猛烈進攻。李綱組織開封軍民堅守城池與金軍展開激戰(zhàn),把攻城的金兵擊退。完顏宗望見開封一時難以攻下,便施展“以和議佐攻戰(zhàn)”的策略,宋欽宗原本就是一個畏葸懼戰(zhàn)的昏君,便急忙派使者去金營議和。完顏宗望提出宋須交金500萬兩,銀5000萬兩,牛馬騾各1萬頭匹,駝1000頭、雜色緞 100萬匹,割讓太原、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三鎮(zhèn),尊金帝為伯父,以宋親王、宰相作人質(zhì),送金軍北渡黃河,才許議和。宋欽宗竟不顧一切,全盤答應(yīng)完顏宗望的苛刻要求,下令在開封全城刮借金銀運送給金軍。李綱堅決反對同金軍議和,宋欽宗就以宋兵一次夜間出擊金營失利一事,追究李綱的責(zé)任,下令罷免李綱,廢掉李綱主持的親征御營司,藉以向金人表示議和的決心。
宋欽宗這一倒行逆施,激起了開封軍民的憤慨,太學(xué)生陳東等在宣德門上書,要求復(fù)用李綱,罷免主張和議的李邦彥、張邦昌等人,幾萬人不約而同來到皇宮前,聲援和支持陳東,要求宋欽宗接見,并砸碎登聞鼓,打死宦官幾十人。宋欽宗不得已宣布再用李綱,為尚書右丞,讓李綱主持京城四面的防御。這時宋朝各路勤王兵,約計20萬人也已陸續(xù)趕到。
面對這種形勢,完顏宗望知道以6萬兵馬孤軍深入是難以攻下開封了,于是在得到宋欽宗同意割讓三鎮(zhèn)后,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率軍撤離開封北還。完顏宗望北還,河北一線的戰(zhàn)局雖暫時平靜,而河?xùn)|的戰(zhàn)事卻繼續(xù)緊張進行著,從靖康元年二月至七月,宋軍曾三次大規(guī)模入援太原,合計投入兵力40萬人,均被金軍擊敗,宋軍主力耗折殆盡。
河北暫趨平靜和河?xùn)|戰(zhàn)事膠著的軍事形勢,只是金軍更大規(guī)模入侵的間歇。然而,以宋欽宗為首的腐朽統(tǒng)治集團卻以為太平無事了。罷了有聲望的老將鐘師道的兵權(quán),各路趕來的勤王兵也全被遣還,宋廷又恢復(fù)了以往文恬武嬉的故態(tài)。
主和派在朝廷重新占了上風(fēng)。靖康元年六月,宋欽宗因為厭惡李綱屢言備邊之策,借入援太原之際,派他為河?xùn)|、河北宣撫使,強行把他趕出朝廷。八月,李綱因入援太原失利,又被罷去兩河宣撫使之職。
靖康元年八月,金軍在經(jīng)過一個夏天的休整后,又以宋朝不如約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鎮(zhèn)為口實,再次南侵。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分東西兩路進兵。這時宋將王稟堅守太原已8個多月,因糧盡援絕,九月初三日被攻破。完顏宗翰乘勝南下,直逼黃河北岸的河陽(今河南孟縣)。完顏宗望的東路軍,也于十月初攻入河北重鎮(zhèn)真定府(今河北正定)。金軍的這次南侵已擺出了一舉滅亡北宋的態(tài)勢。宋欽宗卻一心只想投降,以為可以繼續(xù)用金帛賂使金軍撤退,急忙派出一批批的使者到金營乞和,在軍事上不做認真的準(zhǔn)備。而朝廷內(nèi)部的主和派唐恪、耿南仲等人堅主割地,遣返各地再次聚集的勤王軍,撤除京城的防御工事。金軍渡過黃河,完顏宗翰向宋廷提出要劃黃河為界,河?xùn)|、河北地歸金朝,宋欽宗一一答應(yīng),并且親自下詔給兩路百姓,勸諭他們“歸于大金”。
由于宋廷不在軍事上作認真準(zhǔn)備,兩路金軍未遇大的抵抗,便順利向東京挺進。十一月金軍前鋒到達東京城外,閏十一月初金軍東西兩路會師開封城下,對開封展開攻勢。開封城內(nèi)兵力有限,士氣不振,宋廷于危急之際,竟派郭京帶領(lǐng)“六甲神兵”出戰(zhàn),大敗潰散,東京城被攻破。
雖然東京城破,統(tǒng)治者依然決意投降,但開封軍民不愿作亡國奴,抗敵情緒很高,要求參戰(zhàn)的人達30萬之多。金軍見開封軍民已準(zhǔn)備展開巷戰(zhàn),不敢貿(mào)然進占全城。于是故伎重施,放出“和議”的空氣,向宋王朝索取1000萬匹絹,100萬錠金,1000萬錠銀等錢帛。然而至此危在旦夕之時,宋欽宗仍不能醒悟,他派宰相何栗去金營乞和,完顏宗翰和宗望卻要宋欽宗親自到金營商議割地賠款之事,欽宗不得已進了金營求降,獻上降表,并秉承金人的意旨,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開封進發(fā),對自發(fā)組織起來準(zhǔn)備抵抗的民眾進行鎮(zhèn)壓,然后金軍大肆搜括宋朝宮廷內(nèi)外的府庫,以及官、民戶的金銀錢帛。當(dāng)時正是嚴冬季節(jié),大雪紛飛,被擄掠一空的開封人民遭受饑寒無情的襲擊,凍死、餓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宋朝腐朽統(tǒng)治者的投降政策,使開封人民遭受難以言狀的災(zāi)難。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軍先后把宋徽宗、宋欽宗拘留在金營,二月六日金主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結(jié)的原宋朝宰相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四月初一日金軍俘虜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寶璽、輿服、法物、禮器、渾天儀等也被搜羅一空滿載而歸。北宋從此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8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