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七雄,戰(zhàn)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tǒng)稱。三家分晉后,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zhàn)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在戰(zhàn)國七雄中,趙國無疑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諸侯國,特別是在武力上,巔峰時期的趙國,完全可以和秦國一較高下。在趙武靈王開啟胡服騎射后,趙國得以打造了一支精銳之師,從而和戰(zhàn)國七雄中的其他諸侯國相抗衡。
在此基礎(chǔ)上,趙國自然出現(xiàn)了不少名將,比如趙括的父親趙奢,再比如李牧、廉頗等人,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頂級名將。除了本國出身的名將,趙國的強大,還吸引到一些其他諸侯國的武將。在整個戰(zhàn)國時期,就有四位比較知名的武將投奔趙國。不過,比較遺憾的是,這四位名將投奔趙國,都沒能東山再起。
一、樂毅
在戰(zhàn)國時期,樂毅是中山國人,樂毅的先祖樂羊曾幫助魏國消滅中山國。樂毅少年聰穎,喜好兵法,曾投奔趙國、魏國,不過,樂毅一直沒能獲得重用,直到他碰到了燕昭王。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動員了燕國的兵力,派樂毅擔(dān)任上將軍,趙惠文王把相國大印授給了樂毅。樂毅于是指揮著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齊湣王聞報,親率齊軍主力迎于濟水(在今山東省濟南西北)之西。兩軍相遇,樂毅親臨前敵,率五國聯(lián)軍向齊軍發(fā)起猛攻。齊湣王大敗,率殘軍逃回齊國都城臨淄。在此之后,樂毅留在齊國作戰(zhàn)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燕國前所未有的強盛起來。
但是,到了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樂資即位,稱燕惠王。燕惠王從做太子時就曾對樂毅有所不滿,等他即位后,又受到齊國反間計的挑撥,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lǐng),并召回樂毅。樂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懷好意的,害怕回國后被殺,便向西去投降了趙國。趙國把觀津這個地方封給樂毅,封號叫望諸君。趙國對樂毅十分尊重優(yōu)寵借此來震動威懾燕國、齊國。不過,在投奔趙國后,樂毅并沒有繼續(xù)建功立業(yè)。后來,燕惠王又把樂毅的兒子樂間封為昌國君;而樂毅往來于趙國、燕國之間,與燕國重新交好,燕、趙兩國都任用他為客卿。最終,樂毅在趙國病逝。
二、田單
田單(dān),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今山東臨淄市)人。戰(zhàn)國時期齊國名將,齊國遠房宗室。在樂毅伐齊后,田單率族人以鐵皮護車軸逃至即墨,被推舉為城守。即墨全城軍民由田單率領(lǐng)抵抗,雙方交戰(zhàn)五年。樂毅強攻不克,改用包圍策略。等到樂毅投奔趙國后,田單認為這是一個擊敗燕國大軍,恢復(fù)齊國的良好機會。于是,田單發(fā)起反攻,燕國將領(lǐng)騎劫在混亂中被殺。田單率軍乘勝追擊,齊國百姓也前來助戰(zhàn),很快將燕軍逐出國境,盡復(fù)失地七十余城。隨后,田單迎法章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正式即位,是為齊襄王,田單受封安平君。據(jù)《戰(zhàn)國策》所述,田單離開燕國,投奔趙國,受封都平君。趙國用三個大城市加上一些小村城鎮(zhèn)共五十七個送給齊國換來田單,田單為趙國攻下燕國三座小城。由此,非常明顯的是,來到趙國后,田單這位名將也沒能東山再起,也即沒有什么拿得出的戰(zhàn)績。
三、樂乘
樂乘,生卒年不詳,與樂毅、樂間父子同族。樂乘本是燕國將領(lǐng)。公元前256年,樂乘與慶舍擊敗秦國將領(lǐng)王龁。公元前251年,樂乘隨軍攻打趙國,結(jié)果燕軍大敗,樂乘遭趙軍俘虜,于是投靠趙國,趙孝成王封其為武襄君。因此,和樂毅一樣,樂乘最終也成為了趙國的將領(lǐng)。到了公元前250年,樂乘與廉頗率軍圍攻燕國,燕國以重禮求和。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趙悼襄王即位。值得注意的是,趙悼襄王這位君主即位后,因為聽信讒言,所以派樂乘代替廉頗掌兵。廉頗因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而廉頗流亡到魏國。其后事跡不詳。也即來到趙國,特別是取代廉頗執(zhí)掌趙國兵馬后,樂乘的表現(xiàn)十分平庸,所以在相關(guān)史料中沒有記載。換而言之,如果樂乘擁有廉頗一樣的能力,自然可以在對秦國等諸侯國的較量中取得戰(zhàn)績。
四、鄭安平
最后,鄭安平(?-前255年),《呂氏春秋·卷二十二·慎行論·無義》作鄭平,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彼時,鄭安平協(xié)助范雎離開魏國,投奔秦國。來到秦國后,范雎向秦昭襄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以及廢宣太后,驅(qū)逐魏冉、公子巿、公子悝和羋戎等人之計后,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出任秦國宰相,鄭安平也因此成為秦國的將軍。公元前258年,邯鄲之戰(zhàn)爆發(fā),在這場戰(zhàn)役中,秦昭襄王命五大夫王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結(jié)果因為趙國的全力抵抗,所以秦軍久攻不下。次年,秦昭襄王增派兵力,另派王龁接替王陵,又派鄭安平率軍兩萬增援。
不過,在邯鄲之戰(zhàn)中,鄭安平遭到趙軍包圍后被迫率軍投降趙國。在來到趙國后,鄭安平這位名將被趙孝成王封為武陽君。公元前255年,鄭安平于趙國病逝,其封地被收回??偟膩碚f,在戰(zhàn)國時期,趙國不僅自身名將眾多,還接納了周邊諸侯國的名將。其中,就鄭安平、樂乘、田單、樂毅這四位名將,就是其中的典型。不過,比較遺憾的是,很可能是因為水土不服等原因,這四位名將投奔趙國后,都沒能重整旗鼓,也即沒能在趙國再一次證明自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39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