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明朝開國文臣之首,朱元璋為什么要殺他?
朱元璋之所以殺掉陶凱,是因為覺得文字中有很多是對君王不客氣,可以說這其實就是欲如加之罪,何患無詞?有一天朱元璋讀到孟子,在看到里面的文字之后,就覺得非常的生氣,因為會覺得很多的文字對于君王都很不客氣,馬上就說,這老頭要是活到今天,一定要進行嚴厲的懲處。
朱元璋完全布滿圣人之言,甚至還有殺心,更何況是一些儒學學事呢,在浙江臨海就有一個叫做陶凱的隱士。正是被大家稱之為是文壇之首,但是有一次特意下詔讓他進入到朝??蓻]有想到對方居然推辭而且直接就躲了起來,這也讓朱元璋覺得特別生氣,自己是一朝天子,沒有想到居然有人膽敢違背自己的旨意。自己擺低了姿態(tài),但是卻不受到對方的待見,如果沒有及時的進入,那么這必然就會直接的取回首級。
果不其然,就是因為擔心可能會有一些隱患,所以無奈之下就只能夠進入到京城,一開始朱元璋對他倒也算是非常的禮遇,但是朱元璋本來就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有著敏感的小心思,所以有一次和大臣們一起去看表演時,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有他能夠看出這中間的訣竅。朱元璋也會覺得有一些不甘心,自己是一朝天子,根本就看不出妖獸,難道他能看清莫非真龍?zhí)熳邮撬?,所以就決定非殺不可。
朱元璋馬上就用了一個理由處死了對方,理由就是對方是吏部尚書,明顯有失責之罪,雖然說對方有免死鐵券,但是沒有任何的作用,這里就體現(xiàn)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陶凱死后,楚王也會覺得有一些心灰意冷,馬上就選擇投河,就是希望能夠替自己的父親謝罪,只是根本就沒有作用,朱元璋在后期真的是霸道至極,殘忍至極。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明朝死的最冤的文臣之一陶凱,究竟朱元璋為什么殺他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殘暴統(tǒng)治,打敗各路軍閥一統(tǒng)天下,建立明朝。
1370年,朱元璋對當年追隨自己的文臣武將論功行賞,分封了6公28侯2伯總計36位功臣。但在不久之后便爆發(fā)了“胡藍案”、“藍玉案”等事件,這些功臣卻被朱元璋誅殺殆盡,僅剩徐達、沐英、郭英、湯和等人得以善終。
朱元璋為什么要誅殺這些開國功臣?
維護皇位傳承
作為一國之君,雖自詡真龍?zhí)熳樱窒硎苠\衣玉食,最好的醫(yī)療條件,但終究還是個人,終究難逃生老病死,對朱元璋來說,他也一樣,因此繼承人的選擇就成為他登基稱帝之后的大事之一。
朱元璋很傳統(tǒng),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畢竟這個制度為天下所熟知熟用。而他的嫡長子朱標自幼便跟隨朱元璋,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將其立為世子,隨宋濂學習經(jīng)傳,受到悉心教導,如今朱元璋稱帝,那朱標自然也就名正言順成了太子。
除了立太子,朱元璋也要為太子留下領(lǐng)導班底,輔助他治理天下。當時的朱元璋依托跟隨自己起家的淮西功臣集團,為他留下了一個非常強力的淮西武將班底:分封的6公28侯2伯中的6公25侯1伯都是淮西人士,而且只有李善長和汪廣洋是文官出身,其余全是武將。
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是太子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jīng)典,性格仁慈寬厚,需要武將來增加他的殺伐果斷之氣,畢竟作為一國之君需要處理國家軍政大事,過于仁慈寬厚并不是一件好事。而這群武將常年跟隨朱元璋打仗,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不少功勞,而且與朱標也接觸很多,關(guān)系親密。
更重要的是,朱標與這些功臣結(jié)成了姻親:第一個老婆是開平忠武王常遇春長女,第二個老婆是大臣呂本之女;二子朱允炆老婆是光祿少卿馬全之女;三子朱允熥的舅姥爺是藍玉,親舅父是開國公常升和鄭國公常茂,而且藍玉、馮勝、傅友德、湯和等一大批開國元老功臣都跟朱標有政治婚姻,所以這些功臣元老都是朱標的外戚后臺。
朱標能夠很好地獲得來自這些功臣集團的輔佐。
但隨著朱標早死,皇孫朱允炆被扶上太子之位,這下子在朱元璋看來,功臣集團就出問題了:朱允炆的生母是大臣呂本之女呂氏,而朱允熥生母是常遇春長女,與功臣集團關(guān)系更加親密,兩廂一比較,顯然朱允熥更加占據(jù)優(yōu)勢。
而且朱允炆的性格又隨了他爹朱標,除了寬厚仁慈,而且優(yōu)柔寡斷,難保到時候朱允熥不會在功臣集團支持下弒兄奪位,畢竟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功臣集團的支持下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優(yōu)柔寡斷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成了后來唐朝皇位爭奪戰(zhàn)皇子之間血流成河的悲劇根源。
因此為了保證朱允炆皇位的穩(wěn)固,朱元璋開始逐步清除功臣集團,依仗朱棣等皇子,也就是朱允炆的皇叔來輔佐朱允炆。
加強中央集權(quán)
從草民乞丐到一朝天子,朱元璋的人生履歷可謂十分傳奇,在歷史上并不多見,這種前后身份的巨大差別,使得朱元璋對于掌控權(quán)力的欲望相對來說要遠強于歷史上的其他帝王。
而跟隨他一路起兵的徐達、常遇春、李善長、胡惟庸等人皆是淮西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武將,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少功勞,加上相近的地域和相似的語言文化習慣,這批人很快就結(jié)成了淮西功臣集團,他們掌握著非常龐大的政治、軍事、人脈資源,他們大多擁有非常高的權(quán)威和勢力,這就會導致皇權(quán)的權(quán)威在他們面前就會大打折扣。
但是在明朝建立的早期,由于元朝殘余政權(quán)的威脅、南方尚未平定,明朝政權(quán)并不穩(wěn)固,朱元璋需要倚重淮西功臣集團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分封勛貴的時候也著重倚重淮西功臣集團,當時的朝堂上幾乎就是淮西功臣集團一家獨大。
我們知道,朱元璋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僅是出身最低的皇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殺功臣最狠的皇帝,可以說在中國大一統(tǒng)的王朝里,朱元璋殺功臣數(shù)量是最多的,多到讓人覺得朱元璋實在是太過分了。雖然開國皇帝都有殺功臣的統(tǒng)一原因,那就是怕功臣謀反,例如漢高祖劉邦殺韓信、英布、彭越等人,都是怕他們謀反。
可即便如此,劉邦所殺的功臣里面牽連的人是比較少的,朱元璋就不同了,光一個藍玉謀反案,就殺了3萬多人,其中一些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為什么被殺,其余跟過朱元璋打天下的人,凡是有功勞并且有能力的,都沒有一個好下場。那么。為什么朱元璋這么狠,一定要把功臣給殺得如此干凈?
其實,最后縱觀朱元璋的一生,有3個原因很關(guān)鍵。
第一個原因:因為“奇跡”而殺功臣
朱元璋出身低微,最窮的時候做過乞丐,當過和尚,可是他在這種最卑賤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當上皇帝,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了,并且他同時還是北伐成功后建立起大一統(tǒng)王朝的中國歷史第一人。在古代歷史上,很多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quán)往北方大,多半是失敗的,比如諸葛亮的北伐伐魏,甚至是吳三桂往北打清朝。
朱元璋自己本身的文化素質(zhì)以及軍事素質(zhì)在軍中都不算高,作戰(zhàn)比他勇猛的人有很多,而最后他之所以能夠當皇帝,不得不說上天都對他眷顧有加,因為比他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太多,他對此非常害怕。如果這種奇跡能夠發(fā)生在他的身上,難道就不會在別人身上出現(xiàn)?
他很害怕,他心里其實很自卑,他怕再從軍中出現(xiàn)一個朱元璋。
第二個原因:抹殺一切造反的“可能性”
如果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擔心再出現(xiàn)一個像他這樣的人,那么第二個原因就是他不得不提前動手,把這一切全部給抹殺掉。包括在胡惟庸藍玉案中的那些無關(guān)的人,也一定要殺掉,否則一旦有一個可能的人出現(xiàn),對朱元璋來說都是一種威脅,作為一代帝王,最怕的就是威脅變成不可阻擋的現(xiàn)實。
前有劉邦殺韓信謀反的可能性,后面朱元璋自然就連讓這些人變成韓信的可能性都直接給抹殺,另外像胡惟庸、劉伯溫這些的文官,他也絕對不會放過,將一切的可能性給全部抹平,將這些人造反的潛力全部扼殺在搖籃里。
第三個原因:因為對子孫后代的“愛”
為什么朱元璋對子孫后代的“愛”都能殺人呢?太子朱標本來被寄予厚望,但是因為過早離世,朱元璋就不得不將朱允炆作為下一代的繼承人來培養(yǎng),但是朱允炆懦弱啊,要是朱元璋一死,這辛苦打下來的江山可就被別人給搶走了。
朱允炆劇照
此時的朱元璋,明知朱允炆能力不夠,也要讓他當皇帝,而不是選擇換成別人。因為他愛自己的這個孫子,所以他要把一切能夠威脅他的人全部清洗。
另外朱元璋對于自己的其他子女也是非常愛,如果說朱元璋不知道朱棣有謀反的實力,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朱元璋沒有說為了自己的孫子就要限制自己的兒子,更別說殺了。所以到朱棣謀反的時候,其他的勢力早就被朱元璋給消滅了,而無論朱元璋一家怎么鬧,最后天下還是朱家的。如果那個時候朱棣謀反,其他勢力趁機作亂,說不定明朝在朱元璋之后就滅亡了。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請為筆者的文章點個贊吧,您的舉手之勞,對筆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朱元璋照片
朱元璋殺了多少人?據(jù)記載總共是十五萬余人。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處死了各地衙門管印的長官,同時副長官被打百棍并發(fā)配邊疆充軍;洪武十六年,刑部尚書開濟由于接受一死囚家賄銀萬兩,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還敲詐了其他囚犯的錢財,朱元璋將其處死;洪武十八年,查出戶部侍郎郭桓和各司郎中、員外郎與各地到中央繳稅的官員勾結(jié),貪污稅收,朱元璋將這些貪官污吏統(tǒng)統(tǒng)處死,省、府、縣牽連人員沒有一人逃過;洪武十九年,部郎中、員外郎受賄虛報死亡并私放兩死囚,這些貪官都被朱元璋斬首。在此年間朱元璋又查出六科有61個給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貪污受賄行為,一一做了處理……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逝世,一直都在懲治貪官。
朱元璋殺了多少人?為什么要殺這么多人,這和朱元璋的成長經(jīng)歷有很大關(guān)系。朱元璋出生貧苦,自幼就受到元朝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深知百姓的疾苦。所以在朱元璋的統(tǒng)治后期逐漸開始了懲治貪官的運動,不管貪污大小情節(jié)嚴重與否,一律進行處死。
常遇春妻管嚴形象
據(jù)載,朱元璋對常遇春這位開國大將非常器重。常遇春久來未能得子,朱元璋便將自己的兩名宮女贈予常遇春,希望常遇春能夠早生貴子。然而,常遇春老婆是個有名的悍婦,常遇春哪敢動歪念頭,那兩名宮女對常遇春老婆的彪悍事跡也早有耳聞,對常遇春一直畢恭畢敬。 有一天早上,常遇春起床后梳洗上朝。那兩名宮女也在旁伺候梳洗。常遇春見其中一位宮女的手皮膚很白,便順口夸贊了一句,后便匆匆上朝去了。等晚上下朝到家之后,發(fā)現(xiàn)那名宮女的手已經(jīng)被砍下,并裝在一個盒子里,放在常遇春的面前,常遇春被嚇得臉上煞白。接連數(shù)日,常遇春魂不附體,在朝中也像個行尸走肉般無精打采。 朱元璋察覺了常遇春行為異常,便叫來詢問,常遇春將事情一五一十的和朱元璋講述了一番。聽罷,朱元璋邀請常遇春到后宮喝酒消愁。喝酒的時候,身邊的侍者端上一盤湯來,朱元璋介紹說,這是妒婦湯,常遇春也沒聽懂到底是什么湯,便嘗了一些。 酒罷,回家的路上,發(fā)現(xiàn)朝中的大人都拿著一個小包裹,常遇春好奇,上去詢問,才知道,原來是皇上今天給各位大臣分肉了,常遇春并未多想,徑直回家去了。 到了家里,發(fā)現(xiàn)妻子莫名失蹤了。原來,朱元璋乘常遇春喝酒的間隙,讓人把常夫人殺了,而且大卸八塊,分發(fā)給各位大臣,那碗妒婦湯也是自己的老婆的人肉湯。有傳言,常遇春也因此被嚇出了癲癇證,久治不愈。
明朝的開國功臣是歷史上最慘的一屆,沒有之一!
明朝開國功臣的代表是開國六公: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繼承的常遇春爵位)、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wèi)國公鄧愈。后來還陸續(xù)封了涼國公藍玉、信國公湯和、潁國公傅友德等等。
哪些是善終的我放到最后,先來說說朱元璋為什么要濫殺功臣,哪些國公死得最凄慘。
是什么原因促成朱元璋濫殺功臣?我認為有三點。
第一:出身農(nóng)民,從小被地主和官府等權(quán)貴階層壓迫,恨透了他們,也養(yǎng)成了嫉惡如仇的性格;
第二:當了和尚到處云游討飯,受盡世人的冷嘲熱諷,感受到世態(tài)炎涼,讓他變得生性淡泊;
第三:從農(nóng)民變成皇帝,他滿腦子想的是如何保住現(xiàn)在的一切,所有能威脅他的人都會被無情鏟除,這是主要原因。
死得非常凄慘的有韓國公李善長、涼國公藍玉、潁國公傅友德,一個比一個慘。
韓國公李善長,開國六公之首,被朱元璋譽為自己的“蕭何”。他很有能力,幫助朱元璋建立起完整的行政架構(gòu),但是他有一個毛病——“鄉(xiāng)情味太重”!在朝堂之上喜歡任用自己的老鄉(xiāng)淮西人,再加上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將多是淮西人,如淮西二十四將,兩者一結(jié)合就在朝堂之上形成了橫跨軍政兩界的“淮西集團”,他們黨同伐異搞垮了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完全把持了朝政,特別是李善長致仕之后,他的女婿胡惟庸做了獨相,愈發(fā)不可收拾,屢屢“幫”朱元璋做決定,比如說秋決勾選,這是生殺大權(quán),只有皇帝才有,結(jié)果胡惟庸就敢不上報擅自勾決。
這些已經(jīng)觸碰到朱元璋的底線,于是在洪武十三年,一場轟轟烈烈的“胡惟庸案”爆發(fā),胡惟庸一黨被屠戮殆盡。朱元璋本以為可以就此摧毀“淮西集團”,結(jié)果過了幾年發(fā)現(xiàn)“淮西集團”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就是“淮西集團”里面的勛貴仍然有朝堂影響力,特別是李善長,雖然已經(jīng)返鄉(xiāng),卻還是被“淮西集團”奉為首腦,這下朱元璋忍不住了,借口李善長牽扯胡惟庸案,下令將其滿門抄斬。白發(fā)蒼蒼,已經(jīng)70多歲的李善長帶著全家老小顫顫巍巍走上刑場,看著一旁發(fā)抖的兒孫們,不知道此刻他的內(nèi)心是該怎樣咒罵朱元璋!跟著李善長一起被殺的還有“淮西集團”一眾伯爵們。
涼國公藍玉,徐達去世之后大明第一武將,戰(zhàn)功卓著,捕魚兒海一戰(zhàn)擊潰北元,徹底讓蒙古人回歸到草原放牧的狀態(tài)。也正是巨大的軍功,讓藍玉有點猖狂,屢屢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說私納北元皇妃,回軍途中因為關(guān)隘守將未及時開門,他便下令攻打關(guān)隘等等,不過這些朱元璋都忍了,因為藍玉對他還算忠誠,更關(guān)鍵的是他要把藍玉留給太子朱標,讓藍玉幫助朱標平衡一眾開國功臣,藍玉與朱標私交不錯,對他也是忠心耿耿??墒且馔獍l(fā)生了,朱標突然去世,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的皇太孫,朱允炆對藍玉沒有恩德,在軍中又沒有威望,未來肯定壓不住藍玉,有主弱臣強的危險,于是朱元璋決定清洗藍玉,為朱允炆保駕護航。
就這樣悲催的藍玉被安上謀反的罪名殺害,死后還被朱元璋剝皮充草,各地巡游,他在軍中的親信也被屠戮一空,“藍玉”一案,被殺者超過1.5萬人,史書記載軍中再無善戰(zhàn)之將。這也導致“靖難之役”發(fā)生時,朱允炆無人可用,只得啟用60多歲的耿炳文。
潁國公傅友德,他的死真正讓我們看到朱元璋是一個多么涼薄之人。藍玉被殺后,傅友德就知道該輪到自己了,因為他與藍玉親近,又同樣戰(zhàn)功赫赫,他活著朱元璋不會放心交權(quán)。因此傅友德處處謹慎,盡量不讓朱元璋抓到把柄,可是意外還是發(fā)生了。傅友德的兒子傅讓在宮中當差,這天朱元璋在宮中舉辦宴席,邀請大臣君臣同樂,朱元璋率領(lǐng)眾人走入宴會大堂時,突然發(fā)現(xiàn)門口的侍衛(wèi)沒有按照規(guī)定佩帶劍囊,定睛一看正是傅讓。宴會進行正酣,朱元璋突然提起此事,表示對此很生氣,傅友德心中大呼不妙,連忙出列謝罪,朱元璋認為傅友德對兒子的過錯處理得過于敷衍,是對他的不敬,這時他竟然下令讓傅友德取自己兒子的首級,傅友德心中悲憤,毫不做作,來到殿外當場殺了傅讓,割了首級帶到殿中,朱元璋“大驚”,忙問:“你怎么敢這樣?”
前一秒他下令讓傅友德取兒子首級,如果傅友德不做,那么就是抗旨不尊,到時候全家可能都會被問罪,現(xiàn)在傅友德做了,朱元璋又在這讓假惺惺,看著兒子的首級,傅友德終于忍不住了,他質(zhì)問朱元璋:“不就是要我們父子的首級嗎?”說完便自刎而死!一代猛將,功勞與常遇春不相上下的潁國公傅友德就這么屈辱地被朱元璋逼死了,足見朱元璋之涼薄。
除了以上三位國公外,鄭國公常茂自己作死后被流放,宋國公馮勝在傅友德死后第二年被“無罪賜死”,善終的只有魏國公徐達(病逝于洪武十八年)、曹國公李文忠(病逝于洪武十七年)、衛(wèi)國公鄧愈(病逝于洪武十年)、信國公湯和(洪武二十二年主動告老還鄉(xiāng),洪武二十八年病逝)。
除了這些國公爺外,明朝開國功臣還有一大堆伯爵,以淮西二十四將為代表,也基本上被朱元璋殺干凈了,以致于到后來大明朝傳承的勛貴都是幫助朱棣靖難的,而沒有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