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清圣祖康熙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歷朝歷代加起來皇帝就有408位,我們對于歷代皇帝的印象也多半是來自電視劇、小說等文學(xué)作品、其中區(qū)分皇帝的重要方式就是皇帝的謚號和廟號。比如漢武帝劉徹、漢景帝劉啟、宋仁宗趙禎、明太祖朱元璋等等。
這里我先要和大家普及一個知識,就是皇帝的謚號和廟號。以漢武帝為例,漢世宗是劉徹的廟號,漢武帝是劉徹的謚號。謚號和廟號都是皇帝駕崩后,下一代皇帝和文人封的,并不是皇帝自封,比如現(xiàn)在熱播的《清平樂》,趙禎活著的時候是不知道自己叫宋仁宗的。廟號和謚號,有一個好處,皇帝死后,功過留給后人,這種功過便會在廟號和謚號中體現(xiàn)。比如,漢朝的漢廢帝,這個謚號就是后人對漢廢帝的評價。
其中對于謚號是每個皇帝都有的,不管他在位時政治清明與否,都會有個謚號,古代士大夫一般也有謚號。謚號是可以區(qū)分功過的,所有謚號有美謚、平謚、惡謚。比如宋仁宗的謚號是“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南宋的宋恭宗,謚號就是“廢帝”。
廟號作為在廟中被祭拜時用的號,分為“祖”和“宗”。廟號要正規(guī)和謹(jǐn)慎的多,起源于商朝,而且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后來隨著謚號越來越長,謚號對皇帝功過的作用不大,而廟號則更能代表皇帝的功過了。
漢朝對廟號和謚號比較謹(jǐn)慎,西漢除了王莽14位皇帝,擁有廟號的只有四位,分別是漢高祖劉邦、漢太宗劉恒、漢世宗劉徹、漢中宗劉詢。
按照歷朝歷代對廟號的禮儀約束,開國皇帝才能稱“祖”,以后本朝的皇帝都得稱“宗”??蔀槭裁吹搅嗣鞒颓宄@個規(guī)矩被打破了。清朝一共有三個祖,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這個可以理解;清世祖福臨,這個就不可理解了,順治什么都沒做,最后為了女人出家,連守業(yè)都不算,卻被稱“祖”;還有就是清圣祖康熙,康熙已經(jīng)是清朝第四任皇帝了,竟然還被稱祖,也有點說不過去。
不得不說,在漢、唐、宋三朝,對廟號還是極其謹(jǐn)慎,這三朝皇帝都只有一個“祖”,后來的皇帝無論功勞多大,都只能稱宗。比如漢武帝也只能是漢世宗,唐朝的天下幾乎是李世民打下的,李世民的廟號也只是唐太宗,宋朝也只有趙匡胤是宋太祖。所有如果廟號有含金量,漢朝的最高、唐朝次之,宋朝其三。明朝和清朝含金量似乎很低了。
順治稱“祖”完全是不值這個稱號,暫且不談。那么康熙為什么被稱為“祖”呢?當(dāng)然這不是康熙自己定的,而是后人也就是雍正定的。論康熙在位時的功績,確實堪稱千古一帝,平三藩、平準(zhǔn)噶爾部,收復(fù)臺灣,擴大疆域,開創(chuàng)康乾盛世等,都是極其光輝的。但若是稱為“祖”,而且是“圣祖”似乎還是有些牽強。
康熙原本廟號應(yīng)為宗,只是雍正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拔高為祖。要說康熙的功績,在清代廟號含金量不高的前提下,祖不是不行,但是圣祖太夸張了,唐代也只是追封老子李耳為唐圣祖,康熙比圣人老子,感覺略虛,這個廟號更多是雍正的政治目的,個人覺得他功績應(yīng)高于世祖、成祖之類。
雍正對康熙為什么稱“祖”是這樣解釋的:“我皇考大行皇帝纘繼大統(tǒng),舊典本應(yīng)稱宗,但經(jīng)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鴻猷駿烈,冠古轢今,拓宇開疆,極于無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萬國來王,論繼統(tǒng)則為守成,論勛業(yè)實為開創(chuàng)。朕意宜崇祖號,方符豐功?!?/p>
雍正的意思是說:“我父皇繼皇帝位后,死后按照舊有的規(guī)定,應(yīng)該稱為‘宗’,但是古典說的是‘稱祖是有功的人,而稱宗則是有品德的人’。我父皇在位時間60余年,不但有功而且有品德,這兩點他都占有了,所以我的意思就是稱父皇廟號為‘祖’,只有這樣才能表達(dá)出他對大清國的貢獻(xiàn)無法估量?!?/p>
清朝不是宋朝,文人沒那么大力量和皇帝抗衡,既然雍正那么說了,大臣便在雍正帝的授意下,尊康熙廟號為“圣祖”??滴醯鄣闹u號全稱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簡稱:仁皇帝。
其實清朝廟號上的“三祖一宗”確實拉低了自古以來對廟號的含金量。最為祭祀之用的廟號,在漢族傳統(tǒng)文化里面及其重要,即便是皇帝都不可隨意改動或加封。而清朝作為滿族統(tǒng)治階層,對于漢文化自然會顯得沒有那么莊重。這也是清朝為何大興文字獄、在苗號上如此拔高的最根本原因。
因為在古代,只有開國皇帝才配擁有“祖”的稱號,而一個朝代只有一個祖先。皇太極雖然是繼承了努爾哈赤的位子,但是康熙建立了清王朝立下了豐功偉績,稱他為“祖”是不過分的。
皇太極統(tǒng)治后,不僅將國名改為清朝,還模仿了清朝六部,真正創(chuàng)造了清朝的君主制。皇太極功德無量,也可以當(dāng)“祖”,但是他只是“宗”,一方面,他的父親已經(jīng)是“祖”了,不再適合稱他為“祖”。
中國最后一個統(tǒng)一王朝是努爾哈赤,在1616年建立的清朝,它的前身后金王朝,由于政權(quán)的建立是有價值的,所以努爾哈赤死后當(dāng)然被授予了開國皇帝“太祖”的稱號。
康熙雖然是都城的統(tǒng)治者,但他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xiàn)也可以稱為“祖”,其實也適用于雍正皇帝的說法,畢竟康熙皇帝一生的成就確實很多:平定三潘、收復(fù)臺灣、平定準(zhǔn)客爾丹等。但在康熙帝成功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前輩們的努力,就像秦始皇世界的統(tǒng)一,如果不是前輩們的努力奮斗,他很難取得這一不成功的成就,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康熙皇帝所稱的“祖”可能是在別人努力的基礎(chǔ)上。
其實皇太極也可以獲得“祖”的稱號,他讓一個分裂的政權(quán)變成一個團(tuán)結(jié)全國的統(tǒng)一政權(quán),就可以得到“祖”這個廟號,而黃太極之所以沒有得到“祖”的廟號,最大的原因是他多年來沒能活著把清軍帶入關(guān),最后為兒子做了嫁衣。
在古代只有開國的皇帝才能被稱為祖,可想而知祖是一個很不同尋常的稱呼,所以三位皇帝應(yīng)該也是偉大而重要的存在所以才會稱為祖的,祖其實是一個廟號,皇帝在死后都是會有一個廟號的,廟號也就是寫在神主木牌上的稱號。之所以清朝有三個稱祖的那應(yīng)該也是各有千秋的,那就先來看看清朝都有什么人才被稱為祖吧。
1、清太祖努爾哈赤
清太祖努爾哈赤是明朝后期女真族的杰出首領(lǐng)。后金政權(quán)的創(chuàng)立者。在位11年。建國是在1616年赫圖阿拉,也就是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國號稱之為“金”,史稱為“后金”。后來起兵攻打明朝幾年的時間就奪取了明朝遼東七十多座城。
隨后就簽到了沈陽后來改稱為盛京。努爾哈赤完成了統(tǒng)一女真各本民族的大業(yè),建立了新的政權(quán),推動了發(fā)展,極大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jìn)程。他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后期還發(fā)展了生產(chǎn)力,擴大了兵力。國家也隨之勢力增強。
2、清世祖順治帝
清世祖順治帝是清太宗第九個兒子,也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登基時,年齡僅僅只有六歲,但這并不妨礙他以后的豐功偉績,親政后,也在他的母親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整頓始自注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提倡節(jié)約,減免苛捐雜稅,招賢納士,讓清朝走向強盛的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清圣祖康熙
3、清圣祖康熙
康熙這個名字應(yīng)該大家都比較熟悉一點,康熙并不是開國的皇帝,是后來他的兒子雍正要求稱祖的,所以最后他同意了,但他確實也有著非常多的豐功偉績,他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由于他平定三藩,除去了吳三桂鰲拜等勢力,開拓疆土,統(tǒng)一了臺灣,平定叛亂,抵抗其他國家對我國領(lǐng)土的入侵,又實施了多項有利于民生的政策,修黃河,鼓勵墾荒,廢除了圈地令,優(yōu)待知識分子,還多次舉辦博學(xué)鴻儒科,等等一系列的政策,都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chǔ),也是康熙被稱為祖的重要原因,所以廟號“圣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0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