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信佛的皇帝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中國古代,在漢代以后,占主流地位的思想,無非是儒釋道三家。對于皇帝而言,只要想保住龍椅,就不能把儒給丟掉,但釋(佛)和道兩家,歷代皇帝的態(tài)度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而在這些統(tǒng)治者中,又出現(xiàn)了一批極端的例子——迷信佛道的皇帝。要說荒唐,恐怕最荒唐的那些皇帝,都逃不開“迷信”的標(biāo)簽。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憲宗皇帝想為天下(當(dāng)然主要是自己)祈福,消災(zāi)延壽,舉行了迎佛骨的儀式,將法門寺的佛骨舍利迎至宮中供奉,希望佛祖能保佑天下百姓(尤其是皇帝)健康長壽、身輕體健。
其實,這是古代皇帝信佛信道最主要的動機(jī)。只要不是傻子,誰都知道當(dāng)皇帝有多大的好處。所以,再傻的皇帝也都想在那個位子上多坐幾天,“龍馭賓天”這個詞雖然好聽,但畢竟不如坐在御座上來得實在。
所以,皇帝比普通百姓更希望長壽——甚至長生。長壽有很多方法,長生就只有一個方法了,也就是很多皇帝相信的“虔誠”——虔誠地拜,希望以此感動佛菩薩/道君天尊,這樣,他們就會用法力助皇帝延年益壽。
當(dāng)然,就延年益壽這一方面來說,信佛的皇帝還好一些,信道的就真的是自己作死。為什么這么說呢?
信佛的皇帝,主要能做的,也就是舉辦法會、供養(yǎng)僧侶、參拜佛像,說句俗一點的,你這樣做,最多只是精神鴉片,不至于直接傷及身體健康。畢竟,按著打坐、參話頭、坐禪等方式來修佛的皇帝,基本是沒有的,所以信佛的皇帝這么玩兒,(對身體)沒啥好處也沒啥壞處。
但信道就不一樣了,道教最為皇帝看重的“技能”,第一為煉丹(長生),第二為房中術(shù)(后宮佳麗三千,剛性需求)。
正如信佛的皇帝不會去打坐參禪一樣,信道的皇帝同樣沒興趣練內(nèi)丹(氣功一類的法門),而是委托自己信任的道士去煉口服的“仙丹”。眾所周知,古時候道士煉丹,不時會加入鉛、汞等原料,而皇帝如果長期服用這些“仙丹”,恐怕就真的離升仙不遠(yuǎn)了。
明代有位嘉靖皇帝,絕頂聰明,卻迷信道教,整天讓道士煉丹,夢想著長生不老。有一次,名醫(yī)李時珍應(yīng)邀為皇帝瞧病,李時珍診斷之下,立馬離開京城從此再也沒回去。為啥呢?
因為李時珍發(fā)現(xiàn),嘉靖皇帝的身體棒棒的,啥病沒有,但整天吃鉛、汞超標(biāo)的“仙丹”,再加上身上一身道服,真的就快憑虛御風(fēng)了。李時珍也明白,嘉靖皇帝寵信煉丹的道士,自己說了真話,道士們不會饒了他,自己說了假話,到時候嘉靖皇帝出了事兒,自己同樣脫不了干系。唯一的辦法,就是快走,遠(yuǎn)離是非之地。
而嘉靖皇帝這么好的身體,最后連60歲都沒活到,很大的原因就是太相信這些道士們煉的“仙丹”,每天保證充足的鉛、汞攝入量……
另一方面,啥“信仰”都沒有的皇帝,反而出雄主、英主的概率很大。
比如史上鼎鼎大名的滅佛四人組——三武一宗,其中北周武帝、后周世宗,就是舉世公認(rèn)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們身后的隋唐帝國、大宋帝國,都是在這二位苦心經(jīng)營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
而這些皇帝并不是真的沒有信仰,而是,在現(xiàn)實世界里,就用現(xiàn)實世界的辦法解決實際問題,不在此世求佛求道,這才是明君所為啊!
清朝是近代以來最為人所詬病的朝代,但其實,清朝皇帝有一點是其他朝代比不了的——那就是,整個清朝皇帝里,沒有一個迷信佛道的皇帝,盡管他們興文字獄、文化專制,但至少這些皇帝心里很清楚,這些政策不論好壞,都是凡人自己的事兒,佛菩薩和老君道君,都是管不著的。
要說清朝皇帝對宗教絕緣,那又大謬矣。
據(jù)說雍正皇帝傾心佛學(xué),并且于世間打坐冥思而參悟到甚高的境界,是很多高僧都不及的。只不過,雍正和其他清朝皇帝一樣,該辦的事兒、該吃藥調(diào)理的身體,一樣都沒求著佛道,而雍正的“勤政”,更是人所共知的。
雖然說儒釋道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古代那些迷信佛道的皇帝,他們這并不是信仰,甚至連文化都算不上,而只是比普通人還要世俗的愿望——長生——的一種表現(xiàn)。
迷信佛道的皇帝,因為迷信而長生不老的,小僧從未見過,相反,因為迷信佛道國破家亡的,倒是見過很多。
你看那宋徽宗,自命“道君皇帝”,崇信道教無以復(fù)加,最后卻被金國人抓去,客死他鄉(xiāng)。趙佶同志啊!在寒冷的異國他鄉(xiāng)臨死之際,您是否曾有些許后悔,當(dāng)年錯迷了這不該迷信的道教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1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國典故之謀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