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病重之際,蜀主劉禪派遣尚書仆射李福前來軍前問候,同時詢問諸葛亮的繼任人選。對此,諸葛亮說:“我知道您回來的意圖,你所要問的事蔣琬最適合?!崩罡_B忙說:“再請問蔣琬之后,誰又可承擔重任?”諸葛亮說:“費祎可以繼任?!袄罡S謫栙M祎之后誰可接任?諸葛亮沒有回答。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蔣琬和費祎,無疑是諸葛亮明確指定的繼承人。
其中,就蔣琬來說,在公元234年被后主劉禪拜為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jié),領(lǐng)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也積極在公元234年到公元246年的十多年時間中,蔣琬執(zhí)掌蜀漢朝政,接替了諸葛亮的工作。而在蔣琬去世后,后主劉禪根據(jù)諸葛亮的遺愿,讓費祎接替了蔣琬。那么,問題來了,作為諸葛亮指定的繼任人選,費祎為什么不贊成姜維北伐,并且對姜維北伐進行限制呢?
一
首先,《三國志·姜維傳》中記載:十二年,假維節(jié),復(fù)出西平,不克而還。維自以練西羌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祎常裁制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延熙十年(247年),在蔣琬去世后,姜維遷升為衛(wèi)將軍,與大將軍費祎共錄尚書事。延熙十二年(249年),蜀漢朝廷使姜維假節(jié),姜維率軍出西平,不克而還。姜維自以為熟知西羌風俗,文武雙全,所以想拉攏羌、胡為蜀漢所用,這樣就可以控制隴西,每當姜維想興兵前往,卻遭費祎限制,使姜維率領(lǐng)的軍隊不超過萬人。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于姜維北伐中原,費祎秉承著不贊成的立場。當然,想要完全阻止姜維北伐,也是不可能的,畢竟在此之前,諸葛亮就堅持北伐中原。不過,對于費祎來說,卻選擇限制姜維北伐的規(guī)模,促使其每一次進攻曹魏的兵馬,都不超過萬人。
二
當然,針對為何要限制姜維北伐中原,費祎也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在執(zhí)掌蜀國大權(quán)期間,費祎向姜維說:“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yè)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幸而決成敗于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痹谫M祎看來,不管是自己,還是姜維等武將,在個人能力都遠遠比不上丞相諸葛亮。對于諸葛亮來說,生前五次北伐中原,都沒能匡扶漢室,一統(tǒng)天下,何況自己和姜維呢?
既然才能不如諸葛亮,那么,現(xiàn)在最好的策略就是休養(yǎng)生息,恢復(fù)國力,采取防御為主的思路。至于北伐中原的功業(yè),則等待之后有能力的人來繼承了。如果繼續(xù)北伐中原,損耗蜀國國力,萬一出現(xiàn)什么閃失,那么就是悔之莫及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在蜀漢實力相對較弱,曹魏勢力相對較強的背景下,費祎限制姜維北伐中原,顯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后,曹魏不斷增強西線的兵力,這已經(jīng)讓蜀國失去了掀翻曹魏的機會。
三
另一方面,在諸葛亮、蔣琬去世后,費祎成為蜀國事實上的丞相。因此,費祎的當務(wù)之急,是要恢復(fù)和增強蜀漢的國力,而大規(guī)模的北伐中原,只會消耗蜀國的國力。對于蜀漢來說,在關(guān)羽大意失荊州之后,只要益州這一州之地,其總的人口還不到100萬人,兵力更是只有10萬人左右。對于這10萬人,顯然不能全部用在北伐中原上,比如南中、永安、江州等要地,都需要布置兵力來鎮(zhèn)守,至于都城成都等地,也需要預(yù)備一定的兵力。
所以,姜維在北伐中原上,最多只能動用數(shù)萬兵馬。不過,因為人口較少,糧食運送也比較困難,即便是數(shù)萬兵馬,都會對后方的糧草供應(yīng)形成不小的壓力。于是,費祎作為蜀國事實上的丞相,選擇將姜維北伐的兵力限制到一萬人以下,這樣就不會給后方補給帶來太大的壓力。
四
最后,除此之外,在筆者看來,費祎之所以反對姜維北伐,也是文臣和武將之間的矛盾體現(xiàn)。在古代歷史上,武將和文臣之間的矛盾,幾乎是長期存在,所以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將相和”,這才能讓后人為之稱贊。對于姜維來說,不僅是一位武將,還是一位來自于曹魏的降將,雖然姜維之前獲得了諸葛亮的信任和器重,但是,在諸葛亮、蔣琬去世后,姜維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并鞏固自己在蜀國的地位,于是,北伐曹魏,建功立業(yè),成為姜維最合適的途徑。況且,北伐中原,也是為了報答諸葛亮的知遇之恩。
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費祎作為文臣,其主要任務(wù)是治理天下,而不是執(zhí)掌兵馬,在諸葛亮去世后,后主劉禪不希望再出現(xiàn)兵權(quán)和相權(quán)集中到一個人身上的情況了,況且,后主劉禪對于北伐中原,也不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態(tài)度。在此背景下,費祎選擇限制,或者說是不贊成姜維北伐的立場,無疑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畢竟蜀國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讓姜維大規(guī)模北伐中原的話,很可能導(dǎo)致費祎在蜀國的邊緣化,這是后者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不過,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費祎被刺客刺殺。在費祎去世后,姜維掙脫了束縛,得以大規(guī)模的北伐中原,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卻是損耗了蜀國的國力,成為蜀漢被曹魏消滅的原因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3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