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泶呵锇灾?,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除了宋襄公有爭議之外,其他四個都是當(dāng)之無愧的霸主。即便是武力稍差的宋襄公也因為仁義的舉動被司馬遷賞識。但很奇怪的是,春秋稱霸和戰(zhàn)國攻城略地不同。三家分晉后的戰(zhàn)國是取地滅國,這可是實打?qū)嵉暮锰?。而霸主卻不能取地滅國。
春秋五霸
春秋和戰(zhàn)國都屬于東周,而東周還有個周天子。雖然東周的軍事實力已經(jīng)上不了臺面,但畢竟是各諸侯國名義上共同的天子。所以,春秋時的霸主要做的事首先就要遵王,這個王就是周天子。其實說白了,和后世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個意思。但春秋霸主得不到土地和財富,甚至要在保護國受到威脅的時候,出錢出力。
齊桓公劇照
比方說,九合諸侯存三國的齊桓公,戎狄攻滅衛(wèi)國、邢國,齊桓公帶幾個小國長途跋涉把戎狄趕跑。又出錢出力把衛(wèi)國、邢國重建。燕國被孤竹國攻擊,也是齊桓公親自帶齊兵趕跑孤竹人,又遠(yuǎn)征滅了孤竹國,但孤竹國的土地卻給了燕國。燕國國君宋齊桓公回國過了齊燕的邊境線。齊桓公又把燕國國君路過的齊地劃給燕國。自此燕國拓地千里成為和齊國比肩的大國。
這種仁義的作法被諸侯各國所稱贊。是當(dāng)之無愧的春秋霸主。但是,齊桓公做的這一切又能讓齊國得到什么好處呢?
其實論起地緣,齊燕是宿敵。戰(zhàn)國后期,果然是燕國在背后插了齊國一刀。這種資敵的作法真的想不通。
戰(zhàn)國七雄
楚國是南方大國,從五十里小國到千里大國奮斗了幾百年。楚國雖然源自華夏,但地處南方。被中原華夏各國所鄙視。而楚國也不管周天子那一套,能在平王東遷之前敢稱王的也就是楚國了。并且楚國滅國無數(shù)。而被稱為春秋五霸只一的楚莊王為了霸主之位卻一反常態(tài)。楚莊王趁晉國衰落之機,滅了陳國。本來已經(jīng)安排好人事,并把陳國作為楚國的一個縣了。但楚莊王聽了稱霸不取地要仁義之類的話,竟然讓陳國復(fù)國。
這種好名聲果真受到華夏各國的擁護,楚莊王也順利的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但楚國啥也沒得到。
楚莊王劇照
又比如三定晉國的秦穆公,而秦國的宿敵就是晉國。后來的事實也是。在秦穆公有生之年幾次敗給晉國。沒有辦法了只能向西發(fā)展,做了個西戎霸主。
又比如城濮之戰(zhàn)的晉文公,損兵折將得了霸主之位。數(shù)次為了保護國和楚國秦國動手。 有勝有敗。勝了還是霸主,敗了霸業(yè)衰落。又比如仁義霸主宋襄公,獨自對戰(zhàn)楚國,還要講什么君子之戰(zhàn),最后兵敗大腿中箭受傷,霸業(yè)不但隕落,而且也死在腿傷了
那么,讓那個時代高級人才都趨之若鶩的霸主,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吸引力?
宋襄公的仁義之師
其實,霸主是后世的叫法,那個時候,周天子會把霸主封為“伯”這個伯就是老大的意思,也就是諸侯老大,并且有“得專征伐”的權(quán)力。但是作為霸主是不能滅華夏之國的。
也許,讓世人前赴后繼的霸主之位只是為了這個好名聲,畢竟誰都愿意做受天下所有人都佩服的“老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3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