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三國殺OL與夏侯惇相關的武將有兩個,標夏侯惇和界夏侯惇。以后出了新將再做補充。
1.標夏侯惇
技能【剛烈】
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
——《三國志·魏書·夏侯惇傳》
夏侯惇在十四歲時拜師學藝,老師被人侮辱,性格剛烈的夏侯惇就把那人殺掉了,那時尊師重道是很重要的,因此以剛烈出名。
要說夏侯惇最為大眾所知的“剛烈”事件,則非其“拔箭啖睛”莫屬。眼睛中箭確有其事,但經過《三國演義》的加工,故事更加精彩。
當時,曹操和呂布的矛盾日益加深,曹操已經將消滅呂布提上議事日程,碰巧駐扎在曹呂之間的劉備因搶奪了呂布的馬匹,得罪了呂布,呂布于是派出高順進攻劉備。劉備連忙向曹操告急,曹操本就有消滅呂布的打算,便先派夏侯惇作為前鋒支援劉備,自己也親率主力整裝待發(fā)。
夏侯惇這次面對的對手絕非簡單,乃是統(tǒng)領三國時代為數(shù)不多的精銳部隊——陷陣營。陷陣營人數(shù)只有七百人,但在高順的統(tǒng)領下,隨著呂布東征西戰(zhàn),無堅不摧。
雙方的軍隊一接觸,夏侯惇便和高順一對一廝殺,結果高順戰(zhàn)敗,夏侯惇繞城而追,誓要將這個名滿天下的陷陣營統(tǒng)領擒殺,卻冷不防被一名叫曹性的敵方將領一箭射中左目。此時,震驚全軍的事情發(fā)生了,夏侯惇竟然拔出箭矢,連眼珠也同時拔出,他說道:“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吞下自己的眼珠,兩軍駭然!這還不止,夏侯惇帶著箭傷,沖到曹性那邊,也許是受夏侯惇神威所懾,曹性似乎已不知所措,被夏侯惇一槍刺于馬下,當場死亡。
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于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于馬下?!度龂萘x》第十八回
戰(zhàn)功【兩敗俱傷】
以前的戰(zhàn)功叫【你死我活】,跟【兩敗俱傷】一樣,是描述游戲中對夏侯惇造成傷害后,【剛烈】發(fā)動,對自己的傷害也很大。
稱號【獨眼的羅剎】
羅剎,佛教中指惡鬼,指食人肉之惡鬼。
三國時代的人似乎對自己的外貌臉容都很注意,英俊瀟灑的孫策就是因為被許貢家客刺傷臉面,說:“臉都已經這樣了,還能建功立業(yè)嗎?”最后怒氣使傷勢加重,終于返魂無術。夏侯惇的容貌史書并沒有記載,但在被傷一目后,也表現(xiàn)得像孫策一般。每次用鏡照自己,就生氣得把鏡子摔在地上。幸運的是,他卻沒有像孫策那樣,讓怒氣使其箭傷復發(fā)。但還是得上“盲夏侯”這個外號,使他耿耿于懷,成為畢生憾事。
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恚怒,輒撲鏡于地?!段郝浴?/p>
2.界夏侯惇
技能1名稱同標夏侯惇
技能2【清儉】
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yè)。性清儉,有余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于官,不治產業(yè)?!度龂尽の簳は暮類獋鳌?/p>
夏侯惇一生不忘治學,對老師非常尊重,雖多在軍旅,卻仍然經常恭身下駕,親自歡迎老師的到來,并向他們虛心求教。
夏侯惇為人簡樸,不貪財,有多余家財便會分送下屬,是終生皆未貪污的清廉之士。一生不置產業(yè),至死家無余財。這讓同樣崇尚節(jié)儉的曹操對他十分敬重和信任。
戰(zhàn)功【拔矢啖睛】
見上文【剛烈】
稱號【高安鄉(xiāng)侯】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縣(今屬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的從兄弟。曹魏所有文武中最受曹操信賴之人,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xiāng)侯,死后謚為忠侯,按《史記·謚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所以,"忠"實為大譽之謚。
夏侯惇乃是大漢開國功臣、劉邦得力助手——夏侯嬰的后代。夏侯惇在曹操起事時就已經參戰(zhàn)幫忙,也是曹魏的開國元勛。曹操重要事情都有夏侯惇同行,隨著曹操的勢力越來越大,每上升一個層次,夏侯惇總是被委以新的重任,而且總是居于曹氏眾將之首,其重要性和地位就像劉備陣營中的關羽。
太祖軍于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三國志·魏書·夏侯惇傳》
夏侯惇絕對是魏臣中地位最高,生前死后都享受最高榮耀的武將。曹操出征,是與夏侯惇坐在一起的,夏侯惇可以自由出入曹操內室。夏侯惇死時,曹丕對他是“素服發(fā)哀”,就像對自己的親人長輩一樣。
魏國對特別重要的功臣,死后是可以進入太祖(曹操)廟,與曹操一同受供奉的。第一批進入太祖廟的名單中只有三人:夏侯惇、曹仁、程昱,夏侯惇名列第一。
晉朝對于夏侯惇也是非常尊敬的,司馬炎稱其為:“魏之元功,勛書竹帛”。
對于曹操的死,反應最大的應該就是夏侯惇和許褚。許褚是傷心到嘔血,而夏侯惇則用自己的生命證明,在曹操去世后不到半年,他也撒手人寰了。
后世對于夏侯惇的印象多來自《三國演義》,一介剛烈武夫,因為關系硬,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其實這與真實的夏侯惇大相徑庭。夏侯惇之所以成為曹魏第一大將,曹操最信任的人(沒有之一),是有很多獨特之處的。
一是起兵早,根正苗紅,夏侯家與曹家屬于打斷骨頭連著筋,夏侯惇幾兄弟是跟著曹操一步一步闖出來的,這份感情,不言而喻。
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事業(yè)正蒸蒸日上的曹操遇上前所未有的危機。當他攻打徐州陶謙時,后院起火,張邈和陳宮勾結呂布,圖謀造反。當時是留下夏侯惇、荀彧、程昱這些人留守兗州的,但在當時,荀彧、程昱兩個職位低微,人微言輕,只有夏侯惇手握兵權,他知道最關鍵的就是鄄城——荀程兩位謀士和曹操家屬都在此,呂布必然來攻。因此夏侯惇二話不說,先偵察出周圍的意欲謀叛者全部殺掉,然后馬上帶兵來救,這一役,夏侯惇身為大將,和荀彧、程昱兩位謀士配合得完美無間,成功拖至曹操回來。挽救了危機。
時太祖悉軍攻謙,留守兵少,而督將大吏多與邈、宮通謀。惇至,其夜誅謀叛者數(shù)十人,眾乃定。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二是夏侯惇內政與后勤能力出色。雖然夏侯惇為帥治軍較弱,當主將時勝少敗多,但是他真正厲害的,不是戰(zhàn)績,而是政績!在三國演義里的莽夫武將,其實是一個文質彬彬精通內政的大臣。
從曹操起兵開始,夏侯惇就一直承擔著鎮(zhèn)守大后方的任務。曹操任兗州牧(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長),夏侯惇就任東郡太守(東郡是曹操的主要領地,相當于現(xiàn)在的市長),曹操迎了獻帝,遷都許都,夏侯惇就任河南尹,負責許都重地的防衛(wèi)和治理。作為曹操最信任的人,除了打仗,其他方面夏侯惇完成的都非常出色,能夠讓曹操放心的帶兵出征。后期還擔任中央代表到前線督戰(zhàn)。
我們知道,戰(zhàn)功并非評價歷史人物地位高低的唯一依據(jù)。以我們熟知的共和國十大元帥而論,彭德懷和林彪的戰(zhàn)功顯然要高于朱德。但是朱德卻領銜十大元帥之首,其歷史地位顯然高于彭、林二人。原因無他,正因為朱德是解放軍、共和國以及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有著無人能及的資歷和威望,長期以來均是統(tǒng)率軍隊的二號人物,其功績遠非幾場戰(zhàn)斗可比。夏侯惇成為曹魏第一大將的原因,正與朱德高居十大元帥之首的原因十分相似。他是曹魏政權和曹魏軍隊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夏侯惇在曹魏政權中的地位,也可與朱德在共和國的地位相比。
第三點更出乎我們意料,夏侯惇除了勤勤懇懇的輔佐曹操,像定海神針一樣為曹操穩(wěn)定著大后方,他還是一位治水屯田專家,挖渠治水,造福于民。
大約是196年前后,夏侯惇在陳留當太守時,戰(zhàn)亂又值大旱,百姓的生活艱難,而軍隊也屢屢缺乏糧草,許多軍隊不戰(zhàn)自潰。面對蝗災,夏侯惇率領將士們截斷太壽水,像老農一樣下地勞作,親自擔土種地。等到陂塘修好之后,夏侯惇還鼓勵百姓們熟悉使用方法。夏侯惇在軍民中的威望,史無明文,但從這短短的一句話,我們已經看出,他一定很受百姓和士卒愛戴。
時大早,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
——《三國志·魏書·夏侯惇傳》
—END—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5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