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新聞微公眾號:infochinanews歡迎您關注日中新聞,請六爻占卜菜單欄:
互助信息:工作、轉讓、租房、簽證、其他
明末清初通俗小說刻本在日本市井巷陌中流傳,大量的插圖滲入其間。像描寫男女之情的《好逑傳》《玉嬌梨》《情史》《牡丹亭》《紅樓夢》,歷史演義小說《西漢演義》《隋唐演義》《三國演義》《蘇秦演義》,志怪神魔題材的《封神演義》《聊齋志異》《三遂平妖傳》《西游記》,以及情色細節(jié)露骨的《肉蒲團》《繡榻野史》《僧尼孽海》等。其中的《西游記》與《三國演義》在江戶時代可以說達到婦孺皆知的地步。
浮世繪師對中國事物也頗為青睞,他們喜歡將中國元素付諸筆端,像中國二十四孝、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還有志怪傳奇中的妖怪,他們都會有選擇地將其服務于創(chuàng)作的需求。
《三國志圖會內》?月岡芳年
《三國演義》的故事很早就流傳到了日本,尤其文祿年間「湖南文山」譯出的《通俗三國志》五十卷,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湖南文山是日本京都天龍寺的僧侶義轍和月堂兄弟二人的筆名。義轍先著手翻譯,他死后,弟弟月堂又繼續(xù)這一事業(yè),在文祿五年(1596)完成《通俗三國志》。天保七年到十二年間(1836-1841),京都的「池田東籬亭主人」又校正出版了《繪本通俗三國志》,凡七十五卷。這是以《通俗三國志》為底本,配上了題為「東武葛飾戴斗畫圖」的400幅插圖,以「連環(huán)畫」形式出版。
《八仙過海》?北尾重政
「戴斗」是浮世繪大家葛飾北齋眾多的別號之一。葛飾北齋的人物畫融匯東西方技法,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情,把人物的形象特點略有夸張地活現(xiàn)出來。美術史學者鈴木重三經研究,對此書的插圖提出質疑,認為是出自北齋的弟子葛飾戴斗二世的作品。這些插圖無論是誰畫的,都顯示了繪者出色的功力,畫中人物傳神,場景獨到,服飾和形象經過了日本化處理。畫家將自己想象中的三國人物的氣質,形象地凸顯在讀者面前?!?br/>被譽為「最后的浮世繪師」的月岡芳年也畫過《三國志》。他繪制的造型明顯脫離了中國繡像本的痕跡,完全是本土化處理,形象設計、畫風設色都充溢著濃郁的日本風情。
《月百姿》?月岡芳年
歌川國芳創(chuàng)作的浮世繪單片錦繪《通俗水滸豪杰百八人》,其威武繁復、細膩濃烈的畫風,在當時受歡迎程度勝過北齋版本。他構圖大膽,以市井庶民之俚俗群像,塑造水滸人物之面目。不僅在豪杰的衣飾上加繪了精美的圖案紋飾,還為豪杰繪制了繁復的文身。北齋和國芳所繪的水滸人物, 明顯受到陳洪綬的影響,尤其是在造型布局上。與中國白描畫法不同的是,《水滸傳》的浮世繪本筆觸更為細膩,淡化線條的形式趣味,強調了構圖奇趣和平面裝飾性,人物表情和肢體動作夸張,因此衍生出武者繪這一新畫派。師從歌川國芳,活躍于末代幕府至明治時代的浮世繪師月岡芳年繪制了名作《月百姿》。這是一部以月亮為主題的大型錦繪合集,取材自中日兩國的逸事、歷史事件和神話,描繪出月亮的千態(tài)百姿。其凄美、悲涼、溫柔、甜蜜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芳年對于中國元素的把控火候非常到位, 浮世繪和風彌漫其間,不求妄誕,又不顯得浮夸, 可見其背后的揣摩思量。他選的題材視角獨特, 既有膾炙人口的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傳說,又有孫悟空、南海觀音、布袋和尚、水滸九紋龍史進這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娜宋镄蜗?,還有「子路夜讀」「伍子胥沿淮水行軍」「赤壁大戰(zhàn)之前曹操眺望南屏山夜月」等典故,可見芳年把握人物情景能力之強,充滿詩情畫意。
《月百姿》?月岡芳年
最令人有感觸的是畫家善于運用典故,借用古詩升華畫境,像「月明林下美人來」出自高啟的《詠梅九首》,「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斜抱云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來自唐代王昌齡的詩《西宮春怨》,描寫了失寵嬪妃的落寞情緒, 縱然有滿園春色,與己何干呢?另有《望月望鄉(xiāng)》中的「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阿倍仲麻呂是中日都知曉的人物,他身為日本人,在大唐曾仕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皇帝,官至客卿,榮達公爵,然而他眷戀故土之情未嘗稍減。年邁時多次懇請歸國,天寶十一年(752), 唐玄宗終于同意??墒峭局袇s遭遇風暴,遣唐使船隊流落到越南沿岸,登陸后又遭海盜劫殺,只有仲麻呂等幾人僥幸逃脫。當時通信斷絕,過了一些時日他在海上「遇難」的消息才傳到長安。好友李白得知后,揮淚寫下了《哭晁卿衡》一詩: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云愁色滿蒼梧。本文來源自網絡,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請作者及時聯(lián)系
?
葛飾北齋是日本響當當?shù)母∈览L大師,他留下的浮世繪被無數(shù)人稱奇贊揚,而他的許多作品元素也被后來者運用到許多作品中。葛飾北齋單單聽名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是提起他的作品,應該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例如《神奈川沖浪里》、《富岳三十六景》等等藝術作品給現(xiàn)在世界文化藝術史描繪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兩千年的時候,美國《生活》雜志將其評為?百位世界千禧名人之一?,足以證明其地位。《神奈川沖浪里》這部浮世繪作品是葛飾北齋所做的杰作,而該作品內涵的美學與文藝之韻卻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部作品甚至被稱為標志性的文藝作品,人們看到這個作品就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日本,這或許就是葛飾北齋想要展現(xiàn)的個人理解的?東瀛風采?吧。葛飾北齋是江戶時期最重要的畫家,甚至還對當時歐洲的繪畫創(chuàng)作圈子有著深刻的影響,梵高、馬奈、高更等印象派大師都曾臨摹過他的畫作,莫奈在他二十七歲時候完成的名叫《圣阿德雷斯的花園》就是致敬葛飾北齋的作品。可以說葛飾北齋的繪畫作品為印象派的發(fā)展與壯大有著最基本的思想支持,如果沒有它,就沒有印象派的繪畫藝術出現(xiàn)。葛飾北齋對于中國元素的喜愛更是前所未見。在江戶時代,中國元素可以說是占據(jù)日本的方方面面,受這一方面的影響,葛飾北齋在許多繪畫作品中都出現(xiàn)了中國的元素,葛飾北齋依據(jù)那些元素為媒介進行創(chuàng)造。他筆下的龍更是有著宋代畫龍的影子在其中,他對于中華文化的喜愛可以是直接表現(xiàn)在作品中的,為我國的許多小說做了插畫,例如《繪本西游記》等等。
就全球文化走向來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繪畫藝術的審美不斷提高,東西方藝術文化的交流也日漸頻繁,繪畫形式的相互借鑒交融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覺體驗。文章探究了中國、日本繪畫藝術在西方油畫中的展現(xiàn),了解西方繪畫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的東方元素,以個別畫家的作品分析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1 中國傳統(tǒng)繪畫
謝赫提出繪畫“六法”,第一便是氣韻生動。中國繪畫向來以傳神、意象為主。
1.1 意境
中國傳統(tǒng)繪畫重視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之中尤重構思,講究意在筆先,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相統(tǒng)一。莫奈所繪作品中《日出印象》和《睡蓮》等都能夠展現(xiàn)不同的意境之美,可以看出他在用感受去體會、去繪畫。色調與筆法和中國寫意畫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繪畫相同,以點、線、面描繪對象。不同的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以筆墨技巧作為描繪和傳達情意的手段,強調書畫同源,認為繪畫的水平與畫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yǎng)有很大關系,即所謂的畫品如人品。莫奈的《睡蓮》將中國筆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像極了中國的書法,即在具體作品中體現(xiàn)了中國繪畫中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形與意相結合,深刻體現(xiàn)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1.2 構圖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主體物形象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神態(tài)和畫家主觀情感為首要,因而可以舍棄與物象本質特征關聯(lián)不大的部分,去對那些體現(xiàn)出神情部分的東西,采取夸張變形的手法加以描繪。
中國繪畫在構圖上,不講求立足于某個固定的時空,而是以靈活方式打破空間限制,把處于不同時空的物象,依照主體的主觀感受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在這方面,西方大師畢加索處理得特別好。在透視上,他采用多點或散點透視,以上下左右、前后移動的方式經營構圖,觀物取景,使其作品具有極大的自由和靈活性。
2 日本繪畫
2.1 浮世繪
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宗教、人文主義等時代觀念密切相關,直到18世紀末葉的藝術動亂中才有了改變,傳統(tǒng)的比喻內容、宗教題材不再得到人們大的關注。19世紀后,藝術家的傳統(tǒng)觀念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拋棄了傳統(tǒng)主題,轉而把目光投入到現(xiàn)實生活及近代文學中去。隨著東方文化,尤其是浮世繪文化的傳播和影響,西方畫家在畫面上出現(xiàn)了許多具有東方寫意特征的作品。印象畫派是其中的代表,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印象畫派在對繪畫表現(xiàn)上有了重新的審視。
浮世繪是日本風俗畫,主要描述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等,這個畫派一開始是帶有裝飾意味的。在繪畫的內容上,浮世繪有濃郁的本土氣息,內容有四季風景、各地名勝,它多是為華貴建筑所作的壁畫,用來裝飾室內的屏風。浮世繪尤其擅長表現(xiàn)女性美,有高超的寫實技巧,因此浮世繪同時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浮世繪的構圖方式表現(xiàn)出畫面透視及遠近關系,線條和無陰影的平涂也能帶來立體效果與體積感。同時,它鮮明的色彩加強了裝飾性效果,使它的繪畫形式更多地被大眾所接受。浮世繪影響了歐洲不少畫派和畫家,包括印象與后印象主義,莫奈、梵高以及介于古典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巴爾蒂斯,也都深受它的影響。
2.2 浮世繪對歐洲畫家的影響
莫奈,身為印象派畫家之一,他的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地位。他是眾多印象派繪畫家中最先接觸浮世繪的畫家,當時日本正處于對外開放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日本大量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藝術。莫奈無意間發(fā)現(xiàn)浮世繪商品之后,對它的色彩和線條極其感興趣,不斷地探索研究浮世繪繪畫風格。
梵高是受浮世繪影響比較大的后印象主義大師。浮世繪作品中鮮亮的顏色給他極其深刻的印象和新的觸動,他通過臨摹和研究浮世繪藝術,一改過去的陰郁畫風,畫面開始變得明亮起來?!短萍系愤@幅畫作,整個畫面的構圖安排和表現(xiàn)手法都和浮世繪一樣有著較強的表達技巧,畫面背景是若干浮世繪圖畫,梵高把蒙馬特山變成了日本富士山,將畫商變成了和藹的老人,這位老人身處大自然與色彩中。
巴爾蒂斯是介于古典與現(xiàn)實之間的繪畫大師,他的畫裝飾性效果極強。他也曾對浮世繪癡迷,他非常喜愛浮世繪的色彩與技法,并將浮世繪的元素也融入到了他之后的作品中。他的繪畫利用統(tǒng)一的視覺效果以及繪畫色彩之間的微妙變化,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
3 結語
上文所舉西方繪畫大師無一不受到東方繪畫精神和意趣的影響。也正是這種恰到好處的借鑒、融合,成就了一件件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和鮮明的藝術流派。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處理好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也是每一個藝術家應正視的問題。
無論是看《名利場》的原著還是電影,總會將其與沈復的 《浮生六記》 聯(lián)系起來,那悠悠的被歲月磨平的痕跡,“事如春夢了無痕”、“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深情,同樣的出現(xiàn)在《名利場》中的艾米麗婭與威廉.杜賓上校,《浮生六記》的沈復與妻子蕓的身上。關于過往的種種說辭,終究敵不過現(xiàn)實的白墻灰瓦,只是歲月魔障了款款深情,待時光溫柔了滄桑,才發(fā)現(xiàn)“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最好的告別,一定是回望的姿勢。
名正言順到此為止。英國小說家威廉.麥克白斯.薩克雷的《名利場》是一部非常好看、故事情節(jié)緊湊、非架空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小說,小說背景是19世紀初拿破侖戰(zhàn)爭滑鐵盧戰(zhàn)役。對于這樣一部 “無英雄小說”(A Noval Without a Hero) ,在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關系緊張,荒誕不經、愚蠢諂媚、游戲人生、相互傷害,都被貼上了時代的標簽。眾所周知的是,工業(yè)革命率先在英國發(fā)生,工業(yè)資本家占據(jù)著獨一無二的地位,2004年美國電影《名利場》并沒有直接敘事,反映英國如《霧都孤兒》一樣人與人之間巨大的差距,而是選取另一個角度:抖落帷幕,展開舞臺,放上蠟燭,點亮霓燈,用夢幻的舞臺,展示幾個家族之間,兒女情長,戰(zhàn)爭疑云,人情冷暖,富貴貧賤,人生起伏。其實,當時英國社會唯利是圖的勢利,已經深深的滲透在社會和私人空間的每一處罅隙中,“富貴”如女主角之一艾米麗婭一樣的家族同樣有破產的一天,更不用說,飆塵一樣的蟻僂,在那個年代的英國的狀況了。
2004年的電影《名利場》圍繞兩個出身不同的女主角的故事而展開。
艾米麗婭.賽特笠出生富商家庭,環(huán)境優(yōu)渥,單純善良,優(yōu)柔寡斷,與門當戶對的紈绔子弟約翰.奧斯本結為伉儷之前,一直帶著“名門女”的光環(huán),生活在云端。麗貝卡.夏潑的生活卻是另一番光景,她的母親是會法語的歌女,父親是欠了債的潦倒畫家,生活這出戲劇,在麗貝卡孩童時期,就蒙上了“社會底層”市儈、齷蹉、殘酷、競爭的陰影。恰巧,艾米麗婭和麗貝卡同為平克頓女校的同窗好友,兩人關系親密,貧富互為陰陽的兩極,催生了戰(zhàn)爭爆發(fā)時真摯的友誼。身為孤女的麗貝卡,長袖善舞、有流利法語的優(yōu)勢,和曼妙的歌喉,電影高潮時,麗貝卡那一首 《熟睡的大紅花瓣》 驚艷了倫敦上流社會。而另一位主角,艾米麗婭對奧斯本的深情,奧斯本對小姐的寡情,到頭來卻是一種諷刺。耽于幻想、缺乏獨斷力的艾米麗婭小姐,最終能有善終,卻要歸功于一直對她懷有深情的威廉.杜賓上校。這是一條小說、電影中的暗線。至始至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恰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艾米麗婭小姐始終錯過了的杜賓上校的深情與寵溺,電影能有“皆大歡喜”的結局,要感謝印度裔 女導演米拉.奈爾(Mira Nair) 和編劇們的匠心,同時艾米麗婭能幡然醒悟,投向杜賓,也是電影《名利場》中的一處讓人墜淚的情節(jié)設置。
讓我們先談談麗貝卡.夏潑的“發(fā)跡史”,也就是電影《名利場》中的一條主線。
交代一下故事背景。
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物質、經濟空前繁榮,故事又恰逢發(fā)生在拿破侖戰(zhàn)爭前夜,社會矛盾突出,影片的主角之一麗貝卡一路從貧民窟殺出來,影片恰巧有幾處描寫貧民窟的場次:第一次見施丹恩勛爵,年幼的夏潑流露出對母親肖像畫的念念不舍(勛爵以10個基尼買走,小夏潑還是嫌畫賣便宜了);第二次是麗貝卡試圖捕獲艾米麗婭的哥哥,約瑟夫.賽得笠,結果鎩羽而歸,被拋棄在貧民窟,卻從此搭上了克勞萊家族宏達的便車,受到克勞萊小姐的賞識混入倫敦上流社會,最終與其家族的嗣子羅登.克勞萊結婚。第三次是拿破侖戰(zhàn)爭爆發(fā),艾米麗婭家庭破產,她們的男人都要上戰(zhàn)場。
拿破侖戰(zhàn)爭撕裂了幾個家族:賽得笠家族、克勞萊家族、奧斯本家族原本富貴榮華的生活,也敲碎了小姐艾米麗婭的美滿婚姻與“惡之花”麗貝卡錦繡的夢。記得 《紅樓夢》 元春省親的盛景和她的嘆詞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再看電影《名利場》的這一幕貧民窟場景:到處是戰(zhàn)爭難民和哭泣的孩子,流離失所的老人,麗貝卡卻顯示出難得的堅韌與堅強,這與她從小的磨礪而不是像艾米麗婭一樣從小受呵護卻是“溫室中的花朵”一樣,讓人唏噓。
最后一次,是麗貝卡從“名利場”之巔跌落,再也沒東山再起,淪落在賭場中發(fā)牌,雖然這個場景不是貧民窟卻是下九流的Casino賭場??梢韵胍?,混跡于貧民窟、社會中產階級、倫敦上流社會,麗貝卡原本一眼到頭的“家庭教師”生涯可謂千帆過盡、波瀾四起。盡管出身寒微,麗貝卡卻憑借果敢的個性、八面玲瓏的手腕、語言與嗓音天賦,加上“通透”人情世故的狡黠,深諳如何向上爬的出牌順序,順利入侵“名利場”。這真是個奇跡!
如何評價麗貝卡這位 “現(xiàn)實主義者”、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
麗貝卡“出生卑微”和“手段高明” 大概是兩個繞不開的原因。
影片的一開頭,主人公麗貝卡還是一個小女孩,卻在父親的畫室里與混跡其中的酒鬼為伍。施丹恩勛爵第一次出場,他看中了麗貝卡父親的肖像畫。在這個通達人情世故的小女孩討價還價中,最終付出10個基尼買走了她的畫。
社會的第一課:交易永遠是公平的,不公平的交易最終都會以等量齊觀的方式兌現(xiàn)。這一課深深的印在了年幼的麗貝卡腦海中。時光恍若,一晃麗貝卡也已經出落成款款少婦了,這個時候,正是麗貝卡與羅登.克勞萊新婚蜜月的時候,他們剛剛搬到倫敦,憑借克勞萊小姐的人脈圈與影響力,夫妻倆拿到了通往倫敦上流社會的入場券。所有的告別都是為了久別后的重逢,施丹恩勛爵認出了還提時代的麗貝卡,麗貝卡也仿佛認出了那個拿走她心愛畫像的勛爵。現(xiàn)實主義的路徑依賴,早就打好了通往“名利場”之路的初稿。
整部電影彌漫著一種樂觀、蓬勃、緊湊的氣息,我想,與印度裔女導演米拉.奈爾的選角,選擇“美國甜心”瑞希.威瑟斯龐不無關系。她最為大眾所熟知的角色大概是 《律政俏佳人》 了,身著粉色系的瑞希當然是MBA、CEO風靡全球時代的標簽,但是她在歌舞文藝片《名利場》中的表現(xiàn),風趣、精明、熱情、狡黠,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冒險家”麗貝卡的第一站是賽得笠兄妹家的客廳,通過了“咖喱測試”,她用她的歌聲征服了艾米麗婭的“朋友圈”。在游樂場,盡管受到約翰.奧斯本的阻撓,但是麗貝卡還是用魅力征服了艾米麗婭的哥哥約翰.賽得笠: “I surrender,I am your prisoner.”(我臣服了,我是你的俘虜) “鸚鵡是我的信使”——還有什么比這樣的話,能讓麗貝卡這個在名利場上初試身手的潛力型選手更加的讓人振奮與興奮的嗎?
但,好運氣,特別像出身卑微的麗貝卡這樣的女子碰上“好運氣”,就像夏日的鳥兒聽見動靜,倏的一聲,好運氣就沒了。中場,麗貝卡并沒有和紈绔子弟約翰走在一起。不甘寂寞的麗貝卡,人生旅程的下一站是克勞萊家族。
出身的寒微,注定了麗貝卡一開始就烙上了不平等的出身烙印,在與命運抗爭中,她也是竭盡全力,討好身邊貴人們,在向“名利場”攀爬的過程中,八面玲瓏,結交權貴,卻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這是2004年的美國電影《名利場》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麗貝卡不是一個單向度的女人,她熱情又冷靜,唯利是圖又重視友誼,狡詐機警又熱心腸, 硬幣的兩面(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她都占齊了。比起溫良、敦厚、安靜的艾米麗婭,我更喜歡熱情洋溢的麗貝卡,她更具有戲劇的張力,更像是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 存在于“名利場”中的“勵志型”人物教材。
機會垂青“虔誠”之人。在克勞萊家族這個偏僻的小莊園里,麗貝卡再一次抓住了轉運的機會,從倫敦來的富婆克勞萊小姐。這個挑剔而頗有些自傲的克勞萊老小姐,最為鐘愛的是她的侄兒和名義上的繼承者羅登.克勞萊。一出詼諧而華麗的戲劇馬上就要轉場了,麗貝卡小姐的小算盤噔嗤噔嗤的打著,她籌備了一出完美的招待克勞萊小姐的宴會,同時機敏的談吐P.K掉了老小姐身邊的女隨從,在告別充滿腐朽氣息的小莊園時,她的人生絢麗的一幕開啟了:一張去往倫敦“上流社會”的單程車票和一顆俘獲繼承者羅登.克勞萊的芳心。
在倫敦克勞萊小姐的府邸中上演了詼諧的一幕:小莊園主人彼特?克勞萊向麗貝小姐卡求婚了,然而麗貝卡卻承認自己已經與嗣子羅登.克勞萊“私定終身”——克勞萊小姐當場昏了過去,并且立刻斬斷了給羅登侄兒的遺產。眾所周知的是影片《名利場》處于英國工業(yè)革命后的“維多利亞時代”,人民對財富的追求轉化為了工業(yè)革命的動力,這印證了 馬克思.韋伯 的話: “中國的封建官宦,古羅馬的貴族,或現(xiàn)代農民的貪婪,與誰相比都毫不遜色?!保ā队幕J剿菰础罚?,貧富的分化,攫取金錢的貪婪,在當時英國的社會結構中,社會各階層的垂直流動幾乎是不可能的。 紳士娶淑女 (前提是要有嫁妝,家產豐厚的淑女),商人與有爵位的貴族之間聯(lián)姻,強強聯(lián)合,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蓱z了一無所有的鄉(xiāng)村女教師麗貝卡,她該何去何從,她能怎么辦?
機智如麗貝卡小姐,是不可能錯失命運的饋贈的。聲色犬馬之間,玲瓏的歌喉,機敏的談吐,“名利場”就如一只狡猾的波斯貓,嗅著他的味兒,從來順從她的金主,向權勢的主人獻媚。影片高潮的序幕,在麗貝卡綁上施丹恩勛爵這個金主的那一刻,徐徐開啟。
還記得影片一開頭嗎?
街巷陋室,魚龍混雜的畫室,小麗貝卡把父親的畫賣出了高價,那個買畫人就是施丹恩勛爵。順從等價交換的天理,人間的悲喜注定了“空悲切”的結局。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F盧戰(zhàn)役之后,麗貝卡和她的丈夫羅登.克勞萊在行走倫敦名利場的過程中,順風順水,特別是加功進爵的進程,有如神助,麗貝卡終日周旋在名門望族的交錯觥籌中,推杯換盞都享盡榮華。華麗麗的一幕被施了時間的障眼法, “枯草衰楊,曾是歌舞場?!?( 《紅樓夢 好了歌.注》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像每一個登上名利場巔峰的虛偽狡詐之徒一樣,施丹恩勛爵在外是翩翩君子,對內卻張揚跋扈,虐待妻女,狠毒墮落。麗貝卡只是“名利場”上又一個獻祭之物,毫無特別之處;要說特別,她清亮宛轉的歌喉猶如夜鶯一般,是施丹恩勛爵又一個“殊途同歸”的新鮮獵物。 名利場(Vanity Fair)翻譯為“沒有的市場” ,名利場中蕓蕓眾生丑態(tài)畢露,一切都有交換價值,都可以買賣。
拿到了入場券,躊躇滿志的麗貝卡憑借一首名曲《熟睡的大紅花瓣》,一展歌喉,驚艷四座。
熟睡的大紅花瓣
艾爾弗雷德 ?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09-1892)
在小說《名利場》中作者這樣形容麗貝卡.夏潑的:“蓓基這遭真是躊躇滿志,她如愿以償,總算掙到了非常體面的地位,深深的感到得意,樂得直想祝福路上的行人。”( 《名利場》 楊必譯 )在斯丹恩勛爵的家里,麗貝卡看見了小時候父親畫的畫,勛爵說:“你還記得那個小女孩,她索要了高價,很不情愿地賣掉了這幅畫嗎?”麗貝卡說:“這個價格還是太低了?!笔┑ざ髟幾H的笑著說“克勞萊夫人,你已經拿走了錢,價格已經不得你說了算了?!庇捌婚_始,孩童時期的麗貝卡就與魔鬼達成了交易,將靈魂出賣給了撒旦,卻可以享受盡榮華富貴。這一幕和電影 《無極》(The Promise) 里的片頭:孩童時期的“傾城”難道不一樣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也許,“名利場”中看似美麗迷人魅惑的事物,往往將人類引向毀滅。
麗貝卡的命運,因為與斯丹恩勛爵的私情被丈夫揭穿,急轉直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上流貴族歌舞場中一顆嬌艷的明星隕落,沒有唏噓,只有唾棄,凌冽的秋風,預示著主人公坎坷起伏的命運。歷史滾滾向前。讓我們記住 威廉.薩克雷筆下的《名利場》 ,印度裔女導演米拉.奈爾鏡頭下充滿“異國情調”的歌舞片《名利場》,記住拿破侖戰(zhàn)爭滑鐵盧戰(zhàn)役為背景,富貴人家與貧寒孤女麗貝卡的“名利場”征途。影片的最后,孩子們長大了,必然重復父輩的生涯,或躊躇,或追趕,或被動的走上“名利場”之路。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保ā都t樓夢 好了歌.注》 )一切皆為歲月過客,初心未改的執(zhí)著,一直愛戀著艾米麗婭的威廉.杜賓上校,與麗貝卡的生涯形成鮮明對比。在歲月的洗禮下,那架“未出場”的鋼琴的故事,融化了歲月的酸澀,融進了淡淡的甜蜜。溫柔敦厚的艾米麗婭,狡猾攀附的麗貝卡,結局不同,命運不同,卻在沉淀的歲月中找到了永恒的歸宿。影片《名利場》的過往和著墨,只有循著歷史線索去看,去發(fā)現(xiàn),才能還原大歷史背景下的 眾生態(tài) 和 浮世繪 。
— ?End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7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