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感覺很疑惑:為什么中國古代君王們常說“以孝治天下”,但是卻沒有一個專門的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來紀念,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其實原因早在孔子時期就能找到,《論語》中,孔子的學生子夏曾說過:“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意思就是,看重實際的德行,輕視表面的姿態(tài)。侍奉父母要盡心盡力,為君主做事要奉獻自身。所以古代時時刻刻提倡“孝”的禮儀,反而不會畫蛇添足地特定某日為“父親節(jié)”。
實際上,古人對于父親的尊重,是現(xiàn)代大多數(shù)人所無法想象的。由于古代男子的地位普遍高于女子,因此父親被認為是家庭的砥柱,即使官再大也是無法忤逆父親的。
古人有“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的忠告,認為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所給,不能輕易地丟棄,尤其是頭發(fā)還有胡須。于是古代的男子一直有著留發(fā)和留須的習慣,如果沒有得到父母的允許,剪頭發(fā)剃胡子也是不被允許的。
子日: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鬃赢敃r,是比較保守的,極力主張維持孝道,父母死生之間的大事,應(yīng)該依照古禮。
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喪,如果不馬上請假還鄉(xiāng),那是不對的,監(jiān)察御史馬上提出彈劾,可以處分到永不錄用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當然,雖然古代沒有專門的父親節(jié),但是也是有相關(guān)的節(jié)日來為父親慶祝的,這個節(jié)日一般就是父親的生日。
在古代,給父親過生日,一般要舉行家宴,還要有“聲樂”助興。從唐代開始,子女要親自為父親制作生日湯餅,又名水引,就是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壽面。
古人會將父親的生日作為“父親節(jié)”,一般要舉行家宴,還要唱戲助興。
在《紅樓夢》第十回里便描述過這一場景:賈珍的父親賈敬要過生日了,像賈家這種豪門望族,父親過壽是件大事,晚輩在很久之前便要開始張羅。
雖然賈敬在道觀里修行,并未出席,但府中依然請來戲班大擺排場,極盡奢華。而且孫子賈蓉帶領(lǐng)下人,捧著六大禮盒的珍貴壽禮送去道觀。這些禮數(shù),透露出古代倫理細節(jié)上的講究。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由古至今,即使在現(xiàn)代,這句話也可作為子女孝順的根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7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大地●抽獎《真三國無雙》抽獎送電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