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逸史》載,唐代時,一個姓張的書生打算在考前攜帶自己寫的文章去拜見當時正任伊闕縣縣尉的牛僧孺,想讓對方給指點指點。于是主仆二人帶著一匹馬和一頭驢,再加上牲畜背上馱著的行李一起上路了。
半路上忽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豆大的雨點從天而降。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連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仆人看見路邊有一棵大樹,忙招呼張生到樹下避雨。
雨停后,烏云漸漸散去,月亮從薄薄的云層后面透出光亮,朦朦朧朧的。張生與仆人解下馬鞍,將馬拴在樹上,拿出行李,鋪在地上,和衣而臥。由于連日趕路,主仆二人都已困倦到極點,很快就睡著了。
昏昏沉沉地睡了不知多長時間,張生被凍醒了。他迷迷糊糊地聽到有個奇怪的聲音,便睜開眼睛,朝四周看了看,只見一個面目猙獰、好似夜叉的東西露出白花花的牙齒,正在撕扯他的馬,嘴角的鮮血一直灑到胸前。
張生嚇得伏在草叢里一動也不敢動,身體卻不受控制地哆嗦起來。不一會兒,夜叉就將馬啃得只剩下一副白骨,然后又去吃驢。吃完驢,夜叉意猶未盡,一把抓住蜷縮在草叢里的仆人就往嘴里塞。張生心里明白,仆人死后,下一個就輪到自己了,他終于鼓足勇氣,“嗖”的一聲從草叢里躥出來,向遠處跑去。眼見即將到手的獵物就這么溜了,夜叉暴跳如雷,扔下仆人,跟在后面猛追。張生跌跌撞撞地跑出一里多地,夜叉的追趕聲才漸漸聽不到了。
張生這才放下心來,扶著路邊的大樹,劇烈地喘著粗氣。他一邊休息,一邊打量著四周,突然發(fā)現前面不遠處矗立著一座巨大的荒墳,墳墓旁邊還站著一個女子。張生凝聚起全身的力氣走到那女子身邊,連呼救命。那女子看了看他,問他怎么了。張生把自己的遭遇簡要地說了一下。聽了張生的述說,女子指了指眼前的巨墳,說:“這是個古冢,里面什么也沒有,古冢后面有個孔洞,能夠鉆進去,你暫且到里面避一避吧!”張生聽了,連連道謝,來到墳墓的后面,果然在荒草叢中找到一個黑漆漆的洞口,鉆了進去。
這古冢似乎是某位王侯將相的墳墓,里面極深,也很寬敞。墳墓里面隨葬的明器早已被盜掘一空,只剩下光禿禿的四壁。他進來的那個洞口,很可能就是盜墓賊挖出來的盜洞。張生在墳墓里面趴了大概一個時辰左右,看到洞口漸漸變亮,心想可能是月亮從云層里爬出來了,便想出去看看。這時,他忽然聽到墳頭上有人說話,那人聲音壓得很低,聽不清說什么。過了一會兒,說話聲停了,有一個東西被人從洞口推了進來。張生睜大眼睛,借著月光,發(fā)現是一具男性尸體,且身首異處。
張生往后縮了縮,身子靠在墳墓的石壁上,想盡量和這具死尸拉開一段距離??删驮诖藭r,又一具死尸被從洞口扔了進來,死尸那張腫脹的臉正對著他,張生嚇得差點兒叫出聲。接著,又有幾具尸體被扔了進來。直到此時,張生才明白,自己是才出龍?zhí)?,又入虎穴。墳墓外面,分明就是一伙兒強盜正在分贓。過了好一陣兒,強盜們才散去。
張生猜測,這些人很有可能是過路的旅人,身上攜帶的財物讓強盜們看上了,結果人財兩失。這個地方不宜久留,可他還不敢出去。于是他靠在角落里,等著黎明的到來。
令他沒想到的是,那些被劫殺的人,就在附近的村莊居住。家里人見他們一夜未歸,就找來親朋好友,沿著大路四處尋找。黎明時分,正好找到這座孤墳,并沿著血跡,搜索到隱藏在荒草之間的洞口。為首的朝大家做了個手勢,眾人紛紛散開,將這座墳墓包圍起來。然后幾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拿著起土的工具,沿著洞口開始挖。
洞口越來越大,有個膽子大的自告奮勇,先下去看看。舉著火把進入古冢之后,看到那些尸體,他一聲慘叫。那人拿著火把四處照了照,陡然發(fā)現蜷縮在墻角的張生,猛地大喊一聲:“大伙快來看,有個強盜也掉進墳里了!”
那人話音剛落,從洞口又下來兩個人,把張生從墳墓里拎了出去,摔在地上,又叫人拿來繩子,把他捆得結結實實。墳墓外面突如其來的光明,晃得張生直流眼淚。等他適應過來時,忽然想起這群村民把自己當成強盜了,要是不講明白,恐怕會有麻煩。于是他便把自己昨晚的遭遇跟這些人詳細地說了一遍。可村民根本就不相信,要將他送到縣衙。
村民們浩浩蕩蕩地走了一會兒,就見迎面過來一個人。張生無意識地朝對面望了望,這一望,驚得他的腦袋里“轟”的一聲,整個人差點兒被震得四分五裂。
對面走過來的這個人,左手牽驢,右手拉馬,正是昨夜斃命于夜叉手下的仆人。仆人好像還沒睡醒,滿面風塵,搖搖晃晃的,臉上還帶著焦急的神色。等這一人一驢一馬同自己錯身的時候,他突然大叫一聲。仆人聽見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回過頭來看了看,突然喜上眉梢,驚喜地跑了過來:“公子,公子,可把你給找著了!”等仆人把氣喘勻了,張生便問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仆人說:“昨天晚上,小的太困了,不一會兒就睡著了,醒來以后,就發(fā)現公子不見了。這不,正到處找你呢!”張生又問起昨天夜里夜叉吃人和驢、馬的事。仆人說他根本就不知道,還說如果是真的,那他現在不早就成鬼了。說罷,仆人還指了指自己映在地上的影子,以此證明自己還是活生生的人。張生越聽心里越冷,難不成昨晚的遭遇是自己的一個夢?村民們聽得云里霧里,索性把仆人和張生一塊兒扭送到縣衙。
說來也巧,這個縣的縣尉正是牛僧孺。牛僧孺同張生是舊識,知道張生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絕不會干打家劫舍的事,于是出面把張生保了下來。張生把自己趁強盜們分贓時聽到的幾個強盜名字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縣令??h令派人將強盜們一一捉拿歸案。這些人招認,東西是他們搶的,人也是他們殺的。至此,張生才算洗脫了冤屈。
張生那天晚上的遭遇,真的是一個夢嗎?那個女子又是誰?她究竟到哪里去了?為什么張生被冤枉的時候,她不出來作證呢?《逸史》的作者認為,張生進入古冢之前所發(fā)生的事,其實是那些死于劫匪手下的冤魂,借助張生擒賊而已。其實,說到底也就只有一句話—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搜索
立即關注328662397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施耐庵(約1296~1370)
中國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說名耳。興化(今江蘇興化縣)人,原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歷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苯袢艘恢抡J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江蘇興化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xù)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順二年(1331)中進士,曾官錢塘二年,因與當權者不和,棄職還鄉(xiāng),回到蘇州寫作《水滸傳》,追溯舊聞,閉門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還有的傳說他此時與元末農民起義將領張士誠有過聯(lián)系。
回答者:江戶川_新一 - 首席運營官 十二級 3-5 20:04
名耳。祖籍蘇州。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他生活在元明之際,目睹當時朝廷的黑暗,統(tǒng)治者的混庸,政治的腐敗,社會的不平,便作《水滸傳》以抒寫胸中的憤慨。
回答者:pxw123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3-5 20:06
蘇州城閶門外,懷胥橋北施家巷有一戶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這一支傳到施耐庵的父親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個男丁。一位老秀才給嬰兒起了個名字,叫彥端,意思是這孩子長大了,定是位行為端正的才子。這個襁褓中的彥端,就是后來寫出千古名著《水滸》的施耐庵。
施耐庵7歲時,家里貧窮,無法上學。但他聰明好學,經常借書看,請鄰居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這樣,他讀了《大學》、《論語》、《詩》、《禮》等許多書。13歲時,已能在大庭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瑯。
一次,鄰居老人病故,約請在滸墅關教私塾的季秀才來寫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時趕到,別人就提議讓彥端試試。耐庵少年氣盛,欲顯其才,也不推讓,走過來一揮而就。后來,季秀才看了這篇兼有稚氣和才氣的祭文,稱贊不已。主動提出,帶施耐庵到滸墅關去讀書,并且不收學費。后來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滸墅關讀書,十分刻苦,他不僅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各種書都去瀏覽。當時刊行的《大宋宣和遺事》,講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志賣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興趣,他常常在課余閱讀。還同小伙伴們一起舞刀弄棒,練習武藝。那時,蘇州城里經常說唱些如《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荊》等話本和雜劇,施耐庵有時也去消遣,對這些“仗義英雄”、“擎天好漢”流露出敬佩之情。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y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于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藥之無不愈,群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于為政而拙于軍旅,中駟材耳。若余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后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泵芰罱舨吨?。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zhàn)爭;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后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y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總的說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回答者:逍遙ゐ航Ж - 魔法學徒 一級 3-8 17:59
施耐庵不是個好東西!!!
回答者:mlsxy123 - 魔法學徒 一級 3-10 20:04
施耐庵,原籍江蘇興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貧寒。童年時隨父至蘇州。13歲時在蘇州附近的滸墅關讀書。二十九歲時中舉人,30歲赴元大都會試,結果落第。經友人推薦,到山東鄆城任訓導。在山東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關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跡,熟悉了山東的風土人情。施耐庵35歲考中進士,到錢塘任縣尹。但只當了兩年,便因與當道權貴不合,憤然懸印回到蘇州。張士誠農民起義隊伍占據蘇州以后,施耐庵投筆從戎,為張士誠的幕僚,這使他熟悉了農民起義軍的軍營生活和許多起義軍首領。后發(fā)現張士誠等首領日益驕逸,料日后必敗,隨后離開張士誠部,隨居在常熟河陽山和江陰祝塘一帶以教書為生,并潛心創(chuàng)作《水滸傳》。張士誠失敗,朱元璋在蘇州搜捕有關人員,施耐庵只得為避禍而回到蘇州,到現屬大豐市的白駒鎮(zhèn)定居,并繼續(xù)《水滸傳》的創(chuàng)作。
施耐庵,原籍江蘇興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貧寒。童年時隨父至蘇州。13歲時在蘇州附近的滸墅關讀書。二十九歲時中舉人,30歲赴元大都會試,結果落第。經友人推薦,到山東鄆城任訓導。在山東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關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跡,熟悉了山東的風土人情。施耐庵35歲考中進士,到錢塘任縣尹。但只當了兩年,便因與當道權貴不合,憤然懸印回到蘇州。張士誠農民起義隊伍占據蘇州以后,施耐庵投筆從戎,為張士誠的幕僚,這使他熟悉了農民起義軍的軍營生活和許多起義軍首領。后發(fā)現張士誠等首領日益驕逸,料日后必敗,隨后離開張士誠部,隨居在常熟河陽山和江陰祝塘一帶以教書為生,并潛心創(chuàng)作《水滸傳》。張士誠失敗,朱元璋在蘇州搜捕有關人員,施耐庵只得為避禍而回到蘇州,到現屬大豐市的白駒鎮(zhèn)定居,并繼續(xù)《水滸傳》的創(chuàng)作。
回答者:601059258 - 魔法學徒 一級 3-11 18:43
元成宗元貞二年丙申(1296)1歲
十月初二誕生于泰州海陵縣白駒場(現屬江蘇大豐市白駒鎮(zhèn)),取名彥端,字子安。屬相:猴。父親施元
德,字長卿;母親卞淑貞,與蘇州楓橋遷鹽城便倉卞氏為同一支。
元武宗至大元年戊申(1308)13歲
在蘇州城外的滸墅關季氏家塾就讀。
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15歲
繼續(xù)在季氏家塾就讀。
延佑元年寅(1314)19歲
實行科舉,史稱“延佑科舉”,此前的元朝科舉已廢。這一年考中秀才。因在季氏家塾就讀時間較長,交誼
甚厚,所以與季氏女兒季丹紅結婚。
延佑七年庚申(1320)25歲
被蘇州官吏于諸戶內特別推薦為孝行信義。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1324)29歲
赴杭州參加江浙行省鄉(xiāng)試,中舉人。
天歷三年至順元年庚午(1330)35歲
赴大都(北京)會試途中,考察梁山泊,應試不第。
至順二年辛未(1331)36歲
因地方政府推薦稱“鄉(xiāng)貢進士”或“賜進士”。經國子監(jiān)司業(yè)劉本善推薦,任鄆城縣訓導。
元寧宗至順三年壬申(1332)37歲
繼續(xù)在鄆城縣訓導任上,力倡農桑,搜集水滸英雄軼事。
至順四年元惠宗元統(tǒng)元年癸酉(1333)38歲
再赴大都(北京)會試,應試不第。浙江青田(現文成)人劉伯溫作《龍虎臺賦》,中三甲第二名進士。因
同為江浙行省人,同應會試,故有同窗之稱。
元統(tǒng)二年甲戍(1334)39歲
赴任錢塘縣丞,想有所作為,但大權掌握在達魯花赤手中。
元統(tǒng)三年至元元年乙亥(1335)40歲
繼續(xù)在錢塘縣丞任上。從元代中葉起,元雜劇的中心由大都南移至杭州,搜集整理水滸戲。
至元二年丙子(1336)41歲
“官錢塘二載”之后辭官歸蘇州故里。蘇州懷胥橋北有施家巷,閶門外有施子祠。先祖是孔子高足施之常后
裔,唐朝時從吳興(湖州)遷至蘇州,傳至施耐庵是十五世。這一年,劉伯溫任江西瑞州路高安縣丞。
至元三年丁丑(1337)42歲
在蘇州設塾教書。并漫游四方。
至元六年庚辰(1340)45歲
劉伯溫辭官江西,赴丹徒任教,在蘇州教書的施耐庵應歐陽修后裔、丹徒太守之邀,與劉伯溫相會。
至正元年辛已(1340)46歲
應劉伯溫之邀,赴溫州(鹿城)同游江心嶼,赴處州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現屬文成縣)訪劉伯溫故里。劉
伯溫隱居力學三年,作《百戰(zhàn)奇略》。
至正七年丁亥(1347)52歲
在蘇州設館,收太原清徐人羅貫中為門徒,羅貫中約18歲,是“有志圖王者”。
至正八年戊子(1348)53歲
臺州方國珍起兵反元。
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56歲
四月,賈魯治黃河。
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穎州起義。
八月,徐壽輝在蘄州起義,國號天完,改元治平。
芝麻李占領徐州,次年被元軍鎮(zhèn)壓。
劉伯溫帶病從杭州返回青田,施耐庵往來于蘇州與泰州白駒場之間。(上)
元成宗元貞二年丙申(1296)1歲
十月初二誕生于泰州海陵縣白駒場(現屬江蘇大豐市白駒鎮(zhèn)),取名彥端,字子安。屬相:猴。父親施元
德,字長卿;母親卞淑貞,與蘇州楓橋遷鹽城便倉卞氏為同一支。
元武宗至大元年戊申(1308)13歲
在蘇州城外的滸墅關季氏家塾就讀。
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15歲
繼續(xù)在季氏家塾就讀。
延佑元年寅(1314)19歲
實行科舉,史稱“延佑科舉”,此前的元朝科舉已廢。這一年考中秀才。因在季氏家塾就讀時間較長,交誼
甚厚,所以與季氏女兒季丹紅結婚。
延佑七年庚申(1320)25歲
被蘇州官吏于諸戶內特別推薦為孝行信義。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1324)29歲
赴杭州參加江浙行省鄉(xiāng)試,中舉人。
天歷三年至順元年庚午(1330)35歲
赴大都(北京)會試途中,考察梁山泊,應試不第。
至順二年辛未(1331)36歲
因地方政府推薦稱“鄉(xiāng)貢進士”或“賜進士”。經國子監(jiān)司業(yè)劉本善推薦,任鄆城縣訓導。
元寧宗至順三年壬申(1332)37歲
繼續(xù)在鄆城縣訓導任上,力倡農桑,搜集水滸英雄軼事。
至順四年元惠宗元統(tǒng)元年癸酉(1333)38歲
再赴大都(北京)會試,應試不第。浙江青田(現文成)人劉伯溫作《龍虎臺賦》,中三甲第二名進士。因
同為江浙行省人,同應會試,故有同窗之稱。
元統(tǒng)二年甲戍(1334)39歲
赴任錢塘縣丞,想有所作為,但大權掌握在達魯花赤手中。
元統(tǒng)三年至元元年乙亥(1335)40歲
繼續(xù)在錢塘縣丞任上。從元代中葉起,元雜劇的中心由大都南移至杭州,搜集整理水滸戲。
至元二年丙子(1336)41歲
“官錢塘二載”之后辭官歸蘇州故里。蘇州懷胥橋北有施家巷,閶門外有施子祠。先祖是孔子高足施之常后
裔,唐朝時從吳興(湖州)遷至蘇州,傳至施耐庵是十五世。這一年,劉伯溫任江西瑞州路高安縣丞。
至元三年丁丑(1337)42歲
在蘇州設塾教書。并漫游四方。
至元六年庚辰(1340)45歲
劉伯溫辭官江西,赴丹徒任教,在蘇州教書的施耐庵應歐陽修后裔、丹徒太守之邀,與劉伯溫相會。
至正元年辛已(1340)46歲
應劉伯溫之邀,赴溫州(鹿城)同游江心嶼,赴處州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現屬文成縣)訪劉伯溫故里。劉
伯溫隱居力學三年,作《百戰(zhàn)奇略》。
至正七年丁亥(1347)52歲
在蘇州設館,收太原清徐人羅貫中為門徒,羅貫中約18歲,是“有志圖王者”。
至正八年戊子(1348)53歲
臺州方國珍起兵反元。
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56歲
四月,賈魯治黃河。
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穎州起義。
八月,徐壽輝在蘄州起義,國號天完,改元治平。
芝麻李占領徐州,次年被元軍鎮(zhèn)壓。
劉伯溫帶病從杭州返回青田,施耐庵往來于蘇州與泰州白駒場之間.
回答者:zhou112900 - 魔法學徒 一級 3-15 18:42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元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施耐庵三十六歲登進士。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
),大豐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率廣大灶丁起義反元。張士誠再三邀請施耐庵做他的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愿欣然前往,后遭張冷落,遂離張。此后,施耐庵浪跡江湖,替人醫(yī)病解難。后經友人幫助,在白駒鎮(zhèn)修建了房屋,從此在這里隱居不出,專心撰寫《江湖豪客傳》。書成后,施耐庵感到書名太淺露,依據《詩經》“古公稟公,朝來走馬,率西水滸,至于歧下”詩句,更名為《水滸傳》。
施耐庵的一生,雖有小成,但終究未達成風云際會之勢。施耐庵做過兩年政府小官,任錢塘縣尹,但只當了兩年,便因與當道權貴不合,憤然懸印回到蘇州。張士誠農民起義隊伍占據蘇州以后,施耐庵投筆從戎,為張士誠的幕僚,這使他熟悉了農民起義軍的軍營生活和許多起義軍首領。后發(fā)現張士誠等首領日益驕逸,料日后必敗,隨后離開張士誠部,根據數十年的所見所聞,潛心創(chuàng)作不朽巨著《水滸傳》。(
回答者:hinada1 - 試用期 一級 3-15 21:12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y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于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藥之無不愈,群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于為政而拙于軍旅,中駟材耳。若余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后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端疂G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zhàn)爭;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后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y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偟恼f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回答者:zhangyun654 - 魔法學徒 一級 3-15 21:12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y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于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藥之無不愈,群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于為政而拙于軍旅,中駟材耳。若余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后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泵芰罱舨吨?。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zhàn)爭;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后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y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準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總的說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48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