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為大家?guī)砝钤墓适?,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實際上,李元吉并非如影視形象中那般頑劣不堪,他和李建成、李世民同是竇皇后所生,相比于李建成,李世民與李元吉的年齡相差更小,按理說,李元吉應該和李世民更加親近。而且李建成是嫡長子,李世民開疆拓土,功勞極高,身為李淵第四子的李元吉雖然頗得李淵喜愛,但他早就沒有了爭奪皇位的可能。既然如此,為何李元吉不選擇中立,坐等其中一位兄長登基稱帝,反而要堅決擁護長兄李建成,而去排擠李世民呢?
事實上,正因為李建成與李世民各具優(yōu)勢,而除了李元吉之外,李淵的其他兒子年齡太小,因此,在李建成與李世民兩人爭奪儲君之位時,李元吉的傾向就具有很大的意義。也是因為李元吉早早地就站在了李建成這邊,這才讓李世民在初期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李元吉如此果斷的傾向李建成,是因為他文治武功不如李世民,也遠不如李建成,因此他所在的齊王府完全沒有辦法與太子的東宮或是秦王的天策府對抗。而李淵并沒有立李世民之心,在李淵看來,太子之位一直都是李建成的,或許在李淵心中,李世民打仗再厲害,也只能是一個封疆裂土的王,而李元吉正是看透了李淵的心思,知道李淵會站在李建成的身后,因此他才會毅然決然地站在李建成這邊,只要李建成登基稱帝,李元吉就能借李建成而位高權(quán)重了。
而從情感的角度來說,雖然李元吉與李世民之間僅相差五歲,但李世民剛猛激進,很難相處,反倒是年紀更長的李建成性格寬厚溫和,常常扮演著父親的角色。要知道李元吉剛出生時由于長得太難看,因此很不受母親的待見,而李建成在這段時間里或多或少地給予了這位少年以溫暖。在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留守時,李建成攜帶李元吉等家屬在河東居住,而李世民則跟隨李淵到了太原。后來李淵起兵,李建成就帶著李元吉踏上了逃亡之路,或許正是因為兩人在逃難的路上歷經(jīng)了無數(shù)生死大劫,因此李元吉對李建成更為依賴與信任一些。
至于說李元吉為何不能獨立。要知道宮廷的權(quán)力爭奪往往伴隨著流血,很少有人能獨善其身,若李元吉不站隊,那無論將來是李建成當了皇帝,還是李世民當了皇帝,李元吉都不會有好下場。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李元吉自然會選擇更為可靠的,有李淵在背后撐腰的李建成,而不是深得武將信任,在軍中威望很高的李世民了。
筆者認為,李元吉無論是出于理性考慮,還是出于感性認知,在當時的情況下,他都會選擇投靠李建成,只不過李世民有大破僵局的勇氣與實力,這才會有后來歷史發(fā)展的結(jié)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0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歷史故事之-如花美眷令人寒
下一篇: 民間歷史故事之-樵郎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