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司馬曜,是東晉王朝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正是他在位期間,創(chuàng)造了在軍事史上堪稱奇跡的“淝水之戰(zhàn)”。而外敵解除之后,他卻高枕無憂地整天醉生夢死,游戲起人生來了。
司馬曜是個享樂主義者,平生有兩大愛好:一是喝酒,一是開玩笑。
他嗜酒如命,酒喝得邪乎,玩笑開得也常常讓人目瞪口呆。有一天,司馬曜從早上起來就覺得特別爽,便吩咐中午在延壽堂歡宴群臣。司馬曜心里痛快,酒就喝得有點(diǎn)兒高了,說話舌頭多少也有點(diǎn)兒不聽使喚,但這不耽誤他的興致。他站起身來,高舉酒杯說:“諸位愛卿,你們說說,朕的治國才能如何呀?”
對于這類問題,群臣中一些馬屁高手平時就不知溫習(xí)過多少遍了,一看機(jī)會來了,喜出望外,爭先恐后地?fù)屩鸬溃骸拔嶂髦螄拍芨哌^泰山,蓋過五岳?!?/p>
司馬曜聽了很是受用,但似乎仍不太滿意,就又笑瞇瞇地啟發(fā)道:“朕可與古時哪位帝王媲美呀?”
因?yàn)榫苿磐献?,古代?yōu)秀的帝王又挺多,一時不知和誰相比才合皇上的胃口,所以竟沒有人立刻回答,熱鬧的宴會有些冷場。好在青州刺史機(jī)靈,瞄準(zhǔn)時機(jī)像彈簧一樣從座位上站起來,高聲回答:“陛下文韜武略,蓋世超群,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光武帝劉秀只配當(dāng)你的徒弟,漢高祖劉邦只能望著你的腦勺嘆氣!”
司馬曜一聽,頓時眉開眼笑,當(dāng)即宣布:賜青州刺史良田千畝,錦帛千匹。群臣一聽,大吃一驚,誰能想到一句馬屁話竟然得到這么多賞賜啊,紛紛捶胸頓足后悔嘴太慢,話沒有及時跟上,耽誤了一大筆收入。
青州刺史聽了皇上的話,也驚得傻了,他做夢也沒想到皇上出手這么大方,趕忙雙膝跪地,磕頭如搗蒜:“謝主隆恩!謝主隆恩!”
不料,司馬曜見狀,一陣哈哈大笑:“愛卿不用謝了,朕剛才乃戲言耳。朕雖飲酒過量,可心明如鏡。今天群臣集會圖個高興,愛卿用假話捧朕,故而朕也用假話賞卿,這叫禮尚往來,朕與愛卿們都尋個開心。”
司馬曜言罷,堂上頓時一陣哄堂大笑,弄得青州刺史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哭笑不得。
司馬曜常常為自己在不同場合開玩笑的創(chuàng)意而滿足,只是他不知道,他的命運(yùn)悲劇已在他的玩笑中悄悄降臨了。
公元396年9月庚申日,司馬曜在宮內(nèi)清暑殿中與寵愛的張貴人一起飲酒,還要張貴人陪他對飲。張貴人不勝酒力,極力辭謝,司馬曜面露慍色,開玩笑地說:“你今天如敢違抗君命,拒不陪飲,我可要定你的罪!”張貴人一時火起,恃寵起身頂撞說:“妾偏偏不飲,看陛下定我什么罪!”司馬曜醉眼蒙,起身冷笑一聲說:“你當(dāng)年是因?yàn)槊烂膊疟环赓F人,如今你年近30,美色大不如前,白占著一個貴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廢了你,另選新人?!闭f到這里,又大口嘔吐起來,噴得張貴人滿頭滿身都是。左右慌忙將司馬曜扶入臥室,讓他上床睡去。
司馬曜本來說的只是玩笑話,但對張貴人來說卻無異于晴天霹靂。想到自己容貌將衰,司馬曜已經(jīng)厭棄,一時又氣又恨,頓時起了殺心。她洗臉換衣后,召來心腹宮女,偷偷溜進(jìn)臥室,見司馬曜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的臉,再搬來重物壓在他身上。
司馬曜掙扎了一番,終于被活活悶死了。
貴為天下至尊,也稱得上年輕有為,卻因一句戲言而遭殺身之禍,死時年僅35歲,司馬曜的悲劇不由人不唏噓嘆息!
玩笑是一柄雙刃劍,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樂,既容易刺傷別人,也容易傷著自己啊。
搜索
立即關(guān)注328662397
你若喜歡,請點(diǎn)“在看”
民清朝末年,泰寧縣苦竹鄉(xiāng),有個劉行智,足智多謀,富有正義感。曾做過縣師爺,因不滿官場腐敗隱退家衙役見狀,忙走上塹:"大人,咱們回去吧,這些響馬賊個個都是神箭手,萬傷龍,我們可怎么向父老鄉(xiāng)親們交待??!"鄉(xiāng)。此人常常為鄉(xiāng)親們寫訴狀,打官司,經(jīng)他之手的狀子,官司十拿九穩(wěn)。間傳說故事構(gòu)成了轉(zhuǎn)眼,石這敗家子能有這樣的好運(yùn)氣?但在不久之后又發(fā)生了件事,使得眾人疑竇盡消。香已經(jīng)和時已近傍晚,他們準(zhǔn)備到前面的小鎮(zhèn)上找家客棧棲息。正行走間,忽然前面的隊(duì)伍片混亂,幾個武士紛紛跌落馬下。李中合帶了兩個侍衛(wèi)跑上前查看,見倒在地上的武士尸體和腦康回敗了第陣,就率領(lǐng)部屬直接沖殺過來,他的部屬本就兇猛,這次又吃了虧,更是囂張,這時女媧氏所做的幾千個土偶個個長大起來,大的高丈,小的也有丈,手執(zhí)兵器,迎向敵人,康回的部眾幾時見過這種陣仗,個個驚惶失措,敗下陣去。李寶葬了老父,賠償了鄰里的損失,因?yàn)椴欢貌俪?,家業(yè)很快敗落,后來竟到了貧如洗的地步。為了寡母和家里的生計,李寶在城門口擺了張桌子,靠賣字來維持,日子清苦自不在話下,這在當(dāng)時度引得街談巷議。袋都已分家,死得都很慘。無命喝了杯。此時炕上多了盆炭火,石香打開酒壺蓋,將酒壺放到炭火之上,把酒煮得"咕嘟咕嘟"響。突然,冷云看準(zhǔn)時機(jī)向房門口扔怪物現(xiàn)在站直了,了塊碎瓦,無命和石香立刻站了起來,跑到門口去看。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紀(jì)學(xué)士對句謝皇上:
可時候一長,紀(jì)曉嵐就覺得有點(diǎn)悶得慌。整天得陪著皇上鄭和每天都派人上岸去催促國王盡快派人到船上受封賞,而番國卻要求鄭和上岸去冊封。雙方僵持著,鄭和已經(jīng)在這海港里等待了天了。他的軍隊(duì)本可以滅掉下西洋路上的馬軾不禁奇道:"金佛既非大人之物,綁匪為何要向大人索要呢?"任何個番國,但他卻是和平的使者,并不需要別國的領(lǐng)土。,不能隨便離開一步不說,還得事事小心,處處留神。要是說話走了嘴,惹得皇上生了氣,可不是鬧著玩的。而且,自己的親人也沒法見到。紀(jì)曉嵐為這事發(fā)愁,人也瘦了,臉也黃了,成天沒精打采的。
乾隆皇帝看出來紀(jì)曉嵐不大安心。有一天,父母很傷心,他們責(zé)怪女兒萬不該這么魯莽,傷有天,老人的手顫抖得連那只瓦盆都端不穩(wěn)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兒媳婦沒完沒了地訓(xùn)斥他,老人聲不吭,只是不住地嘆氣。夫妻倆商量:咱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長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錢給他買碗買盆呀,得想個辦法,什么東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對了,用木頭給他做個碗。于是,兒子找來了快木頭,開始動手做木碗。會兒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婦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歲的小孫子跑了過來,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起。"你這是干什么?要這些沒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兒子問。"我要把這些碎木片做成只木碗,留著它,等我長大了,就把它拿出來給爸爸媽媽吃飯用。"聽到這話,兒子和媳婦相互對視了會兒,先是臉苦笑,最后哭了起來。他們似乎終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兒子都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的。了毛萇的心;也埋怨女婿萬不該這么絕情,竟做出這等糊涂之事??墒鞘乱阎链?,怎么辦呢?他半開玩笑地對紀(jì)曉嵐說:"紀(jì)學(xué)士,我看你臉色兒不大好,是不是有心事吶?我琢磨著,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這個出句是個合字聯(lián),"口"、"十"、"心"合成個"思"字,還是個復(fù)字聯(lián),連著用了四個"思"字。
紀(jì)曉嵐一聽,干脆實(shí)話實(shí)說吧,就沖乾隆帝磕了一個頭說:"皇上猜對了。要是您"回答得好。"國王說,"現(xiàn)在你回答第個問題:繞世界走圈要多長時間林夫人從兒子口中得知女兒已經(jīng)遇難后,下子就昏厥了過去,個媳婦手忙腳亂好陣才把她從死亡的邊緣救轉(zhuǎn)來,她醒來的第句話,還是:"乖女兒,你在哪里?"?"能給我?guī)滋旒?,所以,他又找到了井仙。讓我回家看看老小,那就太感謝您了。我是--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紀(jì)曉嵐對的也是合字聯(lián),"言"、"身"、"寸"合成了"謝"字,同時還重復(fù)用了四個"謝"字。
乾隆帝聽紀(jì)學(xué)士對得這么高明,心里一高興,當(dāng)時就給了他假,讓他回家看看。
讀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獲呢?如果你對民間故事很感興趣,歡迎收藏并訂閱
皇上
【 #能力訓(xùn)練#導(dǎo)語】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xué)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gòu)內(nèi)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xué)作品。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長篇民間故事【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經(jīng)典長篇民間故事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產(chǎn),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里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窩里。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后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只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臺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fā)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hù)理下,結(jié)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里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么發(fā)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shí)打?qū)嵉卣f給他聽。老大聽著,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一只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后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窩里。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jié)出個金娃娃。西瓜結(jié)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dāng)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里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yùn),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
【篇二】經(jīng)典長篇民間故事
王祥十九歲喪母,父親再娶。后母處處找王祥的麻煩,對王祥惡言惡語。
"嘿,這個笨孩子,為什么又開著門呢?"
"哎喲!我的天吶,他自己早起就好了,為什么要吵醒我呢!"
每逢我叫他做什么,他老是笨手笨腳的,干么老是惹我生氣呢?"
后母經(jīng)常對著丈夫數(shù)說王祥的不是,最初丈夫老王還聽不進(jìn)去,因他深知王祥是個好孩子。
后母沒有辦法,只好試用其他方法。她說:"孩子的爸,你兒子給你倒茶了嗎?"
爸爸說:"倒了呀,這不是嗎?"
她走過去摸摸茶杯,"哦,呸!我叫他給你倒杯熱茶,怎么冰涼的呢?來,你自己試試。"
"可不是冷的嗎,哦,這孩子怎變得這么粗心大意了呢。"慢慢地,連爸爸對王祥的信心也動搖了。
王祥只能私下落淚。他知道是后母特意等茶冷了再指出他的過錯,可是他從不反駁。
另一次,爸爸叫王祥到市場去買肉,后母卻給他一個空的錢袋,所以王祥買了肉沒有錢付,只好空手回來。這一次爸爸可真的生氣了,以為王祥不小心遺失了金錢。
由于后母屢次為難與陷害,爸爸終于對王祥完全失去了信任與愛心。
王祥與父母之間,變得越來越難相處;可是王祥還是照樣兒,不但更愛父母,也更小心照顧父母。
一個冬天的早晨,后母突然想吃活魚。她說:"阿祥,你去釣一、兩條活鯉魚回來,我很想吃。真的,我一定得吃到活鯉魚。"
王祥很聽話,拿了釣竿就出去了。他走啊,走啊,并沒覺得北風(fēng)呼呼,烏云重重??墒?,他走到平日釣魚的地方,才發(fā)現(xiàn)整條河全結(jié)冰了。
"哦,我的老天。"他想,"我怎么能釣到媽媽要的鯉魚啊?我不能再到更遠(yuǎn)的地方去找了,因?yàn)閶寢尳裉炀鸵曳堑冕灥锦庺~不可。"他四下望望,只看到雪片已開始紛紛落下,白茫茫地,連小麻雀都不見一只。"哦,我怎樣釣得著魚呢?但我又不能不釣,她是媽媽,我是兒子,兒子的責(zé)任,就是不管在任何情形下也得使媽媽開心??墒乾F(xiàn)在風(fēng)雪交加,我怎么辦呢?我能止住雪不落嗎?我能讓冰融化嗎?"
他苦思了很久,忽然心中一動,想道:不如我臥在冰上,也許我體溫會使冰塊融化,那么我就可以抓到魚了。于是他脫下厚實(shí)的衣服,赤*著上身,臥在冰上。"啊!老天!好冷,好冷……"他的牙齒上下打顫,"得得,得得"一直抖個不停,但他緊閉嘴唇,咬緊牙關(guān),下了決心,臥在冰上不肯起來。當(dāng)他的背部凍得麻木時,就轉(zhuǎn)過身,用肚皮臥在冰上。像這樣來回轉(zhuǎn)換了多次,忽然他聽到冰在他身體下發(fā)出進(jìn)裂的聲音。
奇跡真的出現(xiàn)了,王祥躺臥的地方,居然破了一個洞口,從洞口躍出了兩尾鯉魚。王祥看傻了。他不相信他的眼睛,大喊:"魚,魚,活魚,從水里跳出來?是真的嗎?我不是作夢吧?"他站起來,連打了幾個噴嚏,慌忙穿上衣服,看著那兩條在冰上蹦跳的鯉魚,說道:"哦!謝謝老天,老天真是萬慈萬恩!我母親可真有福氣!"
到家之后,王祥把兩條鮮魚交給媽媽說:"我很高興釣到了魚,沒有讓您失望。"可是,他剛說完這句話,就昏倒在地。
后母看到王祥臉色灰白,膚色轉(zhuǎn)青,整個身體凍得像根冰柱一樣,可嚇壞了。這時她才良心發(fā)現(xiàn)地說:"哦!看我害得他多苦。我為什么要差遣他去釣魚呢?他會不會死啊?"
她趕快生起火來給他取暖,又用力搓揉他的全身。過了好久,他才醒了過來。
王祥把捉到鮮魚的經(jīng)過,一一說給后母聽。后母被他的至誠孝念感動得痛哭不止,她說:"阿祥啊,好孩子,我實(shí)在羞愧死了!我居然這么自私,差一點(diǎn)就把你的小命送掉了。"
她一邊弄了杯熱茶給王祥喝,一邊羞愧交加地說:"阿祥啊,你怎么容忍我這么久呢?為了我想吃魚,你竟然作這么大的犧牲。我跟你說,冰裂開,魚跳了出來,這并不是什么運(yùn)氣,這是你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得到神助!哦,我配有你這樣的兒子嗎?我對不起你,從今后,我要把你當(dāng)作我的親兒子看待。"
王祥從那時開始,得到了一個好媽媽。
【篇三】經(jīng)典長篇民間故事
楚國有個好吃懶做的人,他整天思謀著怎樣不出力氣,或者少出點(diǎn)力就可以揀到大便宜的竅門。他想,養(yǎng)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養(yǎng)魚鷹的人能得到魚,我為什么不養(yǎng)些猴子呢?猴子會采果子呵!
于是,他買了一群猴子,把它們關(guān)在一所空房子里,又買了好多裝果子用的簍子,教猴子扛簍子。他手拿皮鞭,嚴(yán)加訓(xùn)練。然后又買了許多果子教猴子裝簍子,哪個猴子毛手毛腳地吃上一口果子,或者把果子碰傷了,他便舉起皮鞭,亂抽一頓。沒多久,便把猴子整治得服服貼貼,說一不二了。這時,他才把猴子放到山里,去給他采果子。
不錯,猴子們挺馴服,每天早出晚歸,背馱肩扛地給他采來各種各樣的鮮果。他只要把這些鮮果拿到集市上賣出去就行了。從此他的日子過得松松寬寬,逍遙自在。
這個不勞而獲的人很苛刻,他每天早上把猴子趕上山去采果子,不管采下多少果子,每只猴子只發(fā)給一個。猴子們勞累一天,一個果子怎么能吃飽肚子呢?餓得吱吱叫,他不但不給補(bǔ)充,還用皮鞭抽打它們,哪個叫的響,哪個就挨得重。
猴子們對主人的苛刻虐待很反感,但誰也不敢吭氣,因?yàn)樗鼈兒苤榔け薜奈兜馈?br>
這天,猴子們照常上山去采果子,雖然肚子空空的,但受過訓(xùn)練,采下果子來,只往簍子里裝,不敢往嘴里放。他們餓極了,主人又不在面前,有一個大膽點(diǎn)的,便吃起果子來,其它的猴子看見了,都一直咽口水。后來,實(shí)在耐不住了,也學(xué)著它的樣子吃起來了。
一個野生老猴子看見它們這般模樣,不禁大笑起來:“猴們,這都是野生野長的果子,放心大膽地吃吧,看你們被人整治得沒點(diǎn)猴性了,吃吧,吃吧。”
猴子們互相看看,也七嘴八舌地吱哇起來:“這果子不是主人的,誰都可以采,誰都可以吃?!?br>
“主人懶得上山來,他又看不見,咱們放開肚子吃唄?!?br>
猴子們一個個“嗤溜”“嗤溜”地爬上高高的大樹上,撿最紅的果子吃起來,一會就吃了個肚圓。
它們邊吃邊議論:“敢情在這山上采果子的權(quán)利,不單是只有主人才有呀!”“我原來還以為是主人養(yǎng)活咱們呢,現(xiàn)在才弄明白是咱們養(yǎng)活他呀!”“山是大自然的山,誰都可以上山來,果是野生的果,誰都可以摘,他懶得勞動,鞭打咱們給他干活,咱們何必受他那樣折磨呢?”“可不是嗎?我們是自找苦吃!”
猴子們長時間挨餓,吃飽后一個個東倒西歪地睡著了。一覺醒來,太陽已快落山了,簍子里還沒有裝滿呢。
一個猴子說:“今天回去,保準(zhǔn)得吃皮鞭,哼!就是吃皮鞭,我也不給他干活了,我要和他講理!”另一個猴子說:“主人從來不講理,咱們要不給他干活,他會把咱們再賣掉!”大伙挖耳撓腮,撲閃著眼皮,一時不曉得該怎樣是好。還是老一點(diǎn)的猴子,它說:“干嗎要回去呢?這大山?jīng)]有頭,森林沒有邊,到哪里沒有我們吃的果子?生活的路子就在我們腳下,我們應(yīng)該當(dāng)機(jī)立斷,立刻離開這里!”那個野生的老猴又插話了:“這就對了,走,一塊走哇!”大伙一個個扔掉手里的簍子,歡跳著,嘻笑著,鉆進(jìn)那無邊無際的山林里去了。
那個主人到了晚上,左等右等不見猴子們回來,到山上一看,除了橫躺堅(jiān)倒的簍子以外,一個猴也不見了。他氣壞了,但仍舊好吃懶做。后來,他終于餓死在自己的床上了。
【篇四】經(jīng)典長篇民間故事
從前,永嘉縣一位新上任的丁知縣,他性情剛直,為官清正,辦事認(rèn)真。
一日,丁知縣坐在大堂批閱訴狀,突然門口傳來一陣爭吵聲,抬頭一看,見一個后生和一個鄉(xiāng)下人拼死命爭奪著一只大白鵝,邊罵邊走進(jìn)公堂來。
丁知縣喝問道:你們兩人為何在此大吵大鬧?
那后生搶先說:老爺在上,我住在東門城門頭,早上拿米糠在門口喂鵝,這個鄉(xiāng)下佬趁我轉(zhuǎn)身進(jìn)屋的時節(jié),捉走我的大白鵝,被我逮牢了,還不肯還我,請老爺為小民做主。
丁知縣又問鄉(xiāng)下人:后生說你偷他的鵝,這事是真的嗎?
鄉(xiāng)下人脹紅著臉,氣呼呼說:老爺,這只鵝明明是我從楠溪帶到城里給丈人的。我剛從舴艋船上岸,這無賴就過來,硬逼我把鵝賣給他。我不賣,他就搶,還誣告我偷他的鵝。小人講的句句是真話,求老爺明斷。
丁知縣問他們有沒有旁人可以作證,兩人都說沒有。
沒有?丁知縣想了想說:既然沒有旁人作證,那就叫鵝自己講吧!他叫差役拿來張大白紙,攤在大堂上,把鵝放在紙上,蓋上籮筐,吩咐兩人在旁等候公斷。
一會兒,鵝在籮筐下面撲撲拍了幾下翅膀。丁知縣聽見響聲,忙叫差役揭開籮筐,看看鵝到底畫了什么字。
差役不懂得丁知縣說話的意思,揭開籮筐看了一看,就稟告說:鵝什么字也沒畫呀,只拉了一堆屎。
丁知縣皺起眉頭,講:你們當(dāng)差多年了,還恁糊涂,快再去仔細(xì)看來。
差役不敢怠慢,捂住鼻子,湊近鵝屎細(xì)細(xì)辨認(rèn)。看了半日,還是沒看出名堂來,只好硬著頭皮回稟丁知縣講:老爺,紙上只有一堆青綠色的鵝屎,奴才實(shí)在看不出有什么字。
丁知縣聽了點(diǎn)點(diǎn)頭,就叫兩人上堂聽判。他指著大白鵝對鄉(xiāng)下人說:鵝自己招認(rèn)是你的,你把它帶走。又轉(zhuǎn)身問那后生說:你服不服本官判決?后生還硬說鵝是自己的。
知縣大怒,一拍驚堂木,大聲喝道:大膽刁民,竟敢在本官面前?;ㄕ?。誰不曉得鵝是邊吃邊拉的。鄉(xiāng)下人拔青草喂鵝,它拉的屎是綠色的;你呢,剛才說用米糠喂養(yǎng),那么鵝拉出的屎一定是黃色的。你自己來看看,這只鵝拉的屎不是綠的?你年紀(jì)輕,就欺侮鄉(xiāng)下人。來人呀,給我拉下去重打xx大板!
【篇五】經(jīng)典長篇民間故事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九華山一名的由來,得從唐朝詩圣李白說起?!拔逶缹は刹晦o遠(yuǎn),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浪跡天涯,漫游四方,他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還被積雪覆蓋著,李白從秋浦經(jīng)五溪,直奔青陽,他是應(yīng)好友韋仲堪之邀,來游九子山的。
韋仲堪得知李白快到了,驚喜萬分,連聲對衙役吩咐道:“快!快!快隨我去迎接謫仙!”
皖南的初春。寒氣逼人,韋仲堪一口氣登上了清泉嶺,他喘了口氣,又下嶺來到五溪,安排好山珍美酒。
這時,忽見李白舞劍哼歌而來。韋仲堪欣喜若狂,忙迎上前去,連聲說道:“恭迎謫仙,恭迎謫仙!”
李白一見老友韋仲堪,連聲謝道:“韋處士,你我之間何必如此?”
韋仲堪說:“你不辭路途遙遠(yuǎn),來到這窮山僻野,為九子山爭榮,為我韋仲堪添光,理應(yīng)親迎?!?br>
李白說:“看你,越說越把我當(dāng)外人了?!?br>
二人在五溪亭落座,韋仲堪連忙吩咐擺宴,為李白洗塵。李白先飲一盅,連夸好酒好酒。韋仲堪說:“我這香酒,就是朝中大臣和州官來了也休想嘗一口,是專為你精心釀造的呵!”
“你真是有心人啊!好,老友相逢,開懷痛飲!來,我敬韋處士一杯!”李白又一飲而盡。
李白酒喝多了,話也多了,說這說那:“韋處士,此處是何處?”
“九子山上流下五條溪水,在這里變成一條流入長江,所以此地叫五溪。這就是五溪亭,來往行人都要在這里喝茶飲酒,眺望九子。哦,請問謫仙近來到了哪些名山?”
李白說:“前些時候在廬山轉(zhuǎn)了轉(zhuǎn),近來在秋浦寺待了一些日子,現(xiàn)在來到九子,得好好玩玩。韋處士,你知道九子山的來歷嗎?”
“若不是謫仙問起,險些忘了介紹?!表f仲堪向李白講了“九子戰(zhàn)妖的傳說”。
李白興致勃勃地說:“早有竇縣令釣龍成仙和東晉葛洪在此修道煉丹,現(xiàn)如今有何高僧名道修煉?”
韋仲堪說:“有位新羅國王近宗金喬覺來這里修行。他住山洞,食黃精,信奉地藏王菩薩,辟地藏王道場。”
李白聽后問:“能上山會見這位高僧嗎?”
“這高僧是詩佛,他曾要我請謫仙到山上一聚?!?br>
“看來這高僧心誠,我們就上山見他。”
韋仲堪急忙阻止,說山上大雪封路,清明以后準(zhǔn)陪同他拜見高僧。酒過數(shù)盅,韋仲堪生怕李白掃興,忙又和李白介紹五溪山色和神奇的六泉(青陽縣地名),說:“五溪的山,一天四變,五光十色,請仔細(xì)觀看?!崩畎讖堥_醉眼,向前望去,十分驚奇,只見峰巒疊嶂,山色凝秀,輕煙繚繞,薄霧縹緲。忙問:“對面是什么山?”
韋仲堪說:“對面是九子的雙峰,這邊是小蓮花峰和大蓮花峰,進(jìn)了六泉,就一目了然了。”
李白說:“山俊峰秀!快去六泉口一游!”
兩人沿著五溪河,進(jìn)了六泉口。一路上,怪石林立,山巒映水,李白忍不住贊道:“妙哉!妙哉!韋處士,看來五溪乃九子山第一勝景。”
韋仲堪見李白興致百倍,甚是高興,又說:“這才開始,好景還在后頭?!闭f著,領(lǐng)李白看了六泉。果然,地下冒出六股泉水,水越冒越高,象六朵鮮花在飛舞,好看極了。韋仲堪打趣說:“看那!六位水姑娘在歡迎謫仙呢!”
李白哈哈大笑:“韋處士真會開玩笑?!?br>
韋仲堪說:“謫仙,快看云來霧去?!?br>
李白抬頭望去,只見蓮花峰佇立入云,云霧飄飄走動,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就把山峰吞沒了,變成茫茫一片。不一會兒,云消霧散,山巒又顯現(xiàn)出來。瞬息萬變,景色迷人,看得李白如癡如醉,高興地說:“不親臨九子,怎知九子山絢麗多姿?這九子山比花還好看,比畫還美,你看,多象出水芙蓉!”
韋仲堪忙說:“謫仙高見,很象,象極了?!?br>
李白說:“芙蓉是花,我想為它改個名字,韋處士意下如何?”
韋仲堪求之不得,連忙拱手拜請:“正合我意,請給九子賜名!”
李白說:“改名九華(花)山好不好?”
韋仲堪說:“九華山,好,太好了!”
從此九子山就更名為九華山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1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逵的飯量到底有多大一頓飯要吃三斤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