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太宗皇帝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廟號有“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biāo)準(zhǔn),所以一般開國皇帝,廟號都是什么祖,接下來就是什么宗。其中“太宗”這一廟號十分常見,但仔細(xì)研究卻能發(fā)現(xiàn),歷史上大多“太宗”皇帝,得位都不是很正。
什么叫得位正呢?其實(shí)就是合法,根據(jù)宗法制度,實(shí)現(xiàn)君權(quán)的順利交接。比如嫡長子繼承制,或者是宗法上的長幼有序,還有兄終弟及。還有一點(diǎn)十分重要,就是繼位君主,是否能得到上一任皇帝的認(rèn)可。
只要符合以上這些原則,就代表皇位是合法的。但歷史上大多“太宗”皇帝,他們的皇位都是通過政變得來的,雖然也是皇子或是皇族宗室,但都稱不上是真正的“合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四位都不是儲君人選,卻通過政變,成為歷朝“太宗”皇帝的人。
一、漢太宗
對于漢朝皇帝,我們往往都稱呼謚號,就比如漢惠帝、漢文帝、漢武帝等等。因此當(dāng)說起漢太宗的時候,或許很多人就會產(chǎn)生疑惑,心想誰是漢太宗?但只要說起他的名字,大家就會恍然大悟,他就是漢文帝,劉恒。
劉恒雖然是漢高祖劉邦的親兒子,但只是庶子,母親薄姬也不受寵。前面不僅有嫡子劉盈擋著,還有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之子劉如意擋著,所以皇位原本無論如何,都輪不到劉恒來坐。
劉盈作為劉邦和呂后唯一的嫡子,順理成章被立為皇太子,后來也繼承皇位。而劉恒則繼續(xù)做他的代王,封地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劉盈在位七年便去世了,接著呂后掌權(quán),先后立前少帝、后少帝為傀儡。呂后對外宣稱,兩位少帝都是劉盈的兒子,因此從繼承法統(tǒng)上來說,他們也算比較“合法”的。
呂后去世后,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人聯(lián)合起來誅殺諸呂,并迎立劉恒為帝。也就是說,要是沒有周勃、陳平等人,劉恒是當(dāng)不了皇帝的,也就成不了“漢太宗”了。
二、唐太宗
李世民雖然是唐高祖李淵的嫡子,但他只是老二,太子之位早就被大哥李建成占了。李建成沒有早逝,也沒有被廢,所以李世民本沒有機(jī)會繼位。不僅如此,他和大哥并不和睦,如果李建成繼位的話,說不定李世民性命不保,這就導(dǎo)致了李世民先下手為強(qiáng)。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射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隨即逼迫李淵讓出大權(quán),改立他為皇太子,史稱“玄武門之變”。不久,李淵禪位于李世民,后者即位后,創(chuàng)立了“貞觀之治”,成為“唐太宗”。
三、宋太宗
趙光義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如果說兄終弟及,那么趙光義的皇位自然是合法的,但關(guān)于他是否為趙匡胤默認(rèn)的繼承人,直到現(xiàn)在還存在爭議。且不說廣為流傳的“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我們就來看看,趙匡胤的兒子,以及另外一個弟弟趙延美都是怎么死的。
趙匡胤的四個兒子中,活到成年的只有次子趙德昭、四子趙德芳,另外趙德芳在二十二歲病逝。那么我們就來說說,次子趙德昭是怎么死的。當(dāng)趙光義即位后,趙德昭跟著叔叔去打幽州,結(jié)果戰(zhàn)事不利。
于是趙德昭就勸叔叔,給士兵發(fā)放一些獎勵,說不定能提升士氣。沒想到趙光義卻對侄子說:
“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
就是說等你自己當(dāng)上皇帝,再獎勵他們也不遲。結(jié)果趙德昭被嚇得回去就自盡了。
至于趙匡胤另一個兄弟趙延美,他在趙光義即位后不久,便被污蔑蓄意奪權(quán),并發(fā)配洛陽。后來趙光義仍覺得不放心,又說趙延美大逆不道,應(yīng)該誅滅,最后趙延美也驚懼而死。
不僅對兄弟、侄兒如此,趙光義對自己兒子也十分心狠。他的長子趙元佐是個善良的人,此前常常為趙延美求情。趙光義不僅聽不進(jìn)去,還對兒子的行為十分震怒。當(dāng)趙延美死后,趙元佐就因受到刺激性情大變,還燒了自己的王宮。趙光義一氣之下就廢了他的太子之位。
趙光義對自己的親人如此狠心,就可見說他篡位并非空穴來風(fēng)。也難怪后來會有“燭影斧聲”之說了。
四、明太宗
說起明太宗,大家反應(yīng)可能與聽到“漢太宗”一樣,會想明朝有太宗嗎?在漢朝,并非每位皇帝都有廟號,但都有漢太宗的存在,那么在每位皇帝都有廟號的明朝,自然也有太宗皇帝了。
大家之所以對“明太宗”很陌生,是因?yàn)槿缃裎覀兒苌龠@樣稱呼這位皇帝,取而代之的是叫他“明成祖”。沒錯,明朝的太宗皇帝,正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朱棣。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關(guān)于他是不是朱元璋嫡子的問題,至今仍存在爭議。但不管怎么說,在明朝這樣一個奉行“嫡長子繼承制”的王朝,朱棣是很難可以成為儲君的。
朱元璋最喜愛的兒子,就是長子朱標(biāo),他一即位就立刻封朱標(biāo)為皇太子,確立了其繼承人的地位??上е鞓?biāo)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欲絕。為了保證皇位傳于朱標(biāo)一脈,朱元璋決定“放棄”所有兒子,直接冊立朱標(biāo)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也就是后來的建文帝。
建文元年,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最終將侄兒的皇位奪走,他的皇位明顯得來不正。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廟號“太宗”,謚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yùn)圣武神功純?nèi)手列⑽幕实邸?。直到明世宗朱厚?嘉靖皇帝)即位后,才將太宗改為“成祖”,因此后人便更加習(xí)慣稱朱棣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
這幾位太宗皇帝,雖然一開始都不是儲君第一人選,且繼位都不算真正“合法”,但這并不影響,他們成為本朝有所作為的皇帝。
就好比漢太宗劉恒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宋太宗趙光義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jù)局面,以及改變了唐末以來重武輕文的國策;明太宗朱棣也創(chuàng)下了“永樂盛世”。
因此皇位得來是否“合法”,與皇帝自身的功績并無多大聯(lián)系,有的皇帝繼位雖然名正言順,卻不一定有所作為,這也是很有趣的一點(diǎn)。
(參考文獻(xiàn)《史記》《新舊唐書》《宋史》《明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1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故事之-任意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