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關羽多次犯軍令,諸葛亮不斬他們,為何馬謖犯一次就斬了?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內容,關羽、張飛以及劉備,那是桃園三結義,感情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鐵哥們,后人也常說“寧信桃園三結義,不信瓦崗一炷香”,由此可以看出,劉關張三人感情極深。就憑借這一點,諸葛亮也不會斬關羽或者張飛,再者,關羽張飛并沒有多次違反軍令,和馬謖還是有實質性的區(qū)別的。
拋開張飛不說,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生中處理過兩起違反軍令的案件。
第一個是關羽放曹操;
第二個是馬謖失街亭;
可以說,關羽和馬謖都犯下了嚴重違反軍紀的罪行,都應該依法被斬首,諸葛亮為什么只斬馬謖而不斬關羽呢?從情節(jié)的后果來看,關羽出于個人恩情,故意放走了曹操,條件是他能抓住或殺死疲憊不堪的曹操,這是一種故意犯罪。然而,馬謖因主觀判斷失誤和戰(zhàn)術運用不當而失去了街亭,這是一種過失犯罪,看上去更應該斬關羽。馬謖之戰(zhàn)的結果是戰(zhàn)敗,關羽之戰(zhàn)的結果可能是歷史結局的改變,這樣看來,更加應該斬首關羽而不是馬謖,可事實并非如此,那么諸葛亮為什么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從全局來看,關羽違反軍令后,劉備逃離新野,留在江夏。當時只有一萬多名士兵,除了關羽、張飛、趙云之外,沒有一個正派的將軍。因此,擴大隊伍,爭霸地盤是大勢所趨,當時,正是赤壁之戰(zhàn)大獲全勝,全軍歡騰之時,不殺關羽不會引起公憤。
這對軍隊的士氣幾乎沒有影響,沒有領土,就不會對士氣有什么影響。
馬謖被殺時,蜀漢已經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其規(guī)模已無法與赤壁之戰(zhàn)時相比,雖然馬謖作為參謀來講比較成功,但對蜀漢來說,有他真的無關緊要。
最重要的是管理軍隊和國家,這需要嚴格的規(guī)定,諸葛亮多年精心準備的“北伐”,在他第一次北伐時就失敗。作為三軍統(tǒng)帥,他必須向每一個人交代清楚,雖然他降職了,但作為直接負責的人,馬謖自然是要按軍令狀處罰的。
所以斬馬謖可以以此嚴明軍紀,與此同時,它也阻止了政府官員和全國人民對“北伐”的怨氣。
從各種關系和利益的平衡來看,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
殺關羽一定會得罪劉備和張飛,即使他們不干涉,也難免會產生不好的情緒,這不利于諸葛亮的工作。
最可怕的是,如果張飛大吵大鬧,根據(jù)劉備的性格,三兄弟會一起反擊,諸葛亮將以農民的身份返回南陽。然而,馬謖只是一個謀士,在朝廷,他沒有黨權;在軍隊里,他不是一個有威望的將軍,也沒有自己的勢力。
殺了他不會引起騷亂,此外,劉備還特別囑咐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雖然馬謖和諸葛亮關系很好,但諸葛亮現(xiàn)在是蜀國丞相,不能給人公私不分、執(zhí)法不嚴的印象。
除此之外,諸葛亮可能還有另一個自私的因素,關羽自傲,曾對諸葛亮不以為然,盡管在《赤壁之戰(zhàn)》中,他不得不對諸葛亮另眼相看,但仍然很難說他是否真心實意,如今關羽放走曹操,諸葛亮既讓他還了昔日情分,又可以讓關羽心存感激,何樂而不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2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故事之-討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