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辭去高官的大清軍事奇才-彭玉麟
網(wǎng)絡
2023-06-18 06:34:41
彭玉麟是清朝著名政治家
、軍事家,與曾國藩
、左宗棠并稱“大清三杰”
,與曾國藩、左宗棠
、胡林翼并稱大清“中興四大名臣”
,他是湘軍水師創(chuàng)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
,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兵部尚書等。他曾六次辭去高官
,為世所罕見
。
彭玉麟祖籍湖南衡陽,1816年生于安徽安慶
,字雪琴(后有雪帥之稱)
,自號退庵堂主人。其父彭鳴九做過“合肥梁園鎮(zhèn)巡檢”
,盡管這是一個級別很低的武官
,卻得到當時的安徽巡撫李翰章(李鴻章之兄)極高的評價
,于彭鳴九死后親自做傳,將彭鳴九“推為皖中循吏之最”
。然而彭鳴九英年早逝
,加之為官兩袖清風卻宦囊如洗身后沒留下什么財產,再加上族中一些不良之輩又對他們孤兒寡母橫加欺凌
,致使彭玉麟在故鄉(xiāng)湖南衡陽度過的少年時代不堪回首
,歡娛既少,悲苦尤多
。
令人氣憤的是
,他們孤兒寡母僅有的一點薄產也被族中惡徒侵吞了,彭玉麟的弟弟彭玉麒竟險些被人擠到河中溺斃
。一天
,母親王夫人把兩個兒子彭玉麟和彭玉麒叫到跟前,哭著對他們說:“我們老是受欺受壓的
,這地方沒法長住下去
。你們尚未成年
,還是遠出避禍吧
。記著,從今以后
,你們要自強自立
,等有了成就,再來見我
!”慈母淚落
,滴滴傷情。窮人的孩子早懂事
,于是十三歲的彭玉麒跟人去跑遠水生意
,長期音信杳然。十六歲的彭玉麟則就讀于衡陽城中的石鼓書院
,他聰穎好學
,特別能吃苦,從不怨天尤人
。他當時“缊袍敝冠
、三餐不繼,然介然自守
,未嘗有饑寒之嘆”
。生活的困頓
,使彭玉麟不得得中斷其學業(yè),在軍營中謀了一份相當于文書的職業(yè)
,聊以奉養(yǎng)寡母。在這期間
,彭玉麟遇上了他生命中第一位伯樂——時任衡陽知府的高人鑒,一個偶然的機會,高人鑒在軍營中看到了彭玉麟寫的一份文書
,對他的文才與書法大加贊賞,后來又招攬為門下弟子
,并招他到官學讀書
,成為了一名秀才。但如果止于此
,彭玉麟最多只能是衡陽城中一介名士
,通過科舉之路謀一份官職,像父親一樣盡管賢能干練卻只能終老鄉(xiāng)間
。
道光三十年(1850年)
,湖南新寧爆發(fā)了李沅發(fā)起義,彭玉麟隨衡州協(xié)標兵隨往鎮(zhèn)壓
。一場不過幾百人的小暴亂
,很快被平息,彭玉麟在此戰(zhàn)中嶄露頭角
,被授予藍翎頂戴
,卻辭官不就,去湖南耒陽的一家當鋪做了管賬先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峙麓藭r,知識分子的那份傲氣依然在他心里根深蒂固
,對靠殺人來博取功名的武將行徑顯然不屑一顧
。
咸豐四年(1854年),太平天國鋒芒正盛
,腐朽不堪的八旗兵節(jié)節(jié)敗退
,曾國藩正在衡州、湘潭組建水師
,廣求人才
。先有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葆稱贊彭玉麟,后又有常儀安推薦彭玉麟膽略超人
,曾國藩遂發(fā)書召他速來
。可是彭玉麟剛剛喪母
,在家守制不出
。曾國藩再次勸出,并說:“鄉(xiāng)里藉藉,父子且不相保
,能長守丘墓乎
?”這話說得很有水平,彭玉麟感其誠義
,慨然應征
,當即人軍。43歲的曾國藩與38歲的彭玉麟這次相遇
,開始了其共同對風雨飄搖的清朝力挽狂瀾于既倒的非凡人生
。
入湘軍后,彭玉麟在與太平天國軍隊的作戰(zhàn)中驍勇善戰(zhàn)
,智勇過人
。湘軍主帥曾國藩讓他創(chuàng)立了湘軍水師,購買洋炮
,制造大船
,訓練將士。彭玉麟治軍極嚴
,湘軍水師中
,他的坐船是一條插著紅旗的快艇,巡視各處
,來去如風
,營中三不準“斗毆、賭博
、抽鴉片”
,如有違者
,輕則笞杖數(shù)十
,重則人頭落地,因此彭玉麟治下
,軍紀在湘軍中堪稱第一
,遠勝于以金錢醇酒美人為餌誘部卒死戰(zhàn)的曾國荃所部。易宗夔在《新世說》中稱其時的彭玉麟“貌清癯如閑云野鶴
,出語聲細微至不可辨
。然每盛怒,則見之者不寒而栗”
,歌頌其威嚴治軍
。
他不負曾國藩之厚望,率領湘軍水師于湘潭之戰(zhàn)擊敗太平軍
,后隨軍攻陷岳州
,在武漢、田家鎮(zhèn)連敗太平軍水師
。后來他率領的湘軍水師在江西湖口被石達開打敗
。于是他整頓水師
,配合陸軍于大敗太平軍于樟樹鎮(zhèn)、臨江等地
。接著
,他率領的湘軍水師與楊載福的部隊一起攻占湖口、九江
、安慶
,升任水師提督,兼兵部右侍郎
。在攻占天京(今南京)的戰(zhàn)役中
,他親率水師策應曾國荃的陸師沿長江東下,堵截天京護城河口
。第二年他與楊載福等攻下江浦
、九洑洲、浦口
,斷絕了天京糧道
,成為攻陷天京的大功臣。在剿滅了太平天國后
,他一心撲在清軍的長江水師的建設中
,為清軍的這支水師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后來傾注了彭玉麟無數(shù)心血的長江水師被李鴻章全盤接收
,成為北洋水師最主要的力量,近代海軍起步于斯
。
彭玉麟曾作一聯(lián)
,時人津津樂道,上聯(lián)“烈士肝腸名士膽”
,下聯(lián)“殺人手段救人心”
。他打仗以“不要命”而著稱,“日日爭命于鋒鏑叢中”
。他常說:“吾不令將士獨死
,亦不令怯者獨生!”史料記載的小孤山之戰(zhàn)
,當湘軍水師進攻小孤山時
,太平軍“緣岸列炮,丸發(fā)如雨”
,艦艇若無遮擋
,水師官兵不得不思考“避炮子之方”。但試驗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彭玉麟想出一招“以血肉之軀
,植立船頭
,可避則避之,不可避者聽之”
。他親自率先“植立船頭”
,只說一句:“今日,我死日也
。義不令將士獨死
,亦不令怯者獨生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谑?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他親率湘軍戰(zhàn)船勇往直前,直撲小孤山
,太平軍岸炮齊發(fā)
,湘軍水勇則“出其矯捷之身手,與敏銳之眼光”
,能躲則躲
,不可躲則成仁,“有俯側避炮者
,皆目笑之
,以為大恥”。在太平軍的猛烈炮轟下
,湘軍死傷雖眾
,但仍然“戰(zhàn)兩日破之”。彭玉麟十分高興
,寫了一首詩:“書生笑率戰(zhàn)船來
,江上旌旗耀日開,十萬貔貅齊奏凱
,彭郎奪得小姑回
。”并制為詩箋
,分送好友。其臨危不懼之鐵血豪情
,令人敬佩不已
。
彭玉麟對官場腐敗深惡痛絕,下決心不與腐敗官員為伍
。他任長江水師提督治理水師及兵部尚書的時候
,秉公辦事,疾惡如仇,嚴懲惡勢力
,甚至不惜得罪清廷高官大紅人曾國藩和李鴻章
。曾國荃是曾國藩親弟,彭玉麟發(fā)現(xiàn)曾國荃的陸軍部隊綱紀廢弛
,還抓住了曾國荃手下的兩名吸鴉片的戰(zhàn)將
。曾國藩是彭玉麟的恩師,對他可謂恩重如山
,但是彭玉麟?yún)s不顧師生情誼
,毅然提筆三次彈劾曾國荃,致使曾國藩大怒寫信給他責問自己弟弟到底哪里得罪了他
。
有一年
,彭玉麟路過安慶,忽然有人攔馬喊冤
,狀告當?shù)貝喊岳钋锷?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李秋升是李鴻章的堂侄兒,仗著權傾朝野的李鴻章的勢力橫行鄉(xiāng)里
、奪人妻女
,當?shù)乩习傩崭遗桓已浴=浾{查
,彭玉麟掌握了足夠證據(jù)
,把李秋升抓來審訊,李秋升竟然藐視彭玉麟不敢把他怎么樣而供認不諱
。彭玉麟斷然下令:“此人不除
,安慶難安寧?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時
,安徽巡撫聞訊,風疾火急地趕來求情
,彭玉麟開柵迎接
,密令手下速將惡少斬首。巡撫還在字斟句酌
,惡少業(yè)已命赴黃泉
。事后,彭玉麟致書李鴻章
,只是輕描淡寫:“令侄壞公家聲
,想亦公所憾也,吾已為公處置訖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崩铠櫿麻啴厡ε碛聍牒拗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卻還只得回信道謝!
彭玉麟任職期間還先后彈劾處置了腐敗無能官吏一百余人
,其中不乏高官
。此外,彭玉麟的一個外甥曾任知府
,由于貽誤軍機也被他殺了
。他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民間流傳下一句佳話:“彭公一出,江湖肅然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卑矐c候補副將胡開泰召娼殺妻,彭玉麟怒而殺之
;湖北總兵銜副將譚祖綸誘劫朋友發(fā)妻
,還殺人滅口,州
、縣官員與他沆瀣一氣
,連總督都袒護他,但彭玉麟照樣繩之以法而斬之
。
彭玉麟以一介書生投身湘軍水師
,由于他智勇雙全,在攻打田家鎮(zhèn)
、湖口等戰(zhàn)役中屢立戰(zhàn)功
,便逐步擢升至水師統(tǒng)領,成為湘軍水師統(tǒng)帥
。先后被朝廷授為金華知府
、廣東按察使、安徽巡撫
、太子少保
、漕運總督、水師提督
、兵部右侍郎
、署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
。他視富貴如浮云
,一生中曾六辭高官。所以當時民諺有“彭玉麟拼命辭官
,李鴻章拼命做官”
。
第一次是辭去安徽巡撫(相當于安徽省長)之職。當時是在咸豐十一年
,彭玉麟官職是安徽布政使(相當于副省級)銜水師統(tǒng)領
。曾國藩任兩江總都,把所屬三個省份的巡撫任給他的三個親信
,任彭玉麟為安徽巡撫
。他卻一連三次辭謝,其理由是已習于軍營而疏于民政
,請朝廷勿棄長用短
。朝廷真只好收回成命,改任他為兵部侍郎
,依舊留在前線督帶水師
,他這才坦然接受。
第二次是在同治四年二月
,朝廷任命彭玉麟署理漕運總督
。漕運,就是解往京師糧食貨物的水上運輸業(yè)
。漕運總督掌管魯
、豫、蘇
、皖
、浙、贛
、湘
、鄂八省的漕政,是眾人所垂涎的天下一流肥缺
,多少人夢寐以求
,謀之不得,而彭玉麟?yún)s視之如草芥
,兩次上書謝絕
,理由除了不懂漕政外,又加上性情褊急
、見識迂愚
,不會與各方圓通相處。自稱“臣以寒士來
,愿以寒士歸也
。”對于彭玉麟固請力辭不愿為官的行為
,清廷很感奇怪
,當時官場里的人也極不理解,甚至有人出面向清廷建議
,以他不受命
,近乎矯情而處分他
。曾國藩聞訊,出面為他說情
,他說:“查彭玉麟自咸豐三年初入臣營
,堅與臣約,不愿為官
,嗣后屢經奏保
,無不力辭,每除一官
,即具稟固請開缺
。咸豐十一年,擢任安徽巡撫
,三次疏辭
,臣亦代為陳情一次,仰邀允準
。此次親奉恩旨
,署理漕運總督,該待郎聞命悚惶
,專折瀝陳
。頃來金陵,具述積疾之深
,再申開缺之請
,臣相處日久,知其勇于大義
,淡于浮榮
,不愿仕宦,份出至誠
,未便強為阻止
。”清廷看了曾國藩的這篇奏折
,才冰釋狐疑
,準予彭玉麟之所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第三次是在同治七年六月
,彭玉麟上疏請辭已當了六七年的兵部侍郎。原因是當年從軍時
,三年母喪只守了一年
,現(xiàn)在國家安定,他理應解甲歸田
,將剩下的兩年補滿
。這次朝廷看他情懇意切
,便同意了他的請辭。
第四次是彭玉麟離職休養(yǎng)三四年后
,朝廷又任命他為署理兵部侍郎兼同治帝大婚慶典宮門彈壓大臣
。待到慶典一結束
,他立即上疏請辭署理兵部侍郎
。朝廷接受后,又交給他一項差使
,即每年巡視長江水師一次
。
第五次彭玉麟是在光緒七年七月,朝廷任命他為署理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兩江轄地廣闊
,又兼物產豐茂,南洋通商大臣一缺更是權大責重
,一向非名宦宿臣不能任命
。朝中重臣曾國藩兄弟、李鴻章
、劉坤一等人都曾任過此職
。讓66歲的彭玉麟出任兩江總督,說明朝廷對他的倚重
,但他就是不領這個情
,接旨后即上疏請辭,隔日后又再次上辭疏
。朝廷無奈
,只得把此要缺交給左宗棠。
第六次是在光緒八年
,朝廷任命彭玉麟為兵部尚書(相當于國防部長)
。與過去一樣,他接旨后即請辭
,朝廷未準
。不久,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
,朝廷命他率領舊部將士并增募新軍
,迅速前往廣東部署海防。他認為此時是臨危受命
,不宜再辭
,便以衰病之軀奉旨赴粵,帶領所部駐扎南海前線
,整修虎門要塞
,加強沿海完備
,遣部將防守欽州、靈山
。多次上疏主戰(zhàn)
,戰(zhàn)后疏請嚴備戰(zhàn)守,以防后患
。中法戰(zhàn)爭勝利結束后
,光緒十一年三月,他便上疏請辭兵部尚書之職
,朝廷未予接受
。他又于這年八月、第二年八月
、第三年七月
、第四年六月接連四次上疏請求辭職。鑒于他的執(zhí)著
,朝廷只得接受
。
“不要命”、“不要官”之外
,彭玉麟還有一大美德
,即“不要錢”。咸豐四年(1854)冬
,彭玉麟率湘軍水師配合陸師攻陷了太平軍的要地田家鎮(zhèn)后
,清廷獎給他4000兩白銀,他卻轉而用于救濟家鄉(xiāng)
。他在給叔父的信中說:“想家鄉(xiāng)多苦百姓
、苦親戚,正好將此銀子行些方便
,亦一樂也
。”還要求他叔父從中拿出一些銀兩在家鄉(xiāng)辦所學堂
,期望為家鄉(xiāng)“造就幾個人才”
。他要求自己和家人卻甚為嚴苛。當他得知兒子花費2000串銅錢修葺了家中老屋之后
,即去信嚴辭斥責:“何以浩費若斯
,深為駭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闭f他一貫將“起屋買田視作仕宦之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