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司馬錯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自古以來,身居高位手握重權的大臣,能夠得以善終的寥寥無幾。秦國名將司馬錯,也就是司馬遷的前輩,曾效忠過三任秦國國君。他驍勇善戰(zhàn),眼光卓越,為秦國創(chuàng)下了赫赫功績,不僅成為了秦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還能恪守臣道,高壽而終。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jù),群雄紛爭,給百姓帶來了戰(zhàn)亂之苦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文化的融合和社會的進步。各國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更是促成了各個地區(qū)的統(tǒng)一,使得華夏的大一統(tǒng)正在動蕩不安中悄悄醞釀。在諸侯國爭霸的過程中,秦國脫穎而出,擔負起了華夏統(tǒng)一的重任。
此事非秦莫屬,而秦國更是為了這份偉業(yè),經(jīng)歷了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商鞅變法使秦國很快強大了起來,綜合國力的提升讓秦國具備了平定六國的實力。長平之戰(zhàn)徹底摧毀了最有實力與秦國抗衡的趙國,使得秦國統(tǒng)一天下更是無與爭鋒。但是,長平之戰(zhàn)的慘勝卻也讓秦國遭到了重創(chuàng),使得秦國在短時間內想要得到恢復談何容易。
而這,就要提到秦國穩(wěn)定、強大的后方支援。
說到秦國的后方,離不開資源豐富的巴蜀之地,而能夠讓巴蜀納入秦國疆域的正是名將司馬錯。
名不見經(jīng)傳的司馬錯,伐魏攻楚滅亡蜀國,歷經(jīng)三任國君,始終被重用,功勞之大,堪比大將白起。關于司馬錯,我們可以從他經(jīng)歷的第一位秦王,秦惠文王開始說起。
秦孝公初期,秦國還是一個面積不大的諸侯國。山東諸侯曾合謀想要瓜分秦國,秦孝公倍感恥辱,于是,奮發(fā)圖強,任用商鞅實行變法,使得秦國迅速變得強大,實力讓山東諸侯甚是忌憚。但是,變法的實施卻遭到了舊貴族的阻撓,商鞅隨著秦孝公死去而慘遭誅殺。
縱觀歷史,凡是實行變法改革者,均沒有好的下場,但是,秦國的變法卻并沒有隨著商鞅的死去而告終。秦惠文王雄韜偉略,遠見卓識,他認識到只有商鞅變法才能讓秦國日益強大。所以,商鞅被誅殺后,他繼續(xù)推行商鞅變法。并且,還任用張儀、司馬錯等一大批賢能之士來輔佐治理國家。
秦的強國之路,自然少不了開疆擴土,秦惠文王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難。不過,他想到了博采眾議,于是,召來張儀和司馬錯,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張儀認為:“要想一統(tǒng)天下,首先應該在東方找到突破口,那就是直取韓國威懾周王,以達到秦國能為所欲為的目的?!?/p>
但是,司馬錯卻認為:“秦國奪取韓國,只會招來其它諸侯國的不滿,導致戰(zhàn)爭不斷。并且,秦國又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對抗諸侯國,不如直取巴蜀兩國,擴充更多的土地,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利益,使秦國富強,也為下一個目標伐滅楚國打下堅實的基礎?!?/p>
很快,秦惠文王選擇了司馬錯的建議,并下令司馬錯率兵攻打蜀國。
司馬錯不辱使命,很快就平定了蜀國。平定蜀國后,蜀王被改為蜀侯,附屬于秦國。之后,秦王派了一個叫陳莊的人做了蜀國的丞相來管理蜀國,蜀侯一切都要聽他的。秦惠文王死后,野心膨脹的陳莊居然想做真正的蜀王,于是,發(fā)動了叛亂,使得剛繼位的秦武王一怒之下派司馬錯輔助甘茂殺了這個陳莊。
自此,蜀地重新歸附于秦國。秦武王在位時間不久就舉鼎而死,之后,秦昭襄王繼位,蜀國再次叛亂。司馬錯又被派去平定叛亂,他誅殺叛臣數(shù)十人,蜀地才算徹底穩(wěn)定下來。此后,秦昭襄王繼續(xù)重用司馬錯,司馬錯與白起率軍討伐魏國,不僅攻占了魏國許多城池,還率軍進攻楚國,奪得楚國大片土地。
之后,秦國疆土擴大了一倍多,司馬錯是功不可沒。
司馬錯名氣沒有白起大,白起血戰(zhàn)沙場,攻城略地,戰(zhàn)功顯赫。殊不知,白起的功成名就背后,正是因為有著穩(wěn)定的大后方支援。
這穩(wěn)定的后方,卻與司馬錯的赫赫功勞密不可分。司馬錯能歷經(jīng)三任秦王被重用,位高權重終得善終,實在是難能可貴??v觀秦國歷史,功高震主的大將比比皆是,但是,能得以善終的卻是屈指可數(shù)。王翦功成身退而善終,然司馬錯能歷經(jīng)三任而善終,比起王翦還略勝一籌。
司馬錯能將巴蜀之地并入秦國版圖,對秦國來說意義重大。巴蜀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百姓遠離戰(zhàn)亂之苦,相對富庶,秦國得到巴蜀,就會得到更大的經(jīng)濟保障。自古,巴蜀之地就是歷代王朝的必爭之地,擁有了巴蜀就等于擁有了強大的經(jīng)濟來源。可見,司馬錯爭奪蜀地,對秦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意義非凡。
縱觀司馬錯的一生所為,多半都是攻城與建設,并且,他還是一名兼縱橫家與猛將的人才,長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長于“建立一個新世界”,這與一般人們眼中虎狼一般的秦軍將領有很大的不同。
司馬錯墓位于華池村南,秦漢古墓群南百米處,司馬后裔馬向賢耕地中。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被夷平,墓碑被毀,后來又被重建。碑樓正面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為:西征巴蜀揮刀斬斷三江水;下聯(lián)為:東取垣軹縱馬奠定一統(tǒng)天;橫額:功業(yè)千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3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故事之-引魂丹
下一篇: 民間故事之-1937,北平國際盜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