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聿懿僭跉v史上的形象變遷!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曹操被評為奸臣,主要是南宋政權開始??梢哉f,對曹操評價有一個基本歷史脈絡,這個歷史脈絡中,有三本書和一個人值得注意,即《漢晉春秋》《三國志注》代表著“反感曹操的歷史基因”;這種“反感”經(jīng)朱熹這位儒學大師的“定調”,在知識精英階層形成了統(tǒng)一意見;再經(jīng)《三國演義》的渲染曹操的形象被徹底顛覆。
關于曹操的歷史脈絡和功績,我想我就沒有必要說了。直接進入正題。
晉朝到唐朝的“尊曹”階段
陳壽《三國志》開始,到南宋朱熹截止,這是“尊曹”階段:這一階段雖有《漢晉春秋》、裴松之(372年-451年)的《三國志補》等對曹操提出一些批評,但因為其影響力,以及曹操的歷史功績、文學才能,受到后世到唐朝的集體尊崇。即使到了北宋,在傳統(tǒng)史家筆下,曹操仍然是正面人物。
例如司馬光說其“……雅性節(jié)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內?!?/p>
但這一時期,因為隨著儒家“正統(tǒng)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統(tǒng)治階層為了防止江山被他人竊取,也已經(jīng)開始對曹操有所批評。這種現(xiàn)象不能不影響到民間,但總體上,唐朝仍然以“尊崇”為主,批評肯定是有的。誰不批評別人,又不被別人批評呢?
例如李世民對曹操的評價就“反復”。《唐太宗文皇帝祭魏太祖武皇帝文》就有“觀沉溺而不拯,視顛覆而不持,乖詢國之情,有無君之跡”,很顯然,是在批評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行為。
同時,對其為人多以批評,稱其“朕常以魏武帝多詭詐,深鄙其為人?!?/p>
可李世民也有“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梁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一說。所以,唐宋之際總體上對曹操評價比較多元化。
這一時期,對曹操地批評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氣量不足”為核心,總體上仍是部分知識精英階層的看法而已,并沒有延伸到大眾階層。
自宋真宗到近代的“貶曹尊劉”階段
到了南宋問題開始復雜。宋高宗偏安一隅,形成了類似于劉備那樣的“偏安”政權。面對強敵金國,必然要尋找“精神上的榜樣”用以對敵。所以,金國的替代品曹魏政權出現(xiàn),南宋文人階層開始從歷史找尋“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和力量”。
朱熹甚至如此評價曹操“曹操作詩必說周公,如云:‘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又,苦寒行云:‘悲彼東山詩?!彩亲龅脗€賊起,不惟竊國之柄,和圣人之法也竊了!”
以朱熹為代表的文化精英其實承襲的是習鑿齒(317—384年,或325—393年,或328—413年)的《漢晉春秋》的諸多觀點。
習鑿齒乃是東晉人,因反對桓溫謀逆被降職,其晚年生平多有分歧。但總體上,他對佛教在我國的傳播起過很大的作用。在對歷史的貢獻主要是《漢晉春秋》,這本書被收錄《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總目》中有過這樣一句話:“習鑿尺作《漢晉春秋》始立異議。自朱子以來,無不是鑿齒而非壽?!币簿褪钦f,朱熹以前史學界多以陳壽觀點為準,朱熹以后史學界多以習鑿齒為主。
《四庫全書總目》還認為:習鑿尺將東晉比為蜀、朱熹也將南宋比為蜀。陳壽是晉武帝手下,晉武帝天下來源于曹魏,所以,陳壽只能講魏武視為正統(tǒng)。因此,自朱熹以后,人們都對曹操開始批評。
其實,今人觀點和《四庫全書》的觀點基本一致。
南宋后知識精英觀點對大眾產生了根本影響,《三國演義》最終定型
在曹操評價轉變背后,《三國志注》的作用不能小覷。因為,裴松之寫作的一些橋段成為民間反感曹操的重要話餅,也稱為知識精英階層即使在“尊曹”時期也對其批評的重要原因。
其中如呂伯奢一家被殺、為報父仇屠城等,在一般人看來都是非常難以被接受的。
更危險的是,“忠奸”“正統(tǒng)”等純理念的問題在南宋比較流行。其根本原因就是自真宗后,因為北宋對外妥協(xié),雖然給予臣子較大的言論自由,但卻是一種“儒家”言論的自由,宋朝皇帝主動將“治理天下”的權力與儒家“共享”。
但在這種“共享”過程中,卻是用“儒家思想”規(guī)范言論,由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加強了言論、思想方面地控制。由此,對“正統(tǒng)”問題開始糾結起來。不僅僅對曹操的評價日漸多元化,對晁錯等西漢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更趨多元化。
由此,對曹操的“否定評價”由之前的在知識精英層流行,傳遞到大眾層。在南宋的各種曲藝曲種,例如說書先生們(那時還沒有評書相聲,但與之類似的曲種已經(jīng)出現(xiàn),所以,我統(tǒng)稱為“說書先生”)的“尊劉貶曹”現(xiàn)象就很明顯。
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對曹操評價已經(jīng)轉變,否則民間曲藝不會去說“民眾不愛聽”的東西。因為,那全是靠普通百姓地支持,一文錢一文錢賺的。你說的人家不愛聽,人家不聽不給錢,你怎么活?
由此,我們更難看出,南宋在經(jīng)濟繁榮之上,從民眾到精英都有一種對忠臣地呼喚、對奸臣地鞭撻的心理需求。
不幸的是,因為曹操名聲大且“劣行”又被公認,他也就成為“亂臣賊子”的代表了。
南宋之后,元朝統(tǒng)一,元朝的“儒家化”努力最終失敗,在這一過程中,漢人知識精英、大眾對上述心理需求更加迫切,終至《三國演義》做了總結鋪墊?!度龂萘x》作為一部在“民間文學、曲藝”基礎上由文人升級化的作品,代表了幾百年來人們在“弱勢漢人”情形下的一種自我解救——儒家固化的必然結果。
特別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從文藝筆下被廣而傳頌后,在儒家思想“固化”為統(tǒng)治者馭民工具后,就已無法改變他的“奸雄”“奸臣”“亂臣賊子”形象了。
從1950年代到現(xiàn)在的“尊曹”階段
雖然曹操自南宋后對曹操的評價就不高,但并不意味著統(tǒng)一意識,人們仍然對其評價兩端。精英和百姓中仍然有不同意見。特別是晚明時期,隨著商業(yè)精神沖擊、王陽明思想推進,許多人對其“中和”。例如鐘惺(明代隆萬年間)的觀點就很有代表性: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茍爾化為群?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
1956年,為曹操“翻案”則由陳寅恪先生的關門弟子萬繩楠首先發(fā)槍,直到今天如果有人只是一味的“貶曹”,恐怕迎來的只能是蔑笑了。
萬繩楠先生在《新史學通訊》1956年第4期上,發(fā)表《關于曹操在歷史上的地位問題》一文,從現(xiàn)在看萬先生的觀點幾乎是“常識”,但在當時確屬“驚世駭俗”的觀點。萬先生的觀點在史學界引出一陣反響。
1959年2月,翦伯贊先生發(fā)表《應該替曹操恢復名譽:從“赤壁之戰(zhàn)”說到曹操》;3月,郭沫若發(fā)表《替曹操翻案》,對評價曹操起到了“總結性”陳詞的作用。
再之后,隨著人們觀念的轉化,曹操即使不是英雄也是梟雄,對中國歷史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基本成為今天的主流評價。
對曹操,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崇拜。如果說到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英雄,我想曹操肯定是可以名列前茅的。數(shù)千年以來,崇拜曹操的人不計其數(shù),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魯迅那句話,“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
在《三國》當中,曹操被作為一個奸雄的典型來對待了,這是不公平的。這一點也有原因。一般而言,中國歷史上都城設在北方的朝代,就會以直接繼承曹魏的西晉司馬炎的晉朝為正統(tǒng)。而定都在南方的,就會以劉備的蜀國為正統(tǒng)。明朝定都南京,羅貫中于是就取了劉備做正統(tǒng)。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認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亂臣賊子,曹丕廢漢稱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個罵名。在《三國》開篇沒多久,作者就用一個名叫許韶的人物來評價他:“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币簿褪钦f,作者盡管對他抱有偏見,卻還在對他的能力予以認同。治世,顧名思義,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說,曹操這樣的人,不論是清平盛世還是混混亂世,他都能在歷史上有難以抹殺的一席之地。這說明了什么?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對他的人在這一點也不得不承認。其次,他對待社會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他尋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這點諸葛亮就比他不得。諸葛出生到了亂世,試想一個“不求聞達于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么作為呢?我想,能力與態(tài)度,決定這個人注定要成為一個英雄了。
據(jù)《三國志》記載,曹操小時侯“性聰敏,多機變”,喜歡打獵,終日游蕩無度。有一次他的叔叔為此責怪他,他于是就裝作勞累過度中了風,此后他的叔叔就不再勉強他努力了。曹操起家是靠舉孝廉,后來就鎮(zhèn)壓黃巾起義,逐步靠近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的核心。當時東漢王朝已經(jīng)走到了末途,外戚宦官專_政,軍閥四處割據(jù),戰(zhàn)禍頻仍,民不聊生。曹操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來了自己的勢力。同時軍閥勢力的此消彼長也造成了小軍閥的衰落和大軍閥的合并。曹操在混亂中發(fā)揮自己的軍事才能漸漸剪除了這些勢力,他最可稱道的一個戰(zhàn)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之一——官渡之戰(zhàn)。據(jù)《三國》記載,當時曹操人困馬乏,已經(jīng)很難支撐了。他的對手是擁有四世三公身份的河北大族出身的袁紹,無論從哪方面說,他都不占優(yōu)勢??墒怯幸粋€很偶然的因素幫了他。那時侯袁紹手下的一個謀士許攸因不滿袁紹的剛愎自用投奔了他。據(jù)載許攸問曹操還有多少糧草,曹操說“一年”,許攸說怕未必,曹操又說“六月”,許攸說人言曹孟德奸雄,今日一見,果不其然。曹操于是附在許攸耳朵上,說糧只三月耳。許攸于是拂袖而去,道:“糧已盡矣”,終于道出了曹操的窘迫狀況。這個故事反映了曹操的性格,也從側面反映了他的才能。官渡之戰(zhàn)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地位,也為他謀求進一步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曹操并未統(tǒng)一中國而結束戰(zhàn)亂的局面,可是他對統(tǒng)一的貢獻是不可抹殺的。相反,諸葛亮在此就有點阻礙歷史發(fā)展的嫌疑了,盡管諸葛半人半仙的智慧令很多人欣羨不已。
評價曹操,除了政治軍事才能,還不能忽視他的文學造詣。曹操與他的兩個兒子曹植曹丕在歷史上并稱“三曹”,他們在文學中已經(jīng)有了生命意識,對后人的文風影響很大。在三曹當中,曹操無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兩個兒子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與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遠。從來源上看,曹操的詩歌主要吸收了古代樂府詩的精華,而他另外創(chuàng)造了一種大氣磅礴的文風。他的詩歌流傳的并不多,可是影響很大。《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等至今看來仍然不失為詩歌中的極品?!昂我越鈶n,惟有杜康”反映了他的豪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反映了他的志向,“千里無雞鳴,白骨露于野;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則反映了他對民眾的同情。就是在清代,一些文人還每每還一邊朗誦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邊敲打桌子淚流滿面,可見他對人們心靈的震撼程度。
總之,曹操是一個英雄,一個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曹操在歷史上的形象不太好。我們對他更有禮貌的說法是“奸雄”。無禮的話是“奸臣”,甚至是“奸賊”。魯迅老師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文章中說他是英雄?!安懿偈且粋€很有能力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不是曹操議黨,但無論如何總是尊敬他?!边@樣,我們對曹操有了英雄、關雄、奸賊等三種評價。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曹操一直被罵,自然也有他自己的理由。他說得最多的只是“通奸”。例如,“篡奪”似乎是古人的奸計。狡詐對古人來說似乎也是狡詐的。但是最讓人討厭的是“寧教我天下,休教天下”。人喜歡自己對不起天下人,不能讓天下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太壞了
此外,曹操不僅狡猾,還非常重視子女的愛,甚至判他的朋友,他也很重視今年的友誼。就像真宮一樣。他和曹操曾經(jīng)有過不尋常的交往,曹操能擔任女主牧是秦宮的功勞。后來,陳宮古板地幫助余波對抗曹操。后來,陳宮攻占,也拒絕投降。曹操對他說。“工大,你死了沒關系,你家老母能怎么辦?”陳宮長嘆了口氣?!瓣愊壬滥悴粫殡y我們老母,反而會對我們更好?!辈懿僭俅螁柕溃骸澳莾蓚€孩子怎么辦?“秦宮又說?!甭犝f徐仁靜天下人不斷,孩子是死是活取決于一千人。“說完話,頭也不回,昂首受刑。曹操流著眼淚給他度過了最后一段旅程。陳宮死后,曹操不僅養(yǎng)活了老母,還幫助他的女兒嫁人,他們的家比當初的朋友更好。
但是這個看起來度量大的曹操心胸狹隘,有仇必報。當時在漳州的時候,他殺了邊梁。側面自然鄙視這個官方的曹操,讓自己成為名人,說了很多侮辱性的話后,曹操怎么敢把他偉大的名人放進去。誰知如此,曹操還不是宰相。肚子里也撐不住肚子。二話不說就把那家人都殺了。培向元忠河佩環(huán)紹也俯視著曹操,側面被殺后,兩人逃到膠州,但家人掉進了老虎嘴里。后來,煥夏自首,跪在曹操面前請求原諒,曹操惡語相向?!肮蛳履苊馑绬??”“最終,煥索也被推開斬首了。曹操做的這件事影響很差,當時也造反了,事后還一直被議論。
綜上所述,我相信大家對曹操會有大致的了解。他可能是歷史上形象最多樣的人。非常聰明,愚蠢,無比愚蠢。奸詐狡猾,直率誠實?;磉_大度多疑。心胸寬廣心胸狹窄可以說是每個人的風格,小人的臉;英雄風格,孩子們的感情;閻王的脾氣,菩薩的心。曹操可以說是一個真實的人,包括他的奸詐、殘忍和暴虐,都是坦然、真實、坦然的,真的是一種“等待”。從“只有英雄才能有本色,真正的名士自成風流”的角度來看,曹操是英雄。但是這位英雄又以奸詐聞名,所以也可以稱為“奸雄”。今天,我們無論如何評價曹操,都離不開“奸”和“雄”兩個字。
白臉的曹操是人們對于曹操的傳統(tǒng)認識,對于曹操而言,所得到的評價中貶義詞明顯要多過褒義詞。那么,一代梟雄曹操的真實面目,是奸詐小人還是英雄?筆者認為,曹操是位有著雄才大略的真真正正的英雄。
曹操的詩歌
曹操在是位軍事家、政治家的同時,更是位文采斐然的詩人??梢哉f,詩歌是一個人內心的真正寫照,是心境的確切體現(xiàn)。通過曹操得詩歌,我們發(fā)現(xiàn)曹操是個張揚之人,有著大的抱負,有著大的胸襟、更有著大的氣魄。曹操得這種張揚是對自身能力的肯定,更是自信的一種體現(xiàn)。內心的強大的曹操不僅是思想上的巨人,更是行動中的實力派,靠著自身的勢力及謀略在三國中玄墨重彩。
曹操的性格
?寧讓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出自曹操。自這句話中,很多人所看到的是曹操得張狂和傲慢,是曹操狹隘的猜忌之心,是小人的作風。但是在我看來是對自我的一種堅持和肯定。更為關鍵的一點是,他有著保持這種張狂和傲慢的資本,有著相匹配謀略和才能,更何況這種心理是作風統(tǒng)治者的人所必須的。這樣的人,比起陰險狡詐、無德無能之人真的是好太多。
曹操的大氣魄
曹操能夠在英雄集聚的三國時期長期維持著一方霸主的地位,這本身就是才能的一種體現(xiàn)。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便是在這樣各方爭霸抗戰(zhàn)的過程中,曹操仍然能夠讓當時一心投奔劉備的關羽安全離開,不設防不截殺。這在惜才的同時更是大胸襟的一種體現(xiàn)。曹操對世事的抱負、對人才的采納、以及自身的身經(jīng)百戰(zhàn)無不是大氣魄的一種體現(xiàn)。這樣的曹操如果是小人,我想知道英雄的標準到底是怎樣界定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3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民間故事之-心藥的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