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眄椨鸷蛣畹男愿穹治?,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p>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第五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出游,而在這次出游中,項羽劉邦恰好都目睹了秦始皇的風采,項羽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我可取而代之;而劉邦不無羨慕“嗟乎,大丈夫生當如此”,大丈夫生就應當這樣!
這兩個不同性格的人,他們后來都成為秦帝國的掘墓人,這段經歷也為他們打上神奇的色彩。
一個被稱為西楚霸王,開頭有多絢爛,結束就有多悲壯,終失一代霸業(yè)。
一個成為大漢開國皇帝,楚漢相爭,屢戰(zhàn)屢敗,卻也屢敗屢戰(zhàn),終成一朝帝業(yè),開一介布衣逆襲當天子的先河。
而通過他們的話我們也得以一窺他們的性格。要知道,項羽叔侄身負人命,時在逃難,說出這樣的話,那可不只殺頭這么簡單,秦時律法苛刻,對秦始皇說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話,那是要夷三族的。所以他叔叔項梁聽了,趕快唔住他的嘴,因為說出這樣的話,要是被人舉報,是要被夷族的。不過,卻也讓項梁對從小他拉扯大的侄子刮目相看,小小年紀就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項羽從小就志向高遠。
而劉邦,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這可不是什么官,只是一個吏,家里還要靠自己種地,才能過日子。在那個時候可還沒有流行什么“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場感嘆,大丈夫生當如此,道出了心里的不甘,羨慕和向往。所以等到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時代的洪流來到,劉邦的不甘便隨著時代的洪流裹挾向前。
可以看出兩人都志向遠大,不甘平庸。但僅僅志向遠大,也是空有一身本領,無處施展,可以說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還得看時代的進程
起義前的項羽雖說是名門之后,但此時已經成為流落他鄉(xiāng)的亡命之徒,哪里還說得上取秦始皇而代之呢。
而劉邦因押著九百多號人服兵役,路遇大雨誤期,按秦法都要砍頭,只能逃亡在氓蕩山,離他的“大丈夫生當如此”相差十萬八千里。
等到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項羽叔侄殺郡守舉義旗,劉邦殺郡守而被擁沛公,此時,屬于他們的時代才到來。
所以說一個人的一生要想獲得成功,他得抓住兩個平臺,第一個是時代的平臺,這個是決定性的,第二個是個人的平臺。
比如秦末各地自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之后,紛紛起兵響應,有如星火燎原,這就是時代的平臺。
比如項羽,祖先在楚地世世代代為楚將,名望很大,一呼百應,這就是個人的平臺。
比如劉邦,被擁立為沛郡的郡守這也是個人的平臺。
而項羽劉邦他們都抓住了,終成一代人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3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故事之-東晉“間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