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明清蒙古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蒙古曾經(jīng)憑借無人可比的騎射功夫,縱橫歐亞大陸,建立了一個空前遼闊的蒙古帝國。蒙古人全盛時期,幾乎整個亞洲和一半的歐洲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下。現(xiàn)在的中國和俄羅斯都曾被他們征服過,然而,強大的蒙古人也逃不過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運。公元1368年,雄才大略的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北伐元朝,攻占大都,元順帝北逃,蒙古人被迫退出了中原,回到了蒙古草原上。
然而,蒙古人雖然退出了中原,但他們?nèi)匀徽加羞|闊的蒙古草原,他們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從此,明朝與蒙古開始了長達200余年的戰(zhàn)爭。雙方互有勝負,明朝卻始終無法徹底征服蒙古。
早在明太祖時期,元順帝北逃以后,仍然是北元的皇帝,占據(jù)著蒙古草原,始終威脅著大明的北部邊防。雄才大略的明太祖為了消滅蒙元,曾先后七次北征蒙古每次都取得了勝利,特別是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9月,明太祖派大將藍玉率軍15萬北伐蒙元。;藍玉得知元順帝在捕魚兒海之后,立即晝夜兼程趕往捕魚兒海,元軍無所覺察。大軍到后,元太尉蠻子倉促拒戰(zhàn),被殺。脫古思帖木兒與太子天保奴等數(shù)十騎遁去。明軍獲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禿妃并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官屬三千,軍士男女共七萬余口,馬牛駝羊十五萬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
捕魚兒海之戰(zhàn)是明軍對蒙古取得的最大勝利,北元主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北元小朝廷也從此不復存在。蒙古也因此分裂成了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
明太祖的七次北伐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績,北元也因此滅亡,然而,分裂后的蒙古仍然實力不俗。明朝依然沒有徹底征服蒙古。
明太祖死后,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建文帝在位時,他的最大威脅就是在北方邊境擁兵自重的皇叔們,其中以占據(jù)燕云地區(qū)的燕王朱棣實力最強。建文帝缺乏政治斗爭經(jīng)驗,聽信手下官員的話,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貿(mào)然削藩,最終惹怒了燕王。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發(fā)起靖難之役。
經(jīng)過四年的戰(zhàn)爭,燕王朱棣最終攻陷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朱棣登基稱帝,史稱明成祖。明成祖也是一個馬上天子,雄才大略。
明成祖在位時期,明朝國富兵強,為了消除蒙古的威脅。明成祖也曾經(jīng)效仿其父,五次御駕親征蒙古,雖然對蒙古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但是因為,草原遼闊,而蒙古騎兵來去如風。使得蒙古人容易逃脫,明成祖的五征蒙古其實收效甚微。
明成祖死后,明仁宗和他的兒子明宣宗在位時期,采取了休養(yǎng)生息的策略,放棄了北方大片土地,對蒙古主要采取守勢。這也使得明朝對漠北的控制力度大減,蒙古三部中的瓦剌乘勢而起,逐步統(tǒng)一了蒙古各部,最終釀成了“土木堡之變”的慘劇。
明英宗時期,瓦剌首領也先統(tǒng)一了蒙古各部,逐漸成為明朝北方的重要邊患。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
最終,明朝幾十萬大軍在土木堡被瓦剌大軍擊敗,明軍幾乎全軍覆沒,五十多名官員戰(zhàn)死,王振死于亂軍之中。最可怕的是明英宗居然被瓦剌人俘虜了?!巴聊颈ぶ儭笔敲鞒⒁詠?,最慘重的失敗,明朝也因此由盛轉(zhuǎn)衰,恥辱的是連皇帝也被俘虜了。這也表示蒙古仍有相當?shù)膶嵙Α?/p>
明軍被瓦剌擊敗,連皇帝都被俘虜了,明朝的大臣們擁立郕王朱祁鈺繼位,這就是明朝最悲催的皇帝,明代宗。明代宗好不容易打退了蒙古,但從此再也無法保持對蒙古的優(yōu)勢了。甚至到了嘉靖帝時,蒙古大軍打到了北京城下,而幾十萬明軍不敢出戰(zhàn),可見此時明軍已爛到骨子里了。
從此明朝對蒙古多采取守勢,對蒙古人的侵略束手無策,直到后來,蒙古人投靠了新近崛起的后金,聯(lián)合起來一起對付明朝,明朝最終也因為內(nèi)憂外患而滅亡。
總結(jié)起來,明太祖和明成祖時,明朝通過幾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極大地削弱了蒙古的實力。通過軍事征伐來確保明朝對漠北草原的控制,但是軍事征伐只能收一時之效。
到了明英宗時,好大喜功的明英宗妄圖取得先祖的輝煌功績,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貿(mào)然北伐,最終兵敗被俘。明朝也從此失去了對漠北的控制權(quán)。之后,明朝雖然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戰(zhàn)果不大,只能對蒙古由攻轉(zhuǎn)守。
而清朝則大不相同,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清軍也對蒙古進行了幾次大規(guī)模的進攻,同樣收效不大。但與明朝不同的是,清朝在打擊的同時,也采取了分化拉攏的策略。清朝和科爾沁部就關系極好?;侍珮O也在科爾沁的幫助下,打敗了強大的林丹汗,徹底征服了漠南和漠西蒙古。
但是,漠北蒙古中的準格爾部卻乘機強大起來。準格爾部的杰出領袖葛爾丹統(tǒng)一蒙古各部,實力強大,成為清朝的巨大威脅。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為了消滅葛爾丹,曾經(jīng)三征準格爾,最終消滅了葛爾丹。但是,準格爾依舊是清朝的威脅,直到乾隆帝時,清軍才消滅了準格爾,徹底征服了蒙古各部。
那么為什么明朝200多年也無法征服蒙古,而清朝卻只花了幾十年就平定了蒙古呢?
一.明清兩朝采取的策略不同。
明朝前期國力強盛,明太祖和明成祖都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在這一時期,明朝對蒙古主要采取軍事征服的策略,這個策略雖然有效的打擊了蒙古的力量,但是只能收一時之效,并不能徹底地解決蒙古問題。到了明英宗時,志大才疏的明英宗貿(mào)然出兵,不僅沒有打敗蒙古,反而被蒙古人俘虜了,這一戰(zhàn),也揭開了明朝外強中干的面具,使得蒙古人認清了明朝的虛弱本質(zhì),明朝在軍事上無法占到上風的情況下,更無法征服蒙古了。
而清朝在軍事打擊的同時,也采取了分化拉攏的策略。清朝極力拉攏科爾沁蒙古,采取了聯(lián)姻的策略?;侍珮O的皇后哲哲,莊妃大玉兒,以及皇太極一生的摯愛海蘭珠都出自科爾沁。清朝得到了科爾沁的幫助之后,加強了對蒙古的控制力度,不費一兵一卒就多了一個強力盟友。
二.明清兩朝的政權(quán)性質(zhì)不同。
明朝是最后一個漢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是典型的農(nóng)耕民族政權(quán)。農(nóng)耕民族的典型特征就是,軍隊多是步兵,善于攻城和守城,但是對于遼闊的草原卻不習慣。蒙古人多是騎兵,來去如風,而且,明軍對草原不熟悉,很難找到蒙古的主力與之決戰(zhàn)。這也就無法消滅蒙古的有生力量,比如明成祖的北伐,動輒幾十萬大軍,耗費很大,卻難以找到蒙古的主力,因此收效甚微。
而清朝原本是游牧民族,以騎兵為主,女真族善于騎射,勇猛善戰(zhàn),入主中原后,成為了游牧和農(nóng)耕的二元式政權(quán),兼具兩者的優(yōu)點。這使得清朝騎兵熟悉草原作戰(zhàn),同時,清朝和科爾沁等蒙古部落聯(lián)盟,由他們充當盟友和向?qū)?,清軍很容易找到蒙古軍,也因為清軍是騎兵,蒙古人一旦被咬住,很難逃跑。
三.明清兩朝君主不同。
明朝除了明太祖和明成祖堪稱千古一帝外,其他皇帝大多只能算是守成之君。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明朝對蒙古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采取守勢,明英宗到時主動攻打蒙古,奈何能力不足,打虎不成反被虎咬。
而清朝的皇帝從努爾哈赤一直到乾隆都堪稱明主,國力一直處于上升期,在這個階段,清朝通過武力征討,分化瓦解的方式一步步蠶食蒙古人的生存空間,使得清朝和蒙古的實力對比越來越有利于清朝,最終乾隆帝時一舉消滅了準格爾,征服了蒙古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4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故事之-火燒鴿子樓
下一篇: 民間故事之-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