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到漫川上任時,沒帶別的東西,只帶了一顆祖?zhèn)髡渲?,大如雞蛋,殷紅如血。來的第一天,在接風席上,他拿出珍珠,讓客人們廣為傳看,贏得了一片嘖嘖稱嘆聲。
也只這樣顯擺了一天,馬上,他就把珍珠藏了起來,原來,席上有人告訴他,漫川這個地方盜賊很多,公然偷盜,不藏好的話,小心被偷了。
告訴他的人名叫王同。
王同是“鴻昌當鋪”的老板,對這兒情況很熟悉,他很熱情地向縣令自我推薦,東西放在府上不安全,最好放在“鴻昌當鋪”里,自己那兒防護十分嚴密。
張穎聽了很感激,很放心地將珍珠寄存到了鴻昌當鋪。
可是,那顆珍珠仍然沒逃脫被打劫的命運,當晚,一群蒙面人沖入鴻昌當鋪,把所有的伙計都綁了。然后在鋪子里尋找,最后在柜子里找到一個楠木盒子,打開,是一顆紅色的雞蛋大的珍珠,這群蒙面人一聲唿哨,拿了珍珠,跑了。
張穎是第二天早晨才得到消息的,當時,他正在有滋有味地喝茶,一聽到消息,“當”的一聲把杯子扔在地上打得粉碎,喊一聲:“帶當鋪老板!”
當鋪老板王同被帶上來,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告訴張縣令,半夜時,大家都睡熟了,沖進來的人綁了自己和伙計,一個個脖子上架著刀,逼問珍珠下落,在逼問不出來的情況下,他們自己動手,在柜子最底層找到的。至于是什么人,他一點也不知道,那些伙計也不知道。
張穎看問不出什么,一揮手,垂頭喪氣地讓他們退下。
就在張穎為珍珠的事徹夜難眠時,第二天一早,差役來報,縣衙和街道的墻上,到處都貼著一張同樣內容的匿名信。
張穎無精打采地問:“什么匿名信啊,值得大驚小怪嗎?”待差役拿出一張揭下的匿名信送到張穎手上時,他睜大了眼,這張匿名信是和珍珠有關的。原來,一個參與偷盜珍珠的盜賊聽說這次劫的是縣令的珍珠,又加上參與搶劫的人多,魚龍混雜,害怕終究會暴露目標,所以,想自首贖罪,可又怕自首之后逃脫不了懲罰,就貼了這封匿名信,探探縣令的態(tài)度。
張穎眼睛一亮,馬上讓人寫布告,越多越好,四處張貼,大意是說,首先自首的概不治罪;意存僥幸的,嚴懲不貸。
寫完,讓差役廣為張貼,然后張縣令長嘆一口氣??磥韺ふ业秸渲榈娜兆右呀洖槠诓贿h了。
張穎在縣衙里堂而皇之地等待寫匿名信的人來自首,可是,一直到天黑,仍無人出現,他非常喪氣地睡了。第二天還沒起床,外面的驚堂鼓敲得震天價響,張穎一驚,爬了起來,剛穿好衣服洗好臉,一個差役就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張穎一面正帽系帶一邊問:“怎么,自首的人來了?”
差役氣喘吁吁地,連行禮都忘了,道:“大人……不好了!”
張穎皺了眉,四平八穩(wěn)地道:“什么事?慌什么?”
差役結結巴巴道:“死人了!就放在縣衙門外?!?/p>
張穎呆住了,衣服帶子都沒系好,跟著差役一塊兒跑出來。果然,在縣衙前躺著一具尸體,胸前一個刀口直穿胸后,身上放著一張紙,上寫:“膽敢自首者,與此人同一下場!”
張穎搖著頭道:“一定是那個匿名自首者,哎,線索斷了?!闭f完,讓把尸體抬去埋了,無精打采進了縣衙,躲在書房生起悶氣來。
就在張穎以為斷了線索時,漫川城里又貼出了幾張匿名信,仍是試探縣令態(tài)度,大意是:王小二并沒企圖自首,只是膽小,就被老大懷疑上了,從而喪了命,如此下去,我們一個個都得被老大懷疑并做了,如果縣令大人開恩,既往不咎,我們都愿自首。
這可正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張縣令又馬上讓滿街貼上告示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愿自首者,不管多大的罪,都既往不咎。
這次告示貼出去一夜工夫,各處地保來報,他們那兒有很多積年的盜賊被殺,而且多達十幾個,不知是誰做的。
張穎想了想向大家解釋,這些人一定都是搶劫紅珍珠的,那個帶隊的老大可能怕他們自首,所以將他們滅了口。然后很得意地一笑道:“其實,那個自首者沒有死,已經到了縣衙,被我藏在后書房中保護著呢。”
大家一聽,都睜大了眼,暗夸縣太爺高明。
張縣令的書房在縣衙后邊,一道院墻一圍,里面單獨一間房子。為了自首人的安全,每頓茶飯都由張縣令自己檢驗過,親自送去,其余人員不許靠近。但是不能靠近不等于沒看見,每天晚上,大家都清楚地看見,縣令的人影和另一個人影都映在窗紙上。
那人為了防止被刺,非常謹慎,從不走出書房,而且睡得很早。
那天晚上卻是例外,那位自首者睡得較遲,坐在窗前讀書,影子被端端正正映在窗戶紙上,一直到二更天氣,仍無睡意。就在這時,一個黑影翻過院墻,黑衣黑褲,面蒙黑紗,拿著一把單刀,輕輕來到書房前,把一只迷香點著插入門縫中,過了一會兒,估計迷香起作用了,收起來,把刀插入門縫撥開門閂,一閃身沖了進去。讀書人背對著門,伏在書桌上,黑衣人一聲冷哼道:“死吧,狗東西!”一刀插入讀書人后背,那人應刀倒下,原來是個草人,披著一套儒服。
黑衣人大驚,知道上當,轉身就跑,突然被地下不知何時扯著的一根繩子絆倒,還沒爬起來,就被埋伏在四周蜂擁而上的差役拿下,綁了起來。隨著呵呵一笑,張縣令走了出來,一伸手,扯下黑衣人的面紗,原來是王同。
“果然是你!”張縣令呵呵一笑,“你上當了!”
在張穎的敘說中,王同才知道,原來街上貼的自首匿名信不是別人寫的,是張縣令自己寫的,為的是讓盜賊們自疑自亂,自相殘殺,從而削弱漫川盜賊的力量,最后,才引誘王同這個黑幫老大進入陷阱。
王同愣了愣,臉一陣紅一陣白道:“你抓住我又能怎樣?仍得像過去的縣令一樣,乖乖地放了我!”說完也非常得意地哈哈大笑。
“憑什么?”張縣令一字一句地問。
王同眉毛一揚,道:“因為臨江侯是我的靠山!”
臨江侯所以能被封侯,并不是他有多大戰(zhàn)功,而是他能廣送錢財孝敬朝廷的大官權貴和皇上。古話道,錢可通神,所以幾年之間,臨江侯就由一個小小的縣令被封了侯爵。要向上送錢,手上必須能來錢。
臨江侯自有生錢的法子,他馬上想到了漫川黑道上的高手王同,將他搜羅到自己府上,給以豐厚的生活待遇,讓他想法給自己弄錢。為了避人眼目,就讓王同換個身份,在漫川開了個當鋪,表面上做生意,暗地里讓他勾結一伙狐朋狗友,搶劫客商,打劫富戶,財寶除一部分由盜賊瓜分外,其余全入了臨江侯的腰包。
幾任縣令到來,不是沒查出王同底細,而是最終讓臨江侯用金錢美色拉下了水,或是被臨江侯想法趕跑了。
臨江侯守著這個地處南來北往交通要道的縣城,幾年下來,富可敵國。
前段時間,皇帝的妃子有病,御醫(yī)開方說要有一顆紅色珍珠,雞蛋大,研成粉末,做藥引子數次服下,病體就會痊愈?;实垲C下圣旨,誰如果能找到這樣的一顆紅珍珠,馬上封王。臨江侯一聽,連夜從京城送來信,讓王同半月之后務必找到這樣一顆紅珍珠。
紅珍珠而且要雞蛋大,到哪兒弄???王同急昏了頭,廣布眼線到處尋找。就在這時,張穎拿出了這樣一顆珍珠,王同高興得發(fā)狂,但緊接著又犯了愁:縣衙可不是說打劫就能打劫的,于是,他靈機一動,在席上勸縣令把珍珠存入自己當鋪,沒想到縣令痛快地答應了。
當晚,他組織一批漫川縣各處的狐朋狗友,戴上面紗沖入當鋪,搶走了珍珠,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縣令不至于懷疑到自己頭上去。
他可沒想到這個縣令竟然借刀殺人,想出一個匿名書信的辦法,害得他疑神疑鬼,把那一次參加打劫的人幾乎殺凈了。
不過,他仍不把張穎放在眼里,告訴張穎,趕快放了他,既往不咎,否則,臨江侯回來,饒不了你。
張穎驚疑地問:“臨江侯?”
王同一搖腦袋,得意地道:“告訴你吧,臨江侯已經把紅珍珠送給圣上了,估計此時已成王爵了,鑒于是你的珍珠,你放了我,我可以在王爺面前替你美言幾句,饒你不死?!?/p>
張穎聽了呵呵一笑,笑罷,一拍桌子道:“關起來,秋后問斬!”
王同被差役押了下去,不過,他一點兒也不害怕:不到秋后,臨江侯就會救他出來。
臨江侯沒來救王同,有消息傳來,他在京城被斬。
原來,他得到王同派人快馬送去的珍珠,當天就送入宮中,獻給皇帝?;实垡娏舜蠹t珍珠,非常高興,馬上拿進后宮,讓宮監(jiān)研末給貴妃做藥引子。貴妃已經奄奄一息了,勉強灌下藥湯,咯了幾口氣,當天上午死去。
皇帝大怒,找來那兩個御醫(yī)就要殺頭。兩個御醫(yī)急忙磕頭,其中一個拿起珍珠一看,大叫冤枉,說是假的?;实鄄恍?,讓玉匠來看,也證明是假的?;实垡粩[頭,饒了他們。這兩個御醫(yī)保住了腦袋,跑出宮,只感到僥幸,因為只有他們知道,無論珍珠是真是假,病入膏肓的貴妃都醫(yī)治不好。他們之所以開出那樣一顆珍珠,就是讓皇帝弄不到,從而開脫自己的罪責。他們可沒想到是臨江侯這個倒霉鬼無意中救了他們。
臨江侯交上珍珠,在殿里等著皇帝封賞。誰知等來的卻是幾個侍衛(wèi)架起他就朝外面扯,死的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獻的是顆假珍珠,大罵王同不止。
王同在監(jiān)獄得到這個消息后,徹底斷了念頭,被處死時,他惡狠狠地說:“張縣令,你設的連環(huán)計,好狠毒??!”
張穎嚴肅地望著王同,望得他渾身發(fā)冷,過了半天,張穎一字一句道:“你記住,王同,對你們狠毒,就是對百姓行善!”說著,一聲行刑令下,斬了王同。
搜索
立即關注328662397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 #能力訓練#導語】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 考 網分享的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十篇】。歡迎閱讀參考!
1.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
古時候有個富陽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過錢塘江。船到江心的時候,忽然發(fā)現江中漂著一截三尺長的蘆葦。蘆葦上有一只螞蟻急匆匆地爬來爬去,不住地從一頭爬到另一頭,眼看就要掉進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個好心腸的人,他讓船駛近蘆葦,想把蘆葦連同螞蟻拾上船來,同船的人反對道:“這是蜇人的毒蟲,你敢拿上船,我們就踩死它!”董昭之沒辦法,就用繩子一頭縛住蘆葦,一頭拴在船舷上,拖著螞蟻靠了岸。螞蟻死里逃生,爬到陸地上飛快地跑掉了。
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個夢,夢見上百個穿著黑衣服的人來找他。為首的一個黑衣人向他行禮道謝,對他說:“我是螞蟻的王,今天不慎掉進江里,幸虧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訴我,我會盡量幫助您?!?br>
董昭之醒后,覺得這個夢很荒誕,就沒有理會。
數年后,董昭之因為四處維權得罪了官府,被抓進大牢,申訴無門,無法脫身。萬般無奈之下,他想起了那個荒誕的夢,覺得不如試試看,也許是個辦法。他從牢里找到幾只螞蟻,對它們說:“我是富陽董昭之,我被關在牢里啦,快去告訴你們的王,讓它想辦法救救我吧!”
螞蟻們愣了一會兒,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連三天都沒有動靜,董昭之有點絕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無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螞蟻說話。
三天后的深夜,下著大雨,電閃雷鳴。睡夢中的董昭之又夢到那個黑衣螞蟻王,蟻王大聲叫喊著:“快起來!快起來!”董昭之猛地驚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墻壁“嘩啦”一聲塌陷出一個窟窿,成千上萬只螞蟻密密麻麻地從窟窿里爬走了。董昭之知道這是蟻王帶領螞蟻們蛀出來的逃生通道。他滿懷感激地向螞蟻們拜了一拜,趁著雷雨之夜越獄逃跑了。
后來董昭之一直告誡他的后代子孫,積德行善要從點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為。
2.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
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產,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檐上的窩子里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窩里。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后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
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只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臺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fā)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里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么發(fā)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實地說給他聽。老大聽著,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檐上尋麻雀窩,掏出一只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后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窩里。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出個金娃娃。西瓜結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回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里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
3.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
很久以前,在一個村子里有一個孤兒,是好心的鄰居們收養(yǎng)了他,才使他長大成人。小伙子長到二十來歲時,就在村邊搭了兩間茅屋,開始獨立生活了。無論誰家遇到了困難,他都會熱心地幫助,大家都夸小伙子是個勤勞、善良的孩子。
他每天早出晚歸地辛苦耕種,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兒,顧不上屋里的活兒,經常吃涼飯、剩菜。有一天,小伙子干完活兒回家,看見路邊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將這只田螺帶回家,把它養(yǎng)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舊到地里去干活兒,可是當他回到家,準備做飯時卻發(fā)現,熱騰騰的飯菜已經在桌上擺好了。小伙子以為這是好心的鄰居們幫他做的?
沒想到,接連幾天,小伙子干完活兒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噴噴的飯菜。于是,小伙子向鄰居們道謝,可是鄰居們都說不是他們做的。小伙子很納悶兒,決心要弄個水落石出。
這天早晨,小伙子又扛起鋤頭下地干活兒了,他沒有等到傍晚,就早早地回來躲在籬笆外面看屋里的動靜。只見一位美麗的姑娘從水缸里出來,忙著生火、做飯,不一會兒,屋里就飄出了飯菜的香味。
小伙子飛快地推門進屋,直奔水缸,看見那只大田螺只剩下一個空殼靜靜地躺在水缸里。小伙子走向正在做飯的姑娘,問道:“姑娘,你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要幫助我呢?”姑娘見小伙子突然闖進來,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回到水缸里,又被小伙子擋住了去路,只得說出實情。
原來,姑娘是天上銀河里的白水素女,因為玉皇大帝知道小伙子從小沒有父母,很同情他,還因為小伙子樂于幫助別人,就派她扮作田螺來幫助小伙子。
田螺姑娘說:“我本來想多幫助你幾年,等你生活富裕了、娶了妻子以后再走,可是你今天突然闖進來,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不能在人間呆下去了?!毙』镒臃浅:蠡?,責怪自己的舉動太魯莽,再三請求田螺姑娘留下來。田螺姑娘指著水缸里的田螺殼說:“我把田螺殼留給你,你用它盛糧食,就會有很多糧食出來,你用這些糧食幫助鄉(xiāng)親們吧?!?br>
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陣大風,接著下起了大雨。風雨過后,田螺姑娘已經不見了蹤影。小伙子望著田螺殼,呆呆地看了很久,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后來,小伙子就用這個田螺殼來盛糧食,殼里的糧食總是滿滿的,家里的糧食越來越多。但小伙子仍然辛勤地勞動,還拿出很多糧食送給鄉(xiāng)親們。
受到幫助的鄉(xiāng)親們都十分感激田螺姑娘,大家建廟立祠,來紀念這位樂于助人的田螺姑娘。
4.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
相傳,古時候有八位神仙: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和曹國舅。這八位神仙個個神通廣大,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法寶。
鐵拐李的法寶是一個葫蘆,這個葫蘆能煉出靈丹妙藥,治病救人。漢鐘離的法寶是一柄芭蕉扇。張果老整天倒騎著一頭毛驢。呂洞賓的法寶是一把能降妖伏魔的寶劍。何仙姑的法寶是她手中的荷花。藍采和的法寶是一個花籃。韓湘子的法寶是一支笛子。曹國舅的法寶是他手里的笏板,笏板一拍,就能發(fā)出美妙的聲音。
有一天,八仙來到了東海邊,想要過海去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呂洞賓說:鉑我們各自使出自己的能耐來,看誰先到海的那一邊!”
于是,鐵拐李把自己的葫蘆拋到了海上,漢鐘離拋出了扇子,呂洞賓拋出了寶劍,何仙姑拋出了荷花,藍采和拋出了花籃,曹國舅拋出了笏板,韓湘子拋出了笛子。七位神仙各自站在自己的法寶上,在大海上航行。張果老呢?他直接騎著毛驢下了海!
就這樣,八仙各顯其能,向著海對面出發(fā)了。這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
5.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龍井的小村子。在村邊的破茅屋里住著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著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樹。因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從老茶樹上采下來很少的茶葉,而且茶葉的質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每天,老婆婆都用從老茶樹上采下來的茶葉沏茶,讓過往的行人在這里歇歇腳、解解渴。
有一天,一位老爺爺來到老婆婆這里喝茶。他看到茅屋外有一個破石臼,就指著它對老婆婆說:“這可是個寶貝,把它賣給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著說:“這哪里是什么寶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br>
老爺爺連聲說“謝謝”,就去找人幫忙來搬破石臼。
老爺爺前腳剛走,老婆婆緊跟著就忙活起來了。原來,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土啊,動物糞便什么的,已經很臟了。老婆婆可不愿意把這樣一個臟東西送給人。所以,她趕緊把破石臼里面的東
西都埋在了老茶樹下面,又把破石臼洗得干干凈凈的。
老爺爺回來了,他看看破石臼,問老婆婆:“這里面的東西哪兒去了?”老婆婆領著老爺爺來到老茶樹前,把剛才做的事情說了一遍。
老爺爺笑呵呵地說:“我說破石臼是寶貝,是因為它里面盛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寶貝呢!瞧,你把寶貝都埋在老茶樹下面了,我也就放心啦?!闭f完,老爺爺瀟瀟灑灑地走了。
后來,這18棵老茶樹長得枝繁葉茂,采下來的茶葉嫩嫩的。香香的,用這些茶葉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后來,龍井這一帶都種上了茶樹,這里出產的茶葉就是大名鼎鼎的“龍井茶”。
6.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過桂林的人,都曉得洞大要數七星巖,山高要算老人山。這座山,坐北向南,面對桂林的大小群山,活像一位威嚴的老人。
相傳秦始皇曾征調大批民夫修筑萬里長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啦。監(jiān)工的像催命鬼一樣拿著鞭子,緊跟在民夫的后面,日夜不歇地催著挑石頭呀,抬石料呀,把民夫累得腰彎背拱,汗水嘩嘩直流。好多人累得死去活來,呼天保佑呀,天不答應;喊地搭救呀,地不顯靈。
有一天,東海龍王的三公主要到南海去拜見仙女,想走旱路,趁機看看凡世人間。她清早起來拜辭了龍王,跳出龍宮,駕起一朵祥云,騰上高空,飄飄游動。她站立云頭往下界望去,只見黑壓壓成千成萬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光著膀子,拼死拼活地在長城下抬石頭。于是,她便起了同情和憐憫之心,暗暗下了決心,要想法子幫助民夫解除苦楚。
三公主揮舞彩帶,催緊飛云飄游到南海,按下云頭,走進普陀巖,拜見了仙女,開口稟道:“仙女呀,你行行善心,救救修筑長城的可憐的民夫罷!”仙女聽了,揚起柳眉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秦始皇修長城是想抵擋外來敵人;你要幫助勞苦民夫減輕痛楚,我可以給你一支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趕去筑墻罷!”三公主聽了非常高興,接過柳枝,轉身就往外走。忽然聽到仙女說道:“三公主,我助你趕山筑墻,你要依我兩件事:第一件,一路之上不可貪圖玩耍;第二件,一路之上不要同凡人說話?!?br>
三公主連忙答應,到了南海,把柳枝往海水里輕輕甩動。只見海水翻滾,一座座石頭山接連跳出水面,有的變成虎、豹,有的變成駱駝,有的變成大象,有的變成錦雞……三公主看這些石頭變成了飛禽走獸,喜得眉開眼笑。她揮動柳枝東邊攔來西邊擋,趕著它們徐徐朝北前進。
三公主記著仙女的話,趕著這群飛禽走獸,走過茫茫大海,又走過千山萬谷,一連三天三夜沒有敢停留一下。這時她已經累得一身汗水,走著走著,忽然到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這里一條江水碧綠得像玉石,岸邊開遍各色鮮花。三公主想道,人間還有這樣好的地方,我何不到江邊洗洗臉,擦擦汗再趕路也不遲。哪里想到,這些虎、豹、駱駝、大象、仙鶴、錦雞,越跑越快。三公主正在著急,忽見一個頭戴風帽、身披大袍的老公公從家里走了出來。三公主高興的說道:“老人家,我已經趕了三天三夜路了,想在這條江里洗洗臉,請你替我看管一下這群虎、豹、駱駝、大象、仙鶴、錦雞好嗎?”老公公用手擦擦眼睛,又仔細看了一下,答道:“這哪里是什么虎、豹、駱駝、大象、仙鶴、錦雞,明明是些大青石呀!”老人家一語道破,這些飛禽走獸一下子全成了石山,再也不走了。
這時三公主慌了手腳,急忙扯起柳枝又抽又打,直累得汗水滴滴,石山還是不搖不動。三公主長嘆了一聲說:“只怪我忘記了仙女的話,耽誤了搭救眾生的大事?!闭f罷向老公公深深一揖,說道:“拜托老公公替我照看這些石山,我到南海請罪去了?!比髂睦锵氲?,老公公一下子也變成了一座石山。
這座石山,就是老人山。在老人山的四面,圍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山,有的像虎,有的象豹,有的像駱駝、大象,有的像仙鶴、錦雞。老人至今還受三公主的囑托,精心地看管著它們哩。
7.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
北宋年間,有一年春季,桃紅柳綠,風光無限,蘇東坡攜書童前來泰山游玩,兩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佑廟前。佑廟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歷代帝王將相所立,名家名人所書,蘇東坡與書童隨人流進了鋪廟,觀賞碑林。
這時,打東邊過來一位氣宇軒昂,風度不俗之人,蘇東坡仔細一看,不覺大喜過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蘇東坡連忙招呼:“王大人,怎么這么巧,你也來泰山了?”
王安石見是蘇東坡,一邊觀賞碑文,一邊回答:“只許你這位大詩人觀賞泰山風光,鋪廟碑刻,就不許我也來湊湊熱鬧?”蘇東坡急忙辯解:“哪里話,能與王大人同游笛廟碑林,實乃人生一大幸事!”說完用手一指身后:“這是書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輕人,說:“我的書童學智!”
王安石話音剛落,福德便跑過去與學智打招呼,誰知學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只是“哼”了一聲,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緊不慢邊看碑文,邊朝前走去。來到一塊微微向東傾斜的石碑面前時,四人止步,評頭品足。福德因剛才看了學智的臉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搶先說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學智何等聰明,一聽人家福德在諷刺自己的主人拋豈肯罷休,脫口接道:“東坡前傾根基斜!”
聽見兩位書童斗嘴,王安石插話說:“學智說得一點沒錯,此碑確實因為根基斜了,才東坡前傾啊!”蘇東坡“囑”了一聲,說:“王大人言之有理,不過,咱福德說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說完,王安石與蘇東坡相視著“哈哈”大笑起來。
見主人大笑,福德與學智也跟著吃吃地笑了。
8.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
相傳,媽祖姓林,住在我國閩[mǐn]南地區(qū),家里共有兄弟姐妹五個,只有她一個女孩兒。按照當地的習慣,只有男人能出海,女人只能待在家里。所以,即使林姑娘水性很好也只能在家里幫助母親干活兒。
一天,林家四兄弟出海捕魚去了。忽然,海上起了百年不遇的大風暴,風將海浪掀起足有幾百尺高。村里的人都急壞了,十分擔心海上的親人,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起初,林姑娘和父母一起在家里等待風暴過去,可是,風暴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過了一會兒,林姑娘忽然雙眼緊閉,臉色蒼白,不省人事。這可把林家兩位老人嚇壞了!兒子們沒有消息,女兒又昏迷不醒。
他們顫[chàn]抖著雙手,又推又拽,費了好大的勁兒,終于把女兒弄醒了。兩位老人長舒了一口氣。林姑娘卻滿眼含淚,一言不發(fā)。過會兒風暴停了。
又過了幾天,林家兄弟回來了,卻唯獨不見老四。三兄弟含淚向父母敘述了風暴當天的經歷:猛烈的海風把他們的船刮到了大海深處,巨大的海浪把他們的船掀翻了,他們都落入了水中。正在他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一個姑娘踏浪而來,如履平地,將三兄弟一個個救了上來,當她還要救老四時,卻忽然不見了。于是,老四被海浪吞沒了。
林家兩位老人這才知道女兒那天為什么暈倒,原來是去救哥哥了。如果他們沒有把女兒叫醒,老四就不會死了。兩位老人為此自責不已。自此,林姑娘被允許駕船出海,往返于各個島嶼,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多年來,林姑娘憑借自己的水性和菩薩心腸,搭救了不少漁民和過往商人的性命,當地的人都稱她為神女、龍女媽祖。
后來,她升 天做了神仙,仍然不忘漁船和過往商船的安全。人們?yōu)榱烁兄x她,為她修建了“媽祖廟”。
即使到了現在,媽祖廟的香火還很旺呢!
9.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
相傳,清朝時期,滕縣辛莊有個名叫鐘璜的秀才,很有才華。
有一年,滕縣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會考舉人。發(fā)榜后:鐘璜名列榜首。不光這兒,各縣的秀才,哪個也比不了滕縣參加考試的秀才,主考的學院大人,宣布滕縣為這次會考的第一。誰知其余各縣的秀才不服氣,他們集合起來去找學院大人質問。湊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學院大人乘坐的鸚哥綠呢子大轎,他們就圍起來不讓學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語,問滕縣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學院大人被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糾纏得沒法,就說:“我出個上聯(lián),當面考考你們,對得上,算你們有才學;對不上,那可要甘敗下風啦?!闭f完,就出了個上聯(lián):
掰開石榴,酸子擠成一片。
這伙秀才,你看我,我看你,搜腸刮肚,苦思冥想,怎么也對不上,可巧鐘璜也來到轎前,聽了學院大人讓對對子的事。
學院大人看到了鐘璜,就問:“你不是鐘璜嗎?”
“學生是鐘璜?!?br>
“你對得上來嗎?”
“學生已想出下聯(lián)。不過還是讓眾學兄先對,對不出,我再對吧?!?br>
等了老大一會子,各縣的秀才還是對不上來,鐘璜就念出了聯(lián):
折斷藕結,絲紋分 裂兩邊。
學院大人聽了哈哈大笑,這伙秀才不得不分列兩邊,閃開道路,讓學院大人的大轎通過了。
10.經典的民間故事短篇
相傳,薛河上的西倉橋,是在明朝時候興建的。這座三孔石拱大橋,據說是皇家工程,規(guī)模很大,征調的能工巧將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橋的時候工地上很熱鬧,象個小集市。
一天,從外地來了個白頭發(fā)的石匠老頭,給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窩兒。他一連打了好幾天,歇著的時候,就到工地上轉悠轉悠,看人家雕刻水獸、石獅子和橋欄石柱。高了興還跟石工門扯上幾句,就連那工地上的頭頭們,他也偎上去嘮叨幾句。大伙都說這個老頭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閑事。
老石匠把石碓窩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說:“你有這么多石料,我再給你打個石墩,坐著舂糧食多方便。”主家很樂意,就讓他接著打了。
打這個石墩時,老石匠別捉多細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問他:“一個石礅子,費這么大的勁兒干什么?”老石匠聽了,光笑不說話,就知道低頭干活。石礅打成的這天,正趕上大橋石拱圈要合龍門。不知因為什么,壘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塊石頭碰不上茬兒。當時天陰得很厲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馬上合好龍門,一場大雨,幾個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現打制也來不及呀!石工們和掌管工程的官員,急得團團轉,活象熱鍋上的螞蟻。就在大伙犯難為的時候,這個老石匠又遛了來。他看了看缺口,對工程人員說:“我那里有一個石礅,你們看看放到這兒合適不。”石工們聽了,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來,往中間一放,竟一絲一毫不差,扣得嚴嚴實實。
大橋建成了,官員們都很高興。當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謝時,可哪里還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見碓窩子跟前,有一張大紅字條上寫:
施工馬大哈,橋拱出誤差。
魯班來相助,銀兩謝農家。
看了字條,人們才知道那個石匠老頭是魯班暗地里幫助皇家工程。官員們按魯班吩咐,賞給打石碓窩兒的那家二十兩銀子。
【 #兒童故事#導語】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下面是整理分享的經典民間故事大全,歡迎閱讀與借鑒。
1.經典民間故事:岳柱八歲知畫
元代有個叫岳柱的人,從小就聰穎機智,而且很有遠見。他很愛讀書,不論是四書五經,還是天文、地理、醫(yī)藥、算術方面的書籍,他都喜歡看,對經史尤其喜愛。
何澄是元朝著名的大畫家,有一次他根據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畫了一幅《陶母斷發(fā)圖》。這幅畫的畫意是說:東晉有個叫陶侃的官員,幼年喪父,家境十分貧寒,后來在家鄉(xiāng)潯陽(今_西九_)當了一個小小的縣吏。陶侃當上公差之后,作風端正,兩袖清風,家境因此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有一天,鄱陽縣的孝廉范逵專門來拜訪陶侃。因客人來得突然,陶侃沒有作任何準備。要留客人吃飯,又拿不出現錢來買酒菜;不留的話,人家遠道而來,又對不起客人。真是左右為難!陶侃的母親也在為兒子著急??墒欠涞构?,怎么也找不出一樣值錢的東西來。家里實在是太窮了!陶母嘆息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值錢,頭上又沒有值錢的首飾可賣。她只有一頭好頭發(fā),又黑又亮又長。情急之下,陶母毅然拿起剪刀,將自己的愛發(fā)剪了下來,然后拿到街上去賣,再買回酒菜招待客人。
這幅畫畫好后,何澄拿著它到處給人看,請人指教??吹竭@副畫后,大家都稱贊這幅畫畫得好。尤其是那些知名學者和紳士,紛紛說該畫布局合理,畫工精細,頗具風韻。
有一天,岳柱也看到了這幅畫,當時的他只有八歲。八歲的岳柱一看到這幅畫,也很快被它吸引住了,畫中的人物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啊!但他看得很仔細,每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突然,他看到陶母手腕上戴著一個金鐲,于是便大聲地叫了起來。當時何澄也在一旁,正在為自己的畫揚揚得意,聽到小岳柱詫異的叫聲,被弄得莫名其妙,就問他看到了什么問題了。小岳柱連聲說:“失真!失真!”
圍在一旁的人們,一聽到“失真”,也大為驚訝,心想這小孩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怎么敢對大畫家的畫妄說失真呢?于是紛紛把目光投向何澄,看他這個作者怎么應對。本來還是笑容可掬的何澄,馬上臉上掛不住了,但他畢竟是閱歷豐富之人,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經歷,因此很快便鎮(zhèn)定了下來,和藹可親地問岳柱:“那你說說哪里失真了?”
只見小岳柱反問何澄:“陶母手上戴著金鐲,金鐲就可以換酒,何必要剪去頭發(fā)去賣錢呢?難到陶母舍不得賣金鐲而舍得賣自己的頭發(fā)嗎?”
這一問使得何澄大為驚訝,心想,自己真是糊涂啊,一畫完手臂,為了美觀,很自然地就在上邊加了一個手鐲,怎么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真是畫蛇添足。何澄對于小岳柱馬上刮目相看,不但感謝他指出了這幅畫的敗筆,而且也夸贊他通曉畫理,日后必有出息。
2.經典民間故事:哪吒鬧海
從前有一位大將軍,叫做李靖,他的夫人生孩子,生下來一個圓圓的肉球,在地上滾來滾去,李靖說:“這一定是個妖怪?!蹦贸鰧殑恚侨馇蛞慌?,真怪,那肉球一裂開,從里面跳出一個男娃娃來,胖胖的臉,可逗人喜歡了。
李靖看呆了,正不知道該怎么好,一位神仙找他來了。這位神仙說:“恭喜,恭喜!我知道你生了個男娃娃。這娃娃很了不起,讓我收他當徒弟吧。”說著,拿出一個鐲子,一塊手帕,交給李靖,“這是我送給徒弟的禮物,這鐲子叫做乾坤圈,這手帕叫混天綾。”
這娃娃就是哪吒。七歲那年,一天天氣熱極了,他到大海里去洗澡,拿著混天綾在水里一晃,就掀起大浪,大浪把東海龍王的水晶宮震得東搖西晃。龍王嚇了一大跳,就派了一個夜叉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夜叉鉆出水面一看,原來是個娃娃在洗澡,舉起斧頭就砍。哪吒可機靈啦,連忙把身于一閃,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別看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還重,正好打中夜叉的腦袋,一下就把他打死了。
龍玉聽說夜又給打死了,氣得一個勁地吹胡子,就叫他的兒子三太子帶上兵,去把哪吒捉來。他的兵是什么呀,是蝦、魚、蚌、螃蟹,哩哩啦啦的一大串。
三太子沖出水面,對哪吒說:“打死我家夜叉的是你嗎?”
哪吒說?!笆俏遥俏?。我好好兒的在洗澡,你家夜叉話不問一句,就拿斧頭劈我,我用乾坤圈碰了他一下,他就死了.他那么大的個兒,怎么一點兒也挨不起打呀?”
三太子蠻不講理,舉起槍就刺,哪吒讓了他好幾次,可是三太子就是不放過他。哪吒急了,就把混天綾一扔,這混天綾馬上噴出一團團火焰,把三太子緊緊裹住,怎么也逃不掉。哪呢又拿乾坤圈一打,把三太子也打死了,嚇得那些蝦兵蟹將連滾帶爬地鉆到水里去。
三太子一死,就現出原形來了,原來是一條小龍。哪吒把他拖到岸上,心想:爸爸少一根腰帶,我把這小龍的龍筋抽出來,搓一根腰帶送給爸爸不好嗎?他就把小龍的龍筋一根根的抽了出來,帶回家去。
龍王聽說自己的兒子也被哪吒打死了,又是傷心,又是生氣,就變成一個讀書人的樣子,離開水晶宮,來找李靖了。龍王氣沖沖地對李靖說;“你生的好兒子,打死了我家夜叉,又打肥我的三太子!”
李靖說;“你弄錯了吧,我的兒子哪吒才七歲,能打死人嗎?”
龍王說:“你不信,就把他找來問一問?!?/p>
李靖找了前屋我后屋,又找到花園里,哪兒也沒找著哪吒。原來哪吒躲在一間小屋子里,在搓龍筋呢。李娟好容易才找到他:“你在這小屋子里做什么?”
哪旺說:“爸爸,我今天打死了一條小龍,抽了他的筋,正在給你搓腰帶呢。”
李靖這才知道哪吒真的闖了大禍。只好帶了他去見龍王。哪吒看見龍王就說:“老伯伯,請您別生氣。我不是故意打死你家三太子的。他用槍刺我,我讓了他好幾次,可是他還一個勁地追著打我。我沒法兒了,才還了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您瞧,這是從他身上抽下來的龍筋,還給您就是了。”
龍王看見兒子的龍筋,更加傷心了,就說:“我的兒子能讓你白白打死嗎?我要到天宮去告你的狀。”說完,就乘著云彩上天宮去了。
3.經典民間故事:韓愈投書蒼龍嶺
唐朝后期,韓愈被貶,心情十分不好,剛好遇到他的侄子韓湘子和華山修道士呂洞賓,二人勸說韓愈去華山一游,以解心頭之悶。韓愈對名川大山一貫比較感興趣,但因以往政務冗忙,沒有閑余時間,苦不得游,今日,經他倆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嶇,如何去得?”韓湘子道:“這有何難?”于是兩個道人夾著韓愈瓢至山頂,然后兩人離去。
韓愈立于峰頭上,放眼環(huán)視,只見華山層巒疊嶂,蒼松郁郁,小徑通幽,奇鳥鳴叢,悅耳動聽,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觀賞了鎮(zhèn)岳宮、玉井樓、二十八宿潭。他縱目西峰,氣勢磅礴,蓮葉覆頂,開石為洞,廟宇依山勢而建,道路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輝相映,翠草綠樹,互為襯托,無限奇景佳境引得韓愈詩興打發(fā),遂吟道:“太華峰頂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寅緣。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p>
吟罷,他又興致勃勃地登上極頂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點。他又來到南天門,觀看了凌空高撐的長空棧道。他懷著欲罷難舍的心情,走遍了東峰,領略了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下了金鎖關,來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難,便邁開腳步往下走,轉眼來到“蒼龍嶺”頂端,往下一看,天際茫茫,蒼龍嶺形似云霧中的一座獨橋,兩邊深不見底。
面對此景,韓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軟腿顫,一步也不敢邁了。唐時的華山,不象現在這樣鑿石為階,設欄護路,履險如夷。唐時不過是在蒼龍嶺的脊背上粗鑿了幾個石窩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腳并用攀爬而上下,象這樣的險境,怎能不使文人出身的韓愈膽戰(zhàn)心驚呢?但不下山不行,當時的華山非今日可比,荒寂無人,蟲獸出沒,不是久留之地。
韓愈鼓足勇氣向下走,但走不了幾步又退回來,腳下還不時打滑,真是一走退兩步,緊張的冷汗直流,渾身顫抖。為減輕行李,他把所帶的書籍都丟下嶺去,但還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時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聲大哭,并悲嘆道:“難道我韓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韓愈畢竟是位大智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強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隨身攜帶的筆墨硯臺,很快寫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華山采藥者將此信報告了華陰縣令,縣令即派人將韓愈救下山去。后來,有山西百歲老人趙文備游到“韓退之投書處”,有感韓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詞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
以后清代的李柏登山至此,面對歷這一哭一笑,他又表現出另一種心態(tài),并做詩云:“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苦一笑傳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獨立嶺上但長嘯?!表n愈在蒼龍嶺留下的這段逸事,為我們增添了許多情趣和遐想。而蒼龍嶺之險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的心。
4.經典民間故事:曹沖稱象
古時候,有一個聰明的小孩叫曹沖,他的父親曹操是一個大官。有一次,別人送給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手下的官員想辦法把大象稱一稱。
這可是一件難事!大象是陸地上的動物,怎么稱呢?那時候沒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沒有那么大的力氣把大象抬起來。官員們都圍著大象發(fā)愁,誰也想不出稱象的辦法。正在這個時候,跑出來一個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說:“我有辦法,我有辦法!”官員們一看,原來是曹操的小兒子曹沖,嘴里不說,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辦法來,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會有什么辦法!
可是千萬別瞧不起小孩子,這小小的曹沖就是有辦法。他想的辦法,就連大人一時也想不出來。他父親就說:“你有辦法快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曹沖說:“我稱給你們看,你們就明白了?!?/p>
他叫人牽了大象,跟著他到河邊去。他的父親,還有那些官員們都想看看他到怎么個稱法,一起跟著來到河邊。河邊正好有只空著的大船,曹沖說:“把大象牽到船上去?!?/p>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沖說:“齊水面在船幫上劃一道記號?!庇浱杽澓昧艘院?,曹沖又叫人把大象牽上岸來。這時候大船空著,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來。
大家看著,一會兒把大象牽上船,一會兒又把大象牽下船,心里說:“這孩子在玩什么把戲呀?”
接下來曹沖叫人挑了石塊,裝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擔又一擔,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沖看見船幫上的記號齊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塊又一擔一擔地挑下船來。這時候,大家明白了:石頭裝上船和大象裝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記號上,可見,石頭和大象是同樣的重量;再把這些石塊稱一稱,把所有石塊的重量加起來,得到的總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嗎?大家都說,這辦法看起來簡單,可是要不是曹沖做給大家看,大人還真想不出來呢。曹沖真聰明!
5.經典民間故事:望夫石
從前有個漁夫叫海郎,一天,他跟著大伙們一起去打魚,天有不測風云,突然陰天陣陣,大海咆哮,風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處,只有幸運的海郎沒死,他躺在一塊爛木板上,暈過去了,大海當木板是球,推來推去,最終漂到的一個叫上川島的地方,海郎孤獨一人生活在這片孤島上。
一天,他出來散步,在岸邊救了一條小石斑魚,并放生了,原來那條小石斑是海龍的女兒,小石斑決定變成人類到海郎哥身邊生活,隨著風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變成了以為聰明美麗的姑娘。
小石斑來到海郎哥的房門,海郎出來,看了看,說:“這位姑娘你是誰,你又是怎樣漂到這片孤島來的?”小石斑:“你還記不記得,你在海邊救過一條小石斑?”“記得啊”海浪說?!澳鞘俏遥沂呛}埻醯呐畠?,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謝你?!?海龍王的女兒?!焙@审@訝的說。
然后,他們倆慢慢和好,最后沉了夫妻,倆人過著幸福的生活,還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龍,非??蓯?。
但是幸福的生活過不了多久,海龍王出門回來了到處找不到女兒,打聽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發(fā)雷霆,然后變成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頭,來到海郎家大罵,還說:“女兒,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給你三天時間考慮。”
三天過去了,海龍王呆著蝦兵蟹將來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離,海龍王命令蝦兵蟹將把海郎帶走,小石斑抱著凡龍走出門外,爬上一座高山,望著海郎遠走,流下了眼淚,最后小石斑和凡龍變成了石頭,大家都叫它為“望夫石”。
【 神女瑤姬的傳說 】
瑤姬是西天王母的小女兒,住在天上的瑤池宮里。她自幼跟三元仙君學道,有一身變化無窮的仙術。后來,她被封為云華夫人,專司教導仙童玉女之職。
瑤姬喜歡游玩。一日,她來到巫山上空,不禁為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不料,有十二條蛟龍正在此興風作浪,使當地云雨茫?!,幖Q心為人間除去惡龍。于是她手指蛟龍,施展法術。但聞驚雷滾滾,地動山搖。風平浪靜后,十二條蛟龍已然化作了十二座大山。
這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峽,壅塞了長江,四周汪洋一片。為了治理水患,人間司職治水的大禹趕到此地。然而,這里山勢高,水勢急,治水十分不容易。大禹日夜憂愁。
瑤姬為大禹治水的精神所感動,便派侍女傳授給他一些法術,同時,還派六位侍臣,施展仙術,疏導了三峽水道,讓洪水暢通東海。大禹十分感謝神女瑤姬的幫助,就登上巫山,當面致謝。
大禹上到巫山之頂,見到了在游龍、彩鳳、白鶴等簇擁下的瑤姬?,幖дf:“你治水有功,但還要懂得天地間事物變化的道理?!闭f完,又贈予大禹一部治水用的黃綾寶卷。大禹得了天書,拜謝而去。
水患治理后,瑤姬繼續(xù)留在巫山過她的神仙日子。她喜歡變幻成一座秀麗挺拔的山峰,長久的佇立在巫山上觀看日出日落,欣賞這美景。她的侍從也化作了一座座山峰,靜靜的守衛(wèi)在神女的身旁。
至今,在今天四川巫山一帶,還流傳著由瑤姬幻化的神女峰的傳說。當地百姓尊稱瑤姬為“妙用真人”,還在飛鳳峰山麓,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觀(即神女廟)。山腰上的一塊平臺,即神女向夏禹授書的授書臺。
【 熬年的傳說 】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宋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 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饑。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墒怯械牡胤剑迕癫恢戢F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這種現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俗,"拜年"的風俗內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門去拜親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 “藥王”孫思邈和龍的傳奇故事 】
藥王孫思邈與傳說中神乎其神的龍淵源匪淺,我們常說的“神龍見首不見尾”成語,據說就源自此處,而且很逼真的建筑,來形象地表現這一成語的與藥王孫思邈的淵源。
龍王曾幫助藥王修成正果?
記得第一站的藥王山,到登上藥王大殿時,我們已經聽說了很多傳奇故事。
藥王大殿內供奉著自然是藥王孫思邈,兩邊站班的,一如既往的是尉遲敬德和海龍王,神態(tài)威武莊重。
就在這里,奇幻的地方出現了,藥王塑像身后竟然有個洞,現在已經封鎖,不讓游客穿行。
據當地人介紹,此洞直通耀州瓷的老瓷場黃堡鎮(zhèn),洞長有40里呢。每逢二月二人們都來藥王大殿燒香,煙氣竟能從后洞冒出,留下“前洞燒香,后洞冒煙”的民諺。
此洞名叫太玄古洞,也叫“龍穿洞”。
聞此名,便知與龍脫不了干系。
關于此洞的來歷,當地人繼續(xù)給我講了這樣一個傳說。
當年藥王孫思邈曾在路上遇見龍,給龍診過病,龍化作老人家前來找他診治,由于龍得病異常,需要龍顯出真形,方能給它治療。
忽聽天空中隱隱約約地響起雷聲,龍正要現出真身。藥王并不害怕,想起百姓,急忙大聲對龍說:“我們這一帶的人都沒有見過龍。瞧見你的怪模樣,會把人們嚇壞的!”
于是,龍縮回了頭,在云里面說:“那怎么呢?”
藥王說:“這樣吧,你先想辦法到我家里去?!?/p>
過了一會兒,烏云徐徐落在了山腰。
孫思邈剛剛走進自己的院子,突然“通”地一聲,院中石壁上出現了個大洞,洞中伸出了那個龍頭。
龍笑嘻嘻地說:“我從沒有人煙的后山山腳穿到了這里,身子都藏在山里面,不會驚嚇人們了吧?”
藥王急忙開始給它診病。這時隔壁鄰居偷偷看見此情景,這位鄰居一直對龍心生好奇,于是找來紙筆,照著龍的模樣開始畫了起來。
龍喝了藥王配制的藥后,感覺好了很多。但是,也察覺到隔壁有人偷看,于是,道謝后就飛走了。鄰居的畫也只畫了一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典故據說就來源于此。
后來,龍聽說藥王孫思邈要在耀州五臺山(今藥王山)修成正果,它為了報答診病之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當時治病留在后山的洞中,鉆了一孔四十多里長的石洞,幫助藥王于農歷二月初二赴位成果。
從此,人們?yōu)榱思o念藥王孫思邈,每年二月二藥王山,上山赴會朝廟,燒香吊表。太玄古洞還原樣保存著,藥王與龍的傳說也流傳下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5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