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設(shè)計殺害魏延的說法由來已久,而諸葛亮到底有沒有計殺害魏延也一度成為了三國歷史上的一樁疑案!
小說《三國演義》是直接向我們講述了諸葛亮臨終前授計與楊儀馬岱除殺魏延的故事,不過往往這件事也被許多朋友認(rèn)為就是單純的演義杜撰,并不真實。其實不然,在《三國志》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
“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hù)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jié)度。令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fā)。”
這就使得整個事件變得撲朔迷離起來了,那么諸葛亮到底有沒有設(shè)計殺害魏延呢?其實歷史上關(guān)于魏延被殺的記載還是挺全的,我們不妨從中進(jìn)行一番探討。
魏延之死,或與諸葛無關(guān)
我們先來看看有關(guān)諸葛亮臨終前的那段記載,在這段記載中透露了兩個重要的信息,一個是將諸葛亮推上了“幕后黑手”的位置,這個也是讓許多朋友產(chǎn)生無限遐想的。而另一個實際上又反映了諸葛亮或許并沒有謀殺魏延,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兩個信息。
其一:與眾將密議獨缺魏延。這一點確實很可疑,當(dāng)時魏延在軍中的地位高居武將之首,諸葛亮密議退兵之事卻不叫魏延,所以后人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特別是參與密議的楊儀正是后來直接害死魏延的人,則更加佐證了部分人的猜想,魏延之死,或許就是諸葛亮指使楊儀干的!
其二:令魏延斷后。這個信息很容易讓人忽視,但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信息,為什么呢?因為牽涉兵權(quán)。時諸葛亮讓魏延斷后,毫無疑問,他必須得交給魏延部分兵權(quán)。若是諸葛亮真想殺魏延,理應(yīng)想辦法將他的兵權(quán)給奪取啊,當(dāng)時又不是只有魏延一人能擔(dān)當(dāng)“斷后”之任。諸葛亮想殺魏延,有給予魏延兵權(quán),這不是很矛盾嗎?難道蜀軍自相殘殺的局面是諸葛亮想看到的?這個肯定不是。
在這段記載最后說道了:“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fā)!”,結(jié)合這個來看,我個人則更傾向于諸葛亮沒有想殺魏延的觀點了。為什么呢?
其一:這里解釋了為什么之前諸葛亮密議不叫魏延。魏延和諸葛亮同屬于荊州集團(tuán),當(dāng)時兩人是荊州集團(tuán)的文武之首,相互知根知底,此二人不可能對蜀漢存有異心。但兩人在北伐的策略上卻一直存在不同見解,例如第一次北伐魏延就曾提出“子午谷奇謀”。北伐中原是兩人的共同目標(biāo),都不愿輕易放棄。時諸葛亮病危,意欲退兵,但通過多年以來對魏延的了解,他深知魏延不甘心就此退兵,故密議退兵時不叫魏延。之所以讓魏延斷后,則是給魏延留點念想,退不退兵隨他自己決斷。與其讓魏延被動受命,倒不如讓他知難而退更好!
魏延矛盾爆發(fā),魏延慘淡結(jié)局
據(jù)《三國志》記載: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這里說到了魏延后來確實是知難而退了,但想必魏延心中應(yīng)是有著一股悶氣的,時剛好撤軍的領(lǐng)頭人又是自己的“宿敵”楊儀,按照魏延那種孤傲的性格,后來按賴不住也屬正常。
但這樣一來理虧的便都是魏延了,魏楊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而這也給了楊儀可乘之機(jī),最終楊儀告魏延謀反而將其殺之,并夷滅三族。一代名將魏延由此慘淡收場。
魏延并沒有造反,但是他的確有可能造反,可以說是造反未遂。因為諸葛亮早就看穿魏延這個人,魏延這個人有勇有謀,能屈能伸,而且心中不受世俗約束的這么一個人。從投降劉備來看魏延是那種遇到明主則輔之,遇到昏君則反之的大將。所以諸葛亮一路其實都是對魏延予以重用的,同時又不讓魏延過于鋒芒畢露。這正是諸葛孔明善于識人用人所在。但是諸葛孔明也看到蜀國一片昏庸,劉備死后蜀國再無能臣能壓制魏延。如果自己再死了,魏延可不是迂腐之輩,很可能會謀反自立為王取而代之,所以早就安排了馬岱在其身邊。
魏延并非呂布一般只是擅長打仗,魏延也在身邊培養(yǎng)了大量的智囊和死士,這就為魏延可能造反打下了足夠的軍備基礎(chǔ)。
魏延雖然戰(zhàn)場之謀,卻不及諸葛亮的官場鬼謀。一身勇武沒施展就死了,卻也是死的及其冤枉。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真的讓他一路北上滅了魏國,回頭蜀國也必然被滅。統(tǒng)一三國的可能就是魏延了,可以說死的一點都不冤枉。
魏延是蜀國中后期能夠獨當(dāng)一面的大將,他對劉備和諸葛亮忠心耿耿,早年就跟隨劉備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奪取西川之后,又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可見劉備十分信任魏延??赏砟晡貉?,卻以反叛罪為殺死,為何魏延拼殺一生,最后卻落得這樣一個下場,魏延是否真的有造反之心呢?
首先,諸葛亮在當(dāng)時蜀漢,是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的存在,而諸葛亮喜歡重用自己的親信,比如楊儀、馬謖、姜維等,而魏延雖然有實力,但是魏延跟諸葛亮在一些作戰(zhàn)觀念上,有沖突,子午谷奇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魏延提出放棄穩(wěn)扎穩(wěn)打的作戰(zhàn)方式,采取冒險的方法,通過子午谷,直驅(qū)長安,可最終得到了諸葛亮的反對。
在諸葛亮臨死前,諸葛亮知道,以魏延的資歷、能力跟威望,自己的弟子是比不上魏延的,再加上魏延性格狂傲,所以魏延是不可能繼承自己的事業(yè)的,所以魏延成為了一大障礙,,所以在三國演義小說中,魏延最后被諸葛亮清算了。
但我認(rèn)為,魏延其實是沒有造反之心的。首先,魏延是十分受劉備信任的一個將軍,而且魏延在蜀漢的地位也很高,所以沒有必要造反。其次,魏延是一個十分堅定的抗曹分子,所以魏延不可能投靠曹魏。除此之外,當(dāng)時的魏延,并不具備造反的實力,因為以諸葛亮對魏延的了解,是不會給魏延很多兵力的,要知道,子午谷奇謀,魏延要五千,諸葛亮都不給,所以在諸葛亮死后退兵的時候,魏延手里應(yīng)該只有一萬左右兵力,面對蜀漢的十萬兵力,根本沒有造反的實力。
最后,最有力的證據(jù)證明魏延沒有造反之心,就是其行軍路線,魏延作為當(dāng)時的先鋒,如果反叛,應(yīng)該是直接往北走,投靠曹魏才對,結(jié)果卻是往南,所以魏延不是謀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5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朝貪官殷正茂,卻有本事上戰(zhàn)場剿匪立···
下一篇: 民間故事之-搭個戲臺來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