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名劍
中國四大名劍主要有九龍寶劍,秦王轱轆劍,還有越王勾踐劍,還有軒轅夏禹劍等等。這些都會擁有著比較出色的優(yōu)勢性,所以才能夠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4、九龍寶劍
這本身就是乾隆皇帝的一個陪葬品,在中國歷史上要說最大的一個古董玩家,那么肯定就是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時間內(nèi),擁有64年名畫的收藏地點。在去世之后也同樣會埋葬在一個全部都是奇珍異寶的地方,其中比較有特點的應(yīng)該就是九龍寶劍,可是這個國寶后來就被孫殿英偷了出來,從此之后顛沛流離,下落不明。
3、秦王轱轆劍
傳說中這本身就是給秦始皇所配的一把絕世寶劍,這把寶劍鋒利無比,而且長度大概在40多左右。據(jù)說如今這把寶劍依然還是在兵馬俑中擁有著將近2000多年歷史,而且沒有生銹,照樣鋒利無比。
2、越王勾踐劍
這也是春秋晚期所出土的一個青銅器,更是國家一級文物在1965年的時候出現(xiàn)在湖北省的一個楚墓群中。然后在上面會有著一層特殊的金屬,所以就算歷經(jīng)幾千年,也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生銹現(xiàn)象,如今依然還是能夠流傳一世,人們也會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表現(xiàn)。
1、軒轅夏禹劍
這也同樣是傳說中的一個兵器,同樣也會被稱之為圣道之劍,這本來就是為皇帝所鑄造。以免可以看到山川草木,以免就可以看到日月星辰,同時也會擁有著四海一統(tǒng)的政策,這一個寶劍后來就被商湯所獲得,而在后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因為政治的動蕩,還有歷史的改變,人們也會發(fā)現(xiàn)這一把劍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人們根本就不是特別的明白。不管如何這把劍其實還是非常有優(yōu)勢的,已經(jīng)給大家留下了好的印象。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中國古代四大名劍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九大名劍為:棠溪、墨曜(墨陽)、合伯、鄧師、宛馮、龍泉、太阿、莫邪和干將. 西平,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冶鐵鑄劍的圣地,春秋歸楚,戰(zhàn)國屬韓.《戰(zhàn)國策》曰:“韓之劍戟,出于棠溪.”《史記》載:中國九大名劍皆出西平:“天下之劍韓為眾.一曰棠溪,二曰墨曜(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將.”由此可見,人們熟知的“龍泉寶劍”其實也出自西平,并排名第六.
第一:棠溪寶劍,名冠中國九大名劍之首,誕生于春秋初期,至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然,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唐憲宗發(fā)兵平定中原叛亂時,將棠溪冶鐵城夷為平地、盡殺工匠,“十里棠溪十里城”轉(zhuǎn)眼淪為廢墟.“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酒幡掩翠柳,鐵歌秦更天”的歷史風(fēng)情畫卷,從此不再有.包括棠溪寶劍在內(nèi)的中國冶煉鑄劍絕技,也從此失傳.20世紀(jì)40年代,畢業(yè)于北洋大學(xué)堂(現(xiàn)天津大學(xué))的高錫坤創(chuàng)辦了大陸鐵工廠,這
不僅是西平縣的第一個鐵工廠,更是他開始尋夢與挖掘棠溪寶劍生產(chǎn)絕技的起點.其子高慶民,8歲就已經(jīng)是父親煉劍的幫手了.數(shù)十年過去了,他們父子雖經(jīng)風(fēng)雨,但挖掘絕技一刻也不敢怠慢.1986年6月的一個夜晚,高慶民終于得到了削鐵不卷刃、彎曲90度而不折不變形的劍身!他飛快地跑到父親的病榻前,父子倆緊緊擁抱在一起,大哭了整整一夜. 從此,失傳千年的冶煉鑄劍絕技再現(xiàn)人間,棠溪寶劍也終于在1987年恢復(fù)了生產(chǎn). 河南省西平縣棠溪寶劍廠是目前我國集歷史名劍棠溪寶劍的挖掘、研制、生產(chǎn)、開發(fā)的唯一專業(yè)廠家.自唐代末期戰(zhàn)亂沉寂了1000多年的今天,河南西平棠溪寶劍廠廠長高慶民終將這一瑰寶重現(xiàn)天日,發(fā)揚(yáng)光大.西平棠溪寶劍廠所鑄的棠溪寶劍削鐵如泥,完全具備了傳統(tǒng)棠溪寶劍強(qiáng)、硬、韌、彈四大特點.高慶民將中國文化藝術(shù)地融入了棠溪寶劍的鑄造中.如:“千年龍劍”體現(xiàn)了濃郁的中國龍文化;“中華第一劍”則是戰(zhàn)國時期古劍文化的再現(xiàn),其劍身、劍鞘、護(hù)手等處雕刻圖案分別為夔龍和象征威嚴(yán)、吉祥、祈福的神獸面、饕餮、鳳.棠溪寶劍先后榮獲40多項大獎、金獎. 1997年和1999年,棠溪寶劍廠分別鑄就大型回歸劍,送抵香港、澳門,受到兩地人民的歡迎.2001年,棠溪寶劍廠又向另一個高峰沖刺,鑄造“中華第一劍”,此劍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
第二:墨陽即為地名,又因地而劍,成為著名寶劍,同是也是鑄劍師的姓名.《河洛文化·冶煉》章節(jié)中指出:“冥山即是原來舞陽縣的鐵山,古時又稱作墨山,而‘墨陽’即‘墨山之陽’的意思.史籍中載有的墨陽劍的作坊,應(yīng)位于當(dāng)今鐵山的南邊,洪河的北邊,即鐵山廟冶鐵遺址.”也有專家學(xué)者指出:舞陽因位于舞水之陽而得名.古代文字中“潕”通“(舞 )”,因“潕”字筆畫多,雕版印刷出來的“潕”字多呈“墨”疙瘩狀,故被世人戲讀為“墨”;地名墨陽即舞陽;“其地產(chǎn)劍,因以名劍”,“墨陽劍”當(dāng)為“舞陽劍”.
第三:合伯寶劍,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當(dāng)代的合伯寶劍承襲了古代手工千錘百煉、金屬改性的傳統(tǒng)工藝,具備 “強(qiáng)、韌、硬、彈”四大特點,硬可斬釘截鐵,韌可彎曲120度不斷裂變形,光鑒寒霜,靈氣逼人.
合伯寶劍全部用傳統(tǒng)手工工藝,共需30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劍條的鍛打就要通過熱鍛、冷鍛、千錘百煉的反復(fù)折疊鍛打,繼而通過正火、淬火、退火、回火……熱處理,再經(jīng)過鏨圖、滲銅、粗磨、細(xì)磨、精磨、研磨、收光等等近百道復(fù)雜工序,才能完成合格劍條的制作.其劍鞘、劍架都是昂貴的稀有木材,經(jīng)過精雕細(xì)琢出一幅幅龍飛鳳舞、福祿壽禧等等祥瑞圖畫.再經(jīng)過組裝、打磨,汽車烤漆、成品檢測、包裝才以完美的形象展示于世人面前.
合伯寶劍大氣、名貴、莊重、典雅、古樸、圖案考究,造型精美、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工藝精湛,展現(xiàn)和滲透出王者風(fēng)范、尊貴地位、崇高神圣、正義祥瑞之氣,極具東方文化特色和神韻,顯示了千年古劍尊貴的身份和品位,具有很強(qiáng)的藝術(shù)性和觀賞性,是技術(shù)價值和文化價值的珠聯(lián)璧合,無愧國內(nèi)外劍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實用、鑒賞、珍藏價值;無論是作為禮品或收藏品,都是難得的藝術(shù)珍品.
舞鋼市是合伯寶劍的原產(chǎn)地.合伯寶劍制作工藝己被認(rèn)定為我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合伯寶劍除了工藝精湛外,還含融有舞鋼市的傳統(tǒng)文化和特色產(chǎn)業(yè)元素.比如在合伯劍的劍鞘的一面手工雕刻有2700多年前“合伯城”冶鐵鑄劍的整個過程:開礦、選礦石、冶煉、鑄劍、合伯城池等等,畫面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舞剛冶鐵鑄劍的光輝歷史;劍鞘的另一面雕刻有代表舞鋼文化的二郎山、代表舞鋼悠久歷史的柏國城遺址、佛爺嶺,代表舞鋼山水文化的龍泉湖、石漫灘森林公園……,較為全面的代表了舞鋼市的歷史和特色文化.合伯寶劍的飾件或龍鳳呈祥、或五福捧壽、或吉祥如意、或降魔驅(qū)怪、或喻意成功、或祈禱財運(yùn)、或講述歷史、或傳播文化……從不同角度來滿足人們祈禱鴻福、求富求貴、延年益壽、運(yùn)動健身、鎮(zhèn)宅避邪等心理需求.
第四:鄧師,古寶劍名.《史記·蘇秦列傳》:“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司馬貞索隱:“鄧國有工鑄劍,而師名焉.”
第五:宛馮,古時寶劍名,因宛人於馮池(滎陽)鑄劍,故號.
第六:龍泉,龍泉市生產(chǎn)的龍泉寶劍,相傳創(chuàng)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歷史.民間廣泛流傳著歐冶子鑄劍的故事.龍淵也是龍泉劍最初的名字.據(jù)傳有一次歐冶子汲水淬劍,忽然出現(xiàn)了“五色龍紋”,七星斗像,人們就將鑄劍的地方稱為“龍淵”,把劍稱為“七星龍淵劍”.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淵諱,便把“淵”字改成“泉”字.
第七:太阿,古代楚國寶劍名.《越絕外傳·記寶劍》中楚王請歐冶子、干將、莫邪來西平棠溪鑄成太阿名劍,答楚王曰:“欲知太阿,觀其紋,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切玉如泥,相當(dāng)于“鹿盧”“屬縷”“昆吾”.
第八第九:干將莫邪,干將、莫邪是兩把劍,但是沒有人能分開它們.干將、莫邪是兩個人,同樣,也沒有人能將他(她)們分開.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
(0)軒轅劍 黃帝所鑄 首山之銅 天文古字 廣黃帝東行紀(jì)云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畫影
(1)騰空 顓頊所有 拾遺記曰顓頊高陽氏有此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在匣中常如龍吟虎嘯
(2)禹劍 夏禹所鑄 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記山川 藏之會稽山
(3)啟劍 夏王啟鑄 銅 三尺九寸 后藏之秦望山
(4)太康劍 夏王太康鑄 銅 三尺二寸 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鑄
(5)夾劍 夏王孔甲鑄 牛首山之鐵 銘曰夾 四尺一寸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鑄一劍銘曰夾
(6)定光 殷太甲鑄 文曰定光古文篆書 二尺 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鑄一劍曰定光
(7)照膽 殷武丁鑄 銘曰照膽古文篆書 三尺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鑄一劍曰照膽
(8)含光 殷代 列子曰衛(wèi)周孔其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練 承景脊練
(9)鎮(zhèn)岳尚方 周昭王鑄 銘曰鎮(zhèn)岳尚方古文篆書 五尺 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鑄五劍各投五岳銘曰鎮(zhèn)岳尚方
(10)昆吾劍 周穆王時西戎獻(xiàn) 鏈鋼 長欠有咫 用之切玉如泥
(11)駿 周簡王鑄 銘曰駿大篆書 三尺 簡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鑄
(12)干將 吳人干將莫邪所造 鐵 吳越春秋載吳王闖廬使干將作二劍其妻莫邪斷發(fā)翦爪投爐中劍成雄號干將雌號莫邪 莫邪
(13)越五劍 越歐冶子造 銅錫 越絕書載歐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鑄成五劍一曰湛盧二曰純ぬ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14)越八劍 越王使工人所鑄 采金 拾遺記載越王以白牛白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劍名曰掩日斷水轉(zhuǎn)魄懸翦驚鯢滅魂卻邪真剛
(15)龍淵 楚命歐冶干將所造 鐵英 越絕書載楚王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命風(fēng)胡子往見之使作鐵劍因成龍淵
(16)太阿工布鐵劍三枚太阿工布誡 秦昭王鑄 銘曰誡大篆書 三尺 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鑄
(17)定秦 秦始王鑄 采北祗銅 銘曰定秦小篆書李斯刻 三尺六寸 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鑄
(18)神劍 漢太公所得 命訣載太公微時有冶為天子鑄劍指太公腰間佩刀曰若得雜冶即成神劍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劍成授太公
(19)赤霄 漢高帝所得 鐵 銘曰赤霄大篆書 三尺 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dāng)厣呒创藙?
(20)神龜 漢文帝鑄 三尺六寸 同時鑄三劍刻龜形故名 帝崩命入劍玄武宮
(21)八服 漢武帝鑄 銘曰八服小篆書 三尺六寸 以元光五年鑄凡八劍五岳皆埋之
(22)茂陵劍 漢昭帝所得 上銘直千金壽萬歲 昭帝時茂陵人獻(xiàn)一寶劍故名
(23)毛 漢宣帝鑄 二劍銘皆小篆書 三尺 以本始四年鑄一曰毛二曰貴以足下有毛故為之貴
(24)衍 漢平帝所得 上有帝名大篆書 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5)乘勝萬里伏 王莽鑄 銘曰乘勝萬里伏小篆書 三尺六寸 莽造威斗及神劍皆鏈五色石為之
(26)更國 更始劉圣公鑄 銘曰更國小篆書
(27)秀霸 漢光武所得 銘曰秀霸小篆書 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之
(28)玉具劍 光武以賜馮異 七尺 馮異傳赤眉暴亂三輔以馮異為征西將軍討之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玉具劍
(29)龍彩 漢明帝鑄 永平元年鑄上作龍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時常有見之者
(30)金劍 漢章帝鑄 金質(zhì) 建初八年鑄投入伊水中
(31)安漢 漢順帝鑄 銘曰安漢小篆書 三尺四寸 永建元年鑄
(32)中興 漢靈帝鑄 文曰中興小篆書 建寧三年鑄同時鑄四劍銘文皆同后一劍無故自失
(33)孟德 曹操所得 上有金字銘曰孟德 三尺六寸 獻(xiàn)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4)思召 袁紹所得 上銘曰思召 古今注袁紹在黎陽夢神人授一寶劍及覺果在臥所銘曰思召解思召為紹字
(35)蜀八劍 蜀昭烈帝鑄 采金牛山鐵 三尺六寸 一備自服余賜太子禪梁王理魯王永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趙云各一
(36)鎮(zhèn)山劍 蜀后帝禪造 一丈二尺 廷熙二年造此巨劍以鎮(zhèn)劍口山故名
(37)倚天 其利斷鐵如泥一自佩一賜夏侯恩青虹 魏武帝鑄魏
(38)三劍 魏太子丕造 一曰飛星一曰流采一曰華鋌
(39)文士劍 楊修獻(xiàn)魏文帝 文士傳楊修以寶劍與魏文帝帝佩之語人曰此楊修劍也
(40)吳六劍 吳大帝所有 古今注載吳大皇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1)大吳 吳大帝孫權(quán)鑄 采武昌銅鐵 文曰大吳小篆書 各三尺九寸 黃武五年共作劍千口
(42)流光 吳王孫高鑄 文曰流光小篆書 建興二年鑄
(43)皇帝吳王 吳主孫皓鑄 文曰皇帝吳王小篆書 建衡元年鑄)
(44)步光 晉懷帝鑄 銘曰步光小篆書 五尺 永嘉元年鑄
(45)五方單符 晉穆帝鑄 銘曰五方單符
(46)隸書 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劍五口神劍 晉孝帝鑄 銘曰神劍隸書 以太元元年埋此於華山頂
(47)定國 宋武帝鑄 銘曰定國小篆書 永初元年鑄此劍后入于梁
(48)永昌 宋廢帝昱造 銘曰永昌篆書 元徽二年造於蔣山之巔
(49)梁神劍 陶弘景造 金銀銅錫鐵五色合為之 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書 長短各依劍術(shù)法 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劍十三
口(鎮(zhèn)山 北魏道武帝造 隸書 登國元年帝於嵩阿鑄此二劍 )
(50)沉水龍雀 夏赫連氐造 銘曰大夏龍雀 魏志赫連百鏈為劍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
(51)太常 北魏明元帝造 銘背曰太常
(52)四尺千金劍 唐晉公王鐸所有 劍俠傳唐晉公有千金劍以獲李龜壽
(53)火精劍 唐德宗所有 杜陽雜綿載夜見數(shù)尺光明斫鐵即碎
(54)酉蕃寶劍 宋 宋監(jiān)載右相都督張浚請御前降西蕃寶劍給賜有功將士以為激勸
(55)古銅劍 宋蘇軾所得 東坡集載郭祥正遺古銅劍東坡謝以詩云一雙銅劍秋水色兩首新詩爭劍
(56)楚銅劍 宋鄭文所得 方輿志載宋奉官鄭文嘗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銅劍文得之冶鑄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7)安定劍 明初安定王所貢 咸賓集載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貫異劍賜以織金文綺命其酋長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中國歷史上有太監(jiān)登基稱帝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