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清朝長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對于“修長城”這件事,康熙帝的意見是:“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筑長城。我朝施恩于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p>
于是“清朝不修長城”之名,就這么轟轟烈烈地傳了下來。
但實際上,如果點開一篇考據(jù)清長城的文章,讀者們就會發(fā)現(xiàn),康熙帝他其實就是打了個嘴炮……清朝還是修了長城,不僅修了,而且是在康熙年間,就已經(jīng)修了。
康熙三十三年,清廷決定大規(guī)模維修陜甘地區(qū)的邊墻。川陜總督佛倫奉命巡查陜西三邊邊墻,之后向康熙帝匯報了邊墻的現(xiàn)狀和修建計劃。
那么,清朝為什么放出了不修長城的“狠話”,又為什么在放完狠話之后,還是乖乖修了長城呢?
1.長城的文化意義
自古以來,修建長城的目的,就是中國古代的中原王朝對于抵御外國和游牧民族的侵?jǐn)_的需要。自從秦始皇開始,直到明代,北方邊境的長城一直是拱衛(wèi)國家最重要的屏障,長城不僅具有極其重大的軍事意義,更具有深層次的政治意義。
作為游牧民族政權(quán),清政府對于中原王朝的文化是非常重視的,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壓手段,如男子“留發(fā)不留頭”等政策,表明了滿清想要將中原人同化的心理。
而具有“抵御外族入侵”的功能和意義的長城,作為一種文化象征,在滿清皇族眼里自然像個解不開的疙瘩。
因此,不修長城,在文化意義上,是一種對自己身份的回避。
2.與蒙古的友善關(guān)系
康熙帝的設(shè)想很美好,施恩于準(zhǔn)噶爾,使蒙古為我長城。自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女真就對蒙古實行或拉或打的戰(zhàn)略。到了皇太極即位后,蒙古各部落基本歸附清朝。因此相比較明代而言,清代的邊防并非是國家的主要戰(zhàn)略問題,也幾乎不存在侵?jǐn)_邊境的情況,只有和沙俄接壤的邊境時有摩擦。
不過,對于蒙古各部落,清王朝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放心。在剿滅噶爾丹以后,康熙帝便在熱河就建立離宮,并時不時舉行木蘭行圍,以展示其八旗軍隊的實力,震懾蒙古。
3.邊境較為安定
天下太平的時候,自然沒有修建長城的必要。但一旦遇到不怎么太平的情況,那這長城不修也得修。
雍正繼位初年,青海的羅卜藏丹津誘眾犯邊,攻打甘肅、西寧等地。清朝此戰(zhàn)雖勝,但心里也明白,如果再有下次,可未必好打。于是年羹堯向雍正帝上奏,請求在西寧一帶“創(chuàng)修邊墻、筑建城堡”,雍正帝批準(zhǔn)了。
雖然嘴上說的很好聽,但真到了用得到的時候,這長城還是得修啊。
于是,清朝的“不修邊墻令”,也只能作為一個故事,存在于史書中了。
歷史上因為漠北騎兵的巨大威脅,誕生了著名的“長城”,但也不是每個朝代都修建長城的,比如唐朝與后來的清朝,為什么呢?因為修建長城是為了對付北方游牧民族,唐朝是用不著,而清朝是用了其他解決辦法。
首先是唐朝。匈奴、鮮卑、柔然等相繼沒落消失以后,南北朝與隋唐占據(jù)漠北最強大的勢力只有突厥。突厥本來是臣服于柔然的部落,后來修建崛起強大。然而公元583年,突厥分裂成東突厥與西突厥兩個部分。隋文帝時代,趁著隋朝根基未穩(wěn),突厥曾經(jīng)大舉進(jìn)攻,迫使隋文帝建造長城。
但到了唐朝,突厥的勢力大規(guī)模削弱,唐太宗貞觀三年,唐朝十萬大軍踏平東突厥,唐太宗在突厥設(shè)立順、祐、化、長四州與襄都、云中兩個都督府。隨后又設(shè)立“瀚海都護(hù)府”,整個東突厥臣服于唐朝,漠北之患基本平定消失。
縱觀整個唐朝,最大的威脅永遠(yuǎn)都是西邊的吐蕃帝國,而不是其他任何勢力。但對于地處青藏高原的吐蕃,長城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唐朝不修建長城。
而另一個不修建長城的朝代——清朝,解決漠北問題的手段可謂高明而陰狠。自古以來,中原與漠北,解決問題的辦法大多就是以暴制暴,或者中原屈辱求和,但清朝走了特立獨行的路。
滿清首先是與漠北聯(lián)姻,“南不封王,北不斷親”是清朝對蒙古的三大策略之一。大量蒙古貴女嫁入滿清宮廷,而滿清宗室女子也有很多遠(yuǎn)嫁漠北,清朝出身蒙古的后妃數(shù)不勝數(shù)。
其次,滿清還施行“分封以制其力”與“崇釋以制其生”兩大策略。清朝大規(guī)模冊封蒙古王公,將蒙古割裂成一盤散沙四分五裂,同時大規(guī)模推崇藏教,滿清在蒙古廣建寺廟,強行讓蒙古家庭的男子出家為僧侶。這樣一來有什么后果呢?大量精壯青年變成了不從事生產(chǎn)的僧侶,人口不斷減少,而勞動力匱乏讓蒙古女性不堪重負(fù),加上流行病,使得蒙古地區(qū)在滿清時代人口大規(guī)模銳減,根本無法對清朝造成威脅。
既然威脅已經(jīng)消失,又何必要興建長城呢?所以清朝也沒有興建長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7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