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嘉應州旺坡村邊有條石窟河,河上有個三口之家,撐一條竹篷船,打魚擺渡為生。主人張老福今年六十多歲,是個老實人。兒子張洪一年前去考功名,至今沒回來。老兩口日子過得辛苦,一心盼著兒子考出功名,從此過上好日子。
這天傍晚,老兩口撐好船,準備歇息,突然船一陣晃動,原來有個中年男人登上了船。張老福忙問:“客官,要過河?”那人捂住胸口喘著氣說:“老哥,我,我想在船上借宿一晚,好不好?”
張老福過來,看到這人神色疲倦,臉闊眼小,看上去不像好人。這時正是悶熱的秋伏天,但他一身厚衣裳,十分破爛,散發(fā)出令人作嘔的惡臭。張老福就推說船小難容人。對方哀求道:“船家,我因趕路,錯過了旅店,就請你行個方便?!闭f著,吃力地掏出一錠二兩重的銀子,“這銀子……當做宿資?!闭f著遞過來,哪知竟然捏不住,銀子咚地掉在船上。
張老福撿起銀子,心想自己一年拼死累活下來也掙不到這么多,老婆腰痛一直沒錢醫(yī),就答應了,那人幾乎是爬著到船尾,討了條薄被子,說別打擾他,就躺下了。
半夜里張老福被一陣風驚醒,耳邊好像有人呻吟,聲音斷斷續(xù)續(xù),細聽是船尾那頭傳來的,他起來擎燈過去,掀開被子,看到那人渾身發(fā)抖,不知害了什么大病。一摸額頭,像著了火,張老福忙叫喚他:“喂,你怎么了?”那人睜開眼,強撐著說:“沒事,你……你去睡吧。”張老福正想這夜半三更,哪里能夠找到郎中。那人好似知道似的,手從被子下閃電般伸出抓住了他,嚇得張老福不敢吱聲。
第二天大早,張老福去叫那人,一掀開被子,看到他兩只眼瞪得大大的,死死盯著天空。張老福轉頭驚叫道:“老婆子,出事了,這人死了。”張老福的老婆走過來,看了一眼,連說晦氣,責怪不該收留陌生人。張老福說:“別說了,得趕緊處理,別讓人家看到生出是非?!崩掀藕ε聠栐趺崔k?張老福說只好扔到河里去了。
老兩口說著,一個抱頭一個摟腳,抬起來扔尸。老婆力道小,沒抓緊,尸體墜落在船板,咣當一聲,掉落出幾錠銀子來。老兩口愣了,再看尸體,破爛的衣衫里,有東西在里面反光。兩人小心扒開衣衫,驚得合不上嘴:這人身上除了藏了一把尖刀,還纏滿了銀子,怪不得抬起來那么重。銀子全部摘取下來后,足足有一百多兩。張老福和老婆哪里見過這么多銀子,手忙腳亂把銀子藏在艙底暗格里。所幸這時天尚早,沒有人看到。
望著船板上的尸體,張老福憂慮地說:“老婆子,這人身上凈是刀傷,身上藏了兇器,恐怕不是好人。但得了人家的好處,就要把人家好好安葬?!崩掀艈栐趺崔k?張老福說:“岸上后山的河神廟里面,有口舊棺材,正好有用。”老婆子說買一副新的吧。張老福說:“使不得,好好的買那東西,惹人懷疑?!?/p>
老兩口拿麻繩連同被子把尸體裹了,趁著無人,張老福在前面馱著,老婆在后面扛著,送到了河神廟。所幸一路無人遇到,老兩口松了口氣。這座廟是為了鎮(zhèn)壓河妖建造的,年代久遠,廟宇凋敗,野草瘋長高過屋檐,里面的棺材油漆分離駁落,也不知是什么時候誰放置的。奇怪的是,棺材表面十分干凈。
張老福用力推開棺蓋,就有一股臭味散發(fā)出來,令人作嘔。張老福捏著鼻子探看,原來棺材里面竟然裝著一只山羊尸體!臭味就是從它身上散發(fā)出來的。
張老福把山羊清理出來,發(fā)現(xiàn)山羊下面鋪著一層干草,扒拉開一看,又是驚得嘴合不上。他顫抖著說:“老婆子,我是不是眼花了?”原來干草底下,竟然是一層金銀珠寶!張老福的老婆看了,雙掌合十,閉上眼睛,喃喃道:“阿彌陀佛,佛祖保佑!”
張老福叫老婆趕緊回家拿竹筐子,自己脫下衣衫和褲子,身上只穿褲衩,把金銀珠寶收攏包了起來,再把那尸體抱進棺材里,合上棺蓋。一會兒,老婆挑了賣魚的擔子回來,兩人裝好金銀珠寶,用草遮住,把橫財挑回船上,連同那些銀子一塊兒藏了。
無故得了橫財,老兩口的胸口添了道堵。他們是本分老實人,得了一宗三代人也花不完的錢財,膽子變小了。別人朝他們看兩眼,心里就哆嗦;遇到官兵,就以為是來抓他們的。
這天,他們正在河里打魚,看到一隊官兵押著幾個犯人,氣勢洶洶撲向河神廟,在那里鬧騰了半個時辰才離去。后來打聽到,那隊官兵是京城奉旨前來辦案的,官府破獲了一宗謀財害命大案,除了匪首漏網(wǎng)外,盜賊盡皆落網(wǎng)。盜匪們招供出贓物藏在河神廟的棺材里,官兵因此押著他們來取贓物。找到棺材后,發(fā)現(xiàn)了匪首,卻沒有找到巨額贓物。官府對盜匪使用酷刑,盜匪們也講不出財寶哪里去了,他們的頭兒為什么會在棺材里。
張老福終于明白,那天上船的人竟然是匪首,身上的傷是跟官兵斗毆時留下的,金銀珠寶是搶來的。他想去自首,又怕撇不清嫌疑,被官家認為與盜匪一伙。老兩口商量,等兒子回來后再拿主意。
轉眼年關到了,老兩口盼兒子盼穿了眼。這天,有兩個乞兒打扮的人徑直走上船來。張老福忙掏出幾文錢遞過去。誰知那高個子拉著同伴跪在他面前,哭道:“爹,我是你兒子張洪啊。”
張老福彎腰托起兒子的下巴,仔細看后認出來了,說:“真的是洪兒,洪兒回來了。”說著急忙拉起他。張洪指了指身邊的伙伴:“爹,她叫林鳳,是你的兒媳?!?/p>
兒子回來,還帶回來了兒媳,張老福老兩口十分高興。晚上聽張洪講了遭遇后,才得知兒子一年來在外面羈絆的經(jīng)歷。原來,張洪到京城后,由于不習慣北方水土,在客棧里得了場重病,誤了考試。幸好客棧老板出手相救,保住了性命??蜅@习逡姀埡槿似泛?,相貌端正,就招他為上門女婿。這天下大雨,客店來了一群乞丐,凍得渾身發(fā)抖。老板可憐他們,就讓他們在后院空閑的房間避寒,還送酒供他們喝。哪知道這伙人竟是強盜,半夜起來殺死了客棧老板夫妻倆,搶走了財寶,還放火燒了客棧。張洪和妻子因去探望外婆,僥幸逃生,兩人一路乞討才回到家里。
張老福見兒子平安回來,還帶回來一個漂亮賢淑的妻子,連連說老天爺有眼,把得到橫財?shù)氖轮v了。新媳婦看過金銀珠寶后,失聲叫了起來:“這不是我家的東西嗎?”說著,眼淚就下來了。這時,一家人才知道,死在船上的匪首,就是領頭謀害客棧老板的惡徒。張老福默默感嘆,這老天爺是長了眼睛的啊,盜匪們費盡心思,沒得到這筆財寶,還丟了性命;而這財寶在兒子回來之前,居然先進了家門,物歸原主。
搜索
立即關注328662397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盜墓賊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個特殊職業(yè)。這一行有很多不成文的規(guī)矩,任何盜墓賊都不敢輕易打破,否則必死無疑。
縱觀所有的盜墓賊,除了考古學家會抬走棺材,盜墓賊即使空手而歸也不會把新水滸傳里yy熊卡的棺材帶走,因為這是盜墓賊的禁忌之一。
他們的棺槨,比如那些王公貴族的棺槨,必然是安全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用名貴木材制成的。如果棺材經(jīng)過二次加工,盜墓賊也會有很多珍貴的國產(chǎn)木材,但是為什么會有禁止盜棺的規(guī)定呢?
如果棺材里有很多稀世珍寶,不把沉重的棺材帶走是合理的,但如果陵墓被盜多次,只剩下棺材,是不是有點無語?
原來盜墓賊真的吃過偷棺材的虧。以萬歷皇帝的定陵為例。棺材是用金絲楠木做的,這個棺材成本還是很高的。但因為常年在地下一些地方被腐蝕,專家們看到他們研究的價值太低,就把棺材扔在了當?shù)亍?br>
當?shù)鼐用窈苌僖娛烂?,見金楠木如見寶貝,對其進行二次加工必然會重現(xiàn)其價值,于是兩戶人家合伙將金楠木棺材抬了回去,每家一式兩份,各得一半棺材。一戶人家做了一口新棺材,想在百年后享受和皇帝同一口棺材的舒適。另一戶人家把棺材改造成衣柜,放在家里。
然而,不出三天,制作棺材的那家人一大早就被發(fā)現(xiàn)躺在棺材里。死因還沒查出來,另一家做衣柜的小男孩被活活悶死在衣柜里。
做盜墓的人本來就小心翼翼,在眼前發(fā)生的事情后十年如一日的怕井里有蛇,不偷棺材成了既定的禁忌。
【 #能力訓練#導語】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jù)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 無 分享的古代民間故事精選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1.古代民間故事精選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后來,才發(fā)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上,已發(fā)現(xiàn)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jīng)知道利用火)。
火的現(xiàn)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fā),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里也會起火??墒窃既碎_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jīng)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鉆,鉆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工人能夠取火(從考古材料發(fā)現(xiàn),山頂洞人已經(jīng)懂得人工取火)。是誰發(fā)明的呢?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jù)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傳說中的神農(nóng)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藥材。據(jù)說,醫(yī)藥事業(yè),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從有巢氏到神農(nóng)氏,這些傳說中的大人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從構木為巢,鉆木取火,一直到漁獵、畜牧,發(fā)展農(nóng)業(yè),反映了原始人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1952年,在陜西西安半坡村發(fā)現(xiàn)了一處大約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遺址。從遺址中發(fā)掘出來的東西,知道那個時期的人已經(jīng)學會飼養(yǎng)跟農(nóng)耕了。
2.古代民間故事精選
相傳,薛河上的西倉橋,是在明朝時候興建的。這座三孔石拱大橋,據(jù)說是皇家工程,規(guī)模很大,征調的能工巧將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橋的時候工地上很熱鬧,象個小集市。
一天,從外地來了個白頭發(fā)的石匠老頭,給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窩兒。他一連打了好幾天,歇著的時候,就到工地上轉悠轉悠,看人家雕刻水獸、石獅子和橋欄石柱。高了興還跟石工門扯上幾句,就連那工地上的頭頭們,他也偎上去嘮叨幾句。大伙都說這個老頭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閑事。
老石匠把石碓窩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說:“你有這么多石料,我再給你打個石墩,坐著舂糧食多方便?!敝骷液軜芬?,就讓他接著打了。
打這個石墩時,老石匠別捉多細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問他:“一個石礅子,費這么大的勁兒干什么?”老石匠聽了,光笑不說話,就知道低頭干活。石礅打成的這天,正趕上大橋石拱圈要合龍門。不知因為什么,壘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塊石頭碰不上茬兒。當時天陰得很厲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馬上合好龍門,一場大雨,幾個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現(xiàn)打制也來不及呀!石工們和掌管工程的官員,急得團團轉,活象熱鍋上的螞蟻。就在大伙犯難為的時候,這個老石匠又遛了來。他看了看缺口,對工程人員說:“我那里有一個石礅,你們看看放到這兒合適不?!笔兟犃?,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來,往中間一放,竟一絲一毫不差,扣得嚴嚴實實。
大橋建成了,官員們都很高興。當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謝時,可哪里還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見碓窩子跟前,有一張大紅字條上寫:
施工馬大哈,橋拱出誤差。
魯班來相助,銀兩謝農(nóng)家。
看了字條,人們才知道那個石匠老頭是魯班暗地里幫助皇家工程。官員們按魯班吩咐,賞給打石碓窩兒的那家二十兩銀子。
3.古代民間故事精選
話說清朝的順治皇帝,為找個德才兼?zhèn)涞奶?,把太子玄燁也就是以后的康熙皇帝盡快培養(yǎng)成才,在文華殿擺下了御宴。席間,順治皇帝向群臣說道:“朕有一事不明,請眾愛卿給朕釋疑?!彼噶酥缸约旱亩洌瑔柕溃骸叭搜远笥懈?,朕是君,爾等是臣,為何反而朕的耳朵小,眾愛卿的耳朵卻大呢?”
文武官員一聽,都驚出了一身冷汗,這可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眾人面面相覷,個個噤若寒蟬,文華殿的空氣好像凝固了一般。突然,有一人朗聲答道:“萬歲是龍,所以耳朵?。怀嫉仁窍?,所以耳朵大?!?br>
順治皇帝抬眼望去,回答問題的竟是列于朝班最后排的翰林庶吉士鄭天經(jīng)。順治皇帝頓時來了興趣:朝中的三公九卿都不敢回答,而一個小小的七品庶吉士卻敢直面龍顏,看來此人是夠有膽識的。但不知他的真才實學如何,便問道:“愛卿的回答是杜撰的呢,還是書籍上記載的呢?”
“臣在萬歲面前豈敢杜撰!這是寫在(《百藏經(jīng)》第十三篇上的文字?!?br>
此書是佛學巨著,順治皇帝即命太監(jiān)從藏書樓把書找來,竟是幾十捆竹簡,足有幾百斤重。鄭天經(jīng)向前翻開竹簡,很快就找到了這句話。順治皇帝龍顏大悅,覺得太傅人選非他莫屬,便下了一道口諭,破格任鄭天經(jīng)為太子太傅。
七品官一下子變成了二品官,若是別人豈不要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可是鄭天經(jīng)竟還“得寸進尺”,啟奏道:“若讓微臣教太子,必須立個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皇帝竟也連連答應,讓鄭天經(jīng)與太子玄燁約法三章,成了師生。
年幼的玄燁,很貪玩,不好好讀書,但鄭天經(jīng)絲毫不為皇權所懼,該怎么罰還是怎么罰。
有一天,鄭天經(jīng)讓玄燁背書,玄燁非但背不出來,還嬉皮笑臉的,鄭天經(jīng)勃然大怒,便緊緊拽住玄燁,兩人同跪在太陽下。六月驕陽似火,玄燁熱得汗流浹背,皇后見了,心疼地一把抱住玄燁,大罵鄭天經(jīng)不通人性。她還氣急敗壞地吵吵嚷嚷:“我的兒子讀不讀書,將來都要做皇帝,何必要受這般窩囊氣!”
鄭天經(jīng)聽了,氣得一時竟忘記了臣子的身份,對皇后義正辭嚴道:“臣身負教誨國之儲君大任,只牢牢記住了一條理——樹不剪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兒童不讀書,定然變蠢豬!這書讓臣教臣就教,不讓教,臣就回鄉(xiāng)下躬耕隴畝去!”說著脫下了官服,扔掉了頂戴花翎,揚長而去。
鄭天經(jīng)回到住處打點行裝,還沒有離開宮,便有一太監(jiān)飛奔而來,傳下皇帝口諭,宣他到東宮去。鄭天經(jīng)昂然來到東宮,見玄燁正跪在順治皇帝的腳下,他心里就明白了,便也跪倒在地,為太子求情。順治皇帝親自攙扶起鄭天經(jīng),給他賜了座,又喝令玄燁道:“小奴才,快給你的恩師跪下!”
旁邊的幾個大臣都勸諫道:“不可不可,哪有儲君給臣子下跪之理?”
“天地君親師,世間五,誰人不拜?誰人不跪?難道玄燁這個當學生的就不能給恩師下跪?”
玄燁規(guī)規(guī)矩矩地跪在了鄭天經(jīng)面前。
自此以后,太子玄燁再也不敢在太傅鄭天經(jīng)跟前放肆,且虛心求教,而鄭天經(jīng)從太子的進步中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既聰明又頑皮的學生,師生相處甚歡,太子玄燁不覺也成了博學之士。
在康熙皇帝繼位的前一年,鄭天經(jīng)由于身體欠佳,便乞準退隱,回到了故鄉(xiāng)蘇州。
歲月如梭,轉眼十幾年過去了。這時的康熙已經(jīng)捉鰲拜,滅三藩,成為成震四方的一代英主。
康熙在下江南時,路經(jīng)蘇州,又想起了當年苦心把自己培養(yǎng)成才的鄭天經(jīng)老師,便想前去探訪他。鄭天經(jīng)聽說康熙要駕臨忐忑不安起來。他耄耋之年,膽子越變越小了。想起當年執(zhí)教太子時的過分嚴厲,就有些后怕。且由于他長期隱居山林,也不知道當年的太子,現(xiàn)在的康熙性情變得如何。如若追究起來,鄭家可有滅門之災?。∴嵦旖?jīng)不由陷入苦苦沉思之中。
第二天,康熙鑾駕到了鄭府,只見鄭府已經(jīng)孝幔高掛,喪聯(lián)貼起,鄭府里的人全都披麻戴孝,放聲痛哭——原來恩師鄭天經(jīng)已于昨晚與世長辭了??滴趼動嵎怕暣髴Q,三步兩步搶到靈柩跟前,手扶靈柩,邊哭邊訴;“學生來遲了一步,竟無緣見到先生一面!”內(nèi)心悲痛的他,讓人打開棺蓋,以瞻恩師遺容,悲慟處不由吟起念師祭文。
當康熙念到“感念師恩,感念師情,眼泣淚血,心如刀絞”時,棺材內(nèi)平躺著的鄭天經(jīng),突然坐了起來,拉住康熙的手泣不成聲。原來這是鄭天經(jīng)使的詐死之計。心想皇帝見他已經(jīng)死了,也就不會再株連他的家族了。結果事情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隨行的文武大臣,看到這種師生情深的感人場面,也不由動容。宮廷畫師姜嘉瑜,感動于康熙與鄭天經(jīng)來之不易的師生情誼,畫下了金殿選師、東宮跪師、鄭府哭師三幅畫,讓此情此景在畫中得到了永恒。后來,康熙將這三幅畫帶到了京城,掛在了自己的寢宮里,留作永久的紀念。
4.古代民間故事精選
相傳,清朝時期,滕縣辛莊有個名叫鐘璜的秀才,很有才華。
有一年,滕縣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會考舉人。發(fā)榜后:鐘璜名列榜首。不光這兒,各縣的秀才,哪個也比不了滕縣參加考試的秀才,主考的學院大人,宣布滕縣為這次會考的第一。誰知其余各縣的秀才不服氣,他們集合起來去找學院大人質問。湊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學院大人乘坐的鸚哥綠呢子大轎,他們就圍起來不讓學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語,問滕縣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學院大人被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糾纏得沒法,就說:“我出個上聯(lián),當面考考你們,對得上,算你們有才學;對不上,那可要甘敗下風啦?!闭f完,就出了個上聯(lián):
掰開石榴,酸子擠成一片。
這伙秀才,你看我,我看你,搜腸刮肚,苦思冥想,怎么也對不上,可巧鐘璜也來到轎前,聽了學院大人讓對對子的事。
學院大人看到了鐘璜,就問:“你不是鐘璜嗎?”
“學生是鐘璜?!?br>
“你對得上來嗎?”
“學生已想出下聯(lián)。不過還是讓眾學兄先對,對不出,我再對吧?!?br>
等了老大一會子,各縣的秀才還是對不上來,鐘璜就念出了聯(lián):
折斷藕結,絲紋分 裂兩邊。
學院大人聽了哈哈大笑,這伙秀才不得不分列兩邊,閃開道路,讓學院大人的大轎通過了。
5.古代民間故事精選
晚清湖廣總督張之洞奉詔入京,晉謁慈禧太后,因未能得到回任的命令,一時不敢離京。誰料這一待便是一年。
張之洞生性曠達,在京城賦閑無所事事,悶得發(fā)慌,便經(jīng)常帶著仆人去古玩街琉璃廠閑逛,從東口走到西口,凡古董店必進去看一看。時間久了,琉璃廠的店主沒有不認識他的。
一天,張之洞來到一家古董店,見店內(nèi)朱欄上放著一口八角形的缸,這缸的八面有字,篆、隸、草俱備,似是古人題跋。張之洞雖有心辨認,但缸體上碧苔紫蘚,斑駁陸離,字跡模糊,難以句讀。缸口邊有一塊缺損,露出極細紅絲,看起來,此缸是用一整塊巨石鑿成。缸內(nèi)有幾條五顏六色的金魚,在浮萍、水藻之間得意地游動。
張之洞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石缸,便問店主這缸是什么年代制成的。店主答:“不瞞老爺,我小時候聽祖父講,先祖曾與人賭博,對方輸了一萬兩銀子無力支付,便以此缸作抵押。據(jù)傳,此缸乃是明代宮中古物。闖王李白成人京后,將金銀珠寶盡數(shù)用車載走,而對此缸棄之不顧,于是此缸便流落民間。至于何代所制,何人所制,小的學識淺陋,實無可考?!睆堉绰犃说曛鞯囊环挘挥傻匦睦锇l(fā)癢,便問石缸的價錢。店主答:“先祖遺言,凡皇親國戚、八旗闊佬前來購買,須紋銀一萬兩以上,若遇上清正廉明而又嗜好古玩的士大夫,價可略減。依小的看,老爺似無力購得此缸?!睆堉绰犃T,哈哈大笑,說此缸他買定了。隨后,離開了古玩店。
回到住處,張之洞因身邊一時沒有這么多銀子,便向幾個老友借了5000兩白銀。第二天早上,張之洞來到琉璃廠,想以5000兩銀子將缸買下,然而店主說什么也不愿賣。張之洞道:“此缸幸好遇上我這識貨的主,所以才愿出5000兩紋銀,京中富有人家雖多,但未必有人肯重金購買此物。”店主答:“老爺是識貨大家,固然不錯。然古玩一行,一向也就講究個貨賣識家。今日遇上老爺這識貨大家,豈可降價出售?”張之洞笑了笑,讓店主先收下這5000兩銀子,說他數(shù)日之后,定當補給。店主這才勉強同意。
不久,張之洞回任的諭旨頒發(fā),他讓手下人用厚氈將石缸裹起來,抬到回程的車上。
回到湖北武昌總督府后,張之洞將石缸放在后院書房外,并仿照京城店家的做法,特意做了一個朱欄放置石缸,然后,邀請省城學識淵博的官員,前來考證石缸究竟是何年、何人所制。
前來的官員中有按察使梁星海等幾名嗜古好學的博物大家。眾人仔細看過石缸后,均不知石缸的制作年代,更說不上是何人所制,但一致認為石缸的確為一件稀世寶物,且贊嘆不絕。張之洞聽了眾人的品評,不禁眉飛色舞,撫髯大笑。
一天夜里,忽然雷雨驟至。暴風挾帶冰雹,勢如萬箭齊發(fā),傾河倒海。早晨,雨過天晴,張之洞來到院中,只見石缸已變成了一堆爛泥,幾條金魚正在水中撲騰。張之洞恍然大悟,這才知道石缸原是贗品,自己上了古董店老板的當。
正當張之洞懊惱之際,門人忽傳梁星海來見。梁星海一見張之洞便問:“昨夜石缸無恙否?”張之洞笑著將結果告訴了梁星海。梁星海為張之洞惋惜,張之洞撫髯大笑:“所幸,當日只借得紋銀5000兩,若是果真借得萬兩紋銀,只怕也都付給店家了。這世上之人與物看起來貌似高古,實則未必如此喲?!?/p>
金末,平興縣(今屬河南)南函頭村有個張老漢,以捕鵪鶉為業(yè),當?shù)厝藨蚍Q他為「鵪鶉」。他年紀已經(jīng)很老了,只有一個獨生子,因年少,人稱張童。一天,張童突然死去。張老漢夫婦感到年老無依靠,哭得死去活來,恨不能隨兒子一起死去。到埋葬這一天,張老漢挖地一二尺,上面用磚壘個墓,說:「我兒還活?!谷诵ζ浒V,而也有為老漢悲哀的。三天后,張老漢夫婦又到墓地痛哭,忽聽墓中有呻吟聲,吃驚地說:「我兒果還魂了!」趕快扒開棺材,把兒子抬回家。張童醒后,索要湯粥,說:「當初,被小鬼帶到冥司,兒向冥官哀告:『我爹娘年老無依無靠,請讓我服侍余年,等送葬畢,死無所恨?!悔す俸軕z憫,說:『今放你歸,回去告訴你父親,如能放棄打捕鵪鶉之業(yè),你的命便可以延長?!弧蛊涓嘎犓@樣說,立即盡焚網(wǎng)罟等捕獵工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7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