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砝钪闻P室放鏡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李世民曾有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但讓李世民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兒子李治和“兒媳”武則天,卻記得真牢,一下子在臥室里放了好多鏡子……
臥室是啥地方?放鏡子干啥?不用說,誰都知道。雖這事屬于李治和武則天的“私生活”,但問題是能如此“激情”也堪稱沒誰了。
兩人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就是李世民臨死前,讓武則天出家當(dāng)了尼姑,結(jié)果李世民死后,李治就不顧一切的,把武則天接出尼姑庵。如此得來不易,自然干柴烈火。
但問題就在于,兩人在我臥室中放鏡子這事,卻還不避諱。因為李治竟然把大臣劉仁軌,宣入臥室里,談國家大事。
劉仁軌一進去后,就驚呆了,咋這么多皇上?驚得說出了一句話,堪稱神預(yù)言:天無二日,土無二王,臣獨見四壁有數(shù)天子,不祥莫大焉。即,皇上本應(yīng)就一個,可我卻在你臥室里,看到了好多皇上,這不是好事!
當(dāng)時李治說啥了,史書上沒說。但卻記載了,很快李治就得了頭痛病,一旦發(fā)作就只能躺床上修養(yǎng),看上去跟個將死的老人一樣了。
且這一病就是多年,李治病得越來越重,而武則天卻越來越有皇上威儀了。當(dāng)然這些鏡子,是否在李治病重的這些年,還不時如實“反饋”武則天和李治的“真性情”,沒人知道,只知道李治的身體卻越來越差,終于撒手走了!留下滿臥室的鏡子,讓武則天空回味。
公元685年,武則天“垂拱”而來,大唐讓位給大周?;噬衔鋭t天雖年過花甲,但依然精力充沛,什么和尚馮小寶,什么張氏兄弟,分別走入武則天的臥室…...
此刻是否還有鏡子?不得而知。但劉仁軌那句話,則變成了“預(yù)言”,真不知李治到了那一邊,見到老爸李世民后,會是啥情景。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李治卻改成了“以銅為鏡可以無衣冠……”
用銅鏡子(古代都用銅鏡)可以找出人的衣服和帽子,指的是可以看到人的外部形象;用人的事情做借鑒可以知道凡事應(yīng)該怎么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借鑒歷史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興亡。
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征的故事。
大臣魏征,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見,經(jīng)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tǒng)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聲,非常悲傷,下令為魏征立碑,親自撰寫碑文并親筆書寫。
太宗時常想念魏征,感嘆的對群臣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彼盐赫鞅茸魇且幻骁R子。
擴展資料:
唐太宗與魏征的一些先關(guān)故事: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征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說:“多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采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dá),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xué)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么干出事來這么荒唐??魏征接口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yīng)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干的是桀紂的事,到后來糊里糊涂,就自取滅亡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以銅為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9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民間故事之-紙枷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