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砝盥』吞焦鳎信d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隨著武則天的出現(xiàn),唐代婦女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絕后的改善,許多婦女開始從事職業(yè)。 尤其是在皇室中,無論王子,公主,甚至妃子,他們都對王位抱有很大的野心。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公主,但最后她失敗了。去世后,李隆基處決了她的七個孩子,而留下唯一兒子薛崇簡。為什么?
我們都知道沒有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就是因為利益原因合作了,他們兩人有相同的利益,自然這個時候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小女兒,武則天對她是寵愛有加,無論什么都要給太平公主最好的,什么要求都滿足,這也造就了太平公主傲慢無禮又霸道的性格。我們都知道,太平公主喜愛男色,總是找很多個長相很好的男子到她的屋內(nèi),一有什么不高興就殺了他們,可以說是喜怒無常了。
公主第二次嫁給了性格懦弱的武攸暨,她十分看不起自己的這個丈夫,雖然兩人也生下了兩男兩女,但是太平公主的心完全不在丈夫身上,而是在府中養(yǎng)了很多美男子,還十分"大方"的和自己的母親一起分享。武則天也越來越信任自己的這個女兒,給與了她參與朝政的機會,但是卻一直讓她呆在幕后。
而在后面太平公主想要除掉李隆基的時候,薛崇簡就曾勸阻過她,但是太平公主沒有聽勸,反而對薛崇簡進行鞭打,后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爭斗的時候,薛崇簡堅定不移的站在李隆基身邊,這個可以說是有擁立之功。
太平公主并不看重薛崇簡這個兒子,兩人關(guān)系一直非常緊張。而反之薛崇簡跟李隆基關(guān)系卻非常好,兩人是至交好友。若公主奪權(quán)成功,薛崇簡并沒有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機會。而若是李隆基上位,他就是從龍之功大義滅親,不僅能保命,仕途上也會有大發(fā)展。
后來,李隆基登基為帝,史稱唐玄宗,這讓她再也按奈不住了,于是打算殺死皇帝。但是這件事情卻敗落了,李隆基搶先做出行動,先是將她賜死,后來又將她的兒女全部誅殺,但是唯獨留下了薛崇簡。
李隆基自然不會殺了幫助自己的人,所以他不僅放過了薛崇簡,還賜予了他國姓,李姓。之后,薛崇簡在唐玄宗時期,一直深受重用,后來被封為立節(jié)郡王。
無情最是帝王家,在帝王的眼中皇權(quán)是任何人都不可以觸碰的;另外一方面,自古以來帝王心思是最難猜測的,太平公主作為李隆基政敵“死對頭”,李隆基在賜死太平公主后處死了她大多數(shù)兒女,斬草除根這是帝王一慣的習性;但李隆基偏偏留下太平公主兒子薛崇簡,這就是李隆基的聰明之處。
“斬草要除根”,太平公主作為李隆基的政治死敵,李隆基幾乎將太平公主一脈子孫全部屠戮殆盡,為何單獨放過薛崇簡?
一切還要從李隆基成長經(jīng)歷談起封建王朝中,只要對皇權(quán)起窺視之心或者構(gòu)成威脅,即便是父子或者手足,帝王依舊會毫不留情鏟除潛在的威脅。
李隆基作為帝王,本身他幼年就親眼目睹宮廷中為爭奪皇權(quán),他的祖母武則天不惜先后廢掉自己的兩個兒子,
武則天為了張易之和張昌宗這兩個“男寵”,甚至對自己親生的孫子孫女痛下殺手,至于李唐其他皇室貴胄和文武大臣,被武則天賜死更如同家常便飯。
李隆基他自己又因為父親李旦的牽連,幼年時期他就被“軟禁”在宮廷中,身家性命隨時朝不保夕。
在武則天執(zhí)政期間,武則天是如何打壓、迫害甚至殺掉對手的,這一切幼年的李隆基親眼目睹宮廷中為爭奪皇權(quán)血雨腥風的政治斗爭。
神龍政變后,武則天退位;大唐江山重新回歸李唐手中,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唐中宗。
韋皇后為何要毒殺唐中宗?韋皇后毒死唐中宗,表面上她立李重茂為帝,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實則韋皇后也想像武則天一樣做皇帝。
但此時李旦的威望和權(quán)勢對韋皇后來講都是一種威脅。于是韋皇后密謀準備除掉李旦潛在的威脅。
此時的李隆基已經(jīng)成年,從小就耳聞目睹宮廷政變斗爭的李隆基,決定先發(fā)制人,于是李隆基聯(lián)合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出兵誅殺了韋后一黨及其黨羽,這就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中,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下,李旦重新登上帝位,即唐睿宗。
在這次政變中,薛崇簡功勞甚大,而他幫助的對象就是他的表哥李隆基。
本身幼年的時候,薛崇簡和李隆基的關(guān)系就非常的要好,這一次在唐隆政變中,薛崇簡又是大力的支持自己,這讓李隆基和薛崇簡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要好。
如果講僅僅因為薛崇簡和李隆基自幼關(guān)系十分要好,在唐隆政變中,薛崇簡又為他賣命,大力的支持他;就因為這個原因,李隆基在清除太平公主一脈中就此放過他。
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以李隆基的帝王之心,寧可錯殺一萬,也絕不可能放過一個。
唐隆政變后,李旦重新獲得皇位,李隆基因為功勞被冊封為太子儲君,太平公主也因為輔助李旦重新獲得皇位而功勞甚大,此時太平公主的權(quán)利幾乎已經(jīng)達到了權(quán)傾朝野的地位,太平公主不僅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眼線,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而且太平公主也時常干涉朝政,大有想做“第二個女皇武則天”的意思,這和李隆基成了政敵上“你死我活的對手”。
薛崇簡作為太平公主最疼愛的兒子,在這件問題上的立場上和他的母親太平公主截然相反,薛崇簡在政治上選擇支持李隆基,為此還經(jīng)常勸說他的母親太平公主不要和李隆基作對,因此薛崇簡經(jīng)常遭遇太平公主的鞭笞。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政治上的分歧,最終又爆發(fā)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宮廷政變,太平公主起兵本想先下手為快,但沒想到被李隆基事先察覺到,最終太平公主功虧一簣,被李隆基賜死,為了徹底鏟除太平公主黨羽,李隆基將太平公主眾多子女連同黨羽全部處死,就連太平公主去世丈夫的,也被李隆基命人挖出來報復(fù),最終太平公主落得死無葬身之地。
除了薛崇簡,太平公主及其其他子女全部被李隆基給處死。
作為“政敵”的兒子,斬草除根是最好的方式,但李隆基偏要留下“薛崇簡”這個“政敵”的兒子。
朝政上“政敵”斗爭最終遭遇清算的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shù)清朝的“九子奪嫡”,作為九子奪嫡最終脫穎而出的勝利者雍正在皇位坐穩(wěn)后,對曾經(jīng)參與“九子奪嫡”的眾多兄弟進行清算,曾參與九子奪嫡的眾多兄弟多數(shù)都被雍正幽禁至死,而唯獨老十三這位雍正堅定的支持者,在雍正稱帝后備受雍正帝恩寵和器重。
從李隆基的經(jīng)歷,我們不難可以看出:
一方面,薛崇簡和李隆基自幼關(guān)系匪淺,在唐隆政變中,薛崇簡功勞甚大。
另外一方面,薛崇簡在政治上是選擇支持李隆基的,作為“政敵”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不僅沒有站在母親太平公主這一面,反而時常反對太平公主,支持李隆基,這也是為何李隆基在賜死太平公主及其其他子女時,為何單獨留下薛崇簡最主要的原因。
“政敵”這個東西歷朝歷代都有,薛崇簡最終逃過一死,只能講他很幸運選擇站“對”了隊,如果他選擇站“錯”了隊,那么李隆基依舊絲毫不會心軟,這就是封建王朝帝王家無可避免斗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59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