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砝顝V難封,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這么一句話“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句話成了千百年來壯志難酬的悲憤之言。李廣難封,究竟有多難呢?按理說,李廣有功勞也有苦勞,為何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代帝王都不給他封侯呢?
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規(guī)模入侵蕭關(guān),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非常善于騎馬射箭,殺敵時斬首和俘虜很多,便做了漢朝的侍郎。按官職享俸祿800石。李廣曾隨從漢文帝出行,有過沖鋒陷陣以及與猛獸格斗的事跡。漢文帝此時也只是嘴上虛言了一句“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那么,文帝為什么說李廣不遇時呢?原因大概因為當時文帝崇尚“無為而治”,在處理與周邊各民族的關(guān)系時多用文而不用武,所以鮮有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作為軍人,李廣沒有發(fā)揮的空間。
接下來,文帝之后景帝繼位,在此期間李廣有了立功的機會。吳楚叛亂時,李廣跟隨太尉周亞夫攻打吳楚軍,奪獲吳楚軍旗,昌邑一帶都知李廣有功有名。但是,作為朝廷命官的李廣,卻私下接受了梁王授給的將軍印章,無疑犯了朝廷的忌諱。盡管平叛功大,卻只得了一個上谷太守的小官位。因此,李廣雖然有功,也不得受賞。
武帝繼父而立,變文景的“無為而治”為“有為進取”,變過去對匈奴的和親政策為反擊進攻政策。戰(zhàn)爭由過去的防御戰(zhàn)法轉(zhuǎn)為用騎兵軍團縱深突襲的戰(zhàn)略打法。這本是軍人立功封侯的大好機遇,但李廣只善于近戰(zhàn)格斗騎射,突發(fā)事件的機智應(yīng)變,滿足過去的經(jīng)驗,沒有樹立新的軍事理念,沒有學(xué)好新的戰(zhàn)役打法。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和衛(wèi)青四將,各率1萬騎兵分別從雁門、云中、代郡、上谷四個方面同時出擊入侵的匈奴大軍。 結(jié)果,漢武帝時期的第一次對匈反擊戰(zhàn)中,李廣遭遇匈奴主力,1萬騎兵全軍覆沒,李廣本人被生俘后逃回。
前123年,李廣以偏將軍的身份隨衛(wèi)青出征,為衛(wèi)青麾下六將之一,結(jié)果李廣無功而返;
前120年,李廣領(lǐng)兵4000,與匈奴左賢王部的4萬騎兵遭遇,由于張騫的援軍未能及時趕來,又一次全軍覆沒。
前119年,漢武帝集結(jié)10萬鐵騎,派遣衛(wèi)青、霍去病兩員不世名將,對匈奴發(fā)動漠北總攻,意欲一舉平定匈奴之患。這一年,李廣已年過60,被任命為前將軍跟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征漠北。結(jié)果李廣因迷路貽誤戰(zhàn)機,按律應(yīng)追責(zé),李廣拔刀自刎,含恨而逝。
李廣終其一生、歷經(jīng)三代,三位皇帝都沒給他封侯,漢文帝時期我們可以說是時運不濟,漢景帝時期則是李廣站錯了隊,最后的漢武帝時期可就是李廣命途多舛了。
李廣如同他的祖父李信一樣剛毅勇猛,是戰(zhàn)場上的一員悍將!但是李廣生不逢時,沒有滅國大功或者殲滅敵軍十萬以上的大功,終身沒有封侯;而李信遇到了嬴政皇帝,立有滅國大功(燕齊),因此被封為隴西侯。
李廣年輕時就是軍中猛士,據(jù)說他曾經(jīng)一箭把箭射入石頭之中,可見李廣臂力驚人,又有神箭手之稱,在飛馬上連發(fā)十箭,必箭箭中的,后世的哲別也遠不能及!匈奴勇士遇見李廣都十分敬畏,因此個人武藝上李廣絕對不下其祖李信。
漢朝反擊匈奴的戰(zhàn)爭中,李廣次次參加,多數(shù)時候戰(zhàn)勝了,但是也有戰(zhàn)敗的時候,有一次李廣還被匈奴活捉了,裝死才逃回來。漢軍爵位跟秦國一樣,要看軍隊斬首數(shù)量是否達標:普通士兵斬首一級就有公士爵,斬三級就有造士爵;領(lǐng)兵將領(lǐng)則先看勝敗再看首級是否達標來決定是否升爵。遺憾的是李廣大小數(shù)百戰(zhàn)也沒有達到封侯的標準,后世的宋朝追封李廣為懷柔伯,也比侯爵低一級!
《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shù)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概括而言,李廣勇將一名,非帥才!威懾匈奴全靠武力搏殺,沒有大的戰(zhàn)略性勝利。飛將軍恰到好處的形容了李廣武藝高強膽略過人,但他沒有周亞夫、衛(wèi)青一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帥才!
馮唐、李廣性格中的顯著特點即為憨直而不善逢迎,這一點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的非常透徹。而正因為如此,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在對待馮唐、李廣的態(tài)度上,逐步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有雅量,能聽得進逆耳之言的漢文帝比較欣賞馮唐、李廣?!妒酚洝酚涊d了這么一件事。一次漢文帝與馮唐等人閑聊,因為匈奴入侵而大傷腦筋的漢文帝感慨地說,若能得到廉頗、李牧,自己就不必發(fā)愁了,“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xí)r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此時,馮唐競當眾毫不客氣地批評道:“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边@話當然令漢文帝極為不悅,“上怒,起入禁中”。由此小事即可看出,馮唐的耿直、不善逢迎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不過,漢文帝畢竟有雅量,不但沒有處罰馮唐,反而又找馮唐談心: “公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他還耐心地讓馮唐道出說這番話的緣由。
于是,馮唐先道歉說“鄙人不知避諱”,之后才說出了緣故,原來之前被罷免的云中太守魏尚本是能抗擊匈奴的將才,只因報功時多報了6個首級,竟遭撤職。馮唐認為對于邊防重將,要放手任用,賞罰分明。魏尚帶兵得法,匈奴不敢侵犯。如今僅僅因為一點小過錯便重罰,即便得到名將,又如何能用好呢?于是,漢文帝“令馮唐持節(jié)赦魏尚,復(fù)以為云中守”。由此,他對馮唐也開始重用。然而漢景帝為人卻缺少雅量,因而短暫的被賞識后,說話直來直去的馮唐很快陷入了不受重用的尷尬境地。
李廣墓位于天水市城南石馬坪。李廣墓建于何時,史無記載。這座李廣墓是衣冠冢墓,墓地有高達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三間,均為三十年代初建造,垣墻大門額題“飛將佳城”。墓地祭亭門前有兩匹漢代石雕駿馬,造型粗獷,風(fēng)格古樸,但現(xiàn)已磨損殘缺,略具形式了,石馬坪也因此而得名。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br>
王勃以此感嘆命途多舛的人生。
李廣的命運十分坎坷,空有一身本領(lǐng),卻長期不受到認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贊許有佳,夸他本領(lǐng)高強。令人遺憾的是,這位能人卻無法獲得認可,無法封侯拜將,這是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
李廣是一位充滿傳奇的英雄,他戰(zhàn)功赫赫,打得匈奴不敢再侵犯漢朝領(lǐng)土。唐朝詩人王昌齡是這樣稱贊李廣將軍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崩顝V將軍的威名足以鎮(zhèn)住胡人,讓他們不敢再逾越陰山一步。這是對李廣的最大肯定,也表達了作者的懷念之情。除此之外,高適也懷念飛將軍:“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飛將軍生于漢武帝積極向外擴張時期,他于匈奴人打了不下七十場戰(zhàn)役,揚名漠北,卻得不到漢武帝封侯賜爵的獎勵,那么,這是為何呢?
后世有如下的看法:
第一種說法是李廣殺害了很多投降的戰(zhàn)士。其實,李廣對于自己不能封侯賜爵的事情也耿耿于懷,于是,向當時比較有名望的王朔請教。王朔道出了實情:李廣在隴西擔任太守之時,曾殺害過八百名前來歸降的羌人!殺害歸降的將士,這種事情在當時屬于非常嚴重的過錯。
這種說法由于有確鑿的文字證據(jù),使得它在日本學(xué)術(shù)界十分流行。但在國內(nèi)就不是這樣的,因為人們會覺得這只是一家之詞。
第二種說法是李廣殺害了霸陵亭的都尉。李廣有一次因為打了敗戰(zhàn)丟掉了將軍一職,當晚,他從霸陵亭經(jīng)過,而負責(zé)管理這里的都尉卻不開門。霸陵尉當時已經(jīng)喝醉了,自然沒有將昔日的將軍放在眼里,執(zhí)意不讓他過去。李廣有些懷恨在心,等他官復(fù)原職后,他故意打壓霸陵尉,甚至找了個理由將其殺害。
明人董份說過:“廣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殺降也,亦淺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边@種說法似乎沒有說服力,畢竟,這只是局部的情況,我們還沒有看到全貌。
第三種說法是李廣治軍不嚴。宋人何去非說過:“廣之治軍,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頓舍,警嚴管攝,一切馳略,以便其私而專為恩,所謂軍之紀律者,未嘗用也?!逼鋵?,治軍的嚴厲也是相對而言的。程不識是跟李廣同一時期的將軍,他統(tǒng)兵就非常嚴厲,將李廣給比下去了。
司馬遷認為李廣和程不識都是一樣的名將,但是,后人可不這么認為。南宋人葉適認為:李廣用兵與他人不同,不能用常規(guī)的規(guī)律來形容它。明人王船山認為:李廣善于攻伐,而程不識善于固守,他們是不一樣的。
第四種說法是李廣乃常敗將軍是也。司馬遷說過:“程不識,雖無功,猶不??;效李廣,鮮不覆亡?!憋@然,他們是認為李廣沒有什么戰(zhàn)功,而沒有機會封侯賜爵。
但現(xiàn)代的學(xué)者卻不這么認為。
《史記》中對于李廣參與戰(zhàn)役的記錄并不多,里面更多描述的是李廣的悲情人生。這是司馬遷有意為之,他想塑造的就是悲情色彩的李廣。李廣一生戰(zhàn)功無數(shù),司馬遷自己也將其稱為名將,而匈奴人更加敬畏李廣,他怎么會是常敗將軍呢?
這明顯不合理!
第五種說法是李廣不是一個軍事全才。這其實是對前一種說法的修正,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李廣雖然是一員猛將,但卻不善于謀斷,常常輕敵冒進,導(dǎo)致其敗多勝少。因此,他沒辦法封侯賜爵。其實,這種說法是有漏洞的。漢朝時期,比李廣遜色的將軍也有封侯賜爵的,所以,這不是主要原因。
第六種說法是漢武帝對他的偏見及衛(wèi)青將軍對他的打壓。這種說法在唐朝就比較盛行,人們將“李廣難封”歸結(jié)于漢武帝。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李廣因為前面幾次戰(zhàn)役都失敗了,引起了漢武帝的不滿,開始對他產(chǎn)生不信任。甚至,在李廣的最后一次戰(zhàn)役中,漢武帝特意囑咐衛(wèi)青,不要讓李廣獲得首功。
衛(wèi)青本來就不怎么看中李廣,他借此機會,有意刁難李廣。衛(wèi)青用公孫敖來取代李廣前軍將軍的位置,使得李廣后來出現(xiàn)觸犯軍規(guī)的事件,李廣自殺謝罪。這種說法跟前面五種說法不同,它能夠從當時的政治、軍事環(huán)境上進行分析,視野開闊,可信度較高。但是,人們還是心存懷疑。
所以,不管怎么說李廣都是一位非常有爭議的將軍。
有人說,李廣是因為殺敵不足,才無法封侯的。漢朝時期,軍隊是以割首記戰(zhàn)功的,李廣雖然經(jīng)歷了很多戰(zhàn)役,在割首方面卻遠遠不如衛(wèi)青和霍去病,因此,他很難獲得認可。
但就算有各種理由,李廣將軍在后世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唐朝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shè)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shè)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廣。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李廣亦位列其中。
“馮唐易老”這個典故出自于《史記.馮唐列傳》,“李廣難封”的典故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
馮唐易老:馮唐是一位國家大臣,在漢文帝時期,就做到了上郎官的官位。但是因為其性格太耿直,所以時時處處遭到排擠,到年事已高也沒有升遷。后來馮唐抗擊匈奴有功勞,可因為疏忽而多上報了8個首級的斬獲,而受到懲罰。
后到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時代,他非常欣賞馮唐的才華,于是就派人召馮唐進宮準備授予官職??墒邱T唐年事已高,再也沒有精力為國效力。
李廣難封:李廣一生屢經(jīng)磨難,戰(zhàn)功卓越卻未得封爵。但是這樣一個名將,在連年用兵、軍功易得的漢武帝時代,居然沒有博得封侯。用以慨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同“李廣未封”。
出處:唐代文學(xué)家王勃的《滕王閣序》。
原文節(jié)選: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譯文:呵!各人的時機不同,人生的命運多有不順。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使賈誼遭受委屈,貶于長沙,并不是沒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難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時代?只不過由于君子能了解時機,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
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yīng)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境遇雖然困苦,但節(jié)操應(yīng)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云壯志。即使喝了貪泉的水,仍覺著神清氣爽,即使身處于干涸的主轍中,也是歡樂無比。
北海雖然十分遙遠,雅浩的宮殿可以聯(lián)通;早晨雖然已經(jīng)過去,而珍惜黃昏卻為時不晚。孟嘗君心地高潔,但白白地懷抱著報國的熱情;阮籍為人放縱不羈,我們怎能學(xué)他那種窮途的哭泣!
擴展資料 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游寫到人生遇合,抒發(fā)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勵志節(jié),最后以應(yīng)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jié)。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
文章除少數(shù)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滕王閣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1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好吃害死官
下一篇: 軟弱皇帝宋欽宗趙桓,受盡屈辱一生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