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漢為國號的政權,除了西漢、東漢,你還知道哪些?
以漢字文明的國家真的數不勝數,這里也會有玄漢,蜀漢,成漢,還有漢趙等等,每一個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國家,總會讓大家特別的佩服。
一、玄漢
劉玄就是劉邦的孫子,也同樣是漢氏的后裔,所以就用漢字作為國號。但是伴隨著軍隊進入到城內,只能夠選擇被迫的投降,隨后被殺,這也就意味著進入到滅亡的階段。
二、蜀漢
在東漢末年時期,劉備就成為了帝王,更是創(chuàng)建了蜀漢。雖然劉備還有諸葛亮,傾其所有,但是和曹魏之間還是有著明顯的實力差距,這就導致蜀漢一直以來都只能夠選擇苦苦支撐,根本就沒有機會一統中原,最終在公元263年的時候,只能夠選擇告別歷史的大舞臺,這真的是讓人覺得有一些特別的遺憾。
三、成漢
在攻下成都之后,李特之子在公元306年馬上就稱帝,在公元334年因此病逝。在公元338年直接就選擇自立為帝王,更是更改了國號,但是最終陳漢皇帝還是選擇投降,這些殘余的勢力全部都被剿滅,根本就沒有剩下來。
四、漢趙
在這個情況下,國浩也同樣會出現變化,劉淵成為了帝王,更是改名為永鳳。在310時期因為患有疾病,所以大兒子順利的登上皇位,可沒有想到居然被自己的弟弟篡奪皇位。弟弟在成為帝王之后,重新選擇更改國號,又改成了趙字,在329年時期,隨之進入到滅亡的階段。每一個朝代都會有著不一樣的特點,但是很可惜這些朝代好像維持的時間并不是很久,其中比較有知名度的應該就是蜀漢,可是這一段歷史也并不是很久,給人留下了許多的遺憾。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除了西漢、東漢,歷史上還有哪些以“漢”為名的國家
“北宋”“南宋”、“東漢”“西漢”,歷史上一些朝代要進行劃分。實際上,它是兩個相關的朝代漢人的名字本身就是前漢、后漢、西漢和東漢,根據都城的位置,這是目前的歷史名字。
東漢延續(xù)了漢朝的稱號,但不是那個時代出現的那個國家,也不是直屬繼承的西漢晚期。 王莽他奪取政權并建立了新制度,結束了漢朝,當時漢朝并沒有稱呼西漢朝,而東漢朝則是后來的歷史學家為之冠名。區(qū)別但是,王莽建立的政權沒有繼續(xù),改革失敗,他被殺,他的政權被劉修建立的漢朝所取代。
在歷史上,西漢和東漢應該被視為兩個不同的帝國或一個完整的王朝,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兩漢時期分別在公元前和公元前200年左右。新莽中斷15年后,如果算是一個王朝的話,它持續(xù)了4個多世紀,是自秦始皇和滿清二帝以來最長的一個王朝。
西漢時期,國家衰弱,社會問題嚴重皇帝本人無能,無法扭轉局面。公元8年,外族王莽借機逼迫皇帝退位,奪取政權,改名為新國王莽篡位后,為了挽救局面,解決社會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但是,改革的大方向違背了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實際上成為一種倒退,使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爆發(fā)了紅眉軍、綠林軍的起義。
事實上,明朝被李自成破壞后,南京就建立了南明小院,但不到一年,南明小院就被清朝推翻了。所以明朝仍然叫明朝。事實上,東、西、北、南的劃分,只是為了方便后來的史家們進行論述和研究。
1.歷史上的‘漢王‘是何人物 歷史上稱漢王主要是劉邦。
也是“漢王”最早的的來源。后來歷史中有多次的號稱繼承前漢的“漢”政權,五代十國就有“北漢”“南漢”“后漢”等等“漢”國。
自然了,他們也稱漢王了。歷史上還有一些名人也是有“漢王”之稱的就自己看百度百科吧/link?url=YAumVBHTJs2PFOIR4Zjkztj14JaQNW0JDH-pN4QvWg32OonbNfMyzd7JTRk99E0yokKfvzV4Y4tbw7RBNP1DTntO_mctPilN9Vo7boupDdNgfGGiMm0TTCPZErSx_AGB。
望采納。
2.歷史上的‘漢王‘是何人物 歷史上稱漢王主要是劉邦。
也是“漢王”最早的的來源。后來歷史中有多次的號稱繼承前漢的“漢”政權,五代十國就有“北漢”“南漢”“后漢”等等“漢”國。
自然了,他們也稱漢王了。歷史上還有一些名人也是有“漢王”之稱的就自己看百度百科吧/link?url=YAumVBHTJs2PFOIR4Zjkztj14JaQNW0JDH-pN4QvWg32OonbNfMyzd7JTRk99E0yokKfvzV4Y4tbw7RBNP1DTntO_mctPilN9Vo7boupDdNgfGGiMm0TTCPZErSx_AGB。
望采納。
3.漢王帝有哪些歷史戰(zhàn)績 漢王,即劉邦,項羽封劉邦到漢中為漢王,劉邦在稱帝之后仍然沿用封號。
劉邦的歷史戰(zhàn)績:
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養(yǎng)生息之寬松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wěn)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zhàn)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4.歷史上戚陽是誰 是戚家村的一位花農。
其女就是后來的戚夫人。相傳,公元前二0六年,鴻門宴后,項羽以盟主的資格,分封十八個王侯。
劉邦被封為漢王。項羽自己則稱為西楚霸王。
為了爭奪天下,他們之間時常發(fā)生戰(zhàn)斗,項羽常常戰(zhàn)勝。公元前二0五年,項羽率兵北上,攻打齊王,劉邦則乘機一舉攻占了項羽的臨時都城(今徐州)。
項羽聞訊大怒,親率三萬精兵排山倒海般猛撲回來,劉邦率兵奮力抵抗,無奈兵少將寡,最后只得棄城而逃。項羽不容劉邦有喘息之機,又親自率兵追趕,直打得劉邦潰不成軍,落花流水。
當他單槍匹馬逃到曹州東南二十余里的戚家村時,劉邦已是精疲力荊幾天幾夜,擔驚受怕,吃不好,睡不好,劉邦感到真是走投無路了。天色漸晚,劉邦下了戰(zhàn)馬,剛剛在村頭一株古樹下休息了一會,又聽到馬聲,人聲嘈雜成一片,追兵又追上來了。
怎么辦?難道說我劉邦命該喪于此地?他正緊張地思索 ,猛然瞥見一戶人家的花園里面,有一位老翁和一個年輕女子,正在辛勤勞作,整修花枝。他來不及細想,連忙走上前去,說自己是漢王劉邦手下,被人追趕,希望老翁與姑娘鼎力相救。
姑娘急中生智,用手指了指園中的一個枯井,老翁會意,領劉邦躲藏在里面。戰(zhàn)馬呢?還是那位姑娘,用一根木棒狠狠地打了戰(zhàn)馬幾下,戰(zhàn)馬向村外一溜煙地跑 去。
追兵走遠了,劉邦得救了。晚上,老翁叫女兒置辦酒菜為劉邦壓驚。
這時候,劉邦才知道老翁姓戚,是戚家村的一位花農。有一女兒,就是救了劉邦的那個姑娘。
姑娘年方十八,眉目俊秀,簡直是天仙一般,劉邦遂生愛慕之心,又有感于戚老翁救命之恩,于是說明了他的真實身份是漢王。戚氏父女聞言,急忙雙膝跪倒在地:“小民不知漢王在此,有眼不識泰山,招待不周,還望恕罪?!?/p>
劉邦說道:“快快起身,我還要感謝你們的救命之恩呢。我如果得了天下,就封戚女為貴妃?!?/p>
戚氏父女又一次叩頭謝恩。戚女馬上更衣,跳 起了折腰舞,陪劉邦歡飲。
二人于當夜便成了親,說如果有了孩子取名如意,就是后來的趙王如意。
5.歷史上劉邦剪除異姓王是怎樣的 西漢開國時,有七位大功臣被封王,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是為“異姓諸王”。
他們占據關東的廣闊土地,各自為政,顯然威脅著國家的統一。對于這些兵多將廣、割據一方的異姓諸侯王,劉邦自然是欲除之而后快,為了維護大一統的江山,他毫不留情地開始清洗這些勢力。
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韓信、彭越、英布等六王皆因圖謀反叛之罪名遭到殺戮或貶黜,只有長沙王吳芮因勢力弱小且向皇室示忠而得以幸免。后劉邦與眾臣殺白馬、立盟誓,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p>
史稱“白馬之誓”。
6.項王與漢王間的戰(zhàn)爭歷史稱作什么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zhàn)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zhàn)等
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十二月(約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楚漢之爭拼音chǔ hàn zhī zhēng是中國歷史上在秦朝滅亡之后以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為首的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為爭奪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楚漢之爭可分別定義為廣義與狹義的兩種解釋。在廣義上可理解為自漢軍出兵還定三秦關中今陜西大部起一直到漢軍平定項羽所立的割據勢力臨江王這段時期包括楚漢雙方與其他各諸侯之間的戰(zhàn)爭時間為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前202年十二月共5年。楚漢之爭楚漢戰(zhàn)爭在廣義上很多情況下也代指這一歷史時期。
楚漢之爭在狹義上理解則限于楚漢雙方直接正面的戰(zhàn)爭即自漢軍進攻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一直到項羽烏江自刎時間為漢二年前205年四月至漢五年前202年十二月共3年。
折疊狀況
楚漢之爭就是繼中國秦末農民大起義之后項羽和劉邦之間為爭奪封建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zhàn)爭。自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歷時5年。
在秦末農民大起義過程中陳勝犧牲后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成為反秦武裝的兩支主力。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六月項羽經破釜沉舟一役大敗秦軍主力40余萬注定秦朝覆滅之勢同時卻也為劉邦軍入關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秦二世四年漢元年公元前207年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十月與十二月劉邦、項羽相繼率兵入關推翻秦王朝。
按照楚懷王原來“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劉邦先入咸陽理應做關中王但項羽自恃功高企圖獨霸天下。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佯尊楚懷王為義帝徙于郴縣今湖南郴州。四月分封天下十八諸侯王自立為西楚霸王以劉邦為漢王。
項羽進入秦都咸陽后大肆燒殺搶掠不僅失去民心也導致無法立足關中。此后他貶義帝于江南遷劉邦于巴蜀徙故王于惡地王親信諸將于善地挑動和加劇了各路諸侯之間的權力紛爭并且迅速激化了他與劉邦之間的矛盾。劉邦被徙封漢王后決定以漢中郡治南鄭今陜西漢中為基地養(yǎng)民招賢安定巴蜀然后收復三秦。三個月后于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乘齊王田榮起兵反楚的有利時機決策東向終于爆發(fā)了楚漢戰(zhàn)爭。
項羽分封諸侯后即罷兵回歸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不久齊、趙和彭越起兵反楚對西楚構成直接威脅。項羽不得不調遣主力擊齊以穩(wěn)定局勢。當時僻處巴蜀的劉邦乘項羽無暇西顧之際于八月出故道迅速還定三秦繼續(xù)東進使項羽在戰(zhàn)略上陷于兩線作戰(zhàn)的不利處境。楚軍主力困于齊地無法脫身。劉邦乘隙進駐洛陽同時以項羽放殺義帝為由率諸侯聯軍共56萬人進據楚都彭城。項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后親自率精兵3萬人回師彭城。在楚軍突然襲擊下漢軍56萬烏合之眾一敗涂地劉邦僅得與數十騎突圍。
彭城之戰(zhàn)后楚漢雙方便進入了長達2年零4個月的相持階段。相持階段一開始劉邦就組建了騎兵部隊有效地阻擋了楚軍的進攻與此同時漢軍一方面堅守滎陽、成皋一線一方面積極在楚軍的后方和側翼開辟新戰(zhàn)場。這一部署打擊了項羽在戰(zhàn)略上的致命弱點很快收到了成效。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至次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接連平定魏、代、趙、燕矛頭直指齊地逐漸形成包圍西楚的態(tài)勢。而項羽卻始終不能擺脫兩線作戰(zhàn)首尾不能相顧的困境。特別是項羽不能用人在政治上、軍事上連連失策使劉邦得以調兵遣將完成對項羽的戰(zhàn)略包圍。漢三年公元前204年漢軍在成皋大破楚軍韓信也盡定齊地。項羽腹背受敵進退失據陷于漢軍的戰(zhàn)略包圍之中。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項羽向劉邦提出議和楚漢約定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項羽率兵東歸而劉邦卻背約攻楚。次年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圍困于垓下今安徽靈璧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士無斗志項羽率少數騎兵突圍至烏江今長江位于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鎮(zhèn)自刎而死。楚漢戰(zhàn)爭最后以劉邦奪取天下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7.為什么劉邦叫“漢王” 是項羽封的,以漢地為名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p>
他以此為發(fā)祥地,筑壇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滅三秦,進而完成統一大業(yè),建立漢家王朝。 要弄清“漢族”的由來,須從“漢”說起。
按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詮釋,泉水剛出山時,水流較小,稱為“漾”,多股泉水匯成盛大水流后便叫“漢”??磥?“漢”字的原始意義是對大河的通稱。
并非專指哪一條河流。后來,文人們把神話中的天河叫作“漢”也稱為“云漢”“銀漢”“天漢”成語“氣沖霄漢”用的便是這一意義。
今日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朝鮮的漢江也是用的也是這個意義)。漢水發(fā)源于陜西省寧強縣,歷史上習稱寧強縣一帶漢中(即今日的漢中地區(qū)),漢字中河流名發(fā)展成了地名。
秦朝末年,劉邦入關滅秦后項羽封在漢中一帶稱“漢王”;劉邦得天下后,便用其發(fā)跡之地的地名作為王朝名,稱“漢朝”,“漢”字又由地名發(fā)展成了朝代名。漢王朝統治中原中百余年,疆域廣大,影響深遠,聲名播于海內外,周邊民族習稱中原人為“ *** ”。
因為漢王朝十分強大,轄下兵民又以勇武著稱,匈奴人常稱贊 *** 為“好漢”,后來的“男子漢”等詞語皆為“莊稼漢”。 繼西漢、東漢之后,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個以“漢”命名的封建政權。
三國時期劉備建立政權稱“蜀漢”或“季漢”。五代時沙陀族劉知遠建立的政權也稱“漢”,為便于區(qū)別,史稱“后漢”,與“后漢”并存的還有劉隱和劉崇建立的兩個名叫“漢”的政權,史學家分別稱為“南漢”和“北漢”。
這些名叫“漢”的政權的接連出現,使“漢”字在人們的頭腦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這些政權統治下的民眾漸漸被視為一個共同體,并且與“漢”字緊緊地聯系起來,這是最終形成漢族這一固定概念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基礎。
按照斯大林的說法,民族是“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生活以及表現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wěn)定的共同體”,在中國,是先形成了處于周邊地區(qū)的一些的小“共同體”、最后才相應地形成了處于中間地帶的大的“共同體”這就是漢民族。具體說正試有漢民族之稱始于金朝。
金王朝是第一個曾真正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為了便于區(qū)分,他們把寧政權統治下的人民統稱為“漢”人。元代繼承了這一稱呼,但概念上有些混亂。
他們把治下民眾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 *** 、 *** 和南人,“ *** ”抱括了生活在北方的 *** 和契丹、女真高麗等族人,“南人”指南宋遺民,實際上上也是“ *** ”。滿族是又一個入住中原的少數民族,他們仍稱明 *** 統治下的民眾為 *** 。
因為元代的蒙古族和清代的滿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所以 *** 使用的語言和文字便被稱作“漢語”、“漢字”,專門研究漢字音韻訓古和古文考據的學問被稱為“漢學”。 漢族現在已成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漢族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的百分之九十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人遍布全國,主要聚居黃河、長江、珠江流域和松遼平原。漢族與55個少數民族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漢語的主要方言有北方話、吳話、贛語、客家語、閩北話等。漢語屬漢藏語系,與藏語、壯語、傣語、侗語、苗語等親屬語言。
普遍話是中體民族的共同語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