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為何長孫無忌被殺時李治卻袖手旁觀?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自古以來,血緣關(guān)系成為了維系社會關(guān)系網(wǎng)絡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們認為,有血緣關(guān)系之人,必定是比沒有血緣關(guān)系之人要親近。倘若一個親戚對自己還有一定的恩情,那么這份大恩一般都需要銘記于心,并且適時回報,而恩將仇報之人,必定受人唾棄。
對于唐高宗李治而言,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對他的恩情便是巨大的,可以說,倘若沒有長孫無忌的話,李治不可能登上皇位。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當武則天和長孫無忌鬧出了矛盾之時,唐高宗竟然沒有站出來反對,默許了武則天屠殺他的親舅舅的舉動,這是為何呢?
或許,長孫無忌曾經(jīng)幫助過李治當上皇帝,但是不可置否的是,長孫無忌的這一選擇,與其家族利益也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因此,可以說,倘若有一個更好的人選的話,那么長孫無忌并不一定會扶持李治上位。對于這一點,李治心知肚明,因為他知道,自己必定不是眾多皇子中最優(yōu)秀的人。
但是,長孫無忌最終做出了這個選擇,對于李治而言,自然是幸運的。然而,懦弱的他,注定是無法完全掌控群臣的。因此的,當李治看到長孫無忌利用高陽公主謀反案,輕輕松松便殺害了李恪之時的決絕,便覺得內(nèi)心有些許的害怕。會不會到了未來的某一天,當長孫無忌已經(jīng)不需要自己的時候,便會將自己除掉。這是李治擔心的問題,也是他和長孫無忌嫌隙開始的時候。
風水輪流轉(zhuǎn),昔日的高陽公主謀反案已經(jīng)成為過眼云煙,而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更大的謀反案,而主角便是長孫無忌。在這個案件之中,唐高宗主動提出了高陽公主謀反案,為許敬宗辦事提供了解決方法,于是他說道:“遺愛乳臭兒,與一女子謀反,勢何所成!無忌與先帝謀取天下,天下服其智;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竊發(fā),陛下遣誰當之?”
簡單來說,就是許敬宗認為,既然當初沒有任何號召能力的房遺愛都能和一個女子謀反,那么如今權(quán)傾天下的長孫無忌謀反不就易如反掌嗎?就這樣,長孫無忌坐穩(wěn)了罪名,許敬宗還認為這個案件應該在高陽公主謀反案的基礎山再加重處理。
然而,當奏折遞交給了唐高宗之時,他并沒有同意這個處理結(jié)果,并讓許敬宗重新評估。后來許敬宗從中拉扯出了無數(shù)的牽連官員,并發(fā)現(xiàn)此事并非如此簡單。于是乎,這個案件成為了一件驚天大案,而長孫無忌就此走向了死亡。
當唐高宗認為這個案件基本上處理的差不多之時,便假裝嘆息:“舅若果爾,朕決不忍殺之。若殺之,天下將謂朕何!后世將謂朕何!”長孫無忌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己扶持上位的竟然是一只白眼狼。
題目中所說的一代賢后就是長孫皇后,也不是在長孫皇后死后李治清算的長孫一族,而是在李世民去世以后,自己登基后清算了長孫氏一族。而長孫氏一族之所以被清算的原因也特別簡單:表面上是因為長孫無忌反對廢王立武,但是實際上是因為李治想要用清算長孫氏一族的勢力來打擊關(guān)隴貴族,并且長孫無忌作為權(quán)臣,李治覺得他有點影響皇權(quán)了。自古無情帝王家,即使是對待一心擁立自己的舅舅,李治還是下了黑手,而且還是借著武則天的手鏟除異己,不得不說李治真的棋高一招。
長孫無忌在貞觀一朝可以說是異常顯赫,他是當朝皇后的哥哥,還是李世民的發(fā)小加好兄弟。最為關(guān)鍵的一點,長孫無忌還是凌煙閣的第一功臣,而他之所以能成為第一功臣還是因為他在玄武門之變時立下了頭功。就連立儲這樣的大事,李世民都會和長孫無忌商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長孫無忌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其實長孫無忌之所以在高宗一朝被清算,還是因為他勢頭太盛,連李治都在忌憚他,功高蓋主然后被清算這便是權(quán)臣最后的下場。長孫無忌不僅僅是外戚那么簡單,他還代表著關(guān)隴貴族在朝中的勢力,而唐高宗想要真正的掌握權(quán)力,必須打壓關(guān)攏貴族的勢力。
李治之所以那么堅定地要廢除王皇后,也是為了要打壓關(guān)攏貴族的勢力,畢竟王皇后出自世家。李治也知道長孫無忌一定不會同意這么做,于是這件事情就讓長孫無忌和武則天結(jié)了仇,那么清算長孫無忌就不用李治親自動手,武則天就替李治把這件事情給辦了,長孫無忌,最后的結(jié)局就是被流放然后自縊而亡。
提及唐高宗李治都認為他懦弱無能。但實際上恰恰相反,高宗李治應該是唐朝最偉大的君主。有唐一代最強大的時候就是唐高宗李治時期。而李治最大的功績就是平定高麗和結(jié)束關(guān)隴集團對大唐皇室的控制和影響。而誅殺長孫無忌就是其中的最重要事件。
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李唐前三任皇帝對長孫無忌寵眷甚隆。李淵在位時,封其為齊國公,李世民封其為宰相。而且臨死前,還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無忌力也。長孫無忌一句晉王仁孝確立了李治的太子之位。李治即位后,封其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但就是這個仁孝的李治要了長孫無忌的命。這真是莫大的譏諷。而當年對此有著清醒認識的長孫皇后多次規(guī)勸哥哥要低調(diào)。也多次阻止李世民任命長孫無忌當宰相。但她的話誰都沒有聽。李治登基以后,長孫無忌應該說很是跋扈。他在朝堂之上公開自比隋代的越王楊素??梢娖浒恋搅撕畏N地步。就在李治當皇帝的第十年,長孫無忌卻因?謀反?罪被削職流放,三個月后被逼自縊身亡。一代權(quán)臣落得如此下場,既讓人扼腕嘆息。
長孫無忌死于太傲,太狂,太飄。無人臣之道,之禮。說白了就是自己找死。在房遺愛謀反案里,長孫無忌打擊異己。硬生生憑空生出一場大案,把把皇上的哥哥妹妹都給殺了,李恪(就因為李世民那句吳王類我)被長孫無忌下令賜死,李世民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廢王立武?之爭其實不過是表面現(xiàn)象,真相仍然是權(quán)力斗爭。也就是李治要把關(guān)隴集團徹底鏟除。再就是為了成立自己的政治班底。但長孫無忌依舊把李治當小孩,自視有擁立之功。認為李治不敢怎樣??衫钪伟疡宜炝急毁H謫,他才知道自己小看了他的親外甥,這才知道皇帝要辦他,只需一道圣旨而已。 李義府(笑里藏刀那位)那句:種地的窮農(nóng)夫多收兩斗小麥還想換個老婆,何況天子,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啊,更是傳頌一時。在新的政治勢力的逼迫下,長孫一黨很快就被消滅了。
霍光、諸葛亮、長孫無忌、張居正......有謀國之忠,但皆以輔助幼主而死于擅權(quán)專斷 長孫無忌的死就在于此。但長孫無忌對李治卻是忠心不二的。但皇帝認為你妨礙了他。站在了皇權(quán)的對立面。你就得死。長孫無忌殺李恪那天就注定了他的結(jié)局。簡單說就是天理有常,報應不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1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