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鐘會為何叛變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263年,魏國權(quán)臣司馬昭派遣三路大軍,討伐蜀漢政權(quán),最終將其滅掉。 蜀漢滅亡幾個月后,成都就發(fā)生了一場動亂,魏國大將鐘會妄圖謀反叛亂,結(jié)果引起了一場血雨腥風(fēng)。許多人不明白,鐘會是司馬昭的親信,又有了滅蜀的戰(zhàn)功,絕對可以出將入相,但他為何卻要造反呢?
鐘會出身士族名門潁川鐘氏,他的父親是曹魏重臣鐘繇。鐘會自幼聰慧過人,長大后“有才數(shù)技藝,而博學(xué)精練名理,以夜續(xù)晝,由是獲聲譽”。別看當(dāng)時鐘會年紀(jì)不大,卻與王弼齊名。二十幾歲時,鐘會就成為司馬師的幕僚,司馬師說他有王佐之才。鐘會為司馬師、司馬昭出謀劃策,平定淮南的叛亂,深得信賴。
由于鐘會算無遺策,人們稱贊他是當(dāng)時的子房(即張良)。261年,鐘會被封為司隸校尉,雖然在外朝做官,“時政損益,當(dāng)世與奪,無不綜典”。夏侯霸投奔蜀漢后,就曾經(jīng)說過“有鐘士季者,其人雖少,終為吳、蜀之憂”。后來,司馬昭策劃伐蜀時,只有鐘會堅決支持,他還與司馬昭“籌度地形,考論事勢”。
之后,鐘會奉命率領(lǐng)十幾萬大軍伐蜀,最終將蜀漢滅掉??墒鞘駶h滅亡后,鐘會卻謀反了,這背后到底有怎樣的內(nèi)幕呢?關(guān)于鐘會謀反的原因,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認(rèn)為,鐘會“心存魏室”,想幫助曹魏除掉權(quán)臣司馬昭。畢竟鐘會叛亂時,打出的旗號是奉郭太后的遺旨。
第二種說法是鐘會懷有野心。按照《三國志》的記載,鐘會滅蜀后居功自傲,特別是在鄧艾被捕后,他“獨統(tǒng)大眾,威震西土”。 鐘會覺得自己“功名蓋世,不可復(fù)為人下,加猛將銳率皆在己手,遂謀反”。另外,姜維還在旁邊不斷的挑唆,鐘會這才舉兵謀反的。
上面的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不過還有第三種說法,本人也更傾向這種說法。鐘會謀反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迫不得已的,由于他聰慧過人,善于謀劃,引起了司馬昭身邊人的不滿,他們不斷攻擊鐘會,才最終引發(fā)了這場叛亂。具體而言,司馬昭的親信賈充、羊祜就對鐘會表示質(zhì)疑。
甚至連司馬昭的夫人王元姬都認(rèn)為,“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碧貏e是在鐘會滅掉蜀國后,這些人的攻擊更加厲害。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昭給鐘會寫了一封信,“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鐘會看完信后大驚失色,他明白了司馬昭并不信任他,“但取鄧艾,相國知我能獨辦之。今來大重,必覺我異矣”。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讀出這樣的信息,其實鐘會原本沒想謀反,以他的才智,如果打算叛亂,肯定會第一時間派重兵守住漢中的要塞。當(dāng)他得知司馬昭派兵時,才意識到了危險。此外還有一個因素,鐘會滅蜀有功,引起了鐘會政敵的嫉妒,功高震主加深了司馬昭的猜疑,才引發(fā)鐘會之亂。
三國末期,蜀漢被鐘會和鄧艾帶領(lǐng)大軍所滅,后主劉禪投降,而姜維也被鐘會俘虜。鐘會原本是立下了大功,甚至被封為司徒,后來卻在姜維的鼓動下謀反了。那么他為什么會這么做呢?
景元四年,也就是公元263年,鐘會和鄧艾一起率領(lǐng)大軍前去伐蜀。蜀漢的軍隊根據(jù)天險死死守著劍閣,但是鄧艾卻從綿竹奇襲過去,打敗了諸葛瞻等人。劉禪率領(lǐng)蜀漢的眾人投降,而且命令姜維也向鐘會投降,姜維無奈之下只能投降。
姜維雖然投降,但是還是一直抱著復(fù)國的念頭,所以才有了后來鼓動鐘會叛亂的事情。但是鐘會既然是曹魏的重臣,為什么這么輕易就鼓動謀反呢?
首先就是鐘會是一個有才智也有野心的人。大權(quán)在握,野心就會滋長。魏國里司馬昭就是想要篡權(quán)的,鐘會立下了大功,而且手里握著精兵,難保不會起想要不屈居人下的心思。更何況亂世的時候,誰手里有兵就有底氣。
而高數(shù)不勝寒,鐘會本來就是曹魏的重臣、謀士,這次伐蜀又建立下如此大的功勛,就會導(dǎo)致一個結(jié)果——功高震主。鐘會在伐蜀之后就被封為“司徒”,“司徒”就相當(dāng)于丞相的位置,已經(jīng)到了非常高的位置。
鐘會與其說忠心的是魏國,不如說是忠心曹氏。司馬昭想要篡位的心思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了,路人皆知。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他要 坐上皇位,那么鐘會如果反對的話,將會成為一個非常大的阻礙。
那么索性就別讓他回來,所以才想要借機挑起鐘會與鄧艾之間的矛盾,沒想到這個謀劃被鐘會看破了。這時候姜維就抓住了鐘會的心思,然后適當(dāng)?shù)霉膭铀>褪钦f鐘會幫助司馬氏建立這么多功業(yè),到頭來卻落得個兔死狗烹的結(jié)局。
而司馬昭給鐘會的一封書信里卻說擔(dān)心鄧艾不服命令,所以自己率領(lǐng)大軍過來。鐘會立刻就察覺到司馬昭是已經(jīng)懷疑了,所以才會帶著大軍過來,因為想要抓鄧艾的話自己一個人就夠了。司馬昭早有干掉他的心思,所以他如果不反的話就是死路一條。
姜維的蠱惑可以算是其中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而且姜維之所以能夠鼓動他,就是因為鐘會本人就有了野心以及對司馬昭帶兵過來是想要鏟除他的懷疑。
司馬昭明擺著是要除掉他,這個情況下,謀反的話或許還有生機,坐以待斃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鐘會便和姜維一起開始謀劃,雖然一個是想要自己奪得大權(quán)與司馬昭對抗,一個是想要復(fù)興蜀國,兩人目前是結(jié)盟了。但是鐘會沒有想到的是,中間消息走漏了,兩人的所有計劃都完了。
實際上可能是司馬昭對鐘會早有防范,所以在他身邊埋下了棋子。而鐘會也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他倉促起兵反而將自己的矛頭對向魏國,魏軍肯定有大部分都是不愿意的。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從本來滅蜀有功的人,變成了叛軍。
所以軍心不一,就產(chǎn)生了內(nèi)訌,最后兩人也死在了亂軍之中。而且假使說鐘會的計劃成功了,最后也不一定能落個好下場,因為姜維為了復(fù)興蜀國也一定會把他干掉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1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鬼故事之-守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