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砬貒暙I之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商鞅、張儀、范雎的施政措施,都符合了當時秦國的實際情況。但商鞅、張儀改變了戰(zhàn)國的格局,使秦國突飛猛進;范雎僅僅圍繞秦昭襄王奪權展開行動,雖說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對秦國取得天下也有很大的正面效果,但與商鞅、張儀的貢獻相比,還是遜色不少。
01:商鞅
商鞅到達秦國的時候,秦國還處于“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窘境,在中原諸侯的眼里,秦國貧窮、落后,和西方的戎狄部落沒什么兩樣,屬于被遺忘的角色。
被人看不起也就算了,秦國還處處受壓迫——魏國大軍跨過黃河,占領了富庶的河西之地,進一步將國土延伸到洛河流域;更氣人的是,魏國還沿著洛河修起了長城,將秦國牢牢地困死在西方。雖說秦獻公末年,經(jīng)過幾番大戰(zhàn),也取得了勝利,但大的局面并沒有多少改觀,依然是被各諸侯鄙視著。
商鞅到達秦國后,先是說服了秦孝公改革,通過頒布《墾草令》取得了秦孝公的信任;然后又經(jīng)過兩次改革,整合了秦國的資源,改變了秦國的落后體制,激發(fā)了秦人勤勞英勇的血性,僅僅十幾年,秦國國力大為改觀,甚至一度攻占了魏國的舊都安邑;商鞅不僅文能治國,上馬打仗也非常厲害,眾所周知的“商君”稱號,可是通過打敗魏軍、收復河西之地、俘虜公子卬,憑軍功掙來的。
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即便是張儀也比不上,范雎就差遠了。
02:張儀
經(jīng)過秦孝公、商鞅君臣的經(jīng)營,秦國已開始嶄露頭角,向諸侯列國露出了獠牙,東方六國感到了恐怖,意識到單打獨斗都不是秦國的對手,于是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抗秦。
這時候秦國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怎么樣破解諸侯國的合縱,最好是讓他們窩里斗,以減輕秦國的壓力,張儀的出現(xiàn)可謂正逢其時。
先來看張儀是怎么說服魏國的。公元前328年,惠文君派張儀、公子華攻打魏國,經(jīng)過一番苦戰(zhàn),秦軍占領了蒲陽,這時候張儀做了一件瞠目結舌的事:游說惠文君把蒲陽還給魏國。秦國一眾將領開始很不解,經(jīng)過張儀的一番解釋,狂喜不已:秦國將蒲陽還給魏國,魏國將上郡讓給秦國。上郡在黃河西邊,海拔高,對關中平原有居高臨下的優(yōu)勢,魏國占領這塊地方對秦國始終是個威脅,用占領的蒲陽來交換,可賺大發(fā)了。
通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張儀并非是一個只會耍嘴皮子的人,軍事才能也很不錯;張儀眼光非常高,具備戰(zhàn)略思維。
經(jīng)過土地置換時間,張儀和魏國建立了不錯的關系,之后在張儀的游說下,魏國臣服秦國,打破了諸侯聯(lián)盟的一個口子。
再來看張儀是怎么忽悠楚國的。秦國想攻打齊國,又害怕齊國的盟友楚國搗亂,就派張儀到楚國忽悠一番,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先是齊楚聯(lián)盟崩潰;然后楚王被忽悠;最后楚懷王惱羞成怒,發(fā)動了丹陽之戰(zhàn),楚軍大敗??梢哉f秦國的初衷并不咋地(不遠千里攻打齊國,典型的“近交遠攻”),結局卻非常美好——少了楚國這個可怕的對手。
最后,張儀自始至終以秦國國家利益為重。巴蜀之戰(zhàn)前夕,張儀主張進軍三川,司馬錯主張攻打巴蜀,最后秦惠文王決定讓張儀、司馬錯共同帶兵攻打巴蜀,在滅了蜀國后,張儀看到了巴蜀地區(qū)的富庶,順勢滅了巴國——超規(guī)格完成了任務。張儀的心胸氣度,可遠比睚眥必報的范雎好多了。
張儀的軍事、外交才能都很不錯,但在一些問題上的認識和商鞅比起來,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03:范雎
范雎出身卑微,年輕時受了不少侮辱,因此對功名利祿看得很重,為了自己的上位,不惜惡意攻擊丞相魏冉,陷害白起,總的來說功勞不少,作惡也不少。
范雎的主要功績。對秦昭襄王來說,范雎是個很好的助手——幫助自己趕跑了強勢的舅舅魏冉,登位四十多年后終于掌握了秦國大政;但對秦國來說,這只是一件平常事,范雎的才能和魏冉不相上下,不論誰在位,秦國都會繼續(xù)強大。
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對秦國來說是件大事件,意味著秦國以后作戰(zhàn)有了明確的方針,不會再胡亂打了(事實上,秦國的大多數(shù)戰(zhàn)役,都是可圈可點的,只是偶爾會犯傻)。
范雎的作惡。范雎這個人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作為朋友很不錯,但用這套治理國家,難免會犯錯,比方說用能力不夠的恩人王稽、鄭安平導致秦國損失慘重。
綜上所述,范雎自有他的功績,但并非不可替代,和商鞅、張儀相比還是要差上不少。
為秦國霸業(yè)貢獻度最大的三位君主按時間順序分別是: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需要說明的是,戰(zhàn)國后期秦國統(tǒng)一全國只是個時間問題,所以沒有列入秦始皇。
秦穆公:秦穆公起初的目的是爭霸中原,他積極參與晉國內務,還把晉公子重耳擁立為晉國國君,是為晉文公。結果即位后的重耳反倒利用秦國使晉國強大起來,反過來壓制秦國。秦穆公在受到晉國的打擊后,果斷調整國策,避實就虛,決定向西發(fā)展。并招攬了當時的兩大賢才:由余和百里奚。秦穆公的西征“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國由此疆域大幅擴大。再回頭來和晉國爭霸,最終擊敗晉國,消滅梁國、芮國、滑國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秦孝公可以說是秦國里程碑式的一位君主。如果說把對外擴張看做是大補湯,那么變法就是強身健體。相對于開疆拓土,秦孝公的變法更從本質上改變了秦國!他啟用衛(wèi)國人衛(wèi)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zhàn),開阡陌,不斷增進農業(yè)生產,建立縣制行政,加強中央集權,并遷都咸陽。改變兵制,組建新軍,后來的秦軍銳士便由此而來。這次變法稱為“商鞅變法”。秦國從此開啟了高速發(fā)展模式,和東方六國一味的進補而不加強鍛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的貢獻有:第一,對內他鞏固了君權,“商鞅變法”后,商鞅的權力對君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秦惠文王采用一石二鳥之計:將商鞅和公子虔同時除掉,打壓了兩方勢力,鞏固了君權。同時他開啟了秦國的“客卿文化”,對于客卿(非本國人在本國任職的高級官員),秦惠文王敢于大膽啟用。特別是張儀,他的連橫術幫助秦國多次在復雜的外交斗爭中轉危為安,分化東方六國。后來的客卿成為秦國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二,對外上,秦惠文王大興連橫之術,成功拉攏其他諸侯國孤立打擊秦國的主要對手是齊、楚,以達到使秦國獨大的目的。領土擴張上,進攻東進的障礙魏國,重新奪回戰(zhàn)略要地河西之地(之前被吳起奪去),并攻取蒲陽,建立黃河東岸的前沿陣地;派樗里疾大敗韓、趙、魏聯(lián)軍,斬首八萬;派司馬錯取巴蜀;派張儀離間齊、楚關系,趁機襲取楚漢中之地,將關中、漢中、巴蜀連為一體;又趁義渠內亂,平定義渠,獲得大片優(yōu)質牧場。秦惠文王使秦國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2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朱熹究竟有沒有納尼為妾
下一篇: 貞妃,大清最慘妃子,喪姐喪夫還要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