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歷史上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有人夸贊他,有人罵他,但無論評價如何,他都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袁崇煥從小在偏遠地區(qū)長大,書讀得并不出色,但他有著非常強的軍事眼光和能力。當(dāng)年,文官們寧愿辭職也不愿意去擔(dān)任遼東的職位,但是袁崇煥卻主動要求去了。他并不是被派去的,而是想要去承擔(dān)起責(zé)任和風(fēng)險。
在擔(dān)任撫寧遠和撫北京期間,袁崇煥表現(xiàn)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他守住了寧遠,保衛(wèi)了北京城,成為了一位大功臣。但是,他也有著致命的缺點。他耗光了朝廷的錢財,卻不干活,最后還投靠了后金。這些缺點在官場上混而言之,是非常容易被抓住把柄的,導(dǎo)致他最終被告了黑狀,被迫辭職回家。
天啟皇帝的去世,崇禎皇帝上位,魏公公和他的同黨倒了大霉。被魏公公整的人也就翻身了,袁崇煥就是其中一個。崇禎皇帝將他召回,重用他并升遷為巡撫,這也是他重新出山的機會。
袁崇煥雖然有著致命的缺點,但他是一個有能力的文官,他有著軍事眼光和能力,而且愿意承擔(dān)責(zé)任和風(fēng)險。這樣的人實在是不可多得,他比那些只知道呆在后方罵人的文官好多了,比那些收了錢為了利益罵人的文官更加高尚。
在我國歷史中,皇太極與毛文龍之間有著一個讓后人津津樂道的故事?;侍珮O是后金的開國君主,而毛文龍則是明末民變時期的一名海盜,據(jù)說皇太極十分痛恨毛文龍,但卻無法解決他的存在。
毛文龍駐扎在位于遼東海岸的皮島上,手下?lián)碛?萬人,這些人大多由明朝士兵和海盜組成。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是他們一直在騷擾后金的地盤,逼得皇太極束手無策。因為后金的大部分人都是騎兵,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大海,更不用說水戰(zhàn)了。而毛文龍的手下們在海上卻是行家里手,時常襲擊后金的交通船只,使得后金的經(jīng)濟遭受重創(chuàng)。
不僅如此,毛文龍還經(jīng)常向后金發(fā)動搶劫,甚至有一次他派兵占領(lǐng)了后金的一座城池,這使得皇太極心理壓力倍增。雖然后來毛文龍及時撤退了,但皇太極一直不能忘記這件事,毛文龍也成為了他無法解決的難題。
這個難題最終被袁崇煥解決了。袁崇煥是明朝時期的大將,他通過利用毛文龍不服從命令的機會,下令殺了他。為了完成這個任務(wù),袁崇煥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性命。經(jīng)過這個事件,皇太極終于得以解除了毛文龍帶來的威脅,可以更加專注于在后金建立自己的王朝。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強大的國家不僅要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還要有處理疑難問題的智慧和勇氣。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做法雖然有些殘酷,但卻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和民眾的安全。在面對強敵的時候,我們不能一味地依靠武力,還要善用智慧和策略,才能將國家的威望和利益發(fā)揚光大。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袁崇煥這一錯誤的行為 讓皇太極除掉心腹大患 自己也因此而死
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后明朝百姓爭相搶食其肉。下面我整理了千古奇冤袁崇煥之死,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袁崇煥之死簡介
面對后金兵的屢屢入侵,袁崇煥臨危受命赴遼東抗敵,自古文弱書生帶兵出征并不罕見,但?雛鳳初鳴?、謀勇兼?zhèn)涞脑鐭ň尤粩?shù)次擊敗咄咄逼人的常勝、后金杰出領(lǐng)袖努爾哈赤,一改明軍屢戰(zhàn)屢敗之頹勢,也算奇人奇事。
寧遠一戰(zhàn),袁崇煥率軍以弱勝強,大敗八旗勁旅并擊傷努爾哈赤,因功官授巡撫一職。隨后袁崇煥率得勝之師在寧遠、錦州和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的八旗精兵浴血苦戰(zhàn),明軍取得了史上有名的?寧錦大捷?。這一戰(zhàn),讓清軍好久恢復(fù)不了戰(zhàn)力,據(jù)說努爾哈赤也因此仗的慘敗被氣得舊傷復(fù)發(fā)、急火攻心而亡。寧錦大捷后,明清之間的戰(zhàn)略態(tài)勢互換,八旗勁旅的馬蹄很難再踏入關(guān)內(nèi)一步,士氣大振的明軍轉(zhuǎn)守為攻,形勢一片大好。
有明一代,荒誕無能的皇帝不少,被冤殺的忠臣良將更是?多如恒河沙數(shù)?。明朝的17個皇帝中,有30多年不上朝、不見朝臣的嘉靖帝;有沉溺于于木匠活不能自拔而不理朝政明熹宗;有天天在?豹房?淫樂荒廢政事明武宗;有作了蒙古瓦剌軍俘虜?shù)拿饔⒆?有疑似因?qū)m廷陰謀被紅丸毒死的明光宗。
被冤殺的忠臣良將更是多不勝數(shù);明朝以殺功臣始,以殺功臣終,一批批忠臣良將給大明帶來希望,刻薄寡恩的大明卻給一批批忠臣帶來絕望!明初朱元璋大殺功臣不說,明后期的于謙、熊延弼、袁崇煥等人的悲劇更是讓人扼腕長嘆。其中袁崇煥的悲催遭遇,更是讓聽者?揮淚頓作傾盆雨?的萬古奇冤。
?江山也要偉人扶?,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在?家國不分?的封建?人治?時代,皇帝一人的好惡 決定 著朝臣的命運。 大多數(shù)君王遠賢臣、親佞臣;惡君子,親小人。小人鉆營有術(shù),常可博得帝王親睞。而作為?國之柱石?的忠良們卻忠勇有余、媚上乏術(shù),不光受白眼、排斥,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袁崇煥 ,廣東東莞人,也有史籍記載說他是廣西藤縣人。萬歷進士,頗有膽識謀略,喜談兵。來揭秘吧從他早年所寫的一些詩句中可見此人的文韜武略和不凡抱負:
策杖只因圖雪恥,
橫戈原不為封侯。
故園親友如相問,
恨我邊塵尚未收。
袁崇煥立下的奇功卻成為別人加官進爵的捷徑,三軍浴血奮戰(zhàn)的成果不過染紅了別人頭上的的?頂戴花翎?。以魏忠賢為首的權(quán)閹在不斷在昏聵的明熹宗面前攻擊袁崇煥,袁遭熹宗冷遇和猜忌。被削奪兵權(quán)、心灰意冷的袁崇煥甚至生出來遁入空門之意。
中國 歷史 上,類似袁崇煥這樣赤膽忠心的忠正良臣燦若晨星,但是供他們施展?力挽狂瀾、扶大廈于既倒? 政治 抱負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卻極端缺乏,生殺予奪有時全憑皇上一句話。李大釗說過:多讀歷史,能讓你更愛這個國家。我的感受卻和他相反,隨著讀史的增多和深入,讀出了中國歷史更多荒誕、更多的苦澀、更多的質(zhì)疑、更多的無奈。
好在不久后,明熹宗死了。崇禎帝朱由檢即位,剛上任的崇禎頗思振作 ;他誅殺魏忠賢,史載他也很勤政,重新起用袁崇煥為薊遼總督。獲得施展抱負舞臺的袁總督猶如?枯木逢春?,積極備戰(zhàn)、訓(xùn)練士卒、嚴(yán)密監(jiān)視后金軍隊的一舉一動。
面對?八旗克星?袁崇煥,見無可乘之機,皇太極改變策略,繞過山海關(guān)從小路冒險攻明,神不知、鬼不覺、兵鋒直達北京城下。北京城內(nèi)君臣百姓慌作一團,派人突圍赴遼東召回袁崇煥。袁崇煥聞命二話不說親率九千騎兵頂風(fēng)冒雪回京勤王。袁的九千勇士在北京廣渠門下和左安門一帶兩次擊垮八旗軍,被逼斷退路不甘心坐以待斃的皇太極情急生智,想出了一條陰險毒辣的?反間計。?
他故意把 ?袁崇煥勾引清兵入關(guān),愿為清兵內(nèi)應(yīng)?的假消息透露給幾個明朝俘虜,第二天他把幾個明朝俘虜放了。于是乎京城里到處流傳著袁崇煥謀反的消息,疑竇叢生的崇禎帝以?議餉?的名義將袁崇煥召進城內(nèi),隨即將他抓入錦衣衛(wèi)大牢,袁總督轉(zhuǎn)瞬之間由大明英雄變?yōu)殡A下之囚而?百口莫辯?。
審訊達半年之久,期間崇禎也發(fā)現(xiàn)袁謀反的證據(jù)不足和他被誣陷種種疑點和蛛絲馬跡。急于洗脫自己責(zé)任的崇禎已顧不得許多了,袁崇煥被?寸桀?于市,有記載說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京城愚民恨袁叛逆,紛紛買袁的皮肉心肝吃以泄憤。
崇禎拋棄了自己曾?倚為長城?的大明柱石袁崇煥,貌似洗脫了自己,卻葬送了大明。一代忠臣,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以這樣一種?千刀萬剮? 的極殘忍方式離開人世。翻翻別的國家、別的民族的史書,這樣殘殺自己英雄的行為事例少之又少,中國歷史的詭異無情之處可見一斑。
袁崇煥死后,可以想象他的那些曾和他并肩作戰(zhàn)、對他無比崇敬佩服的戰(zhàn)友們聽到噩耗傳來時的情景,?袁督臨刑絕命詩,使我三軍淚如雨。?袁死后,大明軍隊在和八旗軍的歷次戰(zhàn)爭中再也未取得過勝利,和風(fēng)起云涌的農(nóng)民軍作戰(zhàn)也是勝少負多。不知和袁崇煥冤死導(dǎo)致軍心渙散有關(guān)系否?崇禎帝?自毀長城?,在李自成農(nóng)民軍和大清軍隊的夾擊下,?落日余暉、西風(fēng)搖落、干戈聲聞?的大明王朝終于土崩瓦解、轟然倒下。
作為明末國家棟梁的袁崇煥,以一種慘絕人寰的方式被冤殺。這種令?親痛仇快?的慘劇在中國歷史上并不鮮見。在中國這樣一個表面散發(fā)著脈脈溫情的農(nóng)業(yè)文明馨香的古老國度,一個主宰中國數(shù)千年不變?nèi)寮宜枷塍w系也該到壽終正寢的時候了。
袁崇煥們以生命的代價去維護和忠于的那個大明到底是?國家?還是?朱家?,這個概念恐怕他們至死也沒弄明白。邁向公民社會和法治政府的腳步在中國是如此的步履艱難、荊棘叢生;而公民社會和法治政府的理想得以實現(xiàn)、正是避免袁崇煥們的悲劇反復(fù)重演之?王道?,以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去維護好人、懲罰壞人,而不是全憑人之好惡。
與其徒勞的仰望星空,不如低頭務(wù)實的多望望腳下這片多災(zāi)多難的土地,正視和研究中國歷史詭異?循環(huán)怪圈?之病根,一個社會文明與否的標(biāo)準(zhǔn)正是他對生命尊重的程度高低。?一言九鼎?、? 家 天下 ?的封建?吃人制度?殘余給社會造成的傷害,正是中國社會面臨的嚴(yán)酷現(xiàn)實。袁崇煥的悲劇命運,不光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封建吃人制度?的悲劇,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劇!
關(guān)于袁崇煥的爭議
袁崇煥的 事跡 、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guān)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復(fù)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xué)者之一的朱舜水參加過?反清復(fù)明?的活動,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里,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明末將領(lǐng)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zhàn),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于清廷。清朝學(xué)士張廷玉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計六奇在《明季北略》里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
清乾隆皇帝覺得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民國初年,梁啟超在《袁崇煥傳》中對袁崇煥大加贊賞,認為他是能影響國家安危、民族興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造城市建設(shè)時,葉恭綽等聯(lián)名上毛澤東,請求保護袁墓,毛澤東在回復(fù)中稱袁崇煥為?明末愛國領(lǐng)袖?。
袁崇煥因為行事作風(fēng)的問題,曾經(jīng)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為袁崇煥雖然死于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
《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皇帝)相信了謠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lǐng)袁崇煥。?
猜你感 興趣 :
1. 漢朝名將排名有哪些人
2. 歷史雜文欣賞
3. 興城游記作文5篇
在明朝崇禎后期,雖然整個王朝已經(jīng)搖搖欲墜,但仍然涌現(xiàn)出一大批愛國將領(lǐng),他們浴血奮戰(zhàn),誓死保衛(wèi)著大明江山的每一寸土地。其中一位,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袁崇煥。
袁崇煥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將領(lǐng),然而他最后卻是以通敵之罪被處死的。很多人都認為,袁崇煥是敗在皇太極的反間計上,但筆者認為,袁崇煥是死在自己手上。因為他做了四件事,把自己給害死了,那么是哪些事呢?
第一、夸下???/p>
天啟朝時,袁崇煥先后在寧遠大戰(zhàn)、寧錦大戰(zhàn)中威名遠播,就連努爾哈赤、皇太極都對他忌憚萬分??墒撬髞韰s遭到魏忠賢的排擠,一氣之下,袁崇煥辭官回鄉(xiāng)。
崇禎皇帝即位后,立刻就啟用了袁崇煥,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wù)。后來他回到京城,崇禎又找他商議遼東問題。不知是對于自己能力的自信,還是為了感謝崇禎的知遇之恩,袁崇煥竟然向皇帝承諾:
?計五年,全遼可復(fù)。?
遼東的問題積壓已久,要解決并非易事,五年時間全面解決,顯然不太現(xiàn)實。當(dāng)說完這句話的時候,袁崇煥也有些后悔,于是他又主動說,五年復(fù)遼并非易事,還需要朝中各部的配合。崇禎雖然也有些懷疑,但看到袁崇煥信誓旦旦,便命令六部全力配合他,還賜了袁崇煥尚方寶劍和玉帶蟒袍。
結(jié)果崇禎二年,皇太極繞過寧錦防線,取道蒙古科爾沁,率軍入關(guān)大肆搶掠。這五年之期才過了一年,后金就已經(jīng)快殺到紫禁城了,袁崇煥還說要全面復(fù)遼。顯然這令崇禎帝很不高興,瞬間就對他失去信心。
第二、擅殺大將
袁崇煥承諾的復(fù)遼還沒有做到,敵人就已經(jīng)打到家門口了,而后金軍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還得益于袁崇煥的?幫助?。
毛文龍這個人雖然有很多缺點,但他無疑是對付后金的一把利劍。當(dāng)初努爾哈赤明明已經(jīng)占領(lǐng)廣寧,卻突然下令退回沈陽,就是因為毛文龍在后方騷擾。在寧遠大戰(zhàn)中,努爾哈赤下令撤兵,同樣是顧慮毛文龍從后攻擊。當(dāng)時寧遠已經(jīng)彈盡糧絕,如果努爾哈赤不退,袁崇煥恐怕也撐不到最后。
然而崇禎二年,袁崇煥卻以閱兵為由,來到毛文龍軍營,列了對方十二項大罪,便拿出尚方寶劍將其斬首。毛文龍死后,其部下要不無心再戰(zhàn),要不干脆投降了后金。其中就包括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三人,他們不僅投降了后金,還為其帶去了經(jīng)驗豐富的炮兵和筑炮工匠。
而毛文龍死后,皇太極再無后顧之憂,所以他才敢率軍入關(guān),因為不用再擔(dān)心毛文龍從后襲擊。袁崇煥自己人殺自己人,這很難不讓崇禎懷疑他。
第三、私自議和
史書記載:?崇煥欲議和,以書附使者還報。?
就是說袁崇煥打算和后金議和,并與皇太極互通書信。這件事在《明史》和《清史稿》中都有記載,而且還是在明朝皇帝不知情的情況下。
袁崇煥第一次打算和后金議和,還是在天啟朝,到了崇禎朝,他更是打著?平復(fù)遼東?的幌子,再次向皇太極提出議和。據(jù)《滿洲秘檔》里記載,袁崇煥與皇太極的往來書信,就多達10封左右。雖然最后因后金獅子大開口,導(dǎo)致雙方?jīng)]有談妥,但這無疑成為袁崇煥?通敵賣國?的罪證之一。
第四、市米資敵
?市米資敵?是袁崇煥最終被處死的罪名之一,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袁崇煥曾用明朝的糧食,去跟蒙古人換馬匹。蒙古人的馬匹好,但他們正好缺糧食,所以袁崇煥想出了這個辦法。最重要的是,這件事崇禎帝原本是不同意的,只是袁崇煥堅持說這樣有助于打仗,他才不得已同意。
然而眾所周知?滿蒙一家親?,滿蒙向來都以通婚維持關(guān)系,就比如后來的順治皇帝,他的父親是滿人皇太極,母親是蒙古人布木布泰(孝莊),身上同時流著滿人和蒙古人的血,兩家關(guān)系別提多好了。蒙古人和袁崇煥換來糧食后,立馬就分了一半給后金,這下后金更沒什么擔(dān)憂了。
袁崇煥最后是怎么死的呢?是皇太極率軍入關(guān)后,朝中大臣彈劾他通敵。這時皇太極順?biāo)浦?,來了招反間計,坐實了袁崇煥?通敵賣國?的罪名。于是崇禎下令將其下獄,之后將他處死。
皇太極是明朝的死敵,為什么崇禎會相信他說的話,說白了,他這是對袁崇煥不信任。他為什么會不信任袁崇煥,全因袁崇煥自己做的這四件事,實在太難讓人相信他是清白的了。
其一,自己明明承諾五年復(fù)遼,卻在此期間讓后金打到紫禁城門口。
其二,在大敵當(dāng)前之際,袁崇煥卻擅自做主,殺了大將毛文龍,等于是替后金除去隱患。
其三,皇帝派他去打后金,他卻私下與后金議和,這是幾個意思?
其四,自家糧食都不夠用,袁崇煥卻用糧食去換馬匹,換就換吧,還和與后金最親的蒙古換。這每件事說起來,都像是在幫助后金,也難怪崇禎不相信他。
在皇太極使出反間計之前,朝中大臣已經(jīng)開始彈劾袁崇煥了,而崇禎已經(jīng)對他產(chǎn)生疑心。就算皇太極不推這一把,袁崇煥也遲早會被清算,反間計只是加劇袁崇煥的死亡罷了。
所以說袁崇煥之死,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要說他忠心為國,但他的所作所為,實在很難讓人相信他沒有異心。要說他通敵賣國,可他想要這樣做的機會太多了,完全沒必要這么費力。
對于袁崇煥是否通敵叛國這一點,后世也一直存在爭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清朝滅亡后 滿族人為什么要趕緊改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