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碇炱钼暤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1449年,正處于鼎盛時期的大明帝國,因為英宗朱祁鎮(zhèn)的愚蠢,釀成了“土木堡之變”的慘劇。當時的明帝國可謂是遭受了重重一擊,朱棣留下的靖難功臣勛貴和精銳被消耗殆盡,士氣正盛的瓦剌軍隊兵臨北京城下,朝中人心惶惶,絕大多數(shù)人主張?zhí)优堋?/p>
這是明帝國建立后,遇到的最大一場危機,稍有不慎,就會落得和北宋一樣的下場。只不過,明王朝比趙宋帝國要幸運,在這危急關(guān)頭,不但有于謙這位肱股之臣站了出來,還攤上了一個還算合格的皇帝,他就是明代宗朱祁鈺。
朱祁鈺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小兒子。朱瞻基英年早逝,兒子非常少,除了朱祁鈺,就是太子朱祁鎮(zhèn)了。這兩兄弟一開始關(guān)系還是不錯的,朱祁鎮(zhèn)繼位后,冊封弟弟朱祁鈺為郕王。如果沒有什么意外,朱祁鈺的一生,可能就是做個逍遙王爺,最后壽終正寢。世事難料,朝局的突然變化,卻把他推向了前臺。
土木堡之變中,英宗朱祁鎮(zhèn)被瓦剌俘虜,太師也先把他當作了砝碼,想要狠狠宰明朝一刀。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于謙臨危受命站出來后,為了擺脫皇帝被挾持這樣的被動局面,擁立朱祁鈺登基為新皇。
朱祁鈺作為救時天子,登基后表現(xiàn)還是可圈可點的。繼位之后,朱祁鈺面對北京城被圍的窘境,大力重用于謙等主戰(zhàn)派大臣,在張輔、朱能等名將紛紛戰(zhàn)死的情況下,集合一群殘兵敗將,堅持與瓦剌決一死戰(zhàn),這種做法大大鼓舞了士氣,明朝最終經(jīng)受住了考驗,打贏了影響大明國運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
可以說,才21歲的朱祁鈺,僅僅憑借著為大明帝國續(xù)命195年的功績,對朱元璋和朱棣這些先人,都有個很好的交待了。更何況在位八年間,他雖然對于謙也有過猜忌,卻能夠讓他身居其位,治國理政,君臣一心之下,讓大明帝國回到了正軌。然而,盡管如此,朱祁鈺的結(jié)局還是有點凄涼。
瓦剌退兵后,也先見朱祁鎮(zhèn)沒有了利用價值,就把他送回了明朝。對這個曾經(jīng)待自己不錯的大哥,朱祁鈺沒有那么無私地把皇位讓出來,而是軟禁了他。這種做法對于一個擁有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皇帝而言,其實也無可厚非,更何況他還是冒了很大風險,才坐穩(wěn)皇帝寶座的。
只不過,朱祁鈺這樣心慈手軟,整出了大問題。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臥床不起。朝中不滿于謙的大臣石亨、徐有貞和太監(jiān)曹吉祥結(jié)成同盟,密謀將囚禁著的朱祁鎮(zhèn)救了出來,成功復(fù)辟,史稱“奪門之變”。
這場政變,朱祁鈺其實難辭其咎,因為那幾個叛亂的大臣和宦官,都是他平日里重用和信任的人,沒想到卻狠狠捅了他一刀。就這樣,才30歲的朱祁鈺被哥哥廢掉,做回了郕王,沒過多久就暴死了,葬于親王陵寢中。關(guān)于朱祁鈺的死因,眾說紛紜,反正都很離奇。這位拯救了大明帝國的皇帝,死后連祖陵都沒進,確實值得同情。
在明朝的歷史上,不知道為什么,總是出現(xiàn)兄弟兩個互相爭奪皇位的事件。兩兄弟爭奪皇位,最為出名的就是明朝的明英宗和明代宗兩兄弟了。他們的皇位之爭,起源于“土木堡之變”。本來穩(wěn)坐皇位的朱祁鎮(zhèn)卻淪為階下囚,性命危在旦夕,為了拯救大明江山,朱祁鈺臨危受命,登上皇位。朱祁鈺登上皇位后,本來一切都將歸于平靜。為何看似平靜的朝廷,卻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呢?
在影視劇中,朱祁鎮(zhèn)和朱祁鈺兩人反目成仇是因為一個醫(yī)女,可見,影視劇中的情節(jié)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在真實的歷史上,這兄弟兩個反目,是因為皇位和權(quán)力。這件事的起因,就是前面提到的土木堡之變。在公元1449年,蒙古大軍進犯大明,朱祁鎮(zhèn)御駕親征,結(jié)果因為指揮不當,在土木堡被圍困,全軍覆沒,朱祁鎮(zhèn)被俘。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在大臣的擁護下,朱祁鈺順利稱帝。遠在瓦剌的朱祁鎮(zhèn)就這么一夜之間成為了太上皇。
如果,當時的朱祁鎮(zhèn)死在瓦剌,也許朱祁鈺會像大家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名明君。可惜,造化弄人,朱祁鎮(zhèn)非但沒死,還順利的回到了大明。此時的朱祁鈺,一改往日的和顏悅色,他自私、冷酷、多疑、殘忍的一面就暴露了出來。貪戀權(quán)位的朱祁鈺,軟禁朱祁鎮(zhèn),廢黜了自己的侄子朱見深。處死反對他的大臣,最終上演了一場“奪門之變”的歷史悲劇。
朱祁鎮(zhèn)在大臣石亨等人的幫助下,重新登上帝位。我們不可否認朱祁鈺受命于危難之際,重用于謙等賢臣清除閹黨勢力,吏治為之一新,國勢蒸蒸日上,在一定程度上恢復(fù)了朝野清明,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績。然而他貪戀權(quán)位,冷酷的對待朱祁鎮(zhèn)和侄子朱見深,可以說是非常薄情寡義。最后,他因病得不到醫(yī)治去世。死后,也沒有被葬入皇陵。
她就是歷史上的孝淵汪皇后,明景帝朱祁鈺的原配。朱祁鎮(zhèn)御駕親征被敵方俘獲,由于此時的皇太子朱見深年齡過小,朱祁鈺就借此機會上位,后來野心更大,企圖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儲君。而汪皇后對朱祁鈺的這件事非常不贊同,就執(zhí)著反對,后來惹怒朱祁鈺,皇后之位被廢除。
首先,汪皇后的一生是非??部赖?,在丈夫朱祁鈺還不是帝王之前,兩人的關(guān)系還算得上美好,雖然日子并不算好,但夫妻二人琴瑟和鳴,舉案齊眉。后來朱祁鈺成為了君王,兩人過往的種種都早已湮滅,朱祁鈺有了三妻四妾,后宮佳麗,最后汪皇后也沒有落得個好結(jié)局,被廢了后位。正統(tǒng)十四年,戰(zhàn)亂爆發(fā),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御駕親征前往前線,帶領(lǐng)眾將士共同抵御敵軍來犯。
其次,但是卻慘遭敵方埋伏,一場土木堡之變突然爆發(fā),朱祁鎮(zhèn)身困敵營。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朱祁鎮(zhèn)被敵方俘獲,此時的朝廷是群龍無首。雖然說朱祁鎮(zhèn)有自己的子嗣,但朱見深年齡過小,此時年僅兩歲,自然不能夠被輔佐上位。所以這帝王之位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朱祁鈺頭上,而汪氏也被封為了皇后。試問這世間最能蠱惑人心的東西,莫過于權(quán)力和金錢!而君王就是食物鏈的巔峰,所以朱祁鈺漸漸在權(quán)力的熏陶下野心越來越大。
然后,雖說朱祁鈺此時已經(jīng)被擁立為帝王,但終究是替補人選。但是朱祁鈺卻妄想廢掉皇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儲君。而這件事就是朱祁鈺與汪皇后兩人矛盾的導(dǎo)火索,汪皇后為人慈悲心腸,仁慈寬厚,而且性格剛毅,而且看待和處理事情都比較理應(yīng)和偏執(zhí)。所以在得知朱祁鈺要立朱見濟為太子時,就堅決反對,絕不同意此事。汪皇后的行為觸犯了君威,就被朱祁鈺無情的廢掉了皇后之位。
最后,孝淵汪皇后就是在立儲君這件事情上得罪了朱祁鈺,最終被廢除了皇后之位。
總評
當明王朝面臨危難之際,朱祁鈺重用于謙等大臣,反對南遷,高舉抗敵的旗幟,取得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抗擊并打敗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鞏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禍,功不可沒。同時,啟用正統(tǒng)以來被迫害的忠臣賢將,在一定程度上恢復(fù)了朝野清明。維護了明朝的政治穩(wěn)定,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績。已經(jīng)當了八年皇帝,身份得到了全國的承認。
然而朱祁鈺戀棧權(quán)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經(jīng)被架空為太上皇的明英宗,還把他軟禁于南宮,八年之間不得出入。同時執(zhí)意廢掉侄兒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企圖讓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結(jié)果病篤之時,小人趁勢而發(fā),倉促間,不能全賢名于一生,足可嘆息。
朱祁鈺 (明朝第七位皇帝)
明代宗朱祁鈺(1428年—1457年),漢族,明宣宗次子,明英宗異母弟。母賢妃吳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時間1449年-1457年,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
朱祁鈺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長兄明英宗即位后封其為郕王。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次年改元景泰。
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于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轉(zhuǎn)危為安,又對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間未能盡善盡美,因而使得奸臣乘機作亂,這是他的缺點。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奪門之變爆發(fā),明英宗復(fù)位,改元天順。二月,明英宗廢朱祁鈺為郕王,軟禁于西苑。不久朱祁鈺去世,享年三十。明英宗上謚號曰戾,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憲宗追認其皇帝之位,謚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稱明景帝、景泰帝。南明時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謚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4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