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人能吃糧,糧也能“吃人”。
隋末時期,各地風云四起,處在一個豪杰林立,群雄并起的時代,因為隋朝隋煬帝楊廣的苛賦暴證,導致整個隋朝搖搖欲墜,百姓苦不堪言,在眾多豪杰中,其中有名的反隋隊伍中,瓦崗寨的聲勢最大。
瓦崗寨聚眾起義的時候,僅僅是一支微不足道的小隊伍,之所以能一躍成為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和李密攻打“洛口倉”后開倉放糧息息相關。
河南洛口成遺址
開倉放糧是一個很大的決定,要知道在戰(zhàn)爭的時候,誰有糧草誰就掌握了作戰(zhàn)的主動權,但是“虧本賺吆喝”的事情,李密這么聰明又怎么會做呢?
開倉放糧只不過是李密在反隋進程中的其中一步,因為在隋朝末年,老百姓徭役重負,導致農事荒廢,一頓飽餐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只要有糧食,人家就會跟著去打仗,為的就是能吃個飽飯,
李密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就向當時的瓦崗軍的領袖翟讓商量,李密說:把最大糧倉“洛口倉”打下來,然后開倉放糧,讓饑寒碌碌的百姓來拿糧食,想拿多少拿多少,并且如果有人想要參加瓦崗軍起義的話,就派人把糧食和衣物送到家中。
李密攻打“洛口倉”這一戰(zhàn),動用了瓦崗軍所有的軍事力量,果然,這一招奏效了,短短的幾天時間,瓦崗軍就聚集了幾十萬人,聲勢空前壯大。要知道,隋朝的虎賁郎將軍劉長恭帶領著兩萬多人的軍隊前來攻打瓦崗寨,最后被殺個精光,只剩劉長恭一人落荒而逃。
隋末群雄割據局勢圖
李密在打下“洛口倉”之后,人氣急升,成了眾望所歸的頭領,翟讓也推舉李密為瓦崗軍的頭把交椅,在山東和河南一帶的義軍豪杰尊稱為“魏公”。
就連當時在太原做太原留守的李淵也給李密的信函中虛與委蛇的說道:“自己的年事已高,并沒有稱帝之心,要說平定天下,稱霸中原者,非我兄弟,你李密不可?!?/p>
李淵的一封信函再加上其他人的吹捧,李密早已經飄飄然了,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反隋的口號叫得更響了,聲勢更加的浩大。
可是令李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人能吃糧食,糧食也能反過來“吃人”。
李密畫像
在李密帶領下的瓦崗軍,聲勢浩大,隋煬帝楊廣這時候可不干了,我隋朝還在,你竟然這么猖狂,不打你打誰呀?
楊廣派出悍將王世充,來到洛陽,與李密在洛陽會戰(zhàn),瓦崗軍在士氣高振的時候,當然不會懼怕王世充,很顯然的是,這一次王世充敗了。
第二次王世充把自己的營地遷移到了洛口倉的北邊,在洛水上架設浮橋,派出全部的軍隊攻打李密,李密僅僅用一千多人來抵擋王世充的所有軍隊,這一千人只好往后退,然后李密挑選擊敗精兵隔截,然后王世充潰敗,所有人都搶著上浮橋,結果幾萬人葬身洛水,王世充僥幸存活,王世充再一次敗給了李密。
雖說戰(zhàn)爭是有損傷的,但是這樣的死亡未免也太不把人當回事了吧。
王世充的前兩次交戰(zhàn)都敗給了李密,他們的第三次交戰(zhàn)是發(fā)生在唐武德元年,這一次王世充贏了,李密手下的精兵猛將都被王世充所擒,瓦崗軍死傷慘重。
開倉放糧讓李密的瓦崗軍的實力空前壯大,但是“槍打出頭鳥”,瓦崗軍聲勢這么浩大,隋煬帝又怎么會放任不管呢,自然而然會打你,并且隨著瓦崗軍的壯大, 內部的矛盾分化嚴重,經濟實力帶來的畸形膨脹,所帶來的副作用也是不少的。
瓦崗軍開倉放糧讓自己的軍隊擴充至三十萬,同時戰(zhàn)爭也讓這些人死的死,傷的傷了,在李密看來,開倉放糧不是真心為了讓老百姓吃上飽飯,而是為了擴充自己的軍隊,這里面的陰謀論顯而易見,雖說戰(zhàn)爭是會流血的,但是這何嘗又不是統(tǒng)治者的一種手段呢?
搜索
立即關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如果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來看, 李密是一個大好人, 以請救天下萬民為己任, 他所行的是仁政, 不過由於他本身沒有自己的軍隊, 而是後來成為了一班盜賊的領袖(瓦崗軍), 所以有時他的部下也會暗地里搶百姓的東西. 從通鑒描述李密的一些言談, 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真心想為萬民求福的人.
第一個敢反隋煬帝的貴族是楊玄感(之前已有百姓造反, 但貴族還沒反), 而李密是他是智囊. 凡是帶頭起事的人, 往往是最危險的, 因為大部分人都會失敗被殺. 李密當時感到煬帝不恤民困而主動成為這批危險的先行者. 李密的本意是叫楊玄感火速進軍遼東堵塞煬帝歸路, 讓煬帝的大軍在沒有糧食, 民心盡失的情況下潰散/叛變, 而楊玄感無論在官場的人望和功績都足以令他成為百姓和官員心目中最理想的皇帝, 可以快速令天下安定.可惜楊玄感不愿意采納李密的戰(zhàn)略而失敗, 李密也因此而成為通緝犯被追殺. 而楊玄感這一次造反反而令天下大亂, 人人都想反.
後來李密被捕, 卻以智謀擺脫看守的士卒. 之後流浪民間躲避官差. 當時發(fā)生饑荒, 李密試過吃樹皮和草鞋渡日. 之後天下大亂, 他投靠瓦崗軍, 并勸瓦崗軍攻打隋朝的幾個大倉庫, 開倉拯救百萬饑民.
之後他令瓦崗軍狀大起來, 并成了領袖. 在當時軍閥林立的時代, 李密被眾軍閥推舉為天下共主, 但他的野心并不是一定要做皇帝, 而只是希望有一個足夠高的位置可以施展他的政治抱負. 因此當他跟洛陽交戰(zhàn)的期間, 隋朝皇帝(一個10幾歲聲名不錯的小皇帝, 跟隋煬帝不同)曾經因為不滿王世充的專橫跋扈而寫信給敵對的李密, 希望李密改投隋室, 擔任宰相, 李密相當高興, 表現得對宰相的高位已經感到很滿足, 以為很快可以平定天下, 可惜2人行刺王世充的計畫失敗, 小皇帝反而被制住. 李密最後敗給王世充後, 改投李淵, 他的機心不夠, 認為自己的名聲足夠取得一個宰相的職位, 并寫信給本來支持他的地方勢力投靠李淵, 但李淵卻怕他功高震主, 一心冷落他, 給他一個宮廷膳食師的垃圾官, 又要求部下不要跟李密接觸. 最後李密被閑置和冷落得久了, 才被迫想造反, 未舉事就已被殺.
李密一生的污名主要是他曾經殺死原瓦崗軍的首領翟讓, 但當時其實形勢特殊, 翟讓名為首領, 但大家都知李密是最有本事的人, 李密想救人民, 翟讓卻脫不了盜賊本色, 2人處事上的分歧也越來越大, 情況很尷尬, 雙方的人都多次私下叫他們殺死對方, 但2人起初都拒絕, 但最後是李密怕被殺而先動了手, 留下了污名.
李世民是一個英名的皇帝, 但他對人的好是出於想成為流名萬世的名君,而不是單純的為人民著想, 所以李世民打仗時會把弱兵放在前面, 曾經一次因忿怒而屠城, 但李密卻不會. 而李淵更是一個很注重名節(jié)保身和老謀深算的人.
古代軍閥之中應該以李密的本心最好.
友情提示:看本篇文章,請諸君暫時忘記《隋唐英雄傳》的故事,避免情節(jié)跳躍、人物亂入。
隋末農民大起義,通過幾年優(yōu)勝劣汰,弱肉強食,不斷洗牌、組合、優(yōu)化、調整之后,在大業(yè)十三年初(公元617年)基本形成三大主力:李密、翟讓的瓦崗軍、河北竇建德、江淮杜伏威。注意,李淵在這一年五月才起兵,從反隋的資歷上來講,他還屬于新兵蛋子。三者相比,瓦崗軍實力最為強悍!
李密(牛角掛書)
瓦崗寨的崛起
瓦崗寨軍為翟讓所創(chuàng)建,出道很早,大業(yè)七年就出來混了(也有說是大業(yè)六年即610年的),絕對是造反界元老級別。雖然有單雄信、徐世?拚飭轎淮笈M?詬ㄗ簦諂鴇?耐芳改暌恢泵簧凍繕?R簿透傻憷孤非瀾?、截?交醯男」吹保?咕?1凰宕蠼?判臚幼紛排啊R災劣諍罄匆惶嵴判臚擁拿?牛?勻猛榷擠⑷懟2還?瘸子中間找坡腳、矮子中間拔大個,瓦崗軍雖然不濟,憑著隊伍中很多人是漁獵手,“善用長槍”,比起周邊被團滅的盧明月、呂明星、左孝友等隊伍還是強不少,至少生存下來了。
直到大業(yè)十二年(616年)十月,李密的加入才使瓦崗軍終于“翻身農奴把歌唱”。李密說:“咱總小打小鬧不行,干就干點大事業(yè)!席卷二京,誅滅暴虐,干就完了!”給翟讓打了一大管子雞血!翟讓熱血沸騰,剛拉開架勢,就又碰到了張須陀,心涼一半!李密為證明自己不是嘴把式,第一次出手就在大海寺把張須陀干翻,一次洗刷瓦崗軍曾三十多次被其吊打的恥辱!李密牛刀小試,“小刀”相當鋒利!瓦崗人心振奮、致“河南郡縣為之喪氣”。
李密接著再祭兩把“大刀”:一、奇兵襲取洛口倉。二、石子河大戰(zhàn)弄殘隋朝大將劉長恭。襲取洛口倉的意義在于:洛口倉是隋朝最大的國家糧食儲備基地,內有存糧3000窖,共計2400萬石。什么概念呢?那是將近28億斤糧食!任你想象,這些糧草對于軍隊的意義!洛口倉一破,開倉放糧,直接換取了幾十萬人的加入。石子河大戰(zhàn)的意義:我搶你糧食,你還拿我沒轍!
巔峰時期的王霸之業(yè)
瓦崗軍通過李密的幾次大手筆運作,進入巔峰狀態(tài)。翟讓自知能力差李密一個張須陀,發(fā)揮和自己名字相符的精神,咱讓!大業(yè)十三年二月,推李密為主、稱魏公。聲威一時無兩!這一年,瓦崗軍事業(yè)達到巔峰。
地盤:趙魏以南、江淮以北、東及海、岱,“莫不響應”。中原大地盡為所控(除洛陽外),連河北竇建德都上表請附。
財糧:坐擁洛口倉。那可是28億斤糧食??!何況后來又奪取回洛倉、黎陽倉,吃喝不盡!
人力資源:有眾百萬,各地歸附來降的仍絡繹不絕于道!
武將如云:徐世??、单雄袛Q⑼醪??、秦叔宝、秤??、罗士袛Q⑼蹙?廓、裴仁基、裴行儼、房彥藻、孟讓一大趟!文官有魏征、鄭德韜、楊德方、祖君彥、柴孝和、賈閏甫等,也不少。
是時真可謂人馬雄壯、糧草充足、地廣威揚且一把手李密絕對是文武全才,智略過人!當時時局,李淵未起、竇建德歸附、王世充屢敗、隋煬帝躲在江都等死、杜伏威無圖中原之力之心。橫看豎看,瓦崗軍都是手握一把“兩王四個二”的好牌!可歷史往往神奇,這把好牌最后被李密打的稀爛。
關于瓦崗軍失敗的原因,后人總結的較多,眾說紛紜。其實筆者認為,瓦崗軍主要出了以下幾手“臭牌”:
第一臭手:不聽奇謀、鏖戰(zhàn)洛陽
大業(yè)十三年四月,東都洛陽重兵據守,堅城久攻不下。柴孝和跟李密提戰(zhàn)略建議:讓裴仁基守回洛倉、翟讓守洛口倉,你自己親率一只精銳之師西進直取長安。然后以關中為根基,回攻洛陽。先前,楊玄感起兵,李密為謀主,就曾為其獻過此計。李密當然知道這個路子相當狂野!可惜輪到自己做主的時候,卻左擔右憂,狠不下心來了。
于是,就頓兵洛陽城外和王世充死磕!雖然勝多敗少,但消耗巨大。隋朝為保東都不失,不斷增兵以救。雙方長期處于血火對峙!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太原李淵五月起兵,十一月就攻進了長安。李密徹底失去突襲長安的先機,只好選擇在洛陽附近和王世充互相玩命砍殺了!
第二臭手:粗暴處理內部矛盾
李密屬于半路上瓦崗寨入伙,原來老大位置是翟讓的。李密是有志于天下的,而翟讓則是強盜出身,沒多大抱負。翟讓曾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志不至此”,要領隊伍回寨當個山大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足矣!隨著瓦崗事業(yè)越做越大,投降的隋朝官員漸多,新進力量多附李密,保守元老多隨翟讓。新老勢力的矛盾越來越大,直到后來激化到兩人的手下都勸兩人干掉對方。
翟讓對部下的內訌之議一笑置之;但是李密就不同了,部下一慫恿就下黑手:擺下一桌“鴻門宴”,在酒桌上弄死了翟讓及親信兄弟。連徐世?薏弊傭急豢沉艘壞叮?源?畹忝幌韉?!单雄袣奠v秩姆矯庖凰饋H绱思虻ゴ直┑拇?砟誆棵?埽掉對自己有收容之仁、讓位之義的翟讓,使得瓦崗群雄人人自危!而李密在除掉翟讓后,天真爛漫,認為自己地位已固,“頗自驕矜,不恤士卒”。至此,瓦崗軍心開始離散。
第三臭手:投降隋庭,為其拒敵
李密在失去突襲長安的先機、殺掉翟讓導致軍心逐漸離散、久攻洛陽不克的情況下,依然有霸天下的資本和條件。那就是乘著米盡人散、師老厭戰(zhàn)之前,沿河東向江都,抓隋煬帝以號令天下,江山為誰家江山還真未可知呢!可惜,這個機會李密也未能抓取。不久,就傳來隋煬帝被宇文化及弄死的消息,機會徹底溜走。
宇文化及弄死楊廣后,率領十萬大軍從江都出發(fā),準備西進到關中。因為士兵大都是關中人,離家太久,著急回去看望妻兒老母!這是所謂思歸之師,“歸師勿遏”而且還是禁軍精銳部隊,那能好惹嗎?這支部隊將要走到洛陽,皇泰主楊侗詔安李密,封大官,讓其攻打宇文化及,實則是讓他倆互相消耗。
李密當時不知道是不是腦子短路,竟然答應了!逮著宇文化及就是一頓猛干狂撕!雙方都損失慘重。瓦崗軍慘勝,李密自己都差點被敵箭給洞穿了!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極其嚴重的錯誤,直接導致王世充在洛陽做大,對瓦崗軍反敗為勝!
第四臭手:敗歸李唐,不投徐世/p>
瓦崗軍力撕宇文化及之后,元氣大傷,老對手洛陽王世充乘機來攻。偃師之戰(zhàn),原翟讓舊將邴元真、單雄信等叛變投敵,李密大敗。瓦崗軍號稱百萬之眾,一朝瓦解!但此時,大將徐世?藁咕縈欣柩舨忠約吧蕉?⒑幽現詼囁は兀?又?赫鰲⑼醪?鋇熱瞬牛?笥兇時就耆?梢災贗吩倮矗?砂芑褂濤純芍?±蠲莧慈銜?焓塹勻鎂山桓胰ィ?蘭埔膊緩靡饉既ィ鍬柿觳脅苛酵蟯犢刻瞥?鈐ㄈチ恕?/p>
至此,曾經輝煌無比、不可一世的瓦崗軍走向徹底的沒落!“兩王四個二”的好牌徹底白瞎了!李密在投唐之后,還玩出爾反爾,終被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4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