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三國徐庶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遇到徐庶以后,是劉備事業(yè)崛起的新時期??墒峭瑫r劉備也面臨著人生的重大挑戰(zhàn),當時新野被燒,劉備攜民渡江,老婆、孩子、兄弟全都被打散了。
這個時候徐庶向劉備提出辭呈,我想劉備是認可的。一家公司已經(jīng)到了破產(chǎn)清算的地步了,你還指望著員工跟著你繼續(xù)混?你連員工的社保都交不起,拿什么承諾他們的未來呢?
01人生起落的過程,也是篩選團隊成員的過程。
劉備的人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早在徐州的時候,劉備就曾經(jīng)成為過一方諸侯,手下兵馬五六萬,甚至敢跟曹操叫板。
當時陳圭陳登父子,一直追隨著劉備??墒遣懿贀魯湟院螅惞珀惖歉缸庸麛啾硹壛藙?,轉而投向曹操。
這不是人家的錯,你劉備一敗涂地,而人家曹操手握天子和雄兵數(shù)十萬,瞎子也知道選擇誰,所以陳登這樣的人才,也被排除出了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
不過這一次的落難,也使得劉備更加堅信兄弟之間的感情。關羽、張飛包括趙云,對劉備絕對是赤膽忠心。尤其是關羽,就算投降了曹操,也愿意放棄所有功名利祿,千里尋兄。
糜竺糜芳兄弟,在這個時候對劉備依舊不離不棄,可見他們也是合格的團隊成員。只有這幫人重新回到劉備身邊,劉備才能有想法繼續(xù)創(chuàng)業(yè)。
火燒新野的時候也是一樣,當初蒯家和劉備的關系非常好。他們家也是人才輩出,其中蒯越、蒯良是劉表的謀士,智勇雙全。結果劉備落難后,他們蒯家基本都選擇投降了曹操,唯獨蒯越的侄兒蒯祺依舊留在劉備身邊,成為了劉備創(chuàng)業(yè)團隊中的一員。
當時劉備帶著10萬百姓一起渡江,躲避曹操的追殺,嚴重拖慢了逃跑的進程。徐庶肯定不止一次勸說過劉備,可惜劉備就是不聽。
劉備心里想些什么我們不得而知,應該就是舍不得百姓被曹操屠城??墒撬麑⒆约旱奈奈浯蟪紓円捕贾蒙碛谖kU之中。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三國志》
在這種情況下,徐庶選擇離開,那就是放棄了劉備創(chuàng)業(yè)團隊成員的身份。我們必須要理解徐庶,因為換你比他走得還要快。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忠義無雙的。
02徐庶就算不推薦諸葛亮,劉備也沒有理由留下人家。
在演義中,有這么一段,徐庶的老母親被曹操挾持,所以他不得不選擇離開。臨走前,劉備對他是依依不舍。
后來徐庶跑回來給劉備推薦了人才諸葛亮,這才放心離去。劉備有了諸葛亮的消息,也就不再堅持留住徐庶了。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yè)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演義》
而實際上,諸葛亮和徐庶曾經(jīng)一起共事過,即使他是徐庶推薦的,也不是在徐庶走的時候推薦的。
而且徐庶走的原因和時間不對,徐庶不是因為老母被曹操挾持而走,而是因為火燒新野以后,找不到老母,心亂如麻之下,選擇北上尋母的。那么他的老母就一定北上了嗎?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徐庶離開劉備的借口罷了。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見,共訴舊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來招降使君,乃假買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進。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計?!毙掠粜焓?。庶謝曰:“某若不還,恐惹人笑。今老母已喪,抱恨終天。身雖在彼,誓不為設一謀,公有臥龍輔佐,何愁大業(yè)不成。庶請辭?!毙虏桓覐娏?。---《三國演義》
雖然這是事實,可是演義里的情節(jié)的確非常精彩。不僅彰顯了諸葛亮的高深,也體現(xiàn)了徐庶的忠義。那么如果徐庶不推薦諸葛亮,劉備就不放他走了嗎?
當然不可能,不管徐庶有沒有推薦新的人才,落敗的劉備,都沒有理由干涉徐庶的自由,原因有三。
第一,劉備自身創(chuàng)業(yè)失敗,已經(jīng)沒有錢給員工發(fā)工資交社保了。他哪里還會舔著臉,繼續(xù)講述企業(yè)文化,讓大家憑借一股精神留下來呢?
第二,徐庶就算被強行留下,他也會心生抱怨。人家的理由是老母丟了,你劉備不放他走,豈不是導致徐庶背負不孝之名?
第三,劉備強留徐庶也沒什么作用,畢竟公司快倒閉了,而且徐庶在心生抱怨的情況,不會獻出一計,跟進曹營一樣。就算獻計,可能也是害自己的毒計,還不如放了。
人才的心不在這家公司了,要么是受了委屈,要么是錢給的不夠。其實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公司要倒閉了。既如此,為何還要強求呢?
03徐庶認為自己有腦子有才華,遠大前程不能耽誤在劉備這里。
徐庶對自己的職業(yè)是有規(guī)劃的,期初輔佐劉備,那是看出了劉備有雄才大略,將來可以成就大業(yè)。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三國志》
可是當時有雄才大略的諸侯非常多,曹操、孫權、馬超、劉璋這些人都可以說是一方雄主。劉備不是唯一一個,但是卻是最弱小的一個。
為此徐庶雖然加入了劉備集團,卻一直在觀望。本打算兢兢業(yè)業(yè)好好為劉備建功立業(yè)的,可惜劉備經(jīng)營能力不善,導致公司瀕臨破產(chǎn)。
不少人都收拾東西回家了,賠償金也是一分都拿不到,不少人還在咒罵劉備。在這種情況下,徐庶給劉備恭恭敬敬地打了一份辭職報告,并且鞠了一躬才走,這已經(jīng)是夠意思的了。
徐庶終于明白,光有雄心壯志還不夠,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行。放眼天下,曹操絕對是績優(yōu)股,雖然上升空間有限,但是可以在里面熬出名堂來,而且持有比較穩(wěn)妥。
劉備這一支瀕臨停盤的潛力股,可能會一直這么潛下去了。在劉備這里,徐庶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所以他的離開,是明智之選。
徐庶到了曹操那里,雖然不是創(chuàng)業(yè)團隊之一,拿不到原始股。但是他可以過上穩(wěn)定的日子,憑借自己的才智,逐漸成為集團的重要人物。
總結:諸葛亮的選擇,未必就真的有徐庶好。
現(xiàn)在我們看諸葛亮從一而終,從劉備落魄時就跟著他,一直到劉備做了皇帝,諸葛亮始終不離不棄。甚至在劉備死后,諸葛亮還是盡心盡力地輔佐他的兒子。
從而諸葛亮為自己贏得了千古名相的美名,同時進入了文武雙廟,贏得了生前身后名。相比較而言,徐庶的名氣就太小了,到了曹魏基本上是被埋沒了。
可是我們能說諸葛亮的選擇就一定比徐庶的好嗎?當然不能。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徐庶不愿跟著劉備東奔西走,食不果腹。所以他選擇安逸的生活,進入曹操集團。
而諸葛亮是個有闖勁的人,安逸的生活反而不適合他,所以他選擇跟隨劉備創(chuàng)業(yè)。這本身就沒有好與不好之分,畢竟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徐庶雖然出現(xiàn)的時間極短,但是地位卻是極為重要,甚至有人認為徐庶的才能與諸葛亮、龐統(tǒng)等人相差無幾;而后來徐庶為了救母而不得不離開劉備而去投靠曹操,更是讓無數(shù)人對徐庶這個悲壯的孝子充滿著好感。但最為關鍵的是,徐庶離開劉備后,發(fā)誓不對曹操獻一計一策,從而被認為是與關羽齊名的忠臣。 但徐庶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徐庶原名徐福,出生寒門,早年乃是一個游俠兒,后為替人報仇而被官府所擒,但僥幸被朋友所救走;經(jīng)歷了這次事情后,徐福也是知道了一人之力的渺小,于是不再舞槍弄棒,一改自己平時的氣節(jié)去求學。后由于中原常年戰(zhàn)亂,故而去了相對和平的荊州,并與諸葛亮等人成了好友。 后來徐庶想去投靠荊州牧劉表,但是見到劉表后覺得劉表善惡不分,于是留書一封與之辭別,前往司馬徽那里傾訴,被司馬徽稱有王佐之才。劉備躍馬檀溪回新野之后,徐庶在司馬徽的指引下,于市井上劉備的回城路上放聲長歌,表達自己想要擇明主而仕的意愿。劉備聽到歌聲后前往接見徐庶,并拜徐庶為軍師。 曹操得知劉備于新野駐軍,派遣曹仁率領大軍前來攻打,徐庶用計遣張飛、趙云大破曹仁前鋒,并將呂曠、呂翔斬殺。后曹仁親自點兵前來,李典又被趙云殺敗,曹仁于是擺八門金鎖陣,但是徐庶很快識破陣中破綻,派遣趙云率領五百軍士將前往破陣,殺敗曹仁。曹仁不甘失敗,決定晚上前來劫寨,但又被徐庶算到,曹仁大敗而歸,徐庶又設計奪取了樊城。 三次擊敗曹仁,這就是全書關于徐庶才能的描寫了,總的來說,徐庶的才能還是挺強的,但也還沒有到如同諸葛亮那般「 ”逆天”的地步,但卻擋不住后人對徐庶才能的猜測啊,尤其是徐庶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時,那真是厲害了。但這還不足以讓徐庶名聲大振,真正助長徐庶的名氣的還是曹操。 曹操得知劉備用徐庶為軍師之后,在程昱的建議下,先將徐庶的母親擄至許昌,后程昱模仿徐庶母親的筆記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徐庶見是母親親筆書信,向劉備告別,臨走之前向劉備推薦南陽諸葛亮,自己只身前往許昌。徐庶到許昌見了母親之后才得知自己被騙,徐母在斥責徐庶之后自殺,徐庶也發(fā)誓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 「 ”徐庶進曹營”后與「 ”關羽降曹”事件演化為成語「 ”身在曹營心在漢”,意思是身子雖然被迫在對立的一方,但心里想著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而曹操也是拿徐庶無可奈何,本來徐庶就是被迫來投的,而且自己也的確理虧,所以也就任由徐庶去了,就當是養(yǎng)了一個閑人。 也不知道曹操是什么心思,在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竟然將徐庶也帶在了身邊;龐統(tǒng)向曹操所獻的連環(huán)計被徐庶一眼就看穿了,但由于暗恨曹 *** 死了自己的母親,故而徐庶并沒有向曹操說明;并且徐庶還在龐統(tǒng)的指引下,在曹營制造謠言說西涼馬騰、韓遂造反,殺奔許昌。 此時曹操大軍皆在赤壁,后方空虛,聽到這個不知真假的消息也是方寸大亂,在曹操無計可施之際,徐庶當即向曹操 *** ,領三千兵馬,以臧霸為先鋒,星夜離開赤壁。為何要帶走臧霸?因為這臧霸原本是呂布的部下,對呂布也是極為忠誠,在呂布死后,臧霸被迫降曹,但對曹操也是不肯用心,乃是有名的「 ”懶潑將軍”。 為何說這條計策是一條毒計呢?其實也很好理解,原本以曹操的智慧,只要緩下來細細琢磨,就會發(fā)現(xiàn)連環(huán)計的漏洞,但此時徐庶卻造謠說后方馬騰、韓遂造反,這就讓曹操方寸大亂,想盡快結束戰(zhàn)爭去回防,也就沒有細想連環(huán)計的事情了;所以雖然徐庶并不是導致曹操失敗的主謀,卻也是幫兇,至于小說中的徐庶后來結局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有野史傳聞,徐庶后來在靈山東北海上的鼓子洋島隱居了起來。
徐庶化名單福投靠了劉備,幫劉備操練兵馬。住在樊城的曹仁先是派呂氏兄弟去攻打劉備,結果單福用兵,是兩兄弟點了性命。曹仁又拿出看家本領,擺出“八門金鎖陣”,被單福識破,曹仁大敗。晚上又去偷營,確正中劉備埋伏,曹仁李典敗逃回許都。
曹操問曹仁,誰為劉備出謀,曹仁說是單福。操曰“單福何人也”?程昱笑曰“此非單福也。此人幼好學擊劍,,,,,此人乃潁川徐庶,字元直。單福乃其托名爾”。操曰““徐庶之才,比君如何”?昱曰“十倍于昱?!辈僭弧跋Ш踬t士歸于劉備‘羽翼成矣”。程昱馬上說。讓其來投容易。徐庶自幼喪父,只有老母在世,其弟徐康已經(jīng)不在,老母親無人贍養(yǎng),丞相可以使人賺其母到許昌,令其作書召其子,則徐庶必來。
曹操于是令人連夜將徐庶的母親接到許昌,并厚待之。曹操讓徐庶的母親休書給徐庶來偷。徐庶的母親怒斥曹操。后來,程昱常常寫便箋問候徐母,徐母也回執(zhí)給程昱。程昱便模仿徐母的筆跡寫信給徐庶,讓其來許昌。徐庶至孝,接到母親的信,無奈與劉備告別。劉備雖有不舍,但是。孝敬母親是大義,無奈只好讓徐庶離開。徐庶到曹營,才知道是被騙,徐母為表忠義,上吊而亡,這才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的典故。
歷史上,曹操攻打荊州市時,劉備協(xié)百姓一起從新野逃走,徐庶的母親在路上被曹操所獲,當時的社會是“孝道大于天”徐庶無奈只好去投曹操,劉備也不好再說什么。但此時諸葛亮已經(jīng)在劉備的帳下了。徐庶投曹操和他一起去的有一樣與諸葛亮是好友的石韜,只是好像都沒有被曹操重用。諸葛亮后來在蜀國當為丞相時,還曾嘆息他的幾位好友,在曹操那里官職低微。只不過,徐庶他們也不是像演義里說的,心在曹營心在漢,他們也是一樣的,為自己的事業(yè)做著自己分內(nèi)的事罷了,沒有諸葛亮那樣的光芒四射。
解密:謀士徐庶為何不學關羽一樣返回劉備身邊?_以下文字資料是由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fā)布的內(nèi)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如果今天要在中國人的心中給三國人物分一個陣營的話,那么估計會有多數(shù)人把徐庶當成漢臣,也就是劉備一邊的。
這徐庶本是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被同黨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學于儒家學舍。后中州兵起,與同郡石廣元避難于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為友。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后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等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范被稱贊。
但是有些網(wǎng)友要問了,徐庶竟然是被迫投曹的,其心還在劉備這邊,那在他老娘死了以后為何不學關羽返回到劉備這邊呢。許多人為此惋惜,不知道他為什么不回去,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徐庶走馬去曹營時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對劉備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他已經(jīng)可以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了,徐庶雖然在先前也曾為劉備立過一些功勞,但怎么也不能和他相比,所以如果徐庶重回劉備那,應該身居諸葛亮之下了,以徐庶的性格,這恐怕是他未必可以忍受的。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但三個諸葛亮在一起未必比只有一個諸葛亮好些,看龐統(tǒng)到劉備手下時就因為和諸葛亮爭功而命喪落鳳坡下,徐庶去了又能怎么樣呢?按徐庶的性格我想應該也不想回去和諸葛亮爭。所以這是徐庶不回劉備那的一條理由。
2.東漢末年,文人一般都很重視氣節(jié),也很講究做事從一而終,輿論輕視那些朝秦暮楚的人,從呂布的下場就可以看出來。徐庶先投劉表,再投劉備,這可以說是未得明主,正在尋找中,現(xiàn)在終于找到了,后投曹操也可以說是迫不得已,如果再回劉備那,雖然別人嘴里不說,可心里恐怕也會不以為然,輿論對其評價不會很高。當曹操想派徐庶去當說客說劉備降己但又怕他一去不回時,程昱曾說徐庶如果不回,徒惹人笑耳。徐庶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因為曹操名為丞相,實為漢賊。他對輿論名節(jié)還是比較看重的,所以這是徐庶留在曹營的一條理由。
3.徐庶投劉備時,劉備勢單力薄,徐庶是因為他"仁德"的名聲才跟隨他的,徐庶在走的時候還念念不忘提醒他要把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時時刻刻牢記心中,在那時徐庶的心里面,劉備就是救黎民于水火中的仁德之主。但在徐庶走后,劉備用諸葛亮的計策火燒新野,使得百姓流離失所,這恐怕不是一個仁德之主應該做的。劉備在逃離樊城時,發(fā)動流言,結果十幾萬軍民隨他一起逃難。如果他不是說曹操的軍隊要吃人,十幾萬人干嗎連家都不要,跟隨他跑路?可實際上,我們知道,書中也寫了,曹操這個人對百姓還是不錯的,他打仗時是不允許軍隊騷擾百姓的,他自己的戰(zhàn)馬失驚,踩了老百姓的麥子,他還割發(fā)代首,以示懲戒。劉備如此制造恐慌,是為什么呢?書中寫他帶那么多百姓行走沿途多有不便,結果九死一生,可沒有這些百姓,他就能平平安安地逃跑了么?我看未必。書中寫曹操對他是窮追不舍,他能逃到哪去?十幾萬軍民遮住了曹軍的視線,使得曹軍不知道劉備究竟在什么準確位置,不得不分散兵力去找,沒有這些軍民,劉備和他那幾個小兵,不被曹軍一眼就看到了才怪。而且當曹軍沖過來時,后面的百姓立刻就驚慌起來,哭喊連天,這就個劉被報了信,使他可以有時間跑路。如果沒有十幾萬軍民給他當盾牌的話,他可能早就被曹操抓住或者殺了。他帶這十幾萬軍民跑路,既有了盾牌,又使自己仁德的名聲傳遍天下,而曹操就慘了,既沒抓到劉備,又讓自己給老百姓留下了一個魔鬼般的形象,為其以后爭奪天下留下了一個不利因素。這種既損人又利己的事劉備做了,而且做的很漂亮,獲得了預期的效果,絕大多數(shù)人都被蒙騙了,可像諸葛亮就沒被騙倒,以諸葛亮的智慧他是知道曹操的對老百姓的態(tài)度的,但他并沒有像他歷次勸劉備那樣一說再說,只是不疼不癢的說了句真乃仁慈之主也!可以看出。徐庶應該也知道,他連周瑜火燒赤壁的計策都能看出來,只要看清事情的受益者,再聯(lián)系一下當事人在整個事件中的所做所為,怎么會不清楚這點呢?既然劉備和曹操、孫權一樣只是為了爭奪天下而實施各種手段,打著各種幌子,既然徐庶看清了劉備并非心目中的仁德之主,那么他在曹營還是在劉營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徐庶的出場是精彩的,全書的軍師和謀士中他只比諸葛亮的出場略遜一籌,周瑜,司馬懿等都是一筆帶過,舊小說中,像這種出場的人一般都是后面的主角或次主角,可徐庶卻就出場精彩,后面就淡出去了,讓人深深嘆息,一個本應大放光彩的人物只是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5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