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秦國崛起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商鞅變法后,秦國開始快速強大;從秦惠文王開始,大秦帝國就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入侵活動,首當其沖的魏國丟失了大片領土。一些有識之士,比方說蘇秦,就意識到了秦國的可怕,將來必定會是中原諸侯的威脅,于是紛紛聯合六國,開始伐秦。
六國合縱伐秦,聲勢浩大,聯合了五次之多,可惜都沒有對秦國造成實質性危害,秦國反而是越打越強,最終橫掃六國、統(tǒng)一天下。
下面我們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相對于六國,秦國具有壓倒性優(yōu)勢
自商鞅變法、秦國快速崛起后,單獨一個諸侯,在秦國眼里,已經不夠看了,秦國的優(yōu)勢太明顯了:
第一,秦國具有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
秦國與趙國、魏國、韓國、楚國直接接觸,雖然接觸線很長,但只要守住了黃河天險、函谷關、武關等幾個重要關口,諸侯國是打不進來的;反過來說,秦國出關后,具有居高臨下的優(yōu)勢,諸侯國很難抵御。
趙武靈王眼光毒辣,看清這個問題后,獨辟蹊徑,打算從黃河“幾子口”上方引兵直下,可惜壯志未酬,被愚蠢的趙國人自己給整死了。這個策略之后再也沒有人提起,可惜了。
第二,秦國具有優(yōu)越的政治制度。
商鞅變法非常徹底,摒棄了傳統(tǒng)的世卿世祿制,官職大小一律按功分配,這一制度相對于其他國家先進了很多,大大刺激了人才的個人能動性,秦國人才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強大了。
根據《黑夫家書》的記載,秦國的行政效率非常高,士兵立了功,仗還沒打完,該得到的爵位、賞賜就到手了??吹靡姷睦妫茉鰪娙说姆e極性。
第三,秦國臣民具有強悍的戰(zhàn)斗力。
嬴秦部落是從打擊西戎開始崛起的,生存壓力大、生活條件艱苦,天生就具有彪悍的戰(zhàn)斗力,看《大秦帝國》,村民為了一點小利益,往往就能形成大規(guī)模斗毆,血流成河。
商鞅變法后,禁止私斗,士兵戰(zhàn)場砍敵越多,得到的賞賜就越多。彪悍的戰(zhàn)斗力加上合理的獎懲引導,秦軍的戰(zhàn)斗力就上去了。
第四,秦軍具有堅強的后勤保障。
秦惠文王時期,攻占了富庶的巴蜀之地,巴蜀之地遠離中原戰(zhàn)場、受到的威脅騷擾非常小,秦國得到了一個大糧倉。
在糧草供應上,除了楚國可以與秦國相比外,其他國家都不占優(yōu)勢;楚國雖然糧草豐富,但是缺乏優(yōu)良的軍馬供應,軍人士氣也處于下風。
秦國的農業(yè)生產方式也占優(yōu)勢。據史書記載,戰(zhàn)國中后期,秦國的牛耕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并且得到了大規(guī)模的推廣,相比起來,其他地區(qū)就落后了很多,有的甚至到了東漢末期很不怎么流行。
第五,秦國人才搭配合理,全方位作戰(zhàn)。
秦國人才充沛,從秦獻公開始,歷代國君的個人素質都很高,相比其他國家,這是一個巨大的優(yōu)勢;秦國文臣非常多,比方說商鞅、張儀、魏冉、范雎、李斯……;武將層出不窮,司馬錯、白起、王翦……文臣武將沒有出現過斷層。
秦國作戰(zhàn),不全是將軍帶兵攻打,其他人才也在積極配合,
是全方位作戰(zhàn)。比方說長平之戰(zhàn),當秦軍占不到優(yōu)勢時,文臣們沒閑著,在敵后方制造大量的謠言,離間君臣、瓦解敵對方的戰(zhàn)心。驍勇善戰(zhàn)的信陵君魏無忌、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就在這方面栽了個大跟頭。
六國加起來,雖然土地面積、財富、人口、軍隊數量占優(yōu)勢,但有一個致命性的缺點--不團結
蘇秦在合縱抗秦時,就曾說過,六國的領土面積加起來,是秦國的好幾倍;六國的軍隊數量加起來,也是秦國的好幾倍。按理說,是可以和秦國對抗的,可惜連續(xù)合縱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六國心不齊。
秦國拉攏的對象主要是楚國、韓國、魏國。武關、商於是楚國日思夢想要得到的,關鍵時刻,秦國只要稍露口風,愿意割讓這兩塊地,楚國就會退縮;武遂是韓國的命門,占領這個地方,就能將韓國攔腰截斷,秦韓在這個地方展開了拉鋸戰(zhàn),有好幾次,秦國只要說歸還武遂,韓國就會就范;秦國打過黃河后,魏國的河東之地缺乏天險阻隔,秦國只要稍稍退讓,魏國就會舉白旗。
綜上所述,秦國優(yōu)勢明顯,六國不團結,秦國得以橫掃六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6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