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幫助人們分析辨識指紋,很方便。但是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也會摁手印,那時人們也用沒有指紋識別技術(shù),按手印有什么用?
常常會在電影或者小說中看到這樣的場景,在重要的契約或者是公文上要留下相關(guān)責任人的憑著和信息——“簽字畫押”其實還要外加按手印。簽字——就是簽名了,畫押在字典里解釋大概是畫上一個十字,或者是一個圓圈表示認可;還有的解釋為難以模仿的花式簽名。那按手印呢?有什么用?其實古人早已經(jīng)認識到人的指紋的唯一性了,現(xiàn)代人通過實證科學去研究也驗證了這一點,人的指紋重復幾率是150億分之一。最早出現(xiàn)在史書中關(guān)于指紋的記錄出現(xiàn)在湖北省云夢睡虎地出土了一批戰(zhàn)國時秦國的竹簡上這批竹簡被稱為“云夢竹簡”,其中的《封診式?穴盜》簡,詳細而生動地記錄了一起罪犯挖洞進入一戶人家里進行盜竊的犯罪案件。竹簡中詳細地記載了罪犯所挖地洞的位置、形狀、大小以及罪犯挖洞所用的工具,特別強調(diào)了犯罪現(xiàn)場和地洞的洞壁上留下了罪犯的“膝、手跡,膝、手各六處”。“云夢竹簡”的著作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51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間,也就是在秦始皇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前的戰(zhàn)國后期。這段記錄表明,至遲在戰(zhàn)國晚期“手跡”破案已經(jīng)開始運用了。如同今天所說的指紋作為犯罪現(xiàn)場勘察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古代第一個印有指紋的契約文書是在新疆米蘭古城出土的一份唐代藏文文書(借粟契)。這封契是用長27.5厘米、寬20.5厘米,棕色、較粗的紙寫成的,藏文為黑色,落款處按有4個紅色指印。其中一個能看到嵴線,可以肯定為指紋。大宋提刑官宋慈他寫的《洗冤錄》是世界最早的法醫(yī)書,里面就提及指紋的鑒定方法,說明宋慈對人的指紋做過比較詳細的研究。這證明,古人早已認識到人的指紋各不相同,是不會自己改變的,是可以證明身份的證據(jù)。有史書記載的用指紋來進行破案是《宋史》。其中記載過一件利用指紋破案的典型事件,在北宋仁宗天圣年間,有位名叫周整的年輕人,是個喜歡賭博的賭徒。在一次賭博過程中,他同一些豪強的紈绔子弟一起賭,輸光了自己身上的銀子。他不服氣,竟然將原本屬于他母親的15畝良田作為賭注輸給了一位姓龍的富家子弟。無奈之下,他也只得寫下一份字據(jù)。但在古代,字據(jù)必須要有交易雙方的手印。而周整自己也知道,無論如何母親也不會將這視為性命的土地交給外人,所以手印正面是無法辦到的。于是,他暗中悄悄地找了一份有母親手印的文書,又同這位富家公子偽造了字據(jù)。當這位龍公子拿出字據(jù)要周整母親把地交給他時,周整母親不同意,也不相信這是自己的手印,并將這位龍公子告到了衙門。到了縣衙,負責審理此事的縣太爺卻犯了難,因為這個手印的確是周整母親的,最終只好判處龍公子勝訴,讓她將土地交給他。但周整母親不服,繼續(xù)上告,后來一位姓元的官員負責重新審理這個案件,他仔細地看了看這份字據(jù)以后,先是眉頭一皺。隨后,又會心地笑了起來。他告訴這位龍公子,說他的字據(jù)是偽造的,龍公子當然不服,反問道:「這白紙黑字,老爺您如何說是偽造的?」這位姓元的官員指著字據(jù),說道:「這份字據(jù)上寫的年月字跡在手印之上,說明你一定是先得到了原告的手印之后才撰寫的,如此看來,不是偽造的又是什么?」這位富家子弟眼見陰謀失敗,只得承認事實,敗訴而歸。終究財產(chǎn)物歸原主。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北宋時期,人們已經(jīng)可以分得清手印的主人是誰了,可古代沒有計算機識別技術(shù),是如何分得清的呢?或許是眼神好的人仔細比對吧,就不得而知了。在元代同樣有官員在審理案件時按照手印來判斷案的,據(jù)《牧庵集》里記載,當初一個富豪為了欺負窮苦人家的佃農(nóng),偽造了他們?nèi)掖笮?7口人的賣身契約,并且個個的手印都有,十分齊全。但貧苦人家卻始終不認這個事情,前幾任縣令一直無法甄別,直到一位姓潘的縣令來了之后。他先是分析這個富豪可能是偽造的賣身契,之后又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這窮苦人家17口人里有個年齡13歲的小孩子,但賣身契上的指紋明顯是成人的,由此斷定了契約是偽造的。為了讓富豪輸?shù)眯姆诜€特地在郡縣中找來了5位同年齡的少年,以他們的指紋紋理做了對比,結(jié)果根本不相同,富豪眼見陰謀敗露,只得乖乖認罪,將這份偽造的賣身契當庭撕毀。誰說指紋一定要搭配電子設(shè)備才能起到作用呢?看看我們的古人,沒有計算機也能把指紋的技巧運用的游刃有余。搜索
立即關(guān)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7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