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這人,從記載上來看是個很不錯的接班人。他早年就熟習(xí)政務(wù),有主見,能“持正諫諍”(敢說真話),且體恤民情。咸亨三年(672年)冬,因夏季旱災(zāi)引起饑荒,關(guān)中百姓多有餓死。李弘看見兵卒的糧食里摻雜著榆樹皮和草籽,大為憐憫,馬上吩咐把自己倉庫里的糧食發(fā)給士兵們吃。同時上奏父皇,請將近畿閑地分給饑民耕種,以渡過難關(guān)。這在皇權(quán)時代,可以說是一位夠資格當(dāng)明君的好苗子了。
就連太子李弘的名字,也是大有來歷的。南北朝時期,因社會動蕩過于劇烈,令世人普遍有浮生若夢之感,民間一直流傳著“終世之說”,即末日來臨說,余風(fēng)一直延續(xù)到初唐。道教民眾中則有“老君當(dāng)治”、“李弘當(dāng)出”的讖語,是說太上老君將轉(zhuǎn)世為人主,化名李弘,拯救眾生。草莽中假借李弘之名起事造反的事,也屢有發(fā)生。高宗和武后把頭胎兒子取名為李弘,毫無疑問是“應(yīng)讖意”,對這個孩子寄托甚厚。
但是據(jù)《新唐書》記載,上元二年(675年),李弘在合璧宮被鴆殺,時年二十四歲,“天下莫不痛之”。而且,在兩處地方明明白白寫著,是天后怒而毒死李弘。
這就是撲朔迷離的“合璧宮命案”。武則天為什么發(fā)怒?
《新唐書》說了兩個原因,一個是武則天“方圖臨朝”,“將騁志”,然而太子李弘不知怎么的,在奏請的時候觸犯了武后,結(jié)果慘遭鴆殺。另一個原因更有傳奇性,是說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宣城公主,因母親之故得罪,被幽禁在掖廷(宮女宿舍),年近四十還未嫁。李弘聽說后,起了惻隱之心,請求把她們嫁出去。武后聞言大怒,把兩位公主嫁給了兩名當(dāng)班衛(wèi)士,李弘也由此“失愛”。
從宋代起,就有人說這事情是《新唐書》在擺烏龍!首先,《新唐書》作者并無鴆殺李弘的證據(jù)材料,只是推測因果。而說武則天在上元年間就想臨朝稱制(攝政),那是胡扯。至于太子請嫁兩公主之事,兩《唐書》都說有,但是《新唐書》演義得太出格了,起碼有兩條不確:一是兩公主的年齡,具體是多大,沒有任何記載,但李弘請嫁那年,高宗不過才四十三歲,女兒豈能有四十!《資治通鑒》對這個漏洞也有所察覺,略作了修飾,改為“年逾三十不嫁”,但就這樣也很勉強。二是據(jù)《唐會要》載,義陽公主的老公權(quán)毅、宣城公主的老公王勖,都不是衛(wèi)士。
也有人進一步質(zhì)疑,說是“請嫁公主”這事可能根本就沒有。蕭淑妃被害后,她的兒子素節(jié),按說身份比女兒更易使武后猜忌,但也僅是攆出京師,去當(dāng)了申州(今河南桐柏縣)刺史。那么,有什么必要將蕭淑妃的兩個女兒幽禁在掖庭?
還有就是《舊唐書·澤王上金傳》里,有“義陽、宣城二公主緣母蕭氏獲譴,從夫外官”一句,這說明兩公主早就嫁了。另外《冊府元龜》根本就沒載請嫁公主事,這就令人更起疑了。
還有,《新唐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六載,武則天后來曾經(jīng)上表高宗,請求為義陽、宣城二公主的老公升官。不管這是不是作秀,起碼能證明,太子即使請嫁公主,也不至招來殺身之禍。所以司馬光考證來考證去,最后還是說:“按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云時人以為天后鴆之,疑以傳疑。”什么意思?這是說,把傳聞重復(fù)千遍,就成了真的了。那么,太子李弘到底是怎么死的?想要搞清楚,也不難。他是得肺結(jié)核死的!
白紙黑字,記載無誤,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舊唐書·孝敬皇帝傳》里載有一篇高宗皇帝的悼念文,明明白白說太子李弘“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
這是什么意思?“琰圭”是古代一種上尖下方的玉器?!白早缭谑帧保侵咐詈氘?dāng)太子?!俺榴肷怼笔钦f他得了一種“瘵”病。
瘵,癆病也,就是肺結(jié)核。直至距今六七十年前,青霉素尚未普及的時候,這還是一種很難治的傳染病。巴金的小說《寒夜》、費穆的電影《小城之春》中的男主人公,都是肺結(jié)核纏身的病秧子。相信看過這兩部作品的人,印象都會很深。
李弘深受高宗喜愛,四歲就當(dāng)了太子,看來這病在他童年時就已染上。他爸爸高宗,因為在爺爺太宗死的時候,操勞過度,也染有“風(fēng)瘵”。父子倆都有這病,并不奇怪。到太子弘十九歲的時候,據(jù)他自己講“比日以來,風(fēng)虛更積”(《舊唐書·邢文偉傳》),也就是病情更加嚴重了。
古人不懂現(xiàn)代科學(xué),面對太子弘的病況,誰都束手無策。高宗和武后便想讓他結(jié)婚,以新婚來“沖喜”——這種愚昧的習(xí)俗,直到民國時期都還很普遍。這才有前面提到過的,選中了司衛(wèi)少卿楊思儉之女為太子妃。這女子楊氏,在輩分上實際比李弘大一輩,是武后的表妹。哪知道,咸亨二年(671年)揭出了此女被武敏之給玷污過,于是大婚泡了湯。婚事拖了兩年,父母又為李弘物色到了左金吾衛(wèi)將軍裴居道之女。這年李弘恰是二十二歲。
裴氏女出身于河?xùn)|名門,彬彬有禮。高宗甚為喜歡,對近侍說道:“東宮內(nèi)政,吾無憂矣!”(《舊唐書·高宗紀(jì)》)咸亨四年(673年)十月,太子李弘終于成婚??墒敲孕胖尾涣瞬?。小日子過了一年多,到上元二年(675年),李弘來到東都,住在合璧宮,病情猛然開始惡化。四月二十五日,死在倚云殿。
高宗對此悲痛欲絕,大病了一場,破例追贈李弘為“孝敬皇帝”,從而使李弘成為唐代第一位死后謚為皇帝的太子。在高宗發(fā)布的悼念詔書《皇太子謚孝敬皇帝制》中,有一個細節(jié),是高宗在探望李弘病情時,曾明確告訴兒子:“庶其痊復(fù),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于位?!币簿褪堑壤詈氩∩院?,就要禪位于他,高宗自己要去當(dāng)太上皇了。而李弘由于“天資仁厚,孝心純確”,聽了這消息的反應(yīng)是,“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茲感結(jié),舊疾增甚”。因為思想壓力過大,想得太多,結(jié)果病情加劇,一命嗚呼。
當(dāng)然,這僅僅是官方的說法。但李弘自幼多病,長大了之后更嚴重,這是有他自述為憑的。而說他被武后鴆殺,憑據(jù)何在?沒有。道聽途說而已。比較可信的《舊唐書》上只是說:“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边@只是一個陳述?!皩ま啊?,也就是很快就死了,沒說什么“鴆殺”?!杜f唐書》成書時,大唐早已往事如煙,著者沒有必要為武后忌諱什么。在一般情況下,沒說,就是沒發(fā)生過。
搜索
立即關(guān)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69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漢景帝劉啟殺兄誅子,為何還被稱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