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金絲楠木棺材,怎么變成了大紅色棺材
為了彰顯慈禧生前尊貴的身份,并且慈禧為了死后也不受氣事,所以他便要求下令花了重金去制造他的棺木。慈禧的棺木跟普通的棺木是專門由金絲楠木打造而成的,這種楠木極其的罕見,是派人專門從云南運過來的,楠木當中也有優(yōu)次之分。慈禧棺木全部選用的是上好的金絲楠木,棺木材料是最好的選擇,制造的師傅也是最好的。
不僅如此,棺木的制造成型還不算完事,最重要的工序,還要在棺木的表面和周圍涂上49道漆。在這些漆里面還加入了金粉,涂完混著金粉的漆之后,棺木四周還要畫上金色的線條,因此瓷器的棺木奢華無比。完成這個大工程就一共花費了幾十萬兩的白銀,自己生前就奢侈無比,所以他總是在壓榨百姓,只要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要完成自己去世之后下葬的。儀式很浩大,還有很多的陪葬品,都是奇珍異寶,尤其是他棺木中的夜明珠,價值連城。這么多的陪葬品自然也會引入很多的盜墓者,更何況還是慈禧的墓室,又有多少人對他恨之入骨?
在民國時期,國民黨的軍長孫殿英就把慈禧的墓給盜了。當時軍中開銷不足,于是孫殿英便想到了盜墓。畢竟他以前是一個盜墓高手,盜墓是來錢最快的方式,因此他故意帶領(lǐng)軍隊駐扎在慈禧的陵墓附近,就是為了方便盜墓。孫殿英帶著士兵進入慈禧墓后,一頓亂搶,拿的都是珍貴珠寶,他們當時并不認識金絲楠木做的棺木,就直接把它給劈開了。就這樣,慈禧的棺木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之后,溥儀看到慈禧的棺木變成這樣,自然不能不管不顧,于是,想要請當時的制造棺木的師傅給修復(fù),并且最后因為國庫虧空,只能在表面用紅漆重新刷新,所以就由金色變成了現(xiàn)在的紅色。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慈禧死后為啥用的紅棺木
從庚子之變再到辛亥革命,這期間晚清政壇雖然風(fēng)雨飄搖,但即使已經(jīng)搖搖欲墜,也縱然沒有倒下。
這期間也發(fā)生了很多事情,但最讓人津津樂道,又充滿著眾多謎題的事件,當屬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的死了。
這“娘倆”一前一后,相隔不到一天時間,接連離開了人世,給眾人留下眾多謎題的同時,也給當時的接班人留下一個難題。
那就是下葬問題!
楊角風(fēng)談《走向共和》第74期:慈禧肉身不腐的背后,并非因口含夜明珠,你看她最后幾天吃的啥?
一、
如果說大清哪一位皇帝最慘,光緒帝肯定排在第一位,即使末代皇帝溥儀,都比他快活得多。
關(guān)于光緒帝的死因,近幾年揭秘的專家學(xué)者們太多了,基本已經(jīng)達成了共識。那就是光緒帝是被人毒殺身亡,至于是誰,肯定慈禧太后的可能性最大。
關(guān)于慈禧太后為什么要毒殺光緒帝,我們在前一期已經(jīng)詳細地分析過,這里就一筆略過,單提這倆人的下葬問題。
清朝皇帝下葬還是很隆重的,而且流程也很長:
皇上駕崩后,先要在乾清宮停靈,這個時間是不固定的,長短不一。比如順治帝駕崩后停了25天;康熙帝駕崩后停了20天;雍正帝駕崩后停了18天;最短的是咸豐帝,那也停了11天。
等皇親國戚們在靈前哭得差不多了,開始把裝有皇上的棺材移到殯宮,在那里靜靜放置一段時間,然后再下葬,這個時間就更長了:
順治帝停了足足兩年又兩個月時間;咸豐帝停了也有一年時間;最短的是雍正帝,只停了一個月時間;最長的就是這個光緒帝了,死后棺材被運到了河北易縣的行宮“停柩安靈”,足足停了五年時間。
之所以會有差別,主要還在于皇上的陵墓有沒有建好的緣故,像順治帝24歲就駕崩了。這么年輕,陵墓根本還沒有納入計劃之中,只能等著修好了陵墓,才能下葬。
光緒帝就更慘了,他駕崩的時候,別說修陵墓了,連選址都還沒選呢。直到他已經(jīng)去世了,才匆匆去選址,可惜建一半沒錢了,直到袁世凱上臺才撥了點銀子修建好崇陵。
二、
相對于光緒帝,慈禧太后的陵墓就豪華得多,其葬禮也辦得轟轟烈烈!
其實關(guān)于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的葬禮問題,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也就是攝政王載灃跟隆裕太后有不同的看法。
載灃建議一切從簡,畢竟大清朝的國庫早就空了,根本架不住這兩場葬禮。但隆裕太后卻不這樣認為,這也是慈禧太后臨終前為什么要這么交代后事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載灃、溥儀、隆裕三者制衡。
后來這倆人想來想去,再咨詢慶王奕劻的意見,最終決定光緒帝的葬禮一切從簡,慈禧太后的葬禮還是得大辦特辦。
可憐的光緒帝,生前被慈禧太后壓制,死后仍然被慈禧太后壓制,說他是大清最憋屈的皇帝并不為過。
不說別的,光慈禧太后的棺材是用云南的金絲楠木做得,早在她還活著的時候就從云南運過來了,至于為什么不用四川的金絲楠木,因為這么多年,被砍沒了??!
按照后來盜墓者的敘述,以及清廷相關(guān)史料記載,慈禧太后的棺材底部倒入了整整五升的珍珠,鋪了近30公分。身上蓋著鑲有金絲串珠的三層錦被,而且這個太后老佛爺是頭頂翡翠荷花,腳踩碧璽蓮花,身旁還放了數(shù)百枚由翡翠雕刻的水果及蔬菜。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慈禧太后口中含著一顆碩大的夜明珠,由兩瓣組成。分開則看不出什么特殊,但合在一起就會發(fā)出綠色的光芒,百步之內(nèi)能照到頭發(fā)絲。
從準備慈禧太后的葬禮,再到正式下葬,足足等了一年時間,而這一年時間里,慈禧太后的遺體當然不能隨便放置,也是要做防腐處理的。
三、
那么從1908年慈禧去世,再到1928年孫殿英炸開慈禧的陵墓,整整二十年,為什么她的尸首沒有腐爛呢?
按照當時人們的說法是因為慈禧太后口中的那顆夜明珠,當初孫殿英假借軍事演習(xí)的方式強行炸開慈禧太后的陵墓,其目的也是為了那顆夜明珠。
之所以孫殿英知道慈禧太后口中有夜明珠,主要還是李蓮英的緣故,李蓮英在慈禧太后死后九十八天的時候離開了皇宮。后來他把慈禧棺材中寶藏的事告訴了其侄子李成武,李成武寫了一本書叫《愛月軒筆記》。
孫殿英就是拿著這本類似于藏寶圖的書,找到了慈禧陵墓地宮的入口,進而找到了慈禧的棺木。
所謂的含著夜明珠,慈禧太后的尸體就不會腐爛,拿走了夜明珠,很快慈禧太后的尸體就變黑了。實際上是棺木被打開,尸首氧化了,跟含不含夜明珠無關(guān),而且夜明珠也沒有殺死微生物的功效。
實際上這顆夜明珠還是頗有來歷的,在當時的市值可是價值一千萬兩銀子:
這顆夜明珠是出自印度莫臥兒王朝,這個王朝都已經(jīng)滅亡幾百年了,是由國王沙·賈汗命名的一顆金剛石原石。這個國王有一個寵妃,叫泰姬,是一個標準的波斯美人兒,后來她死了,國王為她建了泰姬陵。本來這顆夜明珠要隨著美人兒進陵墓的,結(jié)果阿富汗國打敗了莫臥兒王朝,阿富汗的酋長搶走了這顆夜明珠。再后來,乾隆帝遠征回疆,威震西域,阿富汗酋長在瑟瑟發(fā)抖中將這顆夜明珠贈給了乾隆帝,于是這顆夜明珠就這樣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
四、
那么慈禧太后肉身不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慈禧太后的棺材是用金絲楠木做的,這種木材號稱皇帝專用,“水不能浸,蟻不能穴”,實際上在明末的時候就已經(jīng)瀕臨滅絕了。
慈禧太后的棺木一共經(jīng)過了四十九道工序,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刷了四十九道不同的漆,最后再涂上一層金粉。
而棺木的內(nèi)層還有十三道裝飾,這種木材密不透風(fēng),空氣都能隔絕,所以二十年的時間,慈禧太后的尸首都沒有腐爛。直到棺木被撬開,空氣進入,這才導(dǎo)致了慈禧太后的身體變黑氧化,說明并不是真的不腐。
其次,當時的清宮還是具備防腐技術(shù)的,畢竟剛才也提到了,停靈都要停半個多月。不能大家還在哭靈呢,棺木中就散發(fā)出陣陣惡臭吧?然后等著下葬又得一兩年時間。對尸體必然要做防腐處理。
所以,慈禧太后的棺材內(nèi)部干燥,消毒,又放入了眾多了奇珍異寶和名貴藥材香料,也是起到了一定的殺菌防腐的效果。
最后,慈禧太后的死因是“水走大腸,得食則泄”,也就是說得了痢疾。是在她73歲生日那天,一高興吃多了,吃多了就鬧肚子,這一拉就拉了快半個月,活活拉死了。
在我(楊角風(fēng))小時候,河北人嘛,在當時的香河縣出了一個香河老人,那時候大人們就一直議論這個老人死后身體不腐。后來看了報道,其實跟慈禧太后的情況相符,都是臨終前半個月什么都不吃,把身體都倒空了,也就失去了細菌滋生的土壤,自然就不腐了。
五、
那么為什么有人說,慈禧太后下葬的那天,臭氣熏天呢?
剛才也提到了,慈禧太后的棺木是用金絲楠木做的,而且非常嚴實,就算是腐爛了,也不會有味道傳出來。
所以,這個臭氣并不是慈禧太后身上散發(fā)出來的,而是另有所指:
關(guān)于慈禧太后下葬的整個過程,很多國外記者都拍有照片,從照片上看圍觀的人巨多,熙熙攘攘,密密麻麻。
從紫禁城出發(fā),到埋葬慈禧太后的清東陵,整個路程有一百多公里,全程都是步行,還得抬著巨重的靈柩。當時把京城附近500里內(nèi)的杠子手全喊來抬轎了,有說一共分成60組,每組128人,每組還有4個人候補,輪流抬轎,也就是說光抬轎的就高達7920人。
其實這個數(shù)據(jù)可能有點夸張,整個抬轎過程持續(xù)了5天,假如每個轎夫只抬兩個小時的話,一天就是12組,5天就是60組。但實際上,很可能就12組,輪流抬,總共也就1584人,等于每人每天抬兩個小時。
但即使這樣,人也是很多了,整個送葬隊伍據(jù)統(tǒng)計有一萬多人,真可謂是密密麻麻了。這么多人,再加上騾子、馬啊、驢啊的,光身上散發(fā)出來的汗臭味就夠大家聞的了。而且,這么急行軍5天時間,根本不可能洗澡,換衣服都是奢望,吃喝拉撒都在路上,還有騾子啊、馬啊、驢啊,又尿又拉的,味道很肯定不好聞。
沿途帶著的貢品啊,食物啊,腐爛后也會有氣味出現(xiàn)……
但是,民間傳說臭氣熏天,這我(楊角風(fēng))認為不至于那樣,畢竟這個葬禮準備了一年時間,而且提前還排練了十天。騾子啊、馬啊、驢啊屁股后面也應(yīng)該會想到掛一個簍子裝糞便。
實際上,所謂的“臭氣熏天”不是形容當時的氣味的,而是形容慈禧太后這個人的。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臭”,也代表慈禧太后這個人,即使做好了防腐,即使噴滿了香水,也是遺臭萬年。
所以,這種臭氣熏天,應(yīng)該是指慈禧太后的葬禮,活著的時候禍害了老百姓,死了也不讓沿途的老百姓安生。靈柩所到之處,所有的老百姓都要下跪迎接,人們在看好戲的同時,不免心有不滿。這個慈禧太后,揮霍無度,死了還這么講究排場,又陪葬這么多珍寶,真臭!
這或許就叫蓋棺定論吧!
慈禧是歷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等寶物,死后其棺內(nèi)陪葬的珍寶價值高達億兩白銀。
李蓮英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太監(jiān),慈禧死后往棺內(nèi)葬寶時,他也是參與者之一。李蓮英和侄子合寫的《愛月軒筆記》中,詳細記載了慈禧隨葬品的種類、數(shù)量、位置以及價值等。
在慈禧棺內(nèi),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鑲有大小珍珠12604粒、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鋪著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絲褥上鋪珍珠2400粒。
蓋在慈禧尸身上的是一條織金陀羅尼經(jīng)被,被子用明黃緞捻金織成,織有陀羅尼經(jīng)文2.5萬字。經(jīng)被上還綴有820粒珍珠,盜墓者拆走珍珠后,就將這條價值連城的經(jīng)被棄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宮時才被發(fā)現(xiàn)。經(jīng)被之上還覆有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被子,也是無價之寶。
入殮時的慈禧頭戴鑲嵌珍珠寶石的鳳冠,冠上一顆珍珠重4兩,大如雞蛋,當時就值白銀1000多萬兩,鳳冠價值則可想而知;口內(nèi)含夜明珠一粒,據(jù)傳夜間百步之內(nèi)可照見頭發(fā);脖頸上有朝珠3掛,兩掛是珍珠的,一掛為紅寶石的;身穿金絲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執(zhí)玉蓮花一枝。
在其身旁,還陪葬著金、玉佛像,以及各種寶玉石、珊瑚等。據(jù)說,當寶物殮葬完畢后,送葬的人發(fā)現(xiàn)棺內(nèi)還有孔隙,就又倒進了4升珍珠和2200塊紅、藍、祖母綠寶石。光這些“填空”的珠寶,就價值223萬兩白銀。 據(jù)說,慈禧棺內(nèi)最珍貴的陪葬品要屬用白玉雕成、號稱可以“煙云流動”的九玲瓏寶塔了。
傳說慈禧棺內(nèi)還有4個翡翠西瓜,兩個白皮黃籽粉瓤,兩個綠皮白籽黃瓤,價值600萬兩白銀。
據(jù)悉,慈禧陵中被盜的珍寶或被孫殿英等人用來行賄,或被變賣,或遭毀壞,甚至被走私到國外,絕大多數(shù)至今下落不明。
據(jù)傳,為了逃脫罪責(zé),孫殿英曾把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送給宋美齡。
而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珍藏著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鎮(zhèn)館之寶,很可能就是慈禧陵中流失之物。
但隨著時間流逝,這些被盜珍寶到底去了哪里,誰也說不清了。 慈禧棺內(nèi)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7寸,下面鋃大小珍珠12604粒,紅光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再鋪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褥,上面鋪5分重的珍珠2400粒。
蓋在慈禧尸體上的是一條織金的陀尼經(jīng)被。被長280厘米,寬274厘米明黃緞底,捻金織成。全被不但花紋繁多,而且還織有漢字陀羅尼經(jīng)文25000字。經(jīng)被上綴有820粒珍珠。盜墓賊拆走了珍珠,將這條價值連城的經(jīng)被棄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宮時才被發(fā)現(xiàn),免遭危運。在經(jīng)被之上又蓋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網(wǎng)球被,也是傳世奇寶。
慈禧頭戴鳳冠,冠由珍珠寶石鋃嵌而成,冠上有一顆重4兩大如雞蛋珍珠,當時價值白銀約1000-2000萬兩,其鳳冠價值可想而知??趦?nèi)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開是兩塊,透明無光;合攏時是一個園球,可透出一道綠光,夜間百步之內(nèi)可照見頭發(fā)。專家估計可能是兩顆鉆石。東陵被盜墓將軍挖掘后,此夜明珠被孫殿英送給了宋美齡,以逃罪責(zé)。
慈禧脖頸上有朝珠三掛,兩掛是珍珠的,一掛是紅寶石的。她身穿金絲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執(zhí)玉蓮花一枝,頭前方有蚌佛18尊,頭頂一翡翠荷葉,葉滿綠筋,如大然一般,重22兩5錢4分當時價值285萬兩白銀。頭兩側(cè)有金,翠玉佛10尊,手邊各置玉雕馬8匹,玉羅漢18尊。在其尸體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紅寶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兩;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黃籽粉瓤者兩個,綠皮白籽黃瓤者兩個,估價600萬兩白銀;翠桃10個,綠色桃身,粉紅色桃尖,難分真?zhèn)巍t浯浒撞藘深w,綠葉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只滿綠的蟈喂,綠色的菜葉旁有兩只典色的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處,獨具匠心,稀世珍寶,估值1000萬兩白銀。
棺內(nèi)最珍貴的是座率紋花,煙云流動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瓏寶塔。其尸體旁邊還放滿了寶石、玉石、紅珊瑚樹、墨玉荸芥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非和田而無。當寶物殮葬完畢,發(fā)現(xiàn)棺內(nèi)尚有孔隙,又倒進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紅蘭寶石、祖母綠寶石2200塊,僅這些填空的珍珠寶石就值223萬兩白銀。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從1879年東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宮最后封閉,其間30余年中,還陸續(xù)向地宮內(nèi)放置了各種奇瑰珍寶,金玉祭品1000多件。孫殿英盜挖兩太后墓后至今這些無價之寶不知流落何方。
新疆一塊數(shù)噸重的大玉為做地宮中放置棺木的寢床,送到庫車縣境而因故擱置。
據(jù)估計,慈禧的隨葬品值白銀億兩不算過分。
蚌佛--用淡水河嘎的貝殼制成佛狀珠核體,置入牡歷體內(nèi),受到外來異物刺激了牡歷,分沁珍珠質(zhì)將佛狀珠核包圍,天長日久,珍珠覆蓋層逐漸加厚,就形成了珍珠光澤的蚌佛。金木石三絕
慈禧的陵寢是清東陵建筑群中最精美的一座,可稱得上是金、木、石三絕。
“金絕”:據(jù)《清史》記載,僅三大殿所用的葉子金就達4592兩以上,殿內(nèi)外彩繪2400多條金龍,64根柱上都纏繞著半立體銅鎏金盤龍,墻壁上的五蝠捧壽、萬字不到頭圖案等也全都篩掃黃金。這貨真價實的金碧輝煌雖經(jīng)盜墓者洗劫,但如今依然可見“金絕”的豪華殘跡與碎片。
“木絕”:是說三大殿的梁、枋都是用木中上品———黃花梨木制成。這種木質(zhì)堅硬、紋理細密的木材現(xiàn)在已瀕臨絕種,其價值稱得上是寸木寸金。而慈禧的棺槨更是用名貴的金絲楠木制成。
“石絕”:是指慈禧陵寢的石料一律采用上好的漢白玉,石雕圖案更是絕中之絕。隆恩殿的漢白玉石欄板上,都用浮雕技法刻成前飛“鳳”、后追“龍”圖案。76根望柱柱頭全部雕刻著翔鳳,鳳的下面是雕在柱身里、外側(cè)的兩條龍,形成獨一無二的“一鳳壓兩龍”造型,寓意著慈禧生前的無上權(quán)力。而殿前的鳳龍丹陛石雕刻更是石雕中的珍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清代為不貞女人發(fā)明刑罰
下一篇: 年美堯因說錯話被雍正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