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中,都覺得古代狀元真的是很難考,但事情往往都有例外。大多數(shù)的狀元,的確是憑借真本事考中的,但有的人明明文采一般,卻可能因為某種“意外”,反而被皇帝欽定為狀元。而有的人明明才華出眾,力壓群雄,最后卻得不到狀元,甚至是落榜。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人,應該算是清朝最悲催的“狀元”了,因為此人原本眾望所歸,憑實力考中狀元,乾隆皇帝卻將其降為探花。到底怎么一回事,一起來了解一下。
此人叫做趙翼,或許聽到這個名字,你會覺得很陌生,但你一定聽過他的這首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彼c袁枚、蔣士銓更是并稱為“乾隆三大家”。
趙翼是以舉人身份,進入到軍機處任職的,當時的職務是軍機章京。為什么說乾隆重用他呢?因為在傅恒出征時,乾隆就讓趙翼當他的參謀,為傅恒出謀劃策。所以趙翼不僅飽讀詩書,還深諳軍事,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人。
乾隆二十六年,正值皇太后六十大壽,乾隆龍顏大悅,于是決定開設恩科,給天下舉子一次額外的機會。趙翼中舉后便進入軍機處,知道這個好消息后,他自然躍躍欲試。而且他的才華眾人皆知,大家都認為他會是狀元的不二人選。
可由于“隔歲庚辰科狀元畢秋帆、榜眼諸桐嶼,皆軍機中書,故蜚語上聞,有歷科鼎甲皆為軍機所占之說?!壁w翼同樣來自軍機處,沒想到這一點竟成為他的劣勢,可為了施展自己的才華,他想了很多辦法來掩飾自己的身份。
就好比他考試的時候,特意換了一種字體書寫,和他平常的字跡完全不同,可見他的書法水平之高。另外他平時文風異常雄勁,帶有強烈的個人特征,這次他專門換了一種文風,別人一看就不會相信這是趙翼寫的了。
果然,主考官在挑選試卷的時候,仔細檢查了趙翼這份的字跡和文風,確定這不可能是趙翼所寫,也就是試卷主人不可能來自軍機處后,才放心將其列在榜首,準備交由乾隆皇帝做最后裁定。
誰知大家在呈交乾隆之前,打開名字一看,怎么還是趙翼?沒辦法,主考官只好將情況如實稟告給乾隆。乾隆一聽,說這好辦啊,陜西不是很久沒出過狀元了嗎,那就選出一名陜西考生,將其與趙翼互換名次吧。
于是眾人一看,名列第三的考生王杰,就是陜西韓城人,便將二人的試卷對調(diào)。就這樣,憑實力考中狀元的趙翼,最后變成了探花。本來僅為探花的王杰,卻成為幸運兒,被定為狀元。
被降為探花后的趙翼很是不滿,他曾多次申訴,可惜無果。其實也難怪,趙翼自身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卻因為自己軍機章京的身份讓他錯失狀元,論誰心里都會耿耿于懷。
于是趙翼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學術中,他希望通過立言來獲得不朽。當初司馬遷也是因為遭受宮刑,心有一腔悲憤無處宣泄,才寄托于創(chuàng)作,便有了《史記》,他本人也名留青史。
趙翼潛心學術后,便創(chuàng)作出了《廿二史札記》,這部歷史巨著堪比司馬遷的《史記》。除此之外,他還寫出了大量詩歌,如今存世的還有5000首。他還有作品《甌北詩話》,主要就是一種讀書筆記,專關于詩詞的“詩話”和“詞話”,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就是承襲了這一傳統(tǒng)。
趙翼錯失狀元,無疑是一件憾事,但話說回來,如果他當初順利成為狀元,從此在仕途一帆風順,還會不會有后來的成就呢?就好比唐伯虎一樣,他因為科舉不順,才會寄情于書畫,最終成為一代畫家,如果唐伯虎仕途順利,或許后來的走向就截然不同了。
所以有的時候,表面上我們錯失了一些重要事物,實則卻給了我們另一種機會,就看你能不能參透其中玄機了。
因為乾隆出的對子是千古難題,而考生對不出來,就跟乾隆說皇上出的對子簡直就是千古絕對,他沒有才華,答不出來。這句話吹的乾隆很是高興,于是就讓這個考生得了狀元。
乾隆喜歡吟詩作賦,經(jīng)常給大臣們出對子,喜歡看到大臣被難倒的樣子。雖說乾隆皇帝作為一個政治家,喜歡像文人一樣吟詩,但是他的政務也沒有落下,所以歷史對他的評價也是功大于過。
有一次殿試的時候,乾隆又想對對子了,于是他給兩位考生出題,誰對上了誰就是狀元。乾隆出的上聯(lián)是“煙鎖池塘柳”,這不是存心為難人嗎。這五個人剛好把五行都給用上了,這讓下聯(lián)怎么再用五行呢。但是對聯(lián)又要求元素一致,下聯(lián)也要有五個性質(zhì)的元素,但是除了五行就沒有其他的了,所以才說是在為難人。兩個考生能到殿試也是很有才能的,但是這道題根本就是無解,其中一位考生當時就選擇離開。
看到這個考生要走,乾隆有點惱火,問他還想不想當狀元了??忌s緊拍乾隆的馬屁,然后表明自己已經(jīng)看出來這道題是無解的,皇上實在是有才華,能想的出來這樣的千古絕對。乾隆被夸得舒服極了,當下決定狀元就是他了,而另一個沒答上來的被封為榜眼。
這位考生之所以能被封為狀元,是因為他情商極高,知道皇帝喜歡聽什么,不喜歡聽什么,這也是一種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1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黃石公:只用一招就建造了大漢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