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康熙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可以這樣說,自康熙之后整個清朝都無人能配此名號,但是人無完人,康熙雖被稱為千古一帝,但身上卻有一個缺點,影響了清朝后續(xù)發(fā)展,這個缺點是什么呢?
康熙身上最大的缺點就是他執(zhí)政期間曾鼓勵文字獄。雖然在清朝之前的明朝也興起過文字獄的浪潮,但要論影響深遠(yuǎn),清朝時的文字獄絕對是排首位的。“文字獄”顧名思義針對的都是讀書人,而不是什么平民百姓,那么執(zhí)政者都用什么手段對待這些讀書人呢?據(jù)說斬首都是較輕的,較重的禍及親人九族。
皇帝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簡直就像對十惡不赦的大惡人一樣沒有什么區(qū)別,很多讀書人說話或者寫文章的時候言語之間要是稍微有點不謹(jǐn)慎就很容易被有心人拿來做文章,三言兩語就能斷送一個讀書人的一生,這就是文字獄的核心涵義。
康熙起了文字獄這個開頭后,其子雍正延續(xù)了他的風(fēng)格,將文字獄的罪刑又拔高了,讀書人繼續(xù)被壓制,被踩在底層狠狠踐踏,這個局面直到乾隆登基也沒有改變。不僅如此,乾隆還將前兩任皇帝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字獄政策延續(xù)到底了,讓不少無辜的讀書人都受到了冤屈而丟掉了性命。
那個時候流傳一句話,叫做“寧用家奴,不用名儒”,意思是在皇帝的眼里,奴才的地位都要比讀書人高,即便有什么事,他寧愿驅(qū)使家里的奴才做,也不愿交給讀書人去處理。清朝比較出名的文字獄有“清風(fēng)不識字”案與“維民所止”案。“清風(fēng)不識字”案只是簡單的一句“清風(fēng)不識字”就被誤認(rèn)為污蔑清朝統(tǒng)治者。而“維民所止”案更奇葩,只因主考官出了一道“維民所止”的題目就被誤認(rèn)為想殺雍正的頭。最終這兩個案子都造成了大量知識分子的死亡。
我們不可否認(rèn)康熙在政治上創(chuàng)造了諸多佳績,但是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歸根到底康熙才是這場歷經(jīng)三朝的文字獄的發(fā)起者??滴跛鶗鴮懙妮x煌與他犯過的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真實的皇帝形象,讓大家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便是一個堪稱面面俱到的皇帝偶爾也會做出錯誤的決策,而這不合理的決策帶來的代價就是不計其數(shù)的生命。
康熙他是這個清朝的第四個皇帝,其實他是所有中國這個歷史記載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而且他在位的時候,有很多的壯舉,還收復(fù)了很多地方,包括臺灣,這也讓他這個統(tǒng)治的時候過的十分的繁榮。
其實康熙無疑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是一個非常能賞識人才,然后把他用到該用的地方的人,他明白哪些人是真正有才華的人,能夠為他的這個國家能夠做出一些事情的人,而且那些比較有用的人給他推薦的人他也十分的信任,當(dāng)然這些人也沒有辜負(fù)他的信任,最后都為他立下了許多的功勞。
而且康熙他也不是一個十分仁慈的,他知道恩威并用,而且也不偏袒誰,非常的公正,這些比較好的優(yōu)點都是許多帝王沒有的,而且他能夠顧全大局,為了整體的利益能夠放棄一些自己所喜愛的東西,他曾經(jīng)為了讓自己的國家能夠有一段的時間來準(zhǔn)備,而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到了一個少數(shù)民族,這為他自己爭取到了時間又暫時消滅了一個敵人。
他在發(fā)現(xiàn)對自己有不太好的利益的時候,他能夠忍辱負(fù)重,其實這些都是他比較好的品質(zhì),因為作為一個皇帝,他很多時候并不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的,他要顧全整個大局,而且他也不像一些皇帝,因為自己的臣子太過能干就會對他產(chǎn)生一些懷疑,他是一個知道你這個人非常的有用處,他就會非常的信任你,然后把你用到該用的地方,十分的賞識人才。
將康熙稱為千古一帝的唯一原因就是:拍馬屁。
因為清朝是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所以清朝的歷史沒有經(jīng)歷古代史官用儒家的傳統(tǒng)做法修訂正史的過程。所以對清朝人物的評價和前朝相比,缺乏一貫性。沒有后世的史官去把那些過分的溢美之詞刪除過濾,并客觀的對帝王做出評價。相反,大量的充滿著歌功頌德內(nèi)容的文字流傳下來直接被現(xiàn)在的毫無歷史訓(xùn)練的人閱讀。
歷朝歷代,大臣品行之低很少有超過清朝的。兩個原因:一個是早年投靠清朝的都是些漢奸文賊無膽之流,他們留下的傳統(tǒng)就是無恥的拍馬屁。二是清朝的野蠻統(tǒng)治,尤其是史無前例的殘酷的文字獄打斷了民間文人的脊梁,敢于直言的人基本滅絕。
稍微清高一點的人,只好在家鉆研故紙堆,研究茴香豆的四種寫法或者某個字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怎么讀之類的學(xué)問。而投身官場的人則只能被迫做一個馬屁精。
最簡單的例子:明朝的內(nèi)閣有駁回圣旨的權(quán)力,而清朝的軍機處則只能跪著用筆記下皇帝的話然后照搬執(zhí)行。
康熙其實是個比較平庸的皇帝,只能說,他趕上了好時候。
歷朝歷代,大亂之后就是大治,因為戰(zhàn)亂之后人心思定,而且人口少了土地就多了,地主死了一大批,人人都能有田種,自然國家會有一段安定的時間。而且以中國古代的農(nóng)耕文明的水平之高,只要有一段安定的時間,社會經(jīng)濟(jì)就能夠迅速恢復(fù)到史書上的“盛世”。這段時間對統(tǒng)治者的要求就是一條:不要作死。
康熙登基的時候,恰恰就是這樣的時期。更何況,此時南美洲的高產(chǎn)作物逐漸在國內(nèi)得到推廣,糧食畝產(chǎn)翻了好幾倍(這并不夸張,例如,愛爾蘭種植土豆以后,糧食畝產(chǎn)增加了十倍,導(dǎo)致愛爾蘭的人口也隨之增加了十倍。)大大延緩了土地兼并的周期。所以清朝能夠獲得一個比前朝都長的穩(wěn)定期,也就是所謂的“康乾盛世”。
但是這個“盛世”是天上掉下來的,根本不算本事。
而且從康熙朝的一些重大事件來看,康熙的水平并不高:
一、鰲拜事件。
鰲拜并無造反的野心,否則不會傻到被幾個庫部制服。他會在這種地方栽跟頭說明他對康熙就沒什么防備。一個要造反的權(quán)臣會對皇帝沒有防備?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皇帝罷黜一個大臣居然不能使用正常程序,而要訴諸于陰謀與暴力,這簡直就是恥辱。
二、三番。
吳三桂原本被削弱的很厲害,清廷曾經(jīng)逼迫他率領(lǐng)自己的手下穿越緬北的原始叢林追殺明朝最后一個流亡的皇帝,和后來的中國遠(yuǎn)征軍一樣,吳三桂的精銳手下在原始叢林里損失慘重,此戰(zhàn)他的最大倚仗關(guān)寧鐵騎死去大半;由于他親手勒死了南明最后一個皇帝,他也永遠(yuǎn)失去了“反清復(fù)明”的政治號召力??梢哉f,這一招絕戶計基本已經(jīng)消除了吳三桂造反的可能。
可是,康熙的極度無能卻讓吳三桂覺得造反有望成功,結(jié)果導(dǎo)致戰(zhàn)火席卷半個中國。
三、貪腐。
一般來說,貪污是一個漸進(jìn)的過程,一朝開國的時候總歸會是比較奮進(jìn)和清廉的??墒强滴醍?dāng)政的時候,腐敗極速蔓延,尤其是當(dāng)年弓馬嫻熟的八旗,進(jìn)關(guān)不過幾十年的時間就徹底的變成了混吃等死的寄生蟲,已經(jīng)完全不堪任用了。以至于鎮(zhèn)壓吳三桂的時候,只能依靠漢軍(這里康熙必須感謝吳三桂的臭名聲,不然康熙怎么敢派漢軍去打吳三桂呢?)。
尤其是到了康熙的晚年,國家的貪腐已經(jīng)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極少數(shù)的相對清廉和有操守的大臣也不得不參與貪污,以免被同僚孤立。
四、奪嫡。
康熙在對待自己的兒子們的問題上也有很大問題。他擔(dān)心太子權(quán)力太大架空自己,因而縱容其他兒子培植私人力量與太子爭奪儲位,這就導(dǎo)致朝堂上出現(xiàn)所謂“九龍奪嫡”的亂局。大臣們一方面要應(yīng)付各個皇子的拉攏,另一方面因為看不清將來的形勢而不敢輕易投靠或拒絕哪一方,所以只好不斷的揣摩康熙的心思。這就給康熙操縱大臣和玩弄權(quán)術(shù)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可是這樣雖然讓他能夠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卻讓國家的政務(wù)亂作一團(tuán),各個皇子的勢力相互傾軋,大臣相互結(jié)黨營私,各個集團(tuán)或者為了自?;蛘邽榱藠Z嫡而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故意克扣糧餉導(dǎo)致前方全軍覆沒,用幾萬大軍的生命來破壞對手的政治根基。
其結(jié)果就是,到雍正登基的時候,國家朝政已經(jīng)極度敗壞。
總結(jié)一下:
康熙也不過就是個普通人水平,客觀地說,在古代皇帝中可以混得上一個中游水平,僅此而已。
這個電視我很喜歡看
但是這個電視很不尊重歷史
我就來說《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的錯誤,雖然我很喜歡這個電視劇,我覺得《康熙秘史》非常垃圾。
《康熙王朝》里孝莊自稱自己為孝莊,我覺得太可笑,孝莊是她死了過后,她的后代個她上的尊號。
惠妃和慧妃的區(qū)別
惠妃:圣祖惠妃,納喇氏(就是那拉氏),郎中索爾和女,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三子承慶(殤)。十一年生皇長子(排序五子)胤禔。
慧妃: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幼年被選進(jìn)宮,尚未冊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電視劇中是生皇長子(排序五子)胤禔的妃子,就應(yīng)該是惠妃,而不是慧妃。
容妃和榮妃的區(qū)別:
康熙沒有容妃,只有榮妃,電視劇里康熙還追封容妃為皇后,簡直太可笑了
康熙皇帝有4個皇后沒,分別是: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滿洲正黃旗人,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后,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即廢太子)后因難產(chǎn)去世,享年22歲。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1678),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滴跏臧嗽聝苑鉃榛屎?,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謚號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滿洲鑲黃旗人,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親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滴跏臧嗽聝苑鉃橘F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滴醵四昶咴鲁蹙湃諆詾榛屎螅稳占慈ナ?。謚號為: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滿洲正黃旗人,護(hù)軍參領(lǐng)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歲。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
蘇麻喇姑,電視劇里蘇麻喇姑和康熙歲數(shù)差不多大,康熙還想娶她,而歷史上的蘇麻喇姑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蘇麻喇姑的生平是:
歷史上,蘇麻喇姑確有其人。蘇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爾沁部一個牧民之家。確切的生年不知,但從她作為孝莊的陪嫁侍女來推算,蘇麻喇姑應(yīng)該比康熙大40歲左右,應(yīng)是玄燁的祖母輩。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并冊封五宮后妃,孝莊被封為西永福宮莊妃。也就在這一年,蘇麻喇姑作為大清的"女秀才",受命制定滿族衣冠服飾。這說明她具有相當(dāng)?shù)奈幕仞B(yǎng),對滿、蒙、漢服飾有精深造詣。
早年的草原生活和后來的塞外經(jīng)歷,使蘇麻喇姑練就了不凡的馬上功夫。她常常騎馬外出,為孝莊辦理各種事情,是孝莊身邊最得力的侍女。
康熙在宮外避痘的幾年間,蘇麻喇姑確實擔(dān)當(dāng)了教育玄燁的重任?!秶[亭雜錄·蘇麻喇姑》中記載,玄燁幼時,"賴其訓(xùn)迪,手教國書"。從現(xiàn)存的朱批檔案中可見,玄燁的滿文寫得相當(dāng)好,而康熙的這一成就,正是蘇麻喇姑手把手教育的結(jié)果。
康熙即位時虛齡只有8歲,但從他的身體發(fā)育和心理年齡上看,無疑是早熟的。也許正因如此,康熙才在祖母孝莊的旨意下,于康熙四年七月娶四輔臣之首的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這時康熙只有11歲。再看此時的蘇麻喇姑,至少應(yīng)在50歲左右,與康熙不可能有其他曖昧關(guān)系。而她愛慕漢人伍次友等等,更屬子虛烏有。
蘇麻喇姑平生有些"怪癬",《嘯亭雜錄》說她一年中從不洗一次澡,只有除夕那一天,用極少的水對身體進(jìn)行擦洗,然后將"穢水自飲",據(jù)說這是"為懺悔"。至于"懺悔"的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蘇麻喇姑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葬以嬪禮"安葬在孝莊的昭西陵側(cè)。
這些關(guān)于康熙的電視劇最讓我氣憤的是,康熙不喜歡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其實康熙最喜歡的就是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電視劇里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生了一個孩子就死了,這也是錯的。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一共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承佑,此子四歲夭折,第二個才是兩立兩廢的太子胤礽。
還有一個錯誤是,是每部關(guān)于清朝電視劇都會犯的錯誤,在這些電視劇里,皇帝的女兒是格格,是簡直是低級錯誤,我來說公主和格格的區(qū)別
清朝貴族女子等級
第一級 固倫公主 皇后所生之女 固倫滿語為天下
第二級 和碩公主 皇妃所生之女 和碩滿語為地方
第三級 和碩格格 親王之女 漢語為郡主
第四級 多羅格格 郡王及世子之女 漢語為縣主
第五級 多羅格格 貝勒之女 漢語為郡君
第六級 固山格格 貝子之女 漢語為縣君
第七級 格格 公之女 漢語為鄉(xiāng)君
第八級 統(tǒng)稱為宗室女
“格格”一詞,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
的稱謂。
關(guān)于清代,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貴人家的小姐,都稱格格。
親王的女兒,稱多羅格格,郡王的女兒,稱固山格格。皇帝的女兒,稱和碩格格,也稱和碩公主。最尊貴的公主,稱為固倫和碩公主。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制。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
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并規(guī)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yǎng)女,稱“和碩公主”?!案窀瘛彼鞂V竿豕F胄之女的專稱。
清代的王都是滿蒙貴族,異姓漢族王只有開國時四個,平西王吳三桂,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孔有德早死,她的女兒孔四貞是清代唯一的漢公主,封和碩公主,(此后清代再無漢人公主)其余三個,就是康熙朝的三藩,下場如何,大家都是知道的。
電視劇中容妃的女兒藍(lán)齊兒的地位是這樣變化的:開始連格格都不是,后來封她為藍(lán)齊兒格格,等到她下嫁給葛爾丹的時候才冊封她和碩公主,這太可笑了,她的媽媽既然是妃子,那她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應(yīng)該是和碩公主。
康熙皇帝愛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證據(jù):
★楔子
政治婚姻又怎樣?強拉硬扯還能怎樣?就算他們先結(jié)婚再戀愛,就算雍正大肆篡改史書,就算有的不厚道的粉絲再大放厥詞,就算有些電視劇里為了商業(yè)利益而胡編爛造,也依舊無法抹殺他們最純真、最美麗的愛情!他們照樣能——只羨鴛鴦不羨仙!我敢說康熙最愛的女人就是她,我有充分的理由:
★簡介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大婚,此時他年僅11周歲,迎娶了比他年長3個月的一等公索尼的孫女、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同日冊立為皇后,入主坤寧宮,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滿族皇后??墒?,他們不同于先帝順治同他的皇后那么薄情寡義,小夫妻二人的婚后感情很好,盡管有鰲拜因其女落選的不服氣,從中作祟。但這也無法撼動二人之間的真情摯義。皇后先后育有二子:長子承祜(康熙八年臘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1669-1672),次子保成(即胤礽,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雍正二年臘月十四,1674-1724)。康熙十三年,皇后因難產(chǎn)謝世,享年22歲。
★皇后生忌日
生日: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 忌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
★皇后去世后康熙的反應(yīng):
1、為皇后上謚號為“仁孝皇后”(此為有清一代獨一無二)
2、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將皇后的梓宮安放在了紫禁城西
3、從五月初五開始,康熙幾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宮前舉哀
4、五月二十七,康熙親自把皇后送到了鞏華城
5、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去鞏華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
6、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去鞏華城7次
7、康熙十六年除夕,仍去陪伴嫡妻(此時已立鈕祜祿氏為后)
8、康熙親自檢視將要葬入赫舍里氏的陵寢
9、朝鮮使臣向其國王報告說:“清皇不恤國事……”
10、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立不滿2歲的皇后遺孤胤礽為皇太子
11、嫡后去世齊冊寶為兩位親王,而佟佳氏去世齊冊寶的卻降了級為一親王一郡王
12、康熙親制仁孝皇后冊文,最為樸實無華;而其他二后的冊謚文僅去叫大臣制,辭藻滿篇的阿諛奉承無半點實在處,而康熙卻點頭稱好(可以用“敷衍搪塞”來形容了)
13、康熙四十七年廢皇太子,康熙哭罵太子“生而克母”,并于當(dāng)晚夢到已去世34年的皇后
★關(guān)于這獨一無二的謚號
赫舍里皇后初謚“仁孝”,至于“孝誠仁”是雍正給改的,暫不提這個。就說“仁孝”這個在清朝皇后中獨一無二的謚號:清朝其他皇后的謚號都以“孝”字開頭,且在康熙之前已冊了四位皇后謚,分別是:孝慈高皇后、孝端文皇后、孝獻(xiàn)皇后(即順治寵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為何到了自己妻子,康熙卻別出心裁給了這樣一個謚呢?康熙自己就謚為“仁皇帝”,他的功績不僅被他的后代所稱頌,也被所有崇拜他的人所稱頌,他被譽為清代最有作為的皇帝,有這么一個“仁”的謚號可謂至高無上了,想必古人也十分崇敬“仁”。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義”嗎,康熙能給原配一個這樣的謚號,可見二人感情之深厚。
★謚號詳解
仁: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fù)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殺身成仁曰仁;能以國讓曰仁;利澤萬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zhì)曰仁;惠愛溥洽曰仁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協(xié)時肇享曰孝;大慮行節(jié)曰孝;慈惠愛民曰孝;慈愛忘勞曰孝;從命不違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義安仁曰孝;幾諫不倦曰孝;姻睦其黨曰孝;博于備養(yǎng)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愛義曰孝;能養(yǎng)能恭曰孝;干蠱用譽曰孝;繼志成事曰孝;踐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親曰孝;富貴不驕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對于皇后的兩個孩子,康熙自然視他們?yōu)檎粕厦髦椋?
對承祜(由于承祜幼殤,所以關(guān)于他的正面記載很少):
清史專家楊珍在她的《清朝皇位繼承制度》大膽里推測康熙在立胤礽為太子前就有立承祜的意思;《實錄》里關(guān)于承祜夭折后,載有康熙說的一句話“稚子事,朕無濟(jì)于事...”(與后來的十八阿哥之死情況類似,表面這么說,內(nèi)心其實很悲痛,想想康熙在失去十八阿哥之痛的感受后就能了解失去承祜后有多傷心了,更何況承祜還是嫡長子);《康熙起居注》里載承祜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夭折后,康熙正遠(yuǎn)在赤誠湯泉陪伴孝莊,沒能見兒子最后一面,由此“郁悶不已”但他為不使太皇太后傷心,依然“笑語如?!?最后躲到某一角落哭著安排好好打理皇子后事??滴跻彩呛軔鄢徐锏?只是因為夭折而無人關(guān)注??上麩o福消受,他的來生之福全被弟弟胤礽占盡了。
對胤礽:
康熙對皇太子胤礽的寵愛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已經(jīng)介入了十分荒謬的程度?;侍右裁从惺裁?,康熙只要是能滿足兒子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摘下來送給他??滴跆幪帇煽v胤礽,簡直是姑息養(yǎng)奸。對他悉心呵護(hù)、親自培養(yǎng)。胤礽沾染了不少壞習(xí)慣,康熙不但不怪怨他,反而是怨周圍的人帶壞兒子。由此把好好的一個太子送上了絕路:太子變壞了,壞得不惡不做了。胤礽喜怒無常,時常與父親頂嘴,但康熙卻一點都不生氣,除非是忍無可忍了,且胤礽吃穿用的都與康熙無異,連康熙都官他叫“二皇帝”……其實康熙對皇太子的溺愛遠(yuǎn)不止這些,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冊封妃嬪
而且從康熙四年赫舍里氏入宮至十三年皇后去世,康熙雖然女人不少,但有封號的僅僅為皇后一人而已(也不排除清初后宮典制不完備的因素)。這其中有生育過真正皇長子的馬佳氏、和赫舍里氏共同入宮的鈕祜祿氏、還有大阿哥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可能還有皇帝表妹佟佳氏等等,這些最有資格取得封號的女子卻奈何無任何名分。有一特例,康熙九年,蒙古的博爾錦吉特氏去世,被追為慧妃,這是后話。十三年皇后去世,康熙堅持為皇后守孝三年。直至十六年時,才開始第一次冊立其他女子。到這時,康熙已經(jīng)有皇太子及大、三皇子和二、三公主及收養(yǎng)的大公主等兒女了。八月二十二這日,他冊立了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順便一次封了好幾位,有:佟佳氏—貴妃,郭絡(luò)羅氏—宜嬪,馬佳氏—榮嬪,葉赫那拉氏—惠嬪,赫舍里氏—僖嬪,董氏—端嬪,李氏—安嬪,章佳氏—敬嬪。
★子女出生:
根據(jù)皇子皇女的出生日期推斷,承祜死后,康熙半年未臨幸其余女子,此時他只有18歲,一個青春躁動期的人呀,他干什么去了?而此時的大清國還很安定;仁孝皇后去世,康熙也是半年的清心寡欲。
★后記
有了這些理由,難道還不足夠證明這段愛情的真摯嗎?我喜歡仁孝皇后,也喜歡康熙與她的感情。不管其他妃子的粉絲怎么踩扁皇后,我依然不會動搖我的觀點。仁孝皇后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代賢后,只是由于短命而很少被人所知。若能長壽,她定會如唐朝長孫皇后那般名垂千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1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