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有很多一時錯誤的行為,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結(jié)局,而我們作為歷史的觀摩人,深刻的了解和分析在那些時候的行為,能得到很多的收獲,在東漢末年里,曹魏陣營下,在那個時候曹獲得政權(quán)不是用謀篡,而是叫代理,因為這是得到了當時的劉協(xié)的“認可”,進而主動的“禪位”,可以說是順著天意于還有民心所向,這種手段也在后世的一些朝代中更是不斷的發(fā)揚,“溫柔”的讓統(tǒng)治者的權(quán)利轉(zhuǎn)移到自己手上。
那時候曹丕為了獲得帝位,還弄了很多事情,例如很有代表性的“三讓三辭”,讓大臣在漢帝的高廟中,上書辭讓禪讓帝位于魏,弄得很是形式化和虛偽,而劉備卻不是這樣,在那個時候他還為劉協(xié)進行了一次追悼,感嘆先帝離去,然后就在眾多自己的大臣的勸說下稱帝了。為什么當時他要稱帝呢,根據(jù)一些記載說,這是為了與已經(jīng)將漢室皇位奪去的曹丕做對抗,用一種名正言順的平等地位進行抗擊。不然的話讓很多不明白事情經(jīng)過的人,以為是劉備在進行造反,從而失去了民心。
可是他就真的只能夠這樣選擇了嗎?除了稱帝就沒有什么辦法了嗎?其實還有很多的方法,他可以效仿當年董卓時期廢少帝而立立獻帝劉協(xié),然后曹操就號召天下人,在得到相應后,一起進行討伐董卓的大軍才順利湊齊,只要這時候他能夠?qū)ν獗硎緞f(xié)并沒有死去,用著一份密詔,再加上當時的人力和物資。怎么也都能湊齊一支足以摧毀魏國。同時也還可以將曾經(jīng)的劉協(xié)給救出魏國,從而不管是用來要挾曾經(jīng)的漢室大臣,還是重新讓劉協(xié)稱帝,以用來吸引人才,都是非常巧妙的辦法,而且還能稱曹是篡位,那樣就是理直氣壯的對曹進行討伐了。
不管是怎樣的一種做法,在之后,他都早已做出選擇,稱帝后為了替自己的大臣報仇,拒絕求和,向?qū)O權(quán)進行打擊,讓魏國得以修養(yǎng)一下再加入進行了一場混戰(zhàn),在倉促的出兵下,讓兩國本就不太強盛的國家變得更加的衰落,最后讓一旁的魏國找到時機。所以說我們的選擇很重要,有時候需要忍讓,冷靜的分析,讓事情的像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讓自己更加的有利。
因為當時漢獻帝劉協(xié)已以被曹丕挾持,隨后被迫傳位于曹丕。曹丕建魏稱帝,漢朝此時已經(jīng)滅亡了。此時的劉協(xié)已經(jīng)不是漢朝皇帝了。所以,劉備為了繼續(xù)漢朝的衣缽,稱帝完全可以的。漢朝此時沒有兩個皇帝。
我們從政治目標來看劉備,他的主要政治述求是匡扶漢室,并沒有說要誰來當這個漢朝的皇帝,劉備自稱的劉皇叔,此時可派上了大用場,雖然他說是中山靖王之后,但中山靖王有一百多個兒子,加上還過了十七八代這后,出在哪一枝還真沒人說清楚,但這些都不要緊,天下人認為是皇叔就行,能自圓其說就行。
你曹丕滅了漢朝,我劉備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匡扶漢室??梢哉f,當時確實還可以有其他路走,比如說,劉備在蜀還稱漢朝,以劉協(xié)為帝,對抗曹魏,以迎回漢獻帝這目標。大家還記得后來的岳飛迎二帝之事嗎?這是一種,但這一種根本不可行。因為,如果這樣做,就等于是馬上就要了劉協(xié)的命,劉協(xié)還有曹丕手上呢?還過得不錯了??梢哉f,曹丕這個人的氣量還是比較大的,劉協(xié)還活了十多年,一般的情況下,為了沒有后患,早就滅了門了。
還有,我們認識劉備有誤區(qū)。不論是《三國志》也好,更有三國演義也好,劉備都是一個正面人物,仁慈為懷,人中豪杰。但劉備匡扶漢室,也就是他打天下起兵的一個幌子,他就算打下天下,也不會讓漢獻帝或者漢什么帝來坐天下的。這也是雖然劉備稱漢帝,但后來史學界并沒有把他當漢朝的延續(xù)來記,而是用蜀漢來區(qū)分的原因,是一個三國時代的割據(jù)政權(quán)。還有一點不得不說的是,就算劉備不想自己稱帝,等著漢獻帝來坐,跟他打江山的這幫人也不會干的,如果劉備有機會迎取漢獻帝過來,可能半路上也就沒有了,這種可能是完全存在的。
最后要說的是,劉備稱帝完全不需要別人同意的,漢獻帝在也好,不在也好,他想稱帝沒有人能擋住他的,也沒有什么能不能的問題?只要有地盤,有實力,他就可能稱帝,歷史上稱過帝的人不少,也有不少沒翻起太大的浪,就被淹死了。劉備由于有諸葛亮和一幫兄弟,還是可能稱雄一時的。
有人說劉備是一個小人,但其實我并不認同這種說法,在亂世之中,如果想要更好的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須得像劉備這樣轟轟烈烈的干出一番大事才可。
漢獻帝沒有死,但他卻被曹丕篡奪了帝位已經(jīng)不是皇帝了,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稱帝不單能夠延續(xù)漢室的根基,還能拉攏那些擁立漢室的人,而且他本身就有大抱負,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漢獻帝只是一個擺設,然而劉備確實有自主的政權(quán)的情況下成立的,再加上他本身就是漢室后裔,繼承地位名正言順。
第一,漢獻帝劉協(xié)在很小的時候就遭人利用,先是被董卓當成傀儡,之后又被曹操架空,這幾十年里都沒有翻身,皇帝做得非常憋屈,當初劉備投靠曹操的時候,曾在暗中和漢獻帝有過接觸,后者寫下血書意欲除掉曹操,但因為事情敗露反被曹操清算,自此之后直到曹丕篡漢,漢獻帝都沒有任何機會奪回政權(quán),他雖然是皇帝但早已形同虛設,所以當曹丕廢掉漢獻帝之后,劉備才會毫不猶豫的繼承大任。
第二,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后漢景帝學孫,就連漢獻帝也認劉備為皇叔,從漢室宗親的角度上考慮,如果漢獻帝被廢掉了,就必須由劉姓的后代來繼承大統(tǒng),當年劉邦立下了這個規(guī)矩之后,又有漢光武帝劉秀延續(xù)漢朝的江山,有了前人之鑒,劉備稱帝是眾望所歸的事。
第三,劉備心中也有鴻鵠之志,但他也懂得審時度勢,在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絕不會表露心悸,可是當曹丕把漢景帝廢掉之后,漢朝的江山不能沒有人繼承,以諸葛亮為首的一些大臣也極力推舉劉備做皇帝,從他們的利益上出發(fā),如果劉備做了皇帝,他們的官職和身份都會有所提高,而且以后北伐曹魏就更加的名正言順了,至于漢景帝,他雖然活著卻依然被曹丕嚴密監(jiān)視,根本不可能營救出來,這個位置只能由劉備繼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1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