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宦官與外戚由于爭權,漢王朝四百年的基業(yè)幾乎可以說毀于一旦。而亂世出英雄這句話又一次的應驗了,中華土地上的各路豪杰,紛紛加入了這場混戰(zhàn),而吳地出身的孫堅一部,逐漸嶄露頭角,成了天下有名的一方勢力。
只可惜他當年得到了傳國玉璽,被人追殺,死在了荊州劉表的亂箭埋伏之下,但是虎父無犬子,其子孫策被后世稱為可以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的“小霸王”,倘若他不死或許不會出現(xiàn)三足鼎立之勢,這個孫策到底有什么能力,可以做到一家獨大呢?
其實江東之地,說是孫家父子三代的基業(yè),但實際上,是孫策打下的江山,孫權發(fā)展壯大,當年孫堅死后,孫氏一族如同一盤散沙一般,無屬地,無糧草供給,無奈之下,孫策只能帶著一家人和余下的殘兵敗將投奔了袁術,在袁術手下的那兩年,孫策日夜訓練武藝,拼命苦讀兵書,為袁術立下了不少的赫赫戰(zhàn)功。
這就是當年袁術說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的緣由,得到袁術信任后的他,便帶領著最重要的幾位將領程普黃蓋韓當?shù)热穗x開了袁術,在得到了好友周瑜的幫助下,又經(jīng)過三四年的東征西討,一統(tǒng)了江東。穩(wěn)定江東之后的孫策,開始著手準備北伐的事情,當時北方的兩股勢力曹操和袁紹正在血戰(zhàn)。
而曹操害怕孫策北伐,便各種討好,袁紹也害怕孫策結(jié)盟曹操,也是各種財寶糧草的贈送,由此可見,孫策當年的影響力。只可惜當年孫策在密謀奇襲許昌之前兩日,被刺客刺殺,否則孫策一定會攻取許昌,大破曹操,那么也就不會有后來的三分天下了。
孫策其人,先不說他的才能強與否,他的容貌可以說的上是數(shù)一數(shù)二了,窈窕公子,淑女好逑(借用一下古詩)或許也只有他,才配得上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大喬了。
自古的英雄,出于少年,孫策亦是如此,他和別的少年不一樣,從小胸懷大志,臨危不亂,有勇有謀,對比一下他的哥哥孫權的猶豫不決,再對比一下劉備的三顧茅廬沒有自己的主見,孫策說得上是最有王者風范的一個領袖了,那年的他才不過十七歲,卻有著那群大人所沒有的氣度。
對于孫策的作為,簡言之就是平定江東,占據(jù)江東六郡,可以說沒有孫策的這些功績,以孫權自己的能力很難在劉備及曹操兩人的打壓下生存。
還有一點,孫策比孫權來講更加的得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對于孫策的一些對老百姓的措施,孫權是萬萬想不到的,孫權從小在家人的庇護下長大,不懂得老百姓們的苦,而孫策不一樣,知道老百姓生存于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更加體恤老百姓,這也就是差距。
最后一點,孫策在東吳的地位可以說的上是中流砥柱,他有能力在任何時刻振奮軍心,力挽狂嵐,而孫權呢,他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所以說如果不是孫策英年早逝,他的成就一定是能夠遠遠超過孫權的
既然要稱一個人為霸王,那么這人至少也是一路諸侯。在三國中,武力出眾的人很多,諸侯中有勇力的也不少。比如呂布、董卓、公孫瓚、袁紹、劉備等等??芍挥袑O策被大家稱為小霸王,這是因為什么呢?
“小霸王”這一稱號最早出自《三國演義》
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度龂萘x》
孫策在征討劉繇時,與兩軍陣前“夾死一將、喝死一將”,眾人皆驚嘆其勇武,自此人稱“小霸王”。羅貫中先生關于孫策勇武的描述還有很多,但是怹老人家生活在元末明初,相對于三國正史而言,與我等相似,都是瞻仰古人。
《三國演義》作為歷史題材小說,故事主線尊重歷史,同時也融入很多民間傳說和戲曲橋段,因此“小霸王”之稱號雖然出自《三國演義》,但源頭卻不在于此,早在三國時期,孫策就與“霸王”結(jié)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歷史演化,最終成就了“小霸王”的威名。
起兵的地點和最初建立基業(yè)的地方都是一個地方,就是江東
當年項羽先獨霸江東,再率領八千子弟北上伐秦。他帶領江東子弟,不畏秦軍的強大,在巨鹿之戰(zhàn)中,破釜沉舟,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奠定了滅秦的基礎。隨后,項羽帶領諸侯軍隊進軍關中,消滅了秦朝。他以天下盟主的姿態(tài),分封天下。他自立為西楚霸王,世人也稱之為楚霸王。
而孫策在父親死后,依附袁術。他以父親留下的傳國玉璽為質(zhì)押,換來了袁術的兩千人馬。他帶領這支軍隊,渡江來到江東。他收合父親的舊部,迅速占領了江東。
兩個人性格相似,作戰(zhàn)風格也相似
項羽在一生的征戰(zhàn)中,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他的一生中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戰(zhàn)斗,都身先士卒。在他的面前,任何敵人都望風而逃。就算在最后的戰(zhàn)斗中,他依然不承認是自己作戰(zhàn)不利,而把失敗的原因歸結(jié)為天意。
而孫策也是一樣。在孫策占領江東的征戰(zhàn)中,他屢戰(zhàn)屢勝,實力也日漸增強。在戰(zhàn)爭中,孫策和項羽一樣,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在戰(zhàn)斗中他也是身先士卒,叱咤風云。他和太史慈的戰(zhàn)斗是三國故事中精彩的一例。后來在孫策遭到敵人偷襲,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他傳位給孫權的時候,還這樣評價自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焙晚椨鹨粯樱瑢ψ约旱能娛履芰κ肿载?。
其實當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之后,我們腦海中是會出現(xiàn)這樣的感覺,孫策和項羽真的很相像。同樣是勇冠三軍,同樣是喜好殺伐,同樣是剛愎自用。兩人成名的過程、最后的結(jié)局也都很相似。有時不得不驚嘆于歷史的巧合,在不同時期總會造就出一些相似的人物,如果生逢亂世,你是相當項羽、孫策這樣的蓋世英雄,還是要做劉邦、劉備那樣能屈能伸的政客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2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