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鰲拜不造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提起鰲拜,大家估計都認為這個人很壞,而且壞得可怕,主要是他不僅僅壞而且還有權(quán)利,當時鰲拜的權(quán)利大到擁有40W大軍,即使是這樣,但是最后鰲拜也還是死了,那么有的人要問了,40W大軍在手還是有搏一搏的機會的啊,如果當時鰲拜搏一搏去推翻康熙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又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就著這些問題繼續(xù)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歷來是帝少被欺,甚至是被手握兵權(quán)的重臣廢除,自立為帝,但在清朝康熙年間,皇帝康熙八歲登基,年幼無知,而作為輔政大臣的鰲拜不僅僅武功高強,而且手握重兵,可以調(diào)動北方40萬大軍,但他雖專橫跋扈,卻始終沒有推翻康熙,自立稱帝的想法,這是為什么呢?小編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鰲拜忠于清朝的思想根深蒂固。
鰲拜對清朝一直很忠心,沒有什么別的心思,影視劇也是因為情節(jié)的需要而虛構(gòu)了鰲拜想要當皇帝的情節(jié)。其實,鰲拜是滿清貴族之后,出生名門的,并且很早就跟皇太極并肩戰(zhàn)斗,為清朝立下了很多戰(zhàn)功,鰲拜跟皇太極結(jié)了很深厚的主仆感情,并且鰲拜對于皇太極沒有二心。
皇太極去世后鰲拜等大臣便支持豪格,后來因為多爾袞與豪格勢均力敵,然而鰲拜等人依然堅持要立皇子繼承皇位,然后年僅六歲的福臨當上了皇帝成為順治帝,然而多爾袞便一直一手遮天,但鰲拜并沒有屈服于多爾袞,毅然決然的站在順治帝那邊,然而這個多爾袞一直在整鰲拜,當立功時并不賞他是經(jīng)常的事情,沒有過錯也會罰他很是常見,但無論多爾袞怎么做,鰲拜一直忠于順治帝。這也是為什么他會在順治帝去世之前,被委任為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的原因。他只是看到康熙年幼,權(quán)欲膨脹,才會無視康熙的命令的。
2、鰲拜能調(diào)動四十萬軍隊,但不能完全掌控這些軍隊。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皇帝擁有絕對的軍政大權(quán)。鰲拜知道大清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力。鰲拜的40萬駐軍,名義上是鰲拜統(tǒng)領(lǐng)的,但是軍權(quán)是來自皇帝的皇權(quán),軍隊是聽憑皇帝指揮的。鰲拜能調(diào)動40萬大軍不假,但是這40萬大軍是國家的軍隊,大清朝的軍隊,不是鰲拜的軍隊。鰲拜調(diào)動軍隊的權(quán)力是大清朝給的。為了大清朝的安全,鰲拜可以調(diào)動這支軍隊。要讓軍隊跟著鰲拜造反,軍隊就未必聽他的。如果鼓動造反,鰲拜能調(diào)動的僅僅只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大部分人是不會參加,更有甚者可能反戈一擊。況且,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僥幸取代了康熙,也是其他皇子即位,他也是沒有好下場的。
3、鰲拜忌憚孝莊太后,孝莊太后是清朝初期的定海神針。
孝莊太后,又被稱為孝莊文皇后。他先后歷經(jīng)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朝,還曾經(jīng)下嫁過多爾袞,見多識廣,斗爭經(jīng)驗非常之豐富,對朝政的解讀和把握能力非常強。在康熙的眼中,他是一位慈愛穩(wěn)重感情至深,又頗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對手看來,她卻是一位頗具心計,不可戰(zhàn)勝的出色的女政治家。她是清朝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頗受關(guān)注的人物,也是我國古代—位賢良卓識、才華出眾、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從以下幾個典故可以看出她的政治才能。
一是勸降洪承疇。崇德七年三月,清軍俘獲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皇太極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漢臣范文程等輪番勸說,洪承疇始終不屈,為此皇太極頗費躊躇,食不甘味。孝莊看到這種狀況,毛遂自薦,親自去勸說,“以壺承其唇”,一口一口給他灌下人參汁,動之以情,喻之以理,經(jīng)過數(shù)天的努力,終于說服洪承疇投到清軍轅下。
二是平息立儲風波。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極在突發(fā)腦溢血而死。由于皇太極對皇位的繼承問題沒有留下遺囑,一場激烈的權(quán)力角逐正悄悄展開。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都虎視眈眈于皇位。但由于孝莊的幕后活動,最后皇位成功落在了只有六歲的福臨身上。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一方面,對鰲拜又是夸獎,又是獎勵,另外一方面又堅持用索尼來制衡鰲拜??芍^又拉又打,權(quán)衡藝術(shù)玩的爐火純青。鰲拜只是一個武夫,面對這樣一個經(jīng)驗豐富、老謀深算的政治家,鰲拜還是非常忌憚的。
4、其他輔政大臣對鰲拜的制約。
順治帝也是以幼齡登基,在登基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權(quán)力都被攝政王多爾袞把持。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極深的陰影,所以他要改變這種局面。于是就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挑選忠心的大臣輔助幼主,但卻不讓一個人獨自輔政,而是四人聯(lián)合,互展所長,彼此牽制。這樣,既輔助了幼主,也避免了一人專權(quán)之害。他的這個主意,可謂煞費苦心。
于是,在順治皇帝的遺詔中,出現(xiàn)了四位輔政大臣。這四個人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這四個人,是順治帝經(jīng)過深思熟慮挑選而出。其中,索尼是正黃旗人,為赫舍里氏,出生在“書香門第”,索尼的才能自然高于常人。年輕的時候,他曾為努爾哈赤的一等侍衛(wèi),“出入扈從,隨軍征討”,對順治帝極為忠心,時為議政大臣、內(nèi)務(wù)府總管。順治帝認為這個人立場堅定,值得信賴。
蘇克薩哈是正白旗人,為葉赫那拉氏,父親蘇納娶努爾哈赤第六女,為額駙。所以,蘇克薩哈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外孫。因為有了這層關(guān)系,加之蘇克薩哈為人精明干練,時任內(nèi)大臣加太子太保。順治帝對于這個“表兄”,極為倚重,所以托孤于他。
遏必隆是鑲黃旗人,為鈕祜祿氏,外祖父也是努爾哈赤。他的母親,是努爾哈赤的女兒和碩公主,父親是清朝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時任議政大臣,兼侍衛(wèi)內(nèi)大臣、太子太傅。
鰲拜是鑲黃旗人,為瓜爾佳氏,是大清朝開國五大老臣之一費英東的后裔。時任議政大臣,兼侍衛(wèi)內(nèi)大臣、太子太傅的職位。
從上面四位輔政大臣的“簡歷”中,可以看出:這四個人,都在開創(chuàng)清王朝的基業(yè)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屬于元老級人物。但是,他們都是異姓軍功貴族,既不是宗室,也不姓愛新覺羅。他們是皇室之外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牽制宗室貴族的一舉一動。其次,他們都隸屬于上三旗,不僅顯示出四人出身的高貴,又可以平衡上三旗之間的關(guān)系,起到一種牽制作用。再次,他們四個人中,有三個人是皇親國戚。這樣一來,他們四個人內(nèi)部,也有一種相互制約的作用。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順治挑選這四個人,都是合理至極。對內(nèi),這四個人可以盡心輔助幼主;對外他們又手握重權(quán)。他們不屬于皇室成員,覬覦皇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四人共同輔政,既少了專權(quán)的潛在危險因素,亦可相互監(jiān)督。
5、鰲拜的對手是聰明的千古一帝——康熙。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從五歲開始,他早出晚歸,無論嚴寒酷暑,從未中斷。父母雙亡后,他更加努力,系統(tǒng)學習治國安邦之道,認真研讀儒家經(jīng)典,還拜武藝高強的侍衛(wèi)阿舒默爾根刻苦練習騎射技藝,縱馬射獵,十矢九中,英武非凡。他常常虛心地咨詢左右,甚至不恥下問于身邊的太監(jiān)。繁重的學業(yè)差點兒壓垮了他的身體,他累得咯血,仍然堅持手不釋卷。
康熙一生既受到滿洲騎射文化的訓練,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還受到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正是這種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剛?cè)嵯酀男愿裉攸c。
并且從康熙后來的平三藩、收臺灣、驅(qū)沙俄、親自掛帥出征葛爾丹等偉大的歷史功績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開啟了“康乾盛世”。對于武夫出身鰲拜來說,他根本就不是對手。
6、鰲拜只是專權(quán),而不造反。
一是居功自傲。鰲拜是后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可以說是系出名門,青年即隨皇太極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巨大的戰(zhàn)功。在皮島之戰(zhàn)中身先士卒,一舉拿下了皮島這一戰(zhàn)略要地。為此皇太極以首功晉爵鰲拜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隨后在和明朝的作戰(zhàn)中屢屢立有戰(zhàn)功,在松錦會戰(zhàn)中更是殺得明朝軍隊大敗,因功升護軍統(tǒng)領(lǐng)。在滿清入關(guān)之后,鰲拜隨軍擊敗李自成大軍,之后再擊敗大西政權(quán)是立下了頭功,鰲拜雖然位于四大輔臣之末,但是功勞卻是其他三個人無法比擬的。
二是孝莊太后的縱容。后期的鰲拜之所以敢對康熙不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孝莊的原因。他們雙方有著共同的利益,兩個人都是純粹的滿清思想,即重滿蒙抑制漢人。
也正是因為孝莊和鰲拜的意見一致的打擊漢臣,才有了孝莊對鰲拜的信任。讓鰲拜帶頭去打擊漢臣和支持重用漢臣的人,其中就包括年幼的康熙皇帝。也正是因此助長了鰲拜權(quán)勢的上升,才有了鰲拜對康熙有恃無恐的呵斥。
俗話說: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鰲拜的下場就是最好的寫照。鰲拜雖無謀反之心,但作為當時獨攬大權(quán)的權(quán)臣,位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不知道收斂,而囂張跋扈,成了康熙親政的絆腳石,激起圣怒,不得不殺,才會有這樣的結(jié)局。但雖說鰲拜被康熙給除掉了,但這也并不代表他是個謀逆的壞人,他只是不愿康熙主政,丟失自己的權(quán)力而已,當雍正當上皇帝后,便念鰲拜的一些功績,將鰲拜的爵位給恢復了,還追封他為超武公。
說完這么多,相信大家也都對鰲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但不得不說,鰲拜對于清王朝的忠心令人佩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3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蜀漢特種部隊“無當飛軍”有何出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