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有謀有略有情有義,所以劉備曾三顧茅廬請他,諸葛亮對劉氏父子也可謂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但往往提到劉備的兒子劉禪,大家更多想到的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對于國家政事時常是少有著手。但在諸葛亮臨終前,阿斗的一個問題,卻顛覆了我們這樣的看法,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們都了解的是劉禪是劉備的發(fā)妻所生,而劉備還有一個干兒子叫劉封,相對于劉禪來說,劉封十分優(yōu)秀,在軍隊中威嚴很大,但由于劉禪是劉備老來得子,所以對于劉禪也是過于寵愛,雖然劉備也曾考慮過將皇位傳給劉封,但是劉禪在劉備面前經(jīng)常假裝柔弱,所以最后還是把皇位傳給了劉禪。
諸葛亮忠心耿耿,輔佐劉備打下一片江山,劉備對諸葛亮則也是信任有加。在夷陵之戰(zhàn)劉備戰(zhàn)敗后,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劉備就把當時還幼小的阿斗交給諸葛亮照料。并且承擔起來料理國家的重任。由于當時阿斗還小,諸葛亮就一直管理著國家,不敢有絲毫懈怠,隨后阿斗長大后,也曾想要將權(quán)力更多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諸葛亮認為劉禪不是個適合管理國家的人,他害怕他和劉備費心費力打下來的江山交給他管理后付諸東流,所以就沒同意。因此,可以說諸葛亮在世時,劉禪一直都是一個有名無權(quán)的皇帝。
然而,在諸葛亮臨終前,阿斗詢問諸葛亮一個問題:“丞相走了,那您的兒子怎么安排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走了,那管理國家的大權(quán)要交給你的兒子嗎?諸葛亮吃驚中帶著坦然回答說我家里有800棵桑樹,足夠養(yǎng)活兒子。事實上,諸葛亮意思就是告訴阿斗,我走后,管理國家的大權(quán)是交到你手里,我兒子諸葛瞻是不會著手朝政的。
通過阿斗在諸葛亮臨終前詢問的問題,相信很多人也覺得阿斗并不是''扶不上墻的阿斗'',在諸葛亮在世時,劉禪雖然沒有掌管國家大權(quán),但是他也沒有反對諸葛亮,才會有國家政事的順利處理。換句話來說,劉禪這樣是不是識時務(wù)者呢?
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之時,阿斗派使者前去慰問,同時讓使者問了諸葛亮一個問題:“你死之后,你的兒子該怎么安置?”這讓諸葛亮意識到阿斗其實并不愚笨。
劉備臨死前在白帝城把還是嬰兒的阿斗托付給了諸葛亮,并讓諸葛亮能輔佐就輔佐,不能就自立為王。諸葛亮感念劉備恩情,殫精竭慮輔佐劉禪,但是朝廷實權(quán)卻是掌握在諸葛亮手里。而劉禪心中也明白,于是一直在裝傻充愣,借此打消了諸葛亮的顧慮。
劉禪的行為被諸葛亮看在眼中,也就讓諸葛亮打消了所有的顧慮,可以安心準備北伐事宜,光復漢室。后來諸葛亮覺得時機成熟了,便開始進行北伐,可是在進行第五次北伐時,他卻生了重病,于是劉禪派使者前去探望。
劉禪讓使者問諸葛亮:“你死后,你的兒子將怎么安置?!?strong>這時諸葛亮才明白其實劉禪一直以來都不愚笨,他只是在裝傻充愣罷了。于是諸葛亮回答:“我家有八百桑樹,足夠養(yǎng)活他了,不用勞煩陛下費心?!?/p>
諸葛亮的這番回答也讓劉禪放心下來,不再擔心諸葛亮的后人會對他有威脅。同時他在諸葛亮死后便撤銷了丞相這一職位,把權(quán)利完全攬入了自己手中。
之后劉禪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亮的兒子,借此拉攏人心,使得自己的皇位更加的穩(wěn)固。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謀略能力更是為世人所稱贊,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夠與之匹敵的謀略家可以說是微乎其微。談到諸葛亮,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三顧茅廬?,劉備當年不惜放下高貴的身份三次到隆中山登門拜訪。?最終才得以將諸葛亮這一難得的人才占為己用,然而也或許正是因為如此,諸葛亮跟隨劉備期間盡職盡責,嘔心瀝血,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quán)立下汗馬功勞。諸葛亮是一個難得的忠臣,他本效忠于先主劉備。
劉備死之前曾囑托其日后好好輔佐后主劉禪,以此來興復漢室。諸葛亮因此鞠躬盡瘁,為興復漢室這一重任盡心盡力,日夜操勞,以至于最后積勞成疾最終客死他鄉(xiāng)。然而諸葛亮臨終前,后主劉禪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令諸葛亮大吃一驚。?原來,諸葛亮病重之時,劉禪曾命人前來探訪,實則是來詢問諸葛亮死后的事宜,那他究竟問了什么問題,竟然讓嘗遍世間百態(tài)的諸葛亮都感到吃驚?使節(jié)探望病重的諸葛亮時問道:?丞相死后子女該如何安排??。這表面上是對諸葛亮家人的關(guān)心,實則是在告之諸葛亮是時候交出手中重權(quán)了。為何這么說?
原來先主劉備去世的時候,劉禪尚且年幼,不懂政事,所以蜀國的大權(quán)幾乎可以說是掌握在諸葛亮手里,劉禪實則只是一個虛位。而諸葛亮病重對劉禪來說無疑是拿回重權(quán)的好機會,所以他才會派人問出這個問題。諸葛亮一直認為劉禪沒有任何謀略能力,畢竟眾人都稱其為?扶不起的阿斗?,但面對這樣一個問題,諸葛亮終于明白原來劉禪這么多年所表現(xiàn)出來的都是假象。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吳以三足鼎立之勢瓜分天下。漢中之戰(zhàn)后,蜀魏實力相當,出現(xiàn)了兩強一弱的局面。不過夷陵之戰(zhàn)后,蜀吳兩敗俱傷,蜀國損失大批的精銳,國力急速下降,天下又變成了一虎二狼的形勢。夷陵戰(zhàn)敗不久,劉備就病逝于白帝城,蜀后主劉禪上位。
在三國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的英雄豪杰,像劉備、諸葛亮、曹操、孫權(quán)、周瑜,他們都是三國里的人物。但是他們分屬不同的陣營。三國時期,三足鼎立,魏、蜀、吳三國爭霸。但是其中蜀國的崛起和衰敗都是十分的快的。好多人都會覺得可惜,明明坐擁諸葛亮這樣的人才、謀士,最后卻是最先滅亡的那個。所以好多都把蜀國滅亡的原因歸結(jié)于了后主劉禪,人們認為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是個昏君,但是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諸葛亮病逝前,劉禪問他一個問題
之后的幾年,在諸葛亮的多種政策扶持之下,蜀國漸漸恢復國力。又歷經(jīng)了長達7年的北伐戰(zhàn)爭,積勞成疾的諸葛亮也最終病逝五丈原。而就在他病逝之前,這個被大家稱作是“扶不起的阿斗”的劉禪則派人問了諸葛亮一個讓人值得深思的問題,那就是:你去世之后,你的兒子要做什么呢?
要知道,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雖然劉禪是皇帝,但是蜀中百姓官吏士卒皆以諸葛亮為首,而漢末三國時期做官都是世襲制度,也就是諸葛亮去世之后他的兒子會繼承他的位置,倘若他的兒子不像諸葛亮那樣的忠心,產(chǎn)生了其他的什么歪心思,劉禪這個皇帝的位置又怎么能坐的穩(wěn)固呢?
諸葛亮或許從未想到,自己盡心輔佐的人會這樣的懷疑自己,于是他便在臨終之前轉(zhuǎn)告了前來問話的人:吾家中有桑樹800棵,憑借這些足夠養(yǎng)活他。
其實諸葛亮的這一生也并不順利,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劉備父子,年輕的時候他就受到關(guān)張兩兄弟的不滿,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又受到了后主的懷疑,自己兢兢業(yè)業(yè),鞠躬盡瘁的一輩子,臨終前卻有些讓人心寒。而劉禪所問的問題,也足以分析出劉禪并不是一個傻皇帝!
之所以諸葛亮在臨死之前被劉禪問了一句,這才覺得劉禪之前在一直裝傻,這是因為當時劉禪問了諸葛亮這么一件事情:那就是問諸葛亮死后該如何處置諸葛亮他的后人。而諸葛亮這時候也才清楚的明白,原來劉禪之前一直是在裝傻!
而之所以諸葛亮能看出來劉禪的本質(zhì),這是因為劉禪問的這個問題的本質(zhì),就是劉禪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其實劉禪的這個問題也是給了諸葛亮很大的打擊,因為從劉禪他這個問題上面完全可以看出劉禪他并不是一個很蠢笨的人,但是可惜的是劉禪他把自己的聰明用錯了地方。而諸葛亮的后代也因為諸葛亮的自己的這句話,并沒有被劉禪封為太高的官職,不過即便如此,諸葛亮他的兒子也是世襲了諸葛亮武鄉(xiāng)侯的爵位。
其實在我看來劉禪一直都不是一個蠢笨的人,如果他真的蠢笨,那么他根本不可以在諸葛亮死后還一人保護了蜀國那么久。并且在晉朝司馬炎的宴會之上,機智的答出了樂不思蜀這樣的答案。因為如果劉禪真的是十分蠢笨的人的話,蜀國根本不可能在沒有諸葛亮之后還能撐持著那么久的時間。
而且如果他真的蠢笨的話,劉備怎么又會把自己一手建立的國家安心的交給劉禪這樣一個不靠譜的兒子呢?所以在我看來歷史上說劉禪傻的人都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但是可惜的是到最后劉禪并沒有能帶領(lǐng)著蜀國成功的統(tǒng)一全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4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羅藝被李淵封為燕王,卻為何舉兵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