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領現(xiàn)金通知
今日領取時間10:00
公元7世紀中葉,唐朝與吐蕃為了爭奪西域,進行了一系列戰(zhàn)爭,前期唐朝一直處于劣勢,直到武則天長壽元年(692),王孝杰大破吐蕃軍,唐朝才得以控制西域,對吐蕃處于優(yōu)勢,唐朝控制西域直至安史之亂。史籍中記載的吐蕃與唐朝戰(zhàn)爭情形確是如此,與武則天崔融所言絲毫不差。弘道元年(683年),武則天臨朝稱制,有一段時期,吐蕃與蠻夷同來朝賀,“武后時,與蠻夷同朝賀?!?《新唐書》以下為弘道元年(683年)至神龍元年(705年)唐朝與吐蕃歷次戰(zhàn)爭。
1、永昌元年(689),寅識迦河之戰(zhàn),唐軍敗。五月初五,韋待價在寅識迦河與吐蕃軍交戰(zhàn),戰(zhàn)敗。七月二十六日,流放韋待價至繡州,殺了閻溫古。
2、長壽元年(692),安西之戰(zhàn),周軍勝(武則天已以周代唐)。西州都督唐休請求再收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zhèn),武則天命王孝杰任武威道行軍總管,率領西州都督唐休瞡、左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忠節(jié)去討伐吐蕃,大敗吐蕃軍隊,奪回四鎮(zhèn),在龜茲設置安西都護府,并派兵鎮(zhèn)守。自此大捷,安西四鎮(zhèn)被奪回!
3、延載元年(694年),冷泉之戰(zhàn),周軍勝。吐蕃首領勃論贊與突厥偽可汗阿史那俀子共同南侵,與孝杰在冷泉交戰(zhàn),敗退。碎葉鎮(zhèn)守使韓思忠擊破泥熟沒斯城。
4、萬歲通天元年(696年),素羅汗山之戰(zhàn),周軍敗,吐蕃也敗而退兵。欽陵、贊婆攻臨洮,王孝杰玉吐蕃軍在素羅汗山交戰(zhàn),戰(zhàn)敗,吐蕃也戰(zhàn)敗而退兵。
5、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涼州之戰(zhàn),周軍。九月,吐蕃入侵涼州,都督許欽明被殺。
6、久視元年 (699年),洪源谷之戰(zhàn),周軍勝。丁酉(二十一日),吐蕃將領莽布支進犯涼州,包圍了昌松。唐隴右諸軍大使唐休與莽布支在洪源谷交戰(zhàn)。莽布支的軍隊兵器盔甲明亮,唐休對他手下的部將們說:“吐蕃掌權的論欽陵兄弟都已經(jīng)被殺,莽布支初次領兵打仗,還不熟悉軍事。所以雖然吐蕃軍隊看起來好像是精銳之師,但實際上卻容易對付,讓我先擊破他們。”于是披掛上陣,率先攻破莽布支軍隊的防線,并連續(xù)六戰(zhàn)六捷,吐蕃兵潰不成軍。唐休共斬敵人首級二千五百個,俘獲吐蕃兩員裨將,然后收兵。
7、久視元年(699年),涼州之戰(zhàn),周軍勝。朝廷派左肅政臺御史大夫魏元忠為隴右諸軍大總管,率隴右諸軍大使唐休瞡出兵討伐。此時吐蕃正攻涼州,休瞡迎擊,殺二千人。
8、久視元年(700年),茂州之戰(zhàn),周軍勝。吐蕃贊普自己帶領萬余騎兵攻茂州,都督陳大慈四戰(zhàn)四捷,共斬敵首一千余級。
9、長安二年(702年),悉州之戰(zhàn),周軍勝。十月十四日,吐蕃軍進犯悉州,茂州都督陳大慈擊敗吐蕃軍。
以上是武周時期與吐蕃的歷次戰(zhàn)爭,共計9次,勝6敗3。
搜索
立即關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武則天,名曌,山西省文水縣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龍元年(705年),享年82歲。67歲登基稱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顯上尊號曰:“則天大圣皇帝”,死后謚號“則天大圣皇后”。從此,“則天”二字逐漸代替其名,傳至今日,人們都稱之為武則天。
十四歲時,進入后宮,城為唐太宗才人,賜號“武媚”?[4]。唐高宗即位后,封位昭儀,成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并稱“二圣”。高宗駕崩后,以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自立為帝,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大肆殺害唐朝宗室和大臣,興起“酷吏政治”?!懊鞑焐茢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nóng)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fā)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武則天退位與上陽宮。,宗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病逝于上陽宮崩逝,時年八十二。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入葬乾陵。?[5]其后累謚為“則天順圣皇后”。
智略過人,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金輪集》,今已佚?!度圃姟反嫫湓娝氖住?/p>
擴展資料:
軼事典故
當武則天還在幼年襁褓中時,袁天罡一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便吃驚地說:“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貴子!”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領出讓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說可以官至三品,只不過是能保家的主兒,還不算大貴。
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武順(后封韓國夫人)讓袁天罡相,袁天罡稱“此女貴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著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襁褓中的武則天大為震驚,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又遺憾地說:“可惜是個男子,若是女子,當為天下主!”?
貞觀(627年-649年)初年,太白金星多次在白晝出現(xiàn)。太史令李淳風占卜說:“女主昌?!边@時民間又廣傳《秘記》之言稱“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p>
唐太宗聽說后非常不悅。后來,負責守衛(wèi)玄武門的左武衛(wèi)將軍、武連縣公李君羨(籍貫武安)在酒宴上道出自己的小名為“五娘子”,因他的“官邑屬縣”都帶有“武”字,遭到太宗猜忌,最終被下詔誅殺。?
太宗曾私下問李淳風:“《秘記》所言可信嗎?”李淳風答:“臣仰觀天象,俯察歷數(shù),發(fā)現(xiàn)此人正在陛下宮中(指武則天),是陛下的妻妾,不出三十年將成為天下之主,把李唐子孫屠殺殆盡,已成定數(shù)。”太宗不以為然,說:“把凡是有嫌疑的人統(tǒng)統(tǒng)處死如何?”
李淳風答道:“此乃天命,不能違背。未來稱王的人殺不了,再殺也只能徒增無辜。況且三十年后此人已老,也許心存善念,禍害小些?,F(xiàn)在即便找到并處死她,那么上天或許會降下更為強大的人,那么恐怕陛下子孫將無一幸免。”太宗認為李淳風所言有理,便不再過問此事。
天授二年(691年),即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李君羨的家屬入朝申冤。武則天也認為自己才是“女主武王”,于是追復李君羨的官爵,以禮改葬。?
-武則天 (中國武周時期女皇帝)
唐玄宗在他44年,在他統(tǒng)治的前期,政治比較安定,經(jīng)濟繁榮發(fā)展,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這與他勵精圖治,善用人才是分不開的。他選拔人才時,一律不論親疏,不計貴賤,特別重視德、能。當初就是因為唐玄宗力排眾議,重用武則天時代的重臣姚崇。姚崇富有改革精神,熟悉吏治。當了宰相以后,大膽地向各種腐敗現(xiàn)象進攻,改革了一些弊政,使朝政很快出現(xiàn)了新局面。這可以說是為以后的“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時的唐明皇李隆基即位時才二十多歲,血氣方剛,雖然年輕但非常有主見。他一心想恢復先帝唐太宗的事業(yè)。他重整了朝政,除舊布新。經(jīng)過幾年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把中宗時期的混亂局面徹底扭轉過來了。唐王朝漸漸恢復了元氣,并且蒸蒸日上,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這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是唐王朝的全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以至如今外國人仍稱華人為“唐人”,可見這影響的深遠。當時四方來朝,不可一世。同時,唐玄宗還十分開明,他讓不少外國人來中國經(jīng)商、定居,學習外國優(yōu)秀之處。當時的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對此,唐玄宗可謂一代明君。
可惜的是,唐玄宗晚年一改年輕時的作風,過起了荒淫奢侈的生活,不理朝政,終日與楊貴妃飲酒作樂,并且醉心于此。漸漸疏遠了勸諫他的忠臣,于是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趁虛而入,朝政越來越腐敗??商菩谝琅f一昧地寵幸楊貴妃,甚至為了計好楊貴妃,不斷為楊氏家族加官進爵,揮霍無度,從而進一步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和滅亡。同時,擁兵自重的節(jié)度使安祿山又趁機反叛,氣焰十分囂張,叛軍直指長安。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這場特續(xù)八年的戰(zhàn)爭,歷史上叫做“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使當時生產(chǎn)大受摧殘,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連當時最繁榮的洛陽、長安也不能幸免。叛軍南下攻占了洛陽,長安。一時之間,兩座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頓時成為廢墟。“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同時也為以后的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埋下了伏筆。它們加深了政治黑暗,削弱了統(tǒng)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縱觀唐玄宗一生,功還是大于過的。畢竟他開創(chuàng)的“開元盛世”流芳百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最輝煌的一面。然而“安史之亂”的出現(xiàn)卻擊碎了這無以倫比的盛世。而這兩個極端相反的局面,竟是同一個人造成的——唐玄宗李隆基。他把唐朝推向了最頂峰,卻也把那最令人驕傲的一面推向滑坡。大唐王朝從此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滅亡。為此,世人對唐玄宗的一生而各持己見,爭論紛紛。這,就是大治大亂的唐玄宗李隆基。
武則天功大于過。理由是:在武則天統(tǒng)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fā)展生產(chǎn),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歷史功績,昭昭于世。
貞觀是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的十年(627~637)年之間出現(xiàn)的百事轉蘇、欣欣向榮的社會進步景象。從公元649年6月1日太子李治登基,而后經(jīng)歷了周朝,在神龍元年(705年)政變,推舉李顯為為中宗。后又經(jīng)歷韋后弒君,太平公主奪權,最后李隆基趁亂于公元712年8月3日登基,史稱唐玄宗。之后,公元713年12月,改大唐開元元年。貞觀與開元就是李世民與其曾孫子李隆基在位時所創(chuàng)盛景。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xiàn)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農(nóng)為本,減輕徭賦,休養(yǎng)生息,厲行節(jié)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xiàn)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xiàn)了空前的繁榮。由于他在位時年號為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tǒng)治的這一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柏懹^之治”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
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diào)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碧诩次恢酰铝钶p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fā)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里住了很久。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全國上下一心,經(jīng)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xiàn)了一片欣欣向榮的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諫前后200余事,數(shù)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zhèn)涞脑瓌t。太宗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后5次頒布求賢詔令,并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范圍和人數(shù),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由于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涌現(xiàn)出了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zhèn)洹?。正是這些棟梁之才,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準。”作為一位萬人之上的君主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唐太宗不愧是一位開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來后,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劃一和穩(wěn)定。在貞觀時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zhí)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又反復思考,慎之又慎。他說:“人死了不能再活,執(zhí)法務必寬大簡約?!庇捎谔诘目嘈慕?jīng)營,貞觀年間法制情況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據(jù)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封建社會法制的最高標準——“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
以民為本的思想,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準則;鐵面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基本特色,成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樣。使唐朝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政治、經(jīng)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貞觀王朝的強盛是中國的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比擬的。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強盛王朝,強盛的標志不外乎國富兵強和民豐物阜,在深層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遺產(chǎn))上作出突出建樹的有貞觀王朝。正因為有了貞觀之治的基礎,武則天才能做到“政啟開元”,從而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開元盛世的富庶有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為證。與生產(chǎn)力的高度發(fā)展相適應,唐王朝的國際威望也達到了頂峰,對外戰(zhàn)爭取得連綿的勝利,連續(xù)百余年保持連續(xù)不斷的進攻態(tài)勢,疆土極度擴張,朝鮮、漠北、西域的遼闊疆土相繼并入中國的版圖,西部疆土直達咸海東岸的石國(中亞細亞塔什干城)。除了這些人所共知的豐碩成果外,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在當時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幾條文明成果使大漢民族成為當時已知世界最最優(yōu)秀的民族。
歷史原因
1。隋唐更替,其間的戰(zhàn)爭是人口減少約2000萬以上,戰(zhàn)爭結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這是貞觀之治產(chǎn)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開創(chuàng)了大運河,絲綢之路以及科舉,大運河的勞民導致隋滅亡,但這些卻造就了貞觀之治的產(chǎn)生。開創(chuàng)大運河,弊在當時,功在千秋。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敗的教訓,正如漢朝初期汲取秦滅亡的教訓一樣,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李世民自己也基本能虛懷從諫。但是,晚期的李世民變了,不再那么虛懷從諫,不在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而是好大喜功,征服高麗失敗。這些是貞觀之治不能持久的原因。
一、社會秩序空前安定。
貞觀王朝的社會秩序好得令人難以置信,是真?zhèn)€囊共槐棧В?啦皇耙擰A年,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這一年的歲末,李世民準許他們回家辦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來就死(古時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那時的中國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yè),不公平的現(xiàn)象少之又少,國人心中沒有多少怨氣。豐衣足食的人不會為生存鋌而走險;心氣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極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史書記載:
貞觀年間“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斗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于嶺表,自山東至于滄海,皆不糧,取給于路。入山東村落,行客經(jīng)過者,必厚加供待,或發(fā)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
這就是封建史家所描繪的“貞觀之治”。貞觀時期似乎真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人民真是過著安居樂業(yè)、富足美好的生活。這是一幅多么動人的社會圖畫?。∈聦嵳娴倪@樣么?有一點,但被夸大了。在貞觀時期,農(nóng)民生活還是很苦的。隋煬帝時,人民為逃避苛重的徭役,自殘肢體,稱之為福手”、“福足”,貞觀時期,這種“遺風猶存’”。它說明了在封建社會的治世,人民的負擔依然沉重,生活很艱苦。唐朝,尤其是李世民,被歷代歷史學學家夸大美化了。貞觀時期比亂事當然好,也比一般的和平時期強,但遠沒有現(xiàn)在通常吹捧的那樣美好。
二、開放的國界。
唐帝國是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就象今天的美國紐約一樣。那時的唐帝國是世界各國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陽光地帶”,各國的杰才俊士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往唐帝國跑。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jié),在看到唐帝國的高度繁榮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國家在他們心中和沒有開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就不想回國,千方百計地要留下。中國高度發(fā)展的文化,使來到中國的各國人民,大多數(shù)以成中國人為榮(這使人想起今日美國的綠卡)。不僅首都長安,全國各地都有來自國外的“僑民”在當?shù)囟ň?,尤其是新興的商業(yè)城市,僅廣州一城的西洋僑民就有二十萬人以上。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王朝,外國人入境和中國人出境并沒有太嚴格的限制,即不擔心中國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擔心外國人進來后喧賓奪主。僅這一點就說明貞觀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國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強的土地,不擔心外來文化把自己淹沒。貞觀王朝的國民素質是如此之高,對外國僑民既不歧視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來主義”,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國民氣度和王者風范。外國人在中國就象中國人在自己家里一樣,享有和中國人一樣的公民權力,不但可以發(fā)財致富,還可以從政當官。來自阿拉伯帝國和日本的僑民就有不少在中國擔任官職的,有的還擔任部長級高級官員。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僅日本的官派的公費留學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幾百人。民間自費留學生則遠遠超過此數(shù)。這些日本留學生學成歸國后,在日本進行了第一次現(xiàn)代化運動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國化運動,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飾風俗,全部仿效當時的貞觀王朝,使處于原始部落狀態(tài)的日本民族平空躍進了一千。
一千二百年后,日本帝國進行了第二次現(xiàn)代化運動,全方位地接受西洋文化,使自己再度平空躍進幾百年,并把昔日的老師踩在腳下,在老師的“庭院”里制造了兩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日本民族并不高明,它只是善于學習而已。這個步子比別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落后但不固執(zhí)。當外來文明入侵時,它總是虛懷若谷地主動接受比本民族先進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使自己快速躍進到先進民族的行列。
一個民族落后并不可怕,固執(zhí)才是最可怕的!
三、唯一沒有貪污的王朝。
中國官場的貪污病菌是無孔不入的,以至占絕大多數(shù)的國人都認定貪污是人類社會的不治之癥,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貪污。當從英美等國歸來的留學生向他們的親朋好友陳述這些國家基本上消滅了貪污時,沒有幾個人不認為他是在胡說八道。其實,貪污并不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地球上就有不少文明程度較高的國 家基本上消滅了貪污。不僅是美利堅和英吉利等現(xiàn)代化強國,就連主要由中國人組成的新加坡也基本上消滅了貪污。
這里所說的基本上消滅了貪污并不是說完全杜絕了貪污現(xiàn)象,而是指貪污行為在整個官場中屬極個別的現(xiàn)象,且貪污的數(shù)額不大(一年的貪污額一般不會超過此人一年的薪水),持續(xù)的時間也不會很長(連續(xù)作案三年以上的少之又少),都會很快敗露且受到毫不留情的嚴懲。克林頓事件是美國政治上的最大丑聞,可一位中國人說:我國的一個村長也比克林頓要風流好多倍,美國總統(tǒng)真是當?shù)锰C囊了……
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貪污的王朝,這也許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稱導的政績。在李世民統(tǒng)治下的中國,皇帝率先垂范,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分,濫用職權和貪污瀆職的現(xiàn)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尢為可貴的是:李世民并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檠告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盡可能科學的政治體制來預防貪污。在一個精明自律的統(tǒng)治者面前,官吏貪污的動機很小,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明王朝的朱元璋對貪污的處罰最為嚴酷,貪官一律處以剝皮的慘刑,可明王朝的貪官之多在歷史上仍屬罕見??梢姺婪敦澪壑饕Q于一套科學修明的政治體制,光靠事后的打擊只能取效于一時,不能從根子上鏟除貪污賴以滋生的社會土壤。
四、分權制度的初步嘗試。
中國封建體制的主要特征是權力高度集中,地方服從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馬首是瞻。這種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極大地限制了國民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和靈活性,且極易釀成暴政。
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政府組織實行“三省六部制”,但貞觀王朝的三省職權劃分則初步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政治特征――分權原則。中書省發(fā)布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zhí)行命令。一個政令的形成,先由諸宰相在設于中書省的政事堂舉行會議,形成決議后報皇帝批準,再由中書省以皇帝名義發(fā)布詔書。詔書發(fā)布之前,必須送門下省審查,門下省認為不合適的,可以拒絕“副署”。詔書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頒布。只有門下省“副署”后的詔書才成為國家正式法令,交由尚書省執(zhí)行。這種政治運作方式很有點類似現(xiàn)代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紀興起的分權學說,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運用于中國的政治體制,進一步說明了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李世民規(guī)定自己的詔書也必須由門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從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來潮和心情不好時作出有損他清譽的不慎重決定。中國歷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個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擁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美國的開國皇帝華盛頓有點象他的學生)。
五、高度發(fā)達的商業(yè)。
中國封建王朝的經(jīng)濟特征是“重農(nóng)抑商”,商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中所占的比重相當?shù)?,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種田人要低好幾個等次。這也是中國的封建經(jīng)濟一直得不到實質性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貞觀王朝是唯一不歧視商業(yè)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xiàn)了李世民的高瞻遠矚之處。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yè)經(jīng)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yè)城市象雨后春筍般地興起。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yè)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nèi)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楊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肅敦煌)、涼州(甘肅武威)。首都長安和陪都洛陽則是世界性的大都會。
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 是聯(lián)系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可這條商業(yè)通道在唐帝國時才達到她的最高使用價值。唐帝國的疆域空前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四個軍事重鎮(zhèn)(安西四鎮(zhèn)),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斯坦),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于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稠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
這就是封建史家所描繪的“貞觀之治”。貞觀時期似乎真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人民真是過著安居樂業(yè)、富足美好的生活。這是一幅多么動人的社會圖畫??!事實真的這樣么?有一點,但被夸大了。在貞觀時期,農(nóng)民生活還是很苦的。隋煬帝時,人民為逃避苛重的徭役,自殘肢體,稱之為福手”、“福足”,貞觀時期,這種 “遺風猶存’”。它說明了在封建社會的治世,人民的負擔依然沉重,生活很艱苦。唐朝,尤其是李世民,被歷代歷史學學家夸大美化了。貞觀時期比亂事當然好,也比一般的和平時期強,但遠沒有現(xiàn)在通常吹捧的那樣美好。
回顧貞觀王朝的燦爛文明史,我們很容易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華民族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最優(yōu)秀的民族,中國人也曾經(jīng)是最最優(yōu)秀的國民!當今天的中國人回首先輩輝煌的過去時,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是死抱著“四大發(fā)明”和“文明古國”等早以消逝的光環(huán)自欺欺人;還是痛心革面地反省自己,改造自己?重新找回中華民族的理性和自信,還是每個中國人自己來作出抉擇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5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