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領(lǐng)現(xiàn)金通知
今日領(lǐng)取時間19:00
唐代著名史學(xué)家吳兢曾在《貞觀政要·論擇官》中寫道:“內(nèi)實險诐,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妬善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dāng),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弄臣奸相都是史家口誅筆伐的對象,因為奸臣掌權(quán)往往會使國力衰微、民怨鼎沸,給天下百姓帶來巨大痛苦。更有甚者結(jié)黨營私敗壞朝綱,挾天子以令諸侯,陷害忠良于不義之地。
在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史上,可以說奸臣始終都沒有中斷過,遠者如秦相趙高,近者如清朝的臣貪和珅,都是禍國殃民之人。但要說哪個朝代奸臣輩出,恐怕人們第一反應(yīng)就是“積貧積弱”的兩宋時期了,譬如像蔡京、高俅、秦檜等人在歷史上都可謂是臭名昭著。然而,除了這些“知名度”較高的奸臣外,在宋還有一位特殊之人,他追封岳飛削爵秦檜,力主北伐抗金,卻最后被后人視為奸臣!其就是南宋最后一位鐵血宰相韓宅胄!
據(jù)《宋史·韓侂胄傳》記載:“韓侂胄字節(jié)夫,魏忠獻王琦曾孫也。父誠,娶高宗憲圣慈烈皇后女弟,仕至寶寧軍承宣使。侂胄以父任入官,歷閣門祗候、宣贊舍人、帶御器械?!蓖ㄟ^史料記載,我們可以知道權(quán)相韓侂胄不僅是出身名門,而且還是宋王朝皇親國戚,其曾祖父韓琦是歷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重臣,父親韓誠官至寶寧軍承宣使。而正因憑借著家族的背景,年輕的韓侂胄便以恩蔭入仕,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宋孝宗在位時,韓侂胄便升任為知閤門事,負責(zé)傳達詔令和圣旨,職級雖然不是太高,但卻為他進一步升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紹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病死,然而繼位因與父親不和,竟然以患病為由拒絕出面主持喪禮。最終迫使宰相趙汝愚聯(lián)合韓侂胄發(fā)動政變,以太皇太后吳氏(韓侂胄的姨母)的名義發(fā)布諭旨,宣布光宗退位,擁立皇子趙擴繼位,史稱宋寧宗。
作為宋寧宗擁立功臣,韓侂胄本欲借此定策之功,獲取節(jié)度使之職,但事后他卻被宰相趙汝愚以外戚為由被任為宜州觀察使?!端问贰ろn侂胄傳》記載:“侂胄欲推定策恩,汝愚曰:‘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而侂胄但遷宜州觀察使兼樞密都承旨,侂胄始觖望?!睓?quán)力欲望極強的韓侂胄,對此事很是不滿,便開始伺機打擊趙汝愚。
于是,韓侂胄就利用后宮韓皇后搬弄是非,說外間傳聞趙汝愚有人君之相,不可久留。同時,韓侂胄利用自己的政治優(yōu)勢,掌握了臺諫機構(gòu),授意臺諫官對趙汝愚進行攻擊。史載“侂胄引李沐為右正言。沐嘗有求于汝愚不獲,即奏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將不利于社稷。汝愚罷相?!弊罱K宰相趙汝愚因出身宗室,且擔(dān)任輔政很可能會威脅皇權(quán),被宋寧宗免職流放。事后,韓侂胄便獲得宋寧宗的信任,從此平步青云加官進爵,一步步升任太師,后又擔(dān)任宰相,直至做到比宰相更高級的平章軍國重事。
為了肅清趙汝愚的影響,緊隨其后韓侂胄又制造了慶元黨禁案,宣布理學(xué)為“偽學(xué)”——當(dāng)時趙汝愚的支持者多為理學(xué)人士,如朱熹、彭龜年等當(dāng)世大儒。慶元黨禁實施了6年之久,期間理學(xué)經(jīng)典書籍被封殺焚毀,被列入“偽學(xué)逆黨籍”的理學(xué)人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甚至連與他們有關(guān)的人士都不能做官或者參加科舉。通過慶元黨禁,韓侂胄極大的維護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但萬萬讓他沒有想到,在他死后朱熹學(xué)派在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中的影響越來越大,韓侂胄也因此名聲大壞,被后來的理學(xué)家歸為奸臣。
慶元黨禁案讓韓侂胄成為南宋朝廷的權(quán)臣,隨后其在執(zhí)政的13年間做了兩件大事,一個是崇岳貶秦打擊投降派,另一個便是南宋歷史上有名的“開禧北伐”。在韓侂胄的主持下,追封岳飛為鄂王,將秦檜申王的封號追奪,改其謚號為繆丑,并稱他“一日縱敵,遂貽數(shù)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zé)?”一時傳誦,大快人心。韓侂胄對秦檜的貶抑,實際上也是對投降、妥協(xié)勢力的一個沉重的打擊。而崇岳貶秦,可以說是為力主北伐作出了輿論準備。
開禧元年(1205年),就是在韓侂胄崇岳貶秦的第二年,在全國軍民抗?jié)q呼聲日益高漲的情形之下,宋寧宗下詔北伐金朝,史稱“開禧北伐”。與此同時,鐵血宰相韓侂胄也積極備戰(zhàn),啟用了一大批抗金人士,比如像著名的辛棄疾、陸游等人都得到任用。
在戰(zhàn)爭之初,宋軍的進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收復(fù)了不少實地。不過,很快金軍就開始了頑強的反擊。就在此時,四川宣撫副使吳曦背叛宋朝投降金軍,給了宋軍陣營背后一刀。面對總體不利的戰(zhàn)略形勢,韓侂胄試圖與金人求和,但由于金人要求斬殺韓侂胄,和談未果。韓侂胄一見求和無路,便繼續(xù)抵抗,甚至自出家財二十萬用于抗金,把全部身家一塊押進去了。
但在這種形勢下,朝廷中的主和派又形成了勢力,以禮部侍郎史彌遠和楊皇后是主要的代表,楊皇后更是因當(dāng)年韓侂胄在宋寧宗選皇后的問題上不傾向于她而懷恨在心。最終在開禧三年(1207年),韓侂胄被大臣史彌遠聯(lián)合皇后楊氏、外戚楊次山,趁韓侂胄上朝時,發(fā)動襲擊,將其堵在玉津園夾墻內(nèi),然后槌死。韓侂胄被暗殺,軍政大權(quán)全歸楊后、史彌遠所操縱。韓侂胄被殺后,史彌遠在金人的要求下,將他的首級用匣子裝盛起來,送往金國,以此為條件簽訂了《嘉定和議》。此后,韓侂胄在南宋官方的渲染下,成為與秦檜一樣的大奸臣。
開禧北伐的失敗,使宋金關(guān)系進一步惡化,也使南宋失去了一次收復(fù)故土的絕佳機會,更使天下渴望復(fù)土開疆的人心給狠狠挫敗了。最后我們要說,在韓侂胄統(tǒng)治期間,雖然不能說是政治清明,但也并非一無是處,他為收復(fù)故土江山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是應(yīng)當(dāng)肯定的。而作為南宋歷史上最后一位鐵血宰相,他追封岳飛,力主北伐,最后卻被后人視為奸臣,其實都是由于當(dāng)時宋朝投降派媾和的結(jié)果。所以韓侂胄蒙受不白之冤近千年,新中國成立后也曾一度給韓侂胄平反昭雪。現(xiàn)代著名歷史學(xué)家蔡美彪先生就曾公開表示:“元代修《宋史》……不列入史彌遠,反而將韓侂胄與秦檜并列,辱罵他是“奸惡”,完全顛倒了歷史的是非。后世史家立論,或沿襲舊說,也不免有失公允?!?/p>
搜索
立即關(guān)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一提到秦檜,那是宋朝最大的奸相,但有很多人會把南宋的韓侂胄也列為奸相,甚至稱之為千古奸相,這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此人可以說是一位南宋的鐵血宰相,他出生于名門之后,他的曾祖父就是著名的韓琦,韓琦歷任宋英宗、仁宗,神宗三朝重臣,其曾孫韓侂胄也以恩蔭入仕,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他干的第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就是當(dāng)宋孝宗病死之后,廢除了宋光宗,和宰相趙汝愚迎立了宋寧宗。之后他以強硬的政治手腕兒逼得當(dāng)時的宰相趙汝愚被寧宗流放。為了消除這件事的政治影響,他開始打擊支持趙汝愚的理學(xué)派知識分子。為此發(fā)動了長達6年的慶元黨禁案,宣布理學(xué)為偽學(xué)。大量的理學(xué)經(jīng)典著作被焚燒查禁,甚至明令理學(xué)的相關(guān)人士不得參加科舉考試或入朝做官。
韓侂胄通過強硬的政治手腕鞏固了其在朝中的地位,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死后,朱熹創(chuàng)立的理學(xué)成為了國家的統(tǒng)治思想,打擊理學(xué)的韓侂胄在理學(xué)知識分子口中自然成為了千古奸臣。在黨禁案之后的13年當(dāng)中,韓侂胄做了兩件大事,第1件大事便是追封岳飛為鄂王,將秦檜申王的封號予以取消,給其上了一個謚號叫做繆丑,尊岳貶秦,一時大快人心。
第2件重要的事情便是開禧北伐,他可以說是極力主張武力對抗北方金國的鷹派人物。為了更好地討伐金國,他啟用了一大批抗金人士,比如陸游,辛棄疾都得到了任用。韓侂胄為了北伐成功,把自己全部身家20萬都捐了出來。可惜這位鐵血宰相卻被南宋的求和派暗殺,死于非命。韓侂胄為了在政治斗爭中上位手段有些卑劣,得罪了理學(xué)文人,但其一輩子堅持抗金的斗志和情懷是怎么也不該貶損的,他不是秦檜之流。
不是奸臣,但是也算不得什么忠肝義膽。不過起碼可以給60分。
排除異己,那也是沒辦法,他不搞人人要搞他。北伐失敗,那也沒辦法,總有漢奸里通外國。但是平反岳飛總不是壞事。大宋要是多幾個岳飛,少幾個秦檜,估計也不會那么容易被異族欺凌了。
韓侂胄(tuō zhòu)(1152年-1207年),在南宋宰相中也算是赫赫有名,他敢于為岳飛昭雪,削秦檜王爵,開禧北伐失敗后,竟被南宋朝廷悄然摘了腦袋,送去金國換來繼續(xù)茍且偷安,金國對韓侂胄的態(tài)度卻令人尊重,他們把韓侂胄的首級給予了厚葬,就葬在他曾祖父韓琦墓的旁邊,并且給了一個恰當(dāng)?shù)闹u號“忠謬侯”,說他“忠于謀國,謬于謀身”。
岳飛北伐,殞命風(fēng)波亭;韓侂胄北伐,身死玉津園,同樣是因北伐慘遭迫害,岳飛和韓侂胄在歷史的地位卻不可同日而語,前者是民族英雄,后者卻長期被定為奸臣。原因何在?竊以為,除了其他因素,很重要一點在于韓侂胄在錯誤時機錯誤條件下發(fā)動了一次錯誤北伐。
一是輿論高漲卻實力不濟。 戰(zhàn)爭需要動員,特別是通過輿論激發(fā)情緒和斗志,但這一切都需要實力作背書,需要“先勝而戰(zhàn)”,然而韓侂胄主政期間,南宋卻是國窮將弱時代,這種情況下,民族主義情緒不僅無益,反而壞事。1204年,韓侂胄主持政事,追封岳飛為鄂王。1206年,寧宗和韓侂胄,削去秦檜的王爵,并且,把他的謚號改為謬丑,并且制詞:一日縱敵,遂貽數(shù)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zé)?一時之間,人人都在傳誦,大快人心,南宋朝廷大獲民心。在開禧元年,也就是公元1205年,由頭是一個進士上言“乘機以定中原”,宋寧宗和韓侂胄,起用了辛棄疾、陸游等人,并聽從他們的建言,當(dāng)時朝野一片聲音就是抗金。然而這卻是一場敵我實力懸殊的戰(zhàn)爭,為此,韓侂胄不惜傾囊而出,“輸家財二十萬以助”。雖然朝廷還是軍民做足了準備,可惜,事情不密,出現(xiàn)了內(nèi)部叛徒,恰在此時,朝中主降派抬頭,史彌遠是主降派的帶頭大哥,從而導(dǎo)致戰(zhàn)爭只能以失敗告終。
二是缺乏上層支持。 戰(zhàn)爭勝利需要同仇敵愾,特別是需要高層強力支持。韓侂胄靠輿論,靠權(quán)勢起家,然而北伐時背后靠山倒了,韓侂胄也就成了孤軍奮戰(zhàn)。公元1200年,韓皇后死了,也就是韓侂胄的侄女死了。公元1202年,宋寧宗立楊氏為皇后,韓侂胄對此事曾經(jīng)表達了反對意見,因此楊皇后對韓侂胄,心懷怨恨,楊皇后的在政治上和她的哥哥楊次山,都是主降派,她叫皇子詢給寧宗上書,說韓侂胄想重啟兵戈戰(zhàn)事,寧宗沒有搭理他們。1207年11月24日,在這些人的指使下,中軍統(tǒng)制、權(quán)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人,在韓侂胄上朝時突然襲擊,將他截至玉津園夾墻內(nèi)害死,事后才奏報給寧宗。在韓侂胄死后,軍政大權(quán)都被楊皇后和史彌遠控制,緊接著,把蘇師旦處也死了。
這還不算完,按照金國的無理要求,把他們倆的腦袋割下來,派使臣送去金朝,又一次完成了投降;同時,南宋朝廷恢復(fù)了秦檜的申王、忠獻等“待遇”。至此,韓侂胄在以前他打擊的程朱理學(xué)人士筆下,只能落得奸臣名號。甚至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還認為韓侂胄是“賊宰相”,說“他禍國殃民的本事,跟秦檜是拜把子的兄弟”,讓韓侂胄與他自己打壓的秦檜齊名,這又是何等諷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6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