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43年(元順帝至正三年),淮西地區(qū)遇上了百年大旱,一連數(shù)月滴雨未下。百姓們不得不動員起來開展自救,按照當(dāng)時的慣例,大家拿出不多的一點積蓄,請神職人員替大家懇求龍王老爺開恩降雨。
眼看著田地已經(jīng)曬成焦土,莊稼苗早已經(jīng)干枯,可任憑百姓們在炎炎烈日下磕破了頭,跪折了腿,鑼鼓鎖吶震天響,那天空還是不見一絲烏云。除了那些僧侶和神職人員暗暗得意以外,靠天吃飯的農(nóng)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zhuǎn),卻又無計可施,都在愁眉苦臉的唉聲嘆氣,這老天爺是存心不讓人活了!
也許正應(yīng)了一句老話:好話不靈,丑話靈。就在廣大勞苦人民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的時候,轉(zhuǎn)年春天,求雨不來,卻迎來了一群鋪天蓋地的蝗蟲。嚴重的蝗災(zāi),把人們賴以生存的那點野菜、嫩樹葉吃了個精光。由于上年大旱沒打下糧食,整個孤莊村除了二老爺劉德外,連大老爺劉繼祖家也沒有多少余糧了,其他的村民就更不用說了。
更要命的是,蝗災(zāi)過后沒多久,村里就開始有人病倒,人們已經(jīng)是靠樹皮草根在維系生命了,一倒就挺不過去。先是村里一個老婦人突然發(fā)燒,上吐下瀉,沒過兩天就死了。接著是算命先生郭山甫的婆娘,緊接著是村里不斷有人發(fā)燒嘔吐,又不斷地相繼死去。最多的一天,村里就死了十幾個人,連村子里天天給人瞧病的郎中也在束手無策中死去。郎中臨死前告訴人們:“是瘟疫!”
人們開始著了慌,孤莊村乃至整個濠州一帶但凡能走得動的人都紛紛逃離,幾天功夫就人煙寥寥,雞犬之聲不再,一片凄涼的景象。本篇的主人公朱元璋家也逃脫不了厄運,一開始是大哥的大兒子文直,上午發(fā)燒,下午又是吐又是瀉,晚上就閉上了眼睛。大嫂王氏哭暈過去好幾次,母親陳二娘目光呆滯地看著大孫子的尸體,除了面部表情能看出悲傷,沒有任何反應(yīng)。朱五四叫上朱元璋,趁沒人之機,連夜將文直的尸體丟到一條干枯的水溝里。
侄子文直的死只是開始,接下來不到半個月,64歲的父親朱五四也因同樣的癥狀死了,接著是大哥朱重四,最后是母親陳二娘。
朱元璋眼看著勞累了一輩子的父母和大哥相繼死去,急得一個勁地傷心痛哭,他是真切地感到,自己從此就是一個沒爹沒娘的孩子了,從今往后再也沒人疼沒人愛了。此時的他還不滿17歲。
悲痛欲絕的朱元璋還有一個天大的難題擺在面前,給地主老財開了一輩子荒山野地的父母,竟沒掙下一分是屬于自己的地,如今上哪找地方葬去?正在此時,二哥朱重六回到這個只有三間茅草屋的家里來了。朱元璋這才從二哥口中知道很多事情。
原來朱重六入贅的那戶人家也死得只剩他一個人了;三哥朱重七入贅的那戶人家更慘,包括三哥在內(nèi)全死光了;二姐家還算幸運,二姐死了,二姐夫李貞還活著,在朱重六回家的時候,已經(jīng)帶著他的兒子、朱家的外甥保兒外出逃荒去了。
原本偌大的一個家,眼下只剩下二哥、大嫂、二侄子文正和朱元璋四人了。哥倆悲痛之余就商量著要找塊地讓過世的父母和兄長入土為安,這是這輩子能為他們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兩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二老爺劉德,好夕朱劉兩家也做了幾年的主仆,從未拖欠過租谷,也沒鬧過任何不愉快的事。心想如今落到這步田地,去求他總該發(fā)發(fā)善心,施舍點邊角荒地度過眼前的難關(guān)。
劉德得知朱五四家連連遭殃,所欠的租子是沒有指望了,心中正懊惱呢。得,這兄弟倆碰了一鼻灰不說,還被數(shù)落了一頓。當(dāng)二人垂頭喪氣返回家時,鄰居汪大娘正在等著他們。汪大娘是過來看望大嫂和侄兒的,她是個心地善良的人,早年守寡,帶著兒子汪文靠織布為生。在這場災(zāi)難中很幸運的沒什么意外,見朱家遭了大難,是過來寬慰和提供幫助的。
汪大娘知道眼前的難處后,雖然也很無奈,但還是告誡他們,不能把爹娘的尸首亂拋,無論如何要給爹娘弄塊墳地。正沒著落處,大老爺劉繼祖帶著老婆婁大娘及兒子劉英全家上門來了,他們家在這場瘟疫中也死得只剩下這三口人了。
原來劉繼祖的小兒子劉英常常跟朱元璋一塊玩耍,與其他孩子一樣特崇拜朱元璋,雖然朱元璋監(jiān)守自盜吃了他家的牛,但那是他爹的,他一點也不都不在乎,剛才朱元璋和朱重六去求劉德時,他正好在場,看到二叔不肯給地還臭罵他們,就跑回家把事情跟他娘說了。
婁大娘一上來就埋怨朱重六,這事為什么不找大老爺,而要自討沒趣找二老爺?劉繼祖也開口了,說他愿意把南面山坡上的一塊地送給朱元璋兄弟,作為朱家的墳地。朱元璋一聽,立即和二哥一道跪下給大老爺叩頭:“大老爺,您的大恩大德,我朱重八永生難忘。若有朝一日我混出個人樣,一定報答大老爺。”劉繼祖的慷慨贈地,讓朱元璋感動不已,令他感動的還有汪大娘。
墓地是有了,可是棺木衣衾還沒有著落,事到如今也顧不上了,尸體放了好多天不說,也實在沒地方求去了。只好將老人生前的破衣衫給裹上,再用汪大娘送來的一丈多白布鋪上,算是安頓停當(dāng)了。朱元璋又要給汪大娘跪下,汪大娘催促道:“趕緊讓你爹娘入土為安吧,別再耽擱了。”
兄弟倆再加上汪大娘出面請來的幾鄉(xiāng)鄰,用門板抬著,一路走一路哭,好不容易將三個席卷抬到山坡下,突然烏云翻滾,剛才還火辣辣的太陽頃刻就不見了,隨即狂風(fēng)怒號,電閃雷鳴,傾盆大雨把整個大地都遮蔽了,砸得人眼睛都睜不開。
大伙連忙跑到樹林里避雨,一道道閃電撕裂著在頭頂掠過,一聲聲炸雷在耳邊響起,在樹下瑟瑟發(fā)抖的哥倆雖然惦記著父母的遺體,但也無可奈何。約莫一頓飯的功夫,雨過天睛。兄弟倆跑過去一看,卻大吃一驚:尸首不見了!
原來是剛才那場大雨來太過迅猛,導(dǎo)致被暴曬得干裂松散的土地發(fā)生山體滑坡,一大堆坍塌下來的黃土把尸首掩埋得嚴嚴實實,那一堆黃土的形狀,就像一座小山包。兄弟兩覺得自己很不孝,很沒用,汪大娘對他們說:“這叫天葬。趕快給你們的爹娘磕頭吧。”朱元璋對著土堆發(fā)誓:“爹、娘、大哥,我和二哥只能將就著這樣把你們葬了,等重八有了出息,一定回來給你們修一座天底下最大的陵墓?!比迥暌院?,朱元璋回憶起此事時,仍難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寫道:“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
父母算是安置好了,可昔日和睦溫暖的家也不復(fù)存在了,今后的生計更是大問題。二老爺劉德已經(jīng)派家丁過來發(fā)話,如果他們還租種他的田地,就繼續(xù)住那幾間草屋,要是不打算租種他的地,就盡快交出房屋。朱元璋仿佛一夜之間就成熟了起來,父母和大哥辛辛苦苦勞累,也只免強維持生計,如今二哥餓得軟綿綿的,真擔(dān)心他也挺不過去,自己一個人能干什么?大嫂好夕還有娘家,不如讓她帶著文正暫且投靠娘家再做打算。
汪大娘把朱元璋的困境看在眼里,就找到他說:“你爹娘曾抱著你到皇覺寺舍生,依我看不如讓你二哥出去逃荒,你就到皇覺寺去,既還了愿,又有口吃的,總比餓死強。”事到如今也只有這條路可走了。二哥病怏怏的抱著兄弟大哭了一場,朱元璋也不由自主地痛哭流涕。為了活命兄弟兩就此含淚別過,各奔前程。
徐達、周德興、湯和等人也準(zhǔn)備要跟隨家人外出逃荒,他們聽說朱元璋要去廟里當(dāng)和尚,都過來告別,四個小兄弟也抱頭痛哭了一陣,除了哭訴各自的親人死的死,逃難的逃難外,更是哭訴小兄弟們就此分散后,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再相見。還是朱元璋這個當(dāng)大哥的鼓勵和安慰大家:不管走到那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活下去,只要活著兄弟總有相聚的一天!
汪大娘替朱元璋備辦了香燭紙錢及一應(yīng)物品,去跟長老周彬法師一說,周彬一口就應(yīng)承了下來,對于小時候經(jīng)常來這玩的朱元璋,他太為熟悉了,自己還教過他認字。再說他這廟里又沒有固定的編制,多一個人來幫助打雜,也沒什么不好,又不用開工資,兩頓粥就搞定的事。周彬跟住持德祝打了聲招呼,連表格都不用填,就讓朱元璋前來報到。
搜索
立即關(guān)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6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