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劉伯溫,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
成名之后的劉伯溫,根據(jù)當(dāng)時的天下大勢,斷定元朝時日無多,于是開始找尋值得自己依托的明主,好建立一番功業(yè)。劉伯溫一開始跟著張士誠混,但是發(fā)掘張士誠小富即安,胸?zé)o大志,不值得自己輔佐。于是劉伯溫借故離開了張士誠,繼續(xù)等待時機(jī)。后來知人善任,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對劉伯溫多次邀請,劉伯溫認(rèn)為朱元璋必成大器,就鐵了心輔佐朱元璋,最終幫助朱元璋出謀劃策,建立了大明王朝,劉伯溫也被朱元璋封為誠意伯,名留青史。
雖然劉伯溫最終結(jié)局比較凄慘,中毒而死,但是他在明朝初年還是很得朱元璋器重的,朱元璋經(jīng)常稱呼劉伯溫“劉先生”而不是直呼其名,有事總喜歡找劉伯溫商量,可見劉伯溫有多得寵。朱元璋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劉伯溫精通天象,聰明至極,多次幫助朱元璋化險為夷,讓朱元璋深為倚重。為了表達(dá)對劉伯溫的器重,朱元璋曾經(jīng)特意賞賜給劉伯溫一柄御前武士使用的金瓜錘(一種武器)。
在賞賜給劉伯溫金瓜錘的時候,朱元璋對劉伯溫叮囑說:“我賜給你的這柄金瓜錘,平時不可妄用,除非你有急事的時候,才可以用它,切記?!眲⒉疁氐玫浇鸸襄N之后,一直供奉在家中。直到一天半夜,劉伯溫突然手持金瓜來到宮門前,用金瓜錘敲擊宮門,說要面見朱元璋。衛(wèi)士將劉伯溫攔阻下來,朱元璋得知后起床命人召劉伯溫進(jìn)宮。
朱元璋半夜被吵醒,一肚子起床氣,正要大罵劉伯溫,看見劉伯溫手里拿著金瓜錘,知道肯定是有急事,就質(zhì)問劉伯溫:“你大半夜的不睡,有何要事要說?”劉伯溫回答說:“臣沒啥要事,就是想和圣上您下下棋!”朱元璋不知道劉伯溫搞什么鬼,但是事已至此,不妨看看劉伯溫究竟要做什么。于是就答應(yīng)和劉伯溫下棋,兩人剛剛開始下棋,突然一個太監(jiān)報告朱元璋說:“皇上大事不好,太倉(此處指國庫)著火了!”
朱元璋一聽大驚,國庫里面金銀財物眾多,此乃國家之命脈,燒了這還了得!于是顧不上和劉伯溫下棋,馬上命人準(zhǔn)備轎子,要親自去指揮救火。此時劉伯溫卻趕緊阻止朱元璋說:“皇上,您萬萬不能去親自指揮救火!此時火場一片混亂,萬一有人趁機(jī)行刺您,如何是好?如果您擔(dān)心火勢緊急,可以先讓一個太監(jiān)代表您,做轎子去指揮?!敝煸奥犃司团闪艘粋€太監(jiān)坐著轎子去太倉救火,結(jié)果太監(jiān)在火場被不明身份的人殺死了。
朱元璋這次大吃一驚,果然有人意圖行刺!他問劉伯溫:“你為何今晚會來宮中和朕下棋?你又是怎么知道有人會行刺朕?”劉伯溫回答說:“啟奏皇上,臣昨天上朝,發(fā)現(xiàn)有人在宮外偷放信鴿,舉止可疑。而且臣夜觀星象,發(fā)現(xiàn)乾象有變,所以特意手持金瓜錘來宮中提醒陛下,闖宮驚駕,還請皇上贖罪!”朱元璋大喜說:“先生救駕心切,忠君愛國,何罪之有?!敝煸爱?dāng)即命人一邊救火,一邊搜查兇手,果然將其擒獲,可惜兇手咬舌自盡,沒能查出他的名字。
如果不是劉伯溫半夜闖宮,朱元璋很可能會被賊人趁亂行刺,死于非命,可以說劉伯溫救了朱元璋一命。后來劉伯溫死后,劉家后人在家中懸掛了一幅劉伯溫的畫像,畫像中,劉伯溫朝服端坐,神態(tài)瀟灑,劉伯溫身邊有一個童子,手持朱元璋御賜金瓜錘,據(jù)說這幅畫像就是為了紀(jì)念劉伯溫救駕朱元璋的功勛!
朱元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草根帝王,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而他死后,他的后代們更是演繹了一個精彩的大明王朝。朱元璋本來是想讓自己的大兒子朱標(biāo)繼位的,但是朱標(biāo)早死,朱元璋于是選擇了朱標(biāo)的兒子朱允炆作為自己的接班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可惜的是建文帝雖然是一個寬厚仁慈的人,但是他一上臺之后九大力削藩,這就導(dǎo)致建文帝的四叔朱棣特別不滿,朱棣于是發(fā)動了著名的“靖難之役”,朱棣攻破南京城后,朱允炆本來想要以死殉國,但是這時候一個太監(jiān)跑來告訴朱允炆,說劉伯溫留下了一個盒子可以救他一命。
朱允炆打開劉伯溫留下的盒子,只見盒子里面裝著的是一件袈裟和一把剃刀,朱允炆瞬間就明白了劉伯溫的意思,這是要讓自己偽裝成和尚逃出宮去??!于是朱允炆趕緊將自己的頭發(fā)剃掉,然后脫下龍袍換上了袈裟,逃掉了。據(jù)說朱棣攻破南京城后,到處尋找建文帝的尸體,可是只找到了一具燒焦的尸體,別人謊稱這就是建文帝的尸體,沒辦法的朱棣只好用國葬將這具尸體安葬了。
后來朱棣也做過很多尋找建文帝的方法,有人猜測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并不是單純的宣揚(yáng)國威。因為朱棣的皇位的確是來得很不正當(dāng),朱棣也害怕建文帝東山再起。不過好在后來建文帝并沒有站起來反對朱棣。
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的說法。把明朝的劉伯溫和三國時期的「 ”妖人”諸葛亮相提并論。而在民間傳說的影響下,劉伯溫成了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能掐會算,知天文地理的神人。 ? 劉伯溫從小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書香家庭的熏陶下,他從小就好學(xué)深思,喜歡讀書,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shù)數(shù)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文筆精彩。 ? 他14歲時入處州郡學(xué)讀《春秋》,17歲師從處州名士鄭復(fù)初學(xué)習(xí)宋明理學(xué),年紀(jì)輕輕的他便成了浙一帶的知名人物。他的老師鄭復(fù)初就曾說了8個字:他將來一定會成大器。 后來,他考取進(jìn)士,進(jìn)入元廷為官。然而,經(jīng)歷三進(jìn)三出后,心恢意冷的他選擇了歸隱山林。直到朱元璋起義后,三顧茅廬請他下山,他這才又出山。后來,他輔佐朱元璋掃平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 ?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后,立馬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劉伯溫為開國元勛,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為了表彰劉伯溫的特殊貢獻(xiàn)和巨大功勛,朱元璋還下詔免加劉伯溫家鄉(xiāng)青田縣的租稅。這是處州地區(qū)唯一不加稅的一個縣。不久又追封劉伯溫的祖父、父親為永喜郡公。洪武三年(1370年),劉伯溫被任命為弘文館學(xué)士,受"開國翊運(yùn)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hù)軍"稱號,賜封誠意伯,食祿241石。至此,劉伯溫本人的事業(yè)和青田劉氏家族的發(fā)展,都如日中天,達(dá)到了最輝煌的鼎盛時期。 ? 而劉伯溫也深知激流勇退的道理,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動辭去一切職務(wù),告老還鄉(xiāng),回青田隱居起來。 劉伯溫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看到了朱元璋是個只能同患難不能同享樂的君主。具體體現(xiàn)在火燒慶功樓一事上。 ? 相傳朱元璋平定天下后,造了一座慶功樓,并美其名曰:授予開國功臣們國家榮譽(yù)勛章。 功臣們聽說后很是感動,異口同聲地稱贊4個字:太祖英明。唯獨(dú)軍師劉伯溫憂心忡忡,他獨(dú)自來到皇宮,對朱元璋「 ”如今王業(yè)已成,臣愿辭官歸田?!敝煸霸偃炝舨蛔?,只好取出許多金銀送給劉伯溫,并親自送出宮外。 ? 劉伯溫出了皇宮,來到好友東海王胡大海府上辭行。末了,劉伯溫對胡大海說了12個字:功臣樓慶宴之日,寸步不離皇上?!焙蠛R粫r不明所以,還想再問時,劉伯溫已然飄然而去了。 ? 慶功樓很快建成了。朱元璋很快選了個日子,邀請開國功臣們前來赴宴。赴宴的功臣們互相恭喜、道賀,好不熱鬧。胡大海卻心不在焉,他想著劉伯溫的臨別贈言,舉目望望樓頂,雕梁畫棟,忽然,他把耳朵緊貼墻壁,用手對墻敲了幾下,覺得聲音”咚咚”發(fā)嗡,他的臉「 ”涮”的一下,白得像紙一樣。正在這時,只聽一聲喝道:「 ”皇上駕到!”百官肅立,躬身行禮。朱元璋笑容滿面地昂然走進(jìn)大廳。 酒宴大開,熱鬧非凡。酒量頗大的胡大海平卻一口也不敢喝,他一直關(guān)注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酒過三巡,朱元璋忽然站起身來向外走去。胡大海連忙隨后跟上。朱元璋發(fā)覺身后有人,回頭一看,見是胡大海,問道:「 ”二哥為何離席?”胡大海說:「 ”特來保駕。”朱元璋說:「 ”不必不必?!焙蠛M蝗话菟f:「 ”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皇上如果執(zhí)意,臣懇望陛下日后照顧一下妻兒老母?!敝煸鞍蛋狄惑@,,沉默片刻,對胡大海說:「 ”隨我來。 ? 兩人剛走出慶功樓幾百米遠(yuǎn),突然,「 ”轟隆隆”一聲巨響,功臣樓瓦飛磚騰,火光沖天,可憐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 ? 劉伯溫但自己全身而退,而且只說了12個字就救了胡大海的性命,當(dāng)真是神人也。 據(jù)悉,火燒慶功樓的故事是后人編撰出來的,但無論如何, 可以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劉伯溫的獨(dú)特眼光和超級智謀。 后來,劉伯溫在青田過了2年的隱居生活,他原本想明哲保身,然而,他的名聲實在太大了,被民間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了,自然引起了朱元璋的疑。 ?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劉伯溫的政敵胡惟庸當(dāng)了左丞相,指使別人誣告劉伯溫,說他想霸占一塊名叫"茗洋"的"有王氣"的土地做自己的墳?zāi)?,圖謀不軌。朱元璋于是馬上剝奪了劉伯溫的封祿。劉伯溫非?;炭郑谑怯H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謝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來。接下來,胡惟庸又升任右丞相,劉伯溫更加憂慮,終于一病不起。 不久,胡惟庸帶了一顆御藥看望劉伯溫,劉伯溫服用藥物后,病情加重,很快一命嗚呼了。 ? 劉伯溫之死,顯然跟那顆藥丸有很大的關(guān)系,然而,這藥是胡惟庸擅作主張下的毒,還是朱元璋授命下的毒,千百年來爭議不休,成了一個待解的謎團(tuá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276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